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法師開示

淨土法門:只看聖書、佛菩薩相能治眼病,只聽梵音、佛號能治耳病


時間:2016/9/26 作者:妙音居士

只要具備「信願行」,就能拿到極樂世界的簽證

所以我們生活在這個時代,這個社會、地球上,無論在哪個地方,沒有安全感,多麼可怕!包括我們的生活,水不乾淨,土壤裡面被化肥、農藥、基因嚴重的染污,生出來這些稻米糧食、蔬菜都不安全,你又不能不吃,怎麼辦?我們唯一只有一條路可以走,念佛求生淨土,天天念佛,天天求往生。

極樂世界好,我們這裡有些弊病,極樂世界全沒有,我們要移民,要移民到極樂世界,移民到極樂世界比到外國容易。外國簽證很不好拿,極樂世界的條件就四個字:「信」,真正相信有極樂世界、有阿彌陀佛;第二個,「願」,我願意往生極樂世界;第叄個,「老實念佛」,就「行」了。就像海賢和尚一樣,這句佛號一句接一句、一句接一句,睡著就停住,醒過來接著再念,就成功了。

遇到災難,不怕!遇到災難什麼?正好往生,佛來接引你,這是我們生活在現代社會裡,過去老師教給我們唯一的一條生路,要把握住。

所以經上講的這個「空寂」,這個「空」的意思不是斷滅,不能做這個解釋,做這個解釋就錯誤。

【解】又《萬善同歸集》曰:「教所明空,以不可得故,無實性故。不是斷滅之無。」

名聞利養,假的!沒有一樣你能夠帶得走,你得不到,要看破;甚至於大乘佛法都是假的,都不可以執著。淨宗只教我們執著阿彌陀佛,只教我們執著《無量壽經》,我們能執著《無量壽經》、阿彌陀佛,就決定得生淨土。

【解】又《萬善同歸集》曰:「教所明空,以不可得故,無實性故。不是斷滅之無。」

我們一般人認為「斷滅」,這個叫「無」,佛法裡頭不是「斷滅」的意思,是「不可得」的意思。

【解】綜上引證,簡要言之:極樂菩薩以般若妙慧,了知一切諸法,皆畢竟無所有,不可得,平等空寂。

所以叫「萬法皆空」,「空寂」的意思,是「畢竟無所有,畢竟不可得」,這是真實話,絕不是妄語,絕不是騙人。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講經說法四十九年,他萬緣放下,只維持日中一食,去托缽,晚上樹下一宿,表演出來「畢竟無所有」、「畢竟無所得」,所以他把「能得」的這個念頭放下,說到做到了。

不要以為「死了就了了」

【解】但應諦知一切皆空,不是斷滅。此空寂是實際理體,不是斷空,是第一義空,乃不斷之無。如是契入寂滅平等,故云「知一切法,悉皆空寂」。「生身煩惱,二餘俱盡」。「生身」。可指分段生死之身,與變易生死之身。(此處則指菩薩變易生死之身。)

因為它有「二餘俱盡」,這個「二餘」裡頭:

【解】又生身者乃二餘之一。「二餘」者,生身之苦報與煩惱之殘餘。生身是苦果,煩惱是惑因。此二俱盡,謂之「二餘俱盡」。

這裡說得很好、說得很明白,我們一定要搞清楚。

「此二俱盡。」人死了,身體死了,這個「俱盡」大家都知道,容易懂。還有,我們一般講你那個靈魂沒死,它在,它又去投胎去了,這個事情可痲煩了,所以那個「余」沒有盡,必須把這個「余」也要盡掉,你才真正脫離六道輪迴,你要不然出不了六道輪迴,所以把「身」、「心」,就是煩惱、習氣,這個也要斷盡。

這兩種「余」,這個「余」是指煩惱、習氣,我們在夢中它起作用,你就很容易能覺察它。為什麼會做夢?夢就是煩惱、習氣,煩惱有善惡不同、有苦樂不同,在夢中,你在迷惑的時候,控制不住,它起作用,夢境是這麼來的。睡覺睡得很好,沒有做夢,這個好,凡是睡覺夢多,你有沒有在休息?沒休息,身體在那裡休息,你的神識沒休息。必須神識也休息,那真休息,這個睡眠是正常的;夢太多,這個睡眠不正常。

所以不斷,它有東西,有個東西不斷的,不是斷滅的「無」,斷滅的「無」,容易懂。這個地方是講「實際理體」,我們佛法裡頭講「真我」。身體是個「假我」,除了「假我」之外還有個「真我」,「真我」有迷、有悟。覺悟了,就是阿羅漢、辟支佛、菩薩;迷了就是六道凡夫。這個要認識清楚,換句話說,你要不認真念佛,死,死不了。不要以為說「死了就了了」,這是天大的誑語、絕對的錯誤。死了,你神識做不了主,跟著業力去了。

