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難承佛悲救深誨,垂泣叉手而對佛說:「我雖然承聽佛陀如是講法妙音,悟知妙明心性元本圓滿,常住本真心地。而我悟佛現前所說法音,現今仍然是以攀緣之心,允許我來瞻仰,徒然獲知這個攀緣之心,未敢認為就是我的本元心地。希望佛陀哀憫我們,宣示圓音,拔除我心中的疑根,歸於無上正道。」
佛告阿難:「你們尚用攀緣之心,來聽我的說法,所以這個所聽之法,也是一種所緣,不能憑此獲得這個法的真體實性。如同有一個人,用手指月示於他人,彼人因於他的手指所示,應當觀看那個月亮。若復彼人觀看其指,把它當作月體,此人豈唯亡失月輪,亦復亡失其指。為什麼呢?因為他把只能起標示作用的手指,當作明月本體之故。豈唯亡失指頭所起標示作用,亦復不識明之與暗。為什麼呢?因為他把這個指體之相,當作月體本身光明之性,對於光明黑暗二種性質,反而無所覺了之故。你也是這樣的。若把分別我說法音,以此能起分別之心,作為你心,那麼對於此心來講,自然應該離開所分別音,還有能分別性。比如有一客人,寄宿住在旅店,暫時留止就要離去,終究不會常久居住,但是旅店主人,都無所去,故而名為店主。這裡也是如此。若它真是你心,則無所去;既無所去,為何離之於聲,即無能分別性?這種道理,豈唯依於聲相才有分別之心,還有依於色相,所生起的分別之心,分別我的容貌,離開一切色相,即無能分別性。照此類推下去,乃至一切分別都無,非色非空,拘舍離等,迷昧這種現相,把它說為冥諦。離開一切所攀緣法,即無能分別性,則你心性各有所還,其中究竟以何為主呢?」
阿難說:「若我心性各有所還,那麼如來所說妙明本元心性,為何無所可還呢?惟願佛陀垂慈哀憫,為我宣說。」
佛告阿難:「例如你觀見於我,這種見性作用,乃是見精本元光明生化而來。這種見性作用,雖然不是心精本身妙明,猶如用手捏弄眼睛(,發生視線分裂作用,形成像位差錯畸形變態病象),觀見第二之月所放光影,不是月亮本身投射所成影像。你應仔細聽講,我現今就當開示於你,這個心精見性無處可還之理。阿難!這個寬大講堂,門窗洞開朝向東方,日輪升上天空,則有光明照耀。中夜黑月黯然,雲霧陰晦遮蔽,則復觀見昏暗。門窗夾縫之隙,則復觀見通達;牆壁相隔之間,則復觀見阻塞;能夠分別之處,則復觀見外緣;頑虛物相之中,遍見乃是空性;氣聚沙飛之象,則見縈迴昏塵;澄霽沙散之後,又觀一片清淨。阿難!你來全看這些所有一切變化法相,我如今就讓它們各自歸還本所因處。如何讓它們各自歸還本所因處?阿難!這些所有一切變化法相之中,光明應當歸還日輪。為什麼呢?若是無有日輪,則不產生光明,光明因此屬於日輪所生,所以應該歸還日輪。照此類推下去,昏暗歸還黑月,通達歸還門窗,阻塞歸還牆壁,外緣歸還分別,頑虛歸還虛空,沙氣歸還纖塵,清明歸還澄霽。那麼一切世間觀見所有變相,不能超出這些種類。你所觀見的這八種變相的見精明了之性,應當歸還於誰?為什麼呢?若是把他還給光明,那麼不有光明之時,無復觀見黑暗。雖然明暗等等現相具有差別,但是這個見精明了之性無有差別。一切可歸還者,自然不是你的見精明了之性;那個你不可歸還者,不屬於你的見精明了之性,還能歸屬於誰?從此就可知道,你的真心本自妙明清淨,是你自己迷悶,喪失本元心性,承受輪轉於生死中,常被風浪飄溺,是故如來說你們是可憐憫的!」
阿難說:「我雖然認識到這個見性無處可還,如何得知就是我的真實心性?」
