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間萬象,沒有任何事物是長久永恆不變的,一切都是由一個起因和後來的條件相互配合變化而成的。而這種因緣條件組合構成的無常變遷,就是我們的宇宙實性,佛教稱之為「空性」。有生命就會有死亡,再美好的事物也會變壞,變化是宇宙的真理,人,因企求永遠美好,害怕死亡而生出了痛苦,就是不明白這個道理。簡稱叫「無明」。
宇宙的實相是永遠變化不已的,沒有一刻停息的實體。而人因為自我短期利益的考慮,從自我的立場希望美好的事物能常存,不好的事物不要降臨在自己的身上,但這種一相情願的想法並不能使自己時時如意,因而生出了苦惱和痛苦。
人會因煩惱而產生了痛苦,多是因為有了「自我」的觀念,而又不真正的了解,「身,心」,內在,外在的一切都不可能永恆不變的,就是「諸行無常」的這個宇宙真理。所以佛陀在入滅之前對阿難說:「阿難啊!凡是我們所愛的,終將離去,凡是有生命的終將要死亡。所以你們不必為美好的事物與不能常存和變質敗壞而感到痛苦悲傷啊!」萬物皆是無常,有生必有滅,這個世界上沒有永恆不變的事物,你們不執著於生滅,內心便能寂靜不起妄想雜念,就會得到永久的喜樂。那就是「解脫」。
佛陀說:你們應當觀察到世間的一切事物都不是永恆不變的,如果用這樣的方法來觀察才是正確的理解方法。正確觀察就能產生厭離心,而不會有喜愛和貪圖之心,心靈就會獲得解脫了。對外界的形形色色都應該這樣來觀察,對自己內在的感受,思想,衝動,意識也都去用這樣的方法來觀察,看出它們的「無常」來。
正確的觀察就能產生厭離心,有了厭離心,喜愛和貪圖之念就會消失,心靈也就解脫了。佛陀是自己證得這個道理,從生死愛欲的束縛中解脫出來的。心靈獲得真正的自由,過著清淨純真的生活,將來不會再受煩惱的束縛,更不會在愛欲之中流轉。你們應當記住:「感情是一張纏繞的網,欲望是一把暗藏的刀,不執著它就不會被它束縛也不會被它殺害。聰明的人會馬上退出這迷惑的遊戲,而愚蠢的人就會繼續在迷惑中打轉。
佛陀說:還要注意一點,對無常,對苦,空與非我,也應該要這樣來觀察,世間萬事萬物都是變化不已,自己的內心對外感受也因「時,地,心境」的不同而異,看清世間的一切及內心的感受意識並非絕對真實,便能從愛欲的執著中解脫出來,而獲得心靈的真正自由。事物的存在就會有不斷地變化,世界是一個隨「時間」流轉變遷的過度現象,而我們只是屬於一段時間內的世界。每一個寫下來的字,每一件石刻,每一幅畫,文明的結構,每一代人,終將如同落葉一樣消失。
有存在就有變化,沒有變化的,就不可能存在。生就是生生不息,變化不停,不變的就是死亡。所有的存在都是「生,住,異,滅」變化中的一個短暫現象而已,這就是宇宙的法則。人若企求現世的永恆不變,而違背了宇宙的規律,當然是絕對不可能實現的,所以產生了種種的痛苦和煩惱。佛陀說:「世間的一切事物都是流變不定的」,保持這樣正確的心態去看待世上一切事物的變化,那麼這些變化就再也不能影響到我們的內心了……
諸法無我:
宇宙中的一切現象都是因緣組合條件相加而形成變化不已的現象,因此,沒有一個永恆不變的宇宙,人也是一樣,從生到死亡,每一刻都在不斷地變化之中,沒有一個實質不變的我存在,這就叫「諸法無我」。這是佛陀應證的第二個真理。
人們自認為有個「我」的存在,不知道這只是暫時存在的「假我」,這個「假我」完全是受控於四大假合而成,如「水,火,土,風」。水代表血源,火代表能量,土代表肉身,風代表氧氣,缺一不可。因為這個我是隨「時空」不同而變化不停,並沒有一個永恆不變實質的我存在。由出生到死亡,每一分,每一秒的我,條件都不一樣,人剛出生從沒有什麼行為能力到長大後,叱詫風雲,乃至老死之前又「回復」到沒有行為能力,這都是隨著自己的能力和條件而變遷的。而我們的身心感受也是因「時空」條件而異,產生快樂,悲傷,憤怒,恐懼等諸多不同的情緒,隨著時空的不同而起伏不定。佛陀印證出最重要的第二個真理,就是「諸法無我」。
