第八章妄想識滅自覺聖
本章有八節一分清兩種覺相:觀察覺計著妄想建立覺二四大種都是妄想的產物三五陰過數相離於數離性非性離四句四外道四種妄想涅槃五離了意識除藏識外諸識都滅六十二種妄想識相七自覺聖智相及一乘八大慧問疑:為什麼分別說三乘而不直說一乘
第一節分清兩種覺相觀察覺計著妄想建立覺
經文
複次,大慧,有二種覺,謂觀察覺及妄想相攝受計著建立覺。
白話解
要獲得禪定中正確的覺知和正確的感受,必須分清兩種覺相:一種是「觀察覺」,一種是執著錯誤知見的「妄想建立覺」。
經文
大慧,觀察覺者,謂若覺性自性相,選擇離四句不可得,是名觀察覺。
白話解
先說觀察覺,說到覺知和感受的自性自相,如果是離四句作觀察,什麼自性自相都求不可得。這就是觀察覺。
經文
大慧,彼四句者,謂離一異、俱不俱、有無非有非無、常無常,是名四句。
白話解
離四句,即是不分辨是同是異,不思量它是不是俱時生,不執著是有是無或是非有非無,不說它是常或無常。
經文
大慧,此四句離,是名一切法。
大慧,此四句觀察一切法,應當修學。
白話解
離這四句,就是我說的一切法。
應當好好修學離四句,以此觀察一切法。
經文
大慧,云何妄想相攝受計著建立覺?謂妄想相攝受計著,堅濕暖動不實妄想相四大種,宗因相譬喻計著,不實建立而建立,是名妄想相攝受計著建立覺。
白話解
怎樣是妄想相攝受計著建立覺?固執地認為地水火風四大種,有堅濕暖動之性,固執地認為種種色相都是四大種造出來的,執著用宗、因、喻等世間法推度所得的妄想識相,這樣生起的覺相,是並不實在的覺相,稱為計著妄想相建立覺。
經文
是名二種覺相。
若菩薩摩訶薩成就此二覺相,入法無我相究竟。善知方便無所有覺①,
[注]
①善知方便無所有覺能正確了解所有方便法門所顯示的境界,都是虛妄無實的幻覺,如同《金剛經》說的:「凡所有相,即是虛妄」。把所有幻相都看成無所有。
白話解
這就是我說的兩種覺相。
如果菩薩正確理解這兩種覺相,確立法無我的觀點,清楚地觀察到種種修行方便法門所產生的覺知和感受都是並不存在的虛假的錯覺。
經文
觀察行地,得初地,入百三昧,得差別三昧,見百佛及百菩薩,知前後際各百劫事,光照百剎土。知上上地相,大願殊勝神力自在,法雲灌頂。當得如來自覺地,善繫心十無盡句①,成熟眾生②。種種變化,光明莊嚴,得自覺聖樂三昧正受。
[注]
①十無盡句《華嚴經》十地品說:「初地菩薩發大願:一、眾生界無盡,二、世間無盡,三、虛空界無盡,四、法界無盡,五、涅槃界無盡,六、佛出現界無盡,七、如來智界無盡,八、心所緣無盡,九、佛智所入境界無盡。十、世間轉、法轉、智轉無盡。此十句無盡,我願亦無盡。」
②成熟眾生「眾生」一詞,有兩種含義:一、指一切有生命有情識的生物;二、指心中一切情識生起的種種影像和感受。菩薩發大願要度盡一切眾生,包括兩種眾生。所說成熟眾生,就是化度一切生物界的有情眾生離生滅苦海到極樂的彼岸,化度一切心中的眾生歸於無所有處。
白話解
從菩薩初地到十地,經歷無數各式各樣的三昧境界,見到無數佛無數菩薩。能知很久以前發生過的事情與及預見將要發生的事情,用心光照亮無量剎土。知曉上上修行地的境界,隨自心所發大願,生起殊勝功德,神力自在,直到法雲地,無數佛菩薩圍繞,佛手灌頂,入如來自覺地。心中經常記住十無盡句,化度自己心中一切眾生入無餘涅槃,化度一切有情眾生到無生彼岸。對心中種種變化的影像,無量光明、無量莊嚴的佛國剎土,都能觀照自在,得自覺聖樂三昧正受。
第二節四大種都是妄想的產物
經文
複次,大慧,菩薩摩訶薩當善四大造色。云何菩薩善四大造色?
白話解
再說,修習菩薩行的人,要善於認清「四大造色」的真相。菩薩怎樣認清四大造色的真相?