佛告阿難:「我如今問你,而你如今未得無漏清淨,只是承受佛的神通能力,見於初禪境界,得無障礙。而阿那律見閻浮提,如觀掌中庵摩羅果。諸菩薩等能見百千世界。十方如來,窮盡微塵清淨國土,無所不見。眾生洞視,不過分寸。阿難!我並與你,觀四天王所住宮殿,中間遍覽水陸空行,雖然具有昏暗明亮種種形象,無非都是前塵影響,以分別見所生留礙影像。你應該在這些礙象之中,分別出自他來。如今我將你在這些所見法相當中,讓你從中分別選擇,誰是我體?誰為物象?阿難!窮極你的所見之源,自從日輪開始,一直到達月宮,這些事物都非你的見性之體。再度觀察至七寶山,周遍仔細觀察,雖有種種不同光亮,但這些也只物象,非是你的見性之體。你再漸漸更相觀察,雲彩騰運,鳥雀歡飛,風吹草動,塵埃揚起,樹木山川,草芥人畜,這些所有一切都是物象,而非你的見性之體。阿難!這些近遠諸有物性,雖然具有差別懸殊,但是它們,共同都是你的見精清淨所觀。雖然這些諸有物類自有差別,而彼見性無有差殊。這個精體妙有光明,實在就是你的見性。若此見性是物,則你也可見我見性。若是我們共同觀見一物,名為你見我的見性;可是當我不見此物之時,為何你不見我不見之處?若你能見我的不見之處,則你所具有的能見之見,自然非彼不能有見死物之相。若你不能見我不見之地,則你那個生能見者,自然非是所對之物;既然如此,則你那個生能見者,為何不是你的見性?又則你當今見物之時,你既然見了物,物也應見了你,那麼你這個人和其它事物之間,各自體性紛蕪雜亂,則你和我之間,並諸世間一切所有,就會變成一片混亂,不能彼此井然安立。阿難!若你觀見物時,那是你自己在觀見,而不是我在代替你觀見;你的見性周遍一切,不是屬於你自己的見性,還能屬於其他誰人?為何自疑你的真實見性,疑於你的見性不真,取問於我求證其實?」
阿難對佛說:「世尊!若是這個見性,必定歸屬於我,而非歸屬於其餘一切,現在我與如來,觀四天王勝藏寶殿,居在日月宮中,這個見性周遍圓滿娑婆國土;退歸精舍,只見寺廟;清心戶堂,唯見垂檐廂房。世尊!這個見性就是如此,它的自體,本來周遍一界,而今在此房室當中,只是遍滿一個房室空間。是這個見性縮大為小呢,還是它被牆宇夾隔而令其斷絕開來?我現今不知其中義理,希望大發慈悲,為我陳述演講。」
佛告阿難:「一切世間大小內外諸所事業,各自歸屬前塵幻影,而不應說這個見性有舒有縮。比如一個方形器具,中間所見是一方形空間。我又問你,這個方器之中所見方形空間,是確定為方形呢,還是不確定為方形?若是確定為方形的,另外安上一個圓形器具,其中空間理應不圓。若是不確定為方形的,就在這個方器之中,應該無有方形空間存在。你說不知這種義理所在,它的義理性質就是如此,為何還問它的義理所在?阿難!若復欲令入無方圓,只要除去方器圓器,空體之中自然無方無圓。這時不應該再來追問說,更除方器圓器之後,這個方形圓形跑到哪裡去了?若是真如你所問的,入室之時,能夠縮此見性令其變小;則你又去仰觀日時,你難道是拉長這個見性,令其平齊於日面嗎?若是築成牆壁,能夾這個見性斷絕;那麼把牆打穿,鑽一小洞之後,如何無有接續之跡呢?這種義理不是對的。一切眾生從無始來,迷惑自己心性等同死物,失於本性真心,為死物所引誘轉變,故而在這些迷惑塵象當中,時而觀大時而觀小。若是心能轉物,則同如來一樣,身心自然圓明朗照(,常住本性真心基原定態境界),不動所在道場,在一根毫毛端上,遍能含容十方國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