沒有一個永恆不變的客觀宇宙,也沒有一個永恆不變可以流轉三世的我存在。一切都在變化之中,聰明的弟子若照這個真實的狀況去看待,不背負過去,不期盼將來,也不沉醉於現在的欲望,他就走對了方向,就能消除欲望,得到自在的解脫。同樣過去與未來的內心感受和觀念意識也不是絕對的,何況是現在的呢?聰明的弟子若按照這個真實的狀況去看,不背負過去的經驗,不活在想像中的將來,坦然面對接受現在,而不是心存欲望地期待。他便走對了方向,將欲望滅盡得到了自在。
沒有一個永恆不變的客觀宇宙,也沒有一個永恆不變可以流轉三世的我存在。一切都在變化之中………聰明的弟子若照這個真實的狀況去看待,不背負過去,不期盼將來,也不沉醉於現在的欲望……他就走對了方向,就能消除欲望,得到自在的解脫。同樣過去與未來的內心感受和觀念意識也不是絕對的,何況是現在的呢?聰明的弟子若按照這個真實的狀況去看,不背負過去的經驗,不活在想像中的將來,坦然面對接受現在,而不是心存欲望地期待。他便走對了方向,將欲望滅盡得到了自在。
心無所住:
我們平時千萬不能站在自己的立場上來觀察事物而生出分別心,不要去分別事物「好與不好」而執著於其中。因為有了好與壞的對比心,便有了喜愛與憎惡的偏見……於是便有了貪念,憎恨,憂愁,不滿,而生出恐懼與心靈上的束縛。行為原本沒有所謂對或錯的區別,但當這個行為是由自我意志所發動的,便有了私心的利益或無私的善意之分別。凡是在意志上圖謀自利的行為就會造成自己對這些行為的承受。而這個行為的後果就是「業」。所謂「隨業轉生」就是這個意思。涅盤最上樂——最高的利益就是「健康」,最高的財富就是「知足」。最高的友情交心就是「信任」,最高的喜悅快樂就是「涅盤」。
如果我們真正觀照自心,自問便會知道,金錢無法購買滿足,貪婪的滿足就象大海,無邊無際,而常讓我們感到滿足的卻不需要金錢購買,惟有知足的心才能獲得滿足。金錢只會買到欲望的增長和永無休止的束縛。即使財富像雨一樣不停地降臨到人的身上,也無法滿足人的貪慾之心,有智慧的人終將明白追求外在的淫慾到頭來最終的結果一定是快樂的少而痛苦的多。從外在的掠取獲得,永遠不能滿足內在的貪慾,它只會得到短暫的快樂,緊接著又會從這快樂中引發出更多的痛苦。為什麼呢?因為我們總想翼求更好更完美,得到了又怕失去,所以痛苦就此產生了。
善哉控制一切:
最高的善就是能自我控制眼,耳,鼻,舌,身,意等感官的刺激,最高的善就是能自我控制自己的行為,語言和內心的意識。最高的善就是能自我控制身心的一切,能自我控制身心的人,是最有智慧的人,而最有智慧的人便能解除自我一切痛苦與煩惱。不要看輕自己,也不要羨慕別人,如果我們羨慕別人,心便失去和平寂靜。雖然我們所得不多,但自己卻不嫌少,完全接納這個事實,生活於清淨不懈怠,這才是人人稱讚的修行。
對於精神或物質等一切都不貪求,堅持無我的觀念……由於不是我或我的所有,因此便沒有我的痛苦和憂愁。修行的最終目的就是先修正自己的行為,這樣的人才是真正的修行者。人最愛的是自稱「我」和「我的所有」,當一個人他能真正地觀想到根本無法控制自己的「生、死、健康、疾病」,不能自我控制自己的感官「欲望、憤怒、恐懼、貪慾、固執等,他怎麼能稱這個不能控制的自己,為我的我所有呢?智者調心,首先要做到的是無我,於是慢慢地他便逐漸可以掌握這個我了。
我的所有:
我們應該要做到身處在怨恨中而心無怨恨,身處在苦惱中而心無苦惱,身處在貪慾中而心無貪慾,要做到「無一物是我所有」的觀念。清淨不受外界干擾的生活。如果我們能做到「無我」,無我所有的境界,那麼外在的怨恨、苦惱、貪慾便沒有一個我可以去,取來作為我的怨恨,我的煩惱,我的貪慾。我都沒有了何來我的痛苦。這就是所謂「無所住而住」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