經文
大慧,菩薩摩訶薩作是覺,彼真諦者,四大不生。
白話解
修習菩薩行,應如是觀察四大的真諦,想求它的自性自相,都求不可得,所以說四大不生。
經文
於彼四大不生,作如是觀察,觀察已,覺名相妄想分齊,自心現分齊,外性非性,是名心現妄想分齊。
白話解
如是認識四大不生,然後可知一切名、相、妄想,不論從整體看或從各別看,全是自己心中所生之物。在心中映現的外界事物的影像,都是事物的表象,並不是事物本來的實性。這便是自心所現全部真實情況。
經文
謂三界觀彼四大造色性,離四句通淨,離我我所,如實相自相分段住,無生自相成。
白話解
在欲界、色界、無色界分別觀察,都遠離四大,徹底淨除關於四句的偏執,不執著有「我」,不執著有「我所」,對心中影像分分秒秒的分段生滅相都如實知,知而不生妄想,便成就了無生自相,確證四大無生了。
經文
大慧,彼四大種,云何生造色?
白話解
那地、水、火、風四大種是怎樣造出種種色相的?
經文
謂津潤妄想大種,生內外水界。
白話解
心中渴求津液滋潤,形成津潤妄想,津潤妄想大種生出自身內外有關水的影像和感受。
經文
堪能妄想大種,生內外火界。
白話解
心中好強爭勝,形成堪能妄想,堪能妄想大種生出自身內外有關火的影像和感受。
經文
飄動妄想大種,生內外風界。
白話解
心中的飄浮情緒形成飄動妄想,飄動妄想大種生出自身內外有關風的影像和感受。
經文
斷截色妄想大種,生內外地界。
白話解
心中留戀某種特定的景物,形成斷截色妄想,斷截色妄想大種生出自身內外有關地的影像和感受。
經文
色及虛空俱,計著邪諦,五陰集聚,四大造色生。
白話解
如果執著色相是有,執著虛空是無,這些都是邪見邪諦。心中的色陰和無色四陰活動不停,便生出了地、水、火、風等種種影像和感受。
經文
大慧,識者,因樂種種跡境界故,余趣相續。
白話解
識陰是由於愛樂種種有形有跡的境界而成的。由於愛樂,從心中記憶的形跡和現前的影像生起聯想,展轉相續,無了無休。
經文
大慧,地等四大及造色等,有四大緣,非彼四大緣。
白話解
地、水、火、風四大及其所造的色相,除剛才說的四種妄想因緣之外,還有四種主要的因緣。
經文
所以者何?謂性、形、相、處,所作方便無性,大種不生。
白話解
哪四種因緣?是自性、形狀、自相、位置四種條件,這四種條件也無自性,可知色相不是地水火風四大種生出來的。
經文
大慧,性、形、相、處,所作方便和合生,非無形。
是故四大造色相,外道妄想,非我。
白話解
因為性、形、相、處隨緣方便和合,確實有形象可見可聞,外道和愚夫便執著為實有。
所以四大造色之說,是外道妄想生出的謬論,不是我說的法。
白雲按
古印度的地水火風四大說跟歐洲的地水火氣四元素說是一樣的。可能歐洲人是從印度學來的。
四大說跟中國古代的金木水火土五行說又極其相似,這就意味著不同地域的智者對宇宙及人體的觀察與思考,不約而同地驚人地相似。這就說明人類觀察的對象是人心以外的自然存在的客體。
四大說、五行說,都是樸素的唯物論。一切理論都是人類的智者觀察這個自然存在的客體所得的結論,也都是由智者人為施設的名相構成的言句組成的文章,都不是這個自然存在的客體本身。
叔本華說人類所認識到的世界,都是世界的表象。
釋迦牟尼說,一切名相,皆是虛妄。
第三節五陰過數相離於數離性非性離四句
經文
複次,大慧,當說諸陰自性相。云何諸陰自性相?謂五陰。云何五?謂色受想行識。彼四陰非色,謂受想行識。
白話解
現在給你們說種種陰的自性相,有幾種陰?有五陰。是哪五陰?是色陰、受陰、想陰、行陰、識陰。其中受、想、行、識四陰,沒有色相,稱為無色四陰。
經文
大慧,色者,四大及造色,各各異相。
大慧,非無色有四數,如虛空。
白話解
五陰中的色陰,包括四大及其所造色。四大各有各相,所造的色相,千千萬萬,無有限量,種種色相各各相異。
無色四陰不一定是四種,不是用四種情況就可以描述清楚的,只是為了說法方便,把它們分為四種。
經文
譬如虛空,過數相,離於數,而妄想言一虛空。
大慧,如是陰過數相離於數,離性非性,離四句。
白話解
譬如虛空,不能說有一個虛空或幾個虛空,由於人們習慣於用數字描述事物的性相,便順著人們的妄想施設,說有一個虛空。
同樣,種種陰是不可能分幾個數能描述清楚的,所以說種種陰過數相,離於數,離性非性,離四句。
經文
數相者,愚夫言說,非聖賢也。
大慧,聖者,如幻種種色像,離異不異施設。又如夢影士夫身,離異不異故。
白話解
執著數相,是愚夫的說法,不是聖賢的說法。
聖者說法,對如幻種種色像,離異不異等四句,不執著於二邊。譬如夢中見到的人跟實在的人,非異非不異。
經文
大慧,聖智趣,同陰妄想現,是名諸陰自性相,汝當除滅。
白話解
入自覺聖智境界時的聖者同愚夫所見的影像同是五陰顯現的現象,愚夫會因此起妄想,就說這是種種陰的自性相。你們不應當再在五陰作用下的影像生妄想,除滅妄想便是聖賢。
經文
滅已,說寂靜法,斷一切佛剎諸外道見。
大慧,說寂靜時,法無我見淨,及入不動地。
白話解
除滅了五陰自性相的妄想,再說寂靜法,得寂靜法,斷除在一切問題上種種外道的錯誤知見。
說寂靜法時,確立法無我的觀點,才能自心清淨,入不動地。
經文
入不動地已,無量三昧自在,及得意生身,得如幻三昧,通達究竟力明自在,救攝饒益一切眾生。
白話解
入了不動地,在無量三昧中圓明寂照,得意生身,得如幻三昧身,通達究竟,神通自在。能成辦不思議事,救攝饒益一切眾生。
經文
猶如大地載育眾生。菩薩摩訶薩普濟眾生,亦復如是。
白話解
像大地載育萬物一樣,修習菩薩行,如此普濟眾生,救護化度一切有情眾生。
第四節外道四種妄想涅槃
經文
複次,大慧,諸外道有四種涅槃。云何為四?
