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福,用現在話說:就是艱苦奮鬥,用勞動創造財富;惜福,用現在話說:就是勤儉節約。做到物盡其用,不能鋪張浪費,節約能源。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歷來就有勤勞樸素的優良傳統。
20多年來的改革和建設,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社會的進步,生活的富裕,絕不等於財富的炫耀,更不能喪失艱苦奮鬥的精神。鄧小平同志指出,中國搞四個現代化,要老老實實地艱苦創業「要有一個艱苦奮鬥的過程。」不論貧窮還是富裕,不論現在還是將來,我們都不應把艱苦奮鬥的作風忘掉丟掉。
但是現實中,一些人在改革開放的經濟大潮中,喪失了「艱苦奮鬥」這種崇高的精神,經不起腐敗思想的侵蝕,經不起燈紅酒綠的誘惑,因此道德滑坡,俗話說得好:人要精進就難,人要墮落就快。現在有個別人生活作風腐敗使之成了人民的罪人。
這些年來,「艱苦奮鬥」的創業精神在不少人的思想中日益淡薄,甚至被視為「老土」。現在我們談論艱苦奮鬥,勤儉節約就是提倡修福與惜福的理念,並非要求人們節衣縮食,過清苦的日子。而是倡導勤儉節約、物盡其用、量力而行的觀念;是在倡導一種精神,就是要教化眾生不驕不奢、淡泊名利、無私奉獻、服務大眾、造福社會。佛教認為:每個人的福報與貧窮都是因果關係的體現,所以做人要過上幸福生活就必須用自己的雙手去辛勤勞動。
什麼是福?平安是福、健康長壽是福、豐衣足食是福、與親人團聚是福、心想事成是福、事業成功是福、關愛他人是福、與朋友共享果實是福。佛教說:廣種福田,這就叫修大福德。可是世俗以為錢多是福,其實亂世錢太多常常成了禍根。世俗又以為權大是福,其實權重的人自己憂得深,也被別人怨得深。大富的人盈虧出入大,大貴的人升沉變化大,身心勞苦者居多,未必真能享福,所以佛教講:「慈悲喜舍」,捨得,捨得;沒有舍,怎麼有得。「心閒方是福」懂得「吃虧是福」的處世哲學,才能心閒而受福。「行善就是有福」。為善心常安,為利心常勞,心安是福,虧人是禍,虧己是福。的確如此,因為我們能吃虧,證明我們有能耐,能夠捨得,不沾別人的便宜。你好我也好「無爭於人,無憾於己」,精神才能真逸樂,心中才能真安享。我體會「世間上最成功的人,往往是那些播散種子最多的人。因為,古德云:「春種一粒粟,秋收萬棵籽。若人行善道,果報亦如是」。
改革開放以來,我看到一部份人富裕起來,但有些人富起來,即得意忘形大吃大喝,講究大排場,擺大款、擺大器這些都是鋪張浪費的表現。這方面香港人給我印象比較好,他們很多有錢人,但他們在酒店吃飯後,剩下的菜都通通打包,不敢浪費。有一年我去日本考察,小日本給我的印象一貫很差,但有一點值得我們注意的日本人也很勤儉節約,不敢浪費。因此,生活中我們每一點一滴都表現在修福,不是在修福,就是在損福。不是在惜福就在造罪,學佛修行就是修福慧。記得佛教有個典故就是「福慧雙修」。
從前有一個非常有修持的出家人,已經證得了阿羅漢果。當時印度的出家人,是遵照佛制,每天上午皆得出去托缽,向施主乞食,而且過午不食,能夠在午前化到食物當然好;否則,過了中午討不到就沒有飯吃。有一天,這位羅漢出去托缽,到了中午,還沒有人供養他,只好托著空缽,餓著肚子回來。當他在歸途中經過皇宮時,看到一隻白象,渾身掛滿了華貴的瓔珞,把身體裝飾得非常漂亮,又住得好,吃得好,看來生活得很快樂。
羅漢經過它的旁邊,停下來沉思一會兒,不禁慨嘆的說:唉!你不如我,我也不如你!白象聽了,含著淚低下了頭,從此就再不吃東西了。照顧白象的人,認為這個出家人念了什麼邪咒,才使得白象垂頭喪氣地不想吃東西。於是,他隨即將經過的情形,趕出稟告國王。國王聽了,勃然大怒:「哼,這還了得!趕快把那個出家人給抓起來」。但是,羅漢是有神通的,不用去抓他,就從容地親自來見國王。國王剛下令要見出家人,他就到馬上到了。感到不是等閒人物,怒氣已經消了一半,不過還是很急切地問道:「你說,你究竟作了什麼法?念了什麼咒?竟使我的白象不再吃東西?」羅漢說:「唉,你不如我,我不如你!」其他什麼都沒有說。
