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法師開示

印光大師:念佛時,攝耳諦聽,即是都攝六根處


時間:2016/2/11 作者:淨山

念佛之要,在於都攝六根。當念佛時,攝耳諦聽,即是攝六根之下手處。能志心諦聽,與不聽而散念,其功德大相懸殊。此法無論上、中、下根人皆可用,皆可得益,有利無弊,宜令一切人皆依此修。本欲詳說,以為時無幾,恐誤歸期,故略取要義書之。余詳《文鈔》、《嘉言錄》,閱之自可悉知。

節選自印光大師:「與張靜江居士書」

至於修持法則,《文鈔》乃為初機入道之要書,不可不看。念佛人靜坐也須念佛,非外道只靜坐而已。念佛行住坐臥都可念。行時聲默隨意。臥時宜心中默念,不宜出聲。坐時切不可掐珠,掐珠則神不能定,久則受病。臥時亦然。

無論行住坐臥聲默,都要字字句句,心中口中念得清楚,耳中聽得清楚。默念不開口,心中仍有聲,自己的耳,聽自己心裡的聲,與開口朗念無異。此為念佛最切要之妙法,且不吃力。《楞嚴經》大勢至菩薩云:「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得三摩地,斯為第一。」耳能聽得明白,則六根都攝無遺矣。如此而念,名為淨念。淨念能常相繼,則可得念佛三昧矣。祈努力依行,決定可以出此五濁,登彼九蓮。

節選自印光大師:「復孫藝民居士書」

念佛之法,各隨機宜,不可執定。然於一切法中,擇其最要者,莫過於攝耳諦聽。念從心起,聲從口出,音從耳入。行住坐臥,均如是念,如是聽。大聲、小聲、心中默念,均如是聽。默念時,心中猶有聲相,非無聲也。《大勢至念佛圓通章》云:「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得三摩地,斯為第一。」念佛時能攝耳諦聽,即都攝六根之法。以心念屬意根,口念屬舌根,耳聽則眼不他視,鼻不他嗅,身必不放逸懈怠,故名都攝六根。

攝六根而念,則雜念漸息,以至於無,故名淨念。淨念能常相繼不間斷,便可得念佛三昧。三摩地,即三昧之異名。吾人隨分隨力念,雖未能即得三昧,當與三昧相近。切不可看得容易,即欲速得,則或致起諸魔事。得念佛三昧者,現生已入聖位之人也。故須自量。隨息之法,在《淨土十要》第五《寶王三昧論》第九,此生他生一念十念門,觀之自知,故不多說。祈慧察。

當此大劫臨頭,家國身命存亡不定之時,固宜一心念佛,念觀音,以祈和平。不宜泛泛然求開知解,以期做大通家也。

節選自印光大師:「復徐志一居士書」

所言念佛妄想多,當一心念,攝耳諦聽,字字句句,勿令空過,久而久之,心自歸一。此念佛最妙之法也。《楞嚴經·大勢至圓通章》云: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得三摩地,斯為第一。聽,即都攝六根之法。此法無論上中下根人,用之皆有益而無弊。凡一切人皆以諦聽告之。余詳《文鈔》,此不具書。(甲戌十月初五日)

三摩地,即三昧之別名。此雲正定、正受。謂一心念佛,不為外境所動,不為雜念所侵,故名正定、正受也。

節選自印光大師:「復拜竹居士書三」

(一)外道守秘密,恐人知其法,故不許人出聲念佛。佛法中,無秘密之說。念佛隨各人氣力大小,而為大聲、小聲。然出聲念久傷氣,故又須靜坐默念。無論大聲、小聲、默念,總要自己聽自己之佛聲。默念中亦仍有聲,故亦須聽。能常聽,心自歸一。此念佛最妙之法也。

節選自印光大師:「答善熏師問」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