須菩提是佛陀的十大弟子之一,他豁達自在,被眾比丘敬佩。但也有人對他冷諷熱嘲,說他沒有什麼了不起。一些比丘聽了這些話,為須菩提鳴不平,要去辯論。須菩提勸他們:「修道的人要將譏嘲、毀謗、逆境、魔境看成是助道的增上緣,可以依此消除業障,加強信心。再說諸法空性的真理,是無我無人,無彼無此,無高無下,無凡無望,平等一相。辯解和爭論,是有勝負心,與真理相違的。」須菩提通達空性,能隨順世間,行大忍辱,對任何人,都能做到無惱無爭。佛陀對他的修證,十分欣賞,在金剛般若法會上稱讚他已證得無諍三昧,在人中最為第一,是第一離欲阿羅漢。須菩提回答說:「您老人家對我的稱讚,真不敢當。我決不承認是人中最為第一,是第一離欲阿羅漢。我若有這樣的想法,說明我執還未斷除,終曰還耽溺在有證有得的法執之中。其實,舍利弗、目犍連才是真正的離欲阿羅漢。」須菩提在靈鷲山石窟里坐禪,一天忽感四大不調,身心非常疲勞。在病重的時候,他結跏趺坐,端身正念著:引發身體病苦的原因,有的是過去的業報現前,有的是現生運緣的關係,用醫藥不能徹底根除。唯有發慈悲心,深信因果,懺悔罪業,修習禪觀,從心不苦到身不苦。經過正念和禪觀之後,他頓時感到身心輕鬆自在.疾病也豁然痊癒了。把一切的利益和好處給別人,一切的損失和失敗由自己承擔,慈悲可以轉化你所處的情境。而才識、學問愈高的人,在態度上反而愈謙卑,希望自己能精益求精,更上一層樓。正因為如此,他們往往具有容人的風度和接受批評的雅量。做為修行人一定要慈悲、謙遜、隨順,這樣才能念念清淨,智慧成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