謂性自性非性涅槃,種種相性非性涅槃,自相自性非性覺涅槃,諸陰自共相相續流注斷涅槃。
是名諸外道四種涅槃,非我所說法。
白話解
外道有四種涅槃相,是怎樣的四種?
一、執著種種法無性,立冥諦為涅槃,靠不可知的能主宰萬事萬物的力量得入涅槃;二、執著種種法相無性,以神我為涅槃,以為可以修煉成一個能離體存在、永遠不滅的神我,便入涅槃;三、執著種種法自相自性都不存在,以妄覺為涅槃,錯認禪定中出現的幻相為涅槃境界。四、認為五陰所起的影像不再相續,識流注斷滅了,便是涅槃。
這些是外道說的涅槃,都不是我說的涅槃。
第五節離了意識除藏識外諸識都滅
經文
大慧,我所說者,妄想識滅①,名為涅槃。
大慧白佛言:世尊不建立八識耶?
佛言:建立。
[注]
①妄想識滅八識中的第六識,名為意識,一切妄想的生成,都與意識有關。這裡說的妄想識,就專指意識。妄想識滅的真實義,指遠離主觀意識,則一切妄想不生。
白話解
我說,妄想識滅了,便說是涅槃。
大慧插問:世尊!不施設建立八種識相嗎?
佛說:建立八種識相。
經文
大慧白佛言:「若建立者,云何離意識,非七識?
白話解
大慧說:如果考慮到八識,為什麼只說離意識,不說其餘七識?
經文
佛告大慧:彼因及彼攀緣故,七識不生。意識者,境界分段計著生;習氣長養藏識意俱①,我我所計著,思惟因緣生;不壞身相藏識因,攀緣自心現境界,計著心聚生;展轉相因。
[注]
①藏識意俱『藏識\』,指長期虛妄薰習而成的藏識種子的集合,『意\』,指第七識末那識,即專管思維的思量識。藏識種子接觸到內外塵影,即時顯出現識,思量識緣此現識作意思量,以既有的知識做參照物,進行對比、推斷,從而生起意識。所以說『藏識意俱\』而生意識。
白話解
佛告訴大慧:種種識互為因緣,如果離了意識,則其餘七識不再轉生。意識是六種了別識之一,分段生滅。由長期虛妄習氣薰習成的藏識種子和第七末那識(思量識)與現識結合,執著「我」相和「我所」相。以既有的藏識種子為根本依因,以自己心中顯現的影像為緣,執著這些虛妄因緣生起六識。
經文
譬如海浪,自心現境界風吹,若生若滅,亦如是。
白話解
大海的水,無風不起浪,藏識像大海水,心中的幻相像風,幻相的風吹動藏識海水生起虛妄的識浪。前識滅,後識生,生生滅滅,無了無休。
經文
是故,意識滅,七識亦滅。
白話解
因此,如果離心離想,離了意識,就說意識滅了。如果意識滅了,除藏識流注不滅外,前七識都滅了。
經文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我不涅槃性,所作及與相。
妄想爾焰識,此滅我涅槃。
彼因彼攀緣,意趣等成身。
與因者是心,為識之所依。
如水大流盡,波浪則不起。
如是意識滅,種種識不生。
白話解
世尊把諸識因緣再說一遍,說偈言:
離作所作離諸相,離性非性說涅槃,
妄想境界所知識,妄想識滅名涅槃。
彼因彼緣作計著,意趣展轉成識身,
諸識因緣唯心量,種子藏識是依因。
斷除因緣相續滅,大海無風浪不興,
同理若然意識滅,種種妄識無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