國王仍滿腹懷疑的說:「事情絕對不是那麼簡單,這其中必有蹊蹺,你不必再隱瞞,請你從實道來!你放心好了,我不會責罰你的!」
羅漢慚愧地說道:「大王,老實告訴您吧,我跟白象,前生在佛法中,是最要好的同學,那時,我只是沒有福報,以致餓著肚子回來。可是,他呢,正與我相反,前生一心好修福德,卻不修智慧,也不持戒律,所以今生才墮落到畜生中。但因他的福報大,才受到大王的寵愛和供養。我因當時觸景生情,所以才說:唉,你不如我,我不如你!誰知道白象聽了,竟不再吃東西,那可是他在懊悔了。
國王聽了,感嘆地說:「你解釋得很對!福慧雙修,才是學佛的正道!」因此,國王做了一首偈:「修福不修慧,象身掛瓔珞;修慧不修福,羅漢應供薄!」就是這一個故事的寫照,所以做人要福慧雙修,才能圓滿人生。人世間,唯有惜福的人才有福。一花一木,一飯一菜,一點一滴,都要珍惜,它不是物質上的價值,而是心靈上的價值。
因此,只有修福惜福,才能使我們懂得感恩,世間萬物帶給我的方便、溫暖、舒適、安詳而來得來的快樂,所以我們要珍惜世間萬事萬物,珍惜經歷的事,也珍惜自己。
因為惜福,所以使我們懂得尊重每一件事物。尊重一朵花的恣意開放、尊重每一個生命的獨立與自由。因為惜福,所以知道人與物、人與人,都是在一個特定的時空裡相遇,一切皆是緣,惜緣就是惜福。
人生慾壑難填,惜福讓我懂得勤儉節約,更加珍惜自己當下擁有的、可以把握的,少一些攀比,從而就不會放縱自己的欲望貪念無窮地膨脹,學會知足常樂,讓心靈保持一種從容而優裕的境界。用感恩的心去感受富足,包容一切,感激一切。所以幸福不忘艱苦奮鬥,勤儉節約。幸福既來之不易,又是十分短暫的。明白這個道理,就會格外珍惜幸福。有福分固然重要,但不知愛惜,最後是竹籃打水一場空。因此要時時牢記惜福。
一個人的福德是他前世修來的,他過去作了大功德,這一輩子就是有福報。然而憑過去世積的福報是有限度的;一個人的福報是有限的,不能永遠盡情的享受,福享盡了,禍就來了,樂極生悲,所以要惜福,還要廣結善緣,廣種福田。人們常說幸福在哪裡,它在艱苦奮鬥的智慧里。佛教講:「莊嚴國土,利樂有情」,就是要把我們的國家建設好,想要人民過上幸福的生活,就必須保持艱苦奮鬥的創業精神。
在當今社會,人的福氣是很微薄的,若不愛惜,將這很薄的福享盡了,就要受莫大的痛苦,至於惜了福又怎樣?先賢說:我們即使有十分福氣,也只好享受二三分,所余的可以留到以後去享福,諸位或者能發大心,願以我的福氣布施一切眾生,共同享受那更好了。要修福,還要惜福,一定要在日常生活中處處檢點自己。生活中我們每一點一滴都體現在,不是在修福就在損福,不是在惜福就在造罪,因為鋪張浪費是最大的犯罪!俗話說:「福盡禍來」是有因果報應的,所以我們要謙虛謹慎!
因此我們要嚴格要求自己,克勤克儉,少吃儉用,不可浪費。愛惜一草一木,一粒飯,一張紙,一滴水。有人說節約水電那是小事,要知道浪費東西,一滴水,一粒飯,一張紙都是在損福德,要學吃大虧,不要占便宜。若占了便宜,是要吃大虧的,要知道惜福不是消極的,是積極的,是作貢獻。少欲知足,不生貪求,吃苦在前,享受在後,多為人民謀福利,為社會事業、希望工程的多點布施,這樣可以積福於未來,積福於子孫。有的人把光陰花在吃喝玩樂上,賭場進,酒店出,這不僅在消耗自己的福報,而且在損德,結果有的貪污浪費,災禍臨身。學佛人是修福慧,《阿彌陀經》曰:「不可以少福德因緣,得生彼國。」修福惜福是為往生西方淨土積累資糧。所以奉對世人:百年光陰易過,多福積德於世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