如果一生心善、行善,到叄善道去了。叄善道是天道、人道、修羅道,習氣牽著你去了;叄惡道是地獄、餓鬼、畜生。叄善道雖然好,不長久,福享盡了,阿賴耶裡面還有很多罪業,嚴重的煩惱習氣,牽著你到叄惡道。叄惡道的時間長,叄善道的時間短,出不了六道輪迴不算成就。所以千萬不要把修行的成就看作是善法,那你就錯了,你不是在學佛。佛是要出離叄界、要了生死、要出輪迴,這是佛法。誤會了,把天道當作究竟,大錯特錯!學佛同學不能不知道。

這個經文四句,最重要是兩句:「知一切法,悉皆空寂」。你是不是真的知道?真知道、假知道從哪裡看?從放下看。你放下多少,你知道多少;你沒有放下,你完全不知道。從哪裡放起?從身,真正放下的人,不計較身心煩惱,不把這個東西放在心上。這真放下,其他就容易了,「貪嗔痴慢疑」,不難!煩惱習氣沒放下,很難!別人欺負你、傷害你、侮辱你,你能不生氣嗎?你能放得下嗔恨嗎?「怨恨惱怒煩」統統放下,身心健康,身心自在,儒、佛所講的幸福快樂。「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那個「悅」是喜悅、快樂。

所以這個「二餘」,一個是生身的苦報現前;第二個是煩惱習氣,習氣不是這一生養成的,過去生生世世所養成的。

在家裡父母做榜樣,在學校里老師做榜樣

在現前這個社會,由於科學技術的發達,人們相信科學,西方人不相信宗教,宣布上帝已經死亡;東方人不再相信倫理、道德、因果、聖賢教誨,認為這是過去帝王時代的控制人民一種手段,不是真理,不要了,造成今天整個地球的混亂。

想求治之心的國家領導人,我見過,都非常關心:這個世界怎麼樣才能恢復到過去那樣的安定和諧?遇到我跟我談這些問題,我總結就是一句話——教育出了問題。

西方人過去太平盛世靠宗教,相信神,對於作惡總有一些收斂,怕將來墮地獄。他們不講「六道」,他講「天堂、地獄」,有起一點作用。中國人講「理」,不講神話,講道理,「五倫」、「五常」是「道」,從「道」裡面生出「德」。「德」是隨順於「道」。「五倫」是「道」,「道」是天然的、自然的,不是哪個創造發明的,它本來就是這樣的。「父子有親」,本來就是這樣,沒人教他的、沒有人規定他的;「夫婦有別」、「長幼有序」、「君臣有義」,「朋友有信」。人在這個世間,跟我們的關係不外乎五種,五種全部包括盡了,這是「道」。

「道』必須要遵守的、隨順的,那就叫「德」。這個最親的「德」,跟「道」連在一起的。

「父子有親」,親愛。「夫婦有別」,不同的任務,過去古代男子負責養家,家庭經濟生活他負責。

婦女在家裡面,她最大的任務是教孩子,小孩將來有沒有成就全靠她,她是孩子的母親,也是孩子第一任的老師。從懷孕開始,胎教,小孩出生到叄歲,這一千天當中,媽媽兩個眼睛要盯住、要看著小孩,凡是不如法的事情、違背倫常道德的事情,決定不能讓小孩看到、不能讓他聽到、不能讓他接觸到,他看到聽到接觸到的,都是倫理、道德、因果、聖人教誨,他叄歲就有小聖人的模樣,他有能力辨別是非,有能力辨別善惡,善的好的他親近,不善的他排斥,他拒絕,他不學那東西。六七歲教給老師,老師代替父母,老師要做出榜樣給學生看;他要不做出了,學生不相信。所以在家裡父母做榜樣,在學校里老師做榜樣,這樣教出來的,好教,十五六歲就很有道德、很有學問。該讀的「四書五經」,十五歲之前全完成了,我們今天講的最大的叢書——中國國寶《四庫全書》,他有能力讀誦,字他都認識,他沒有生字,他能讀,他能講,這是中國傳統文化。

學校,孩子讀書,家庭事情,國家沒管理,國家只有考試,你讀書可以參加考試,考取了叫功名。一旦考取了,國家養活你。我們看《了凡四訓》就看到了,參加縣考,考取了,秀才,國家就給你供養,每一年好像是有九十一石米。

九十一石,那個吃不完的,你可以賣了賣錢,可以過一個平平安安的日子,能生活,不需要操別的心,好好再讀書,參加省考、參加殿試。殿試是皇上做主考官,那個考及格了叫「進士」,這都是學位的名稱;省考是「舉人」;縣考是「秀才」。省考及格的大概願意從事於公務的,他就任命你做地方官員,像現在的縣市長;再低一層的就是幕僚、科長、局長這一類的,這就從政了。所謂是「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整個社會上上下下對讀書人都非常尊重,「士農工商」,在民眾團體裡他地位最高,把「商」擺在最後,「商」是最有錢的,用意很深,都是教育。現在顛倒了,「商」擺在第一了,「學」擺在最後。現在教書的老師社會沒有地位,人家瞧不起,經上經商做企業的大老闆,沒有人不尊重,這風氣顛倒了,顛倒了,社會就亂了。塬因在此地,我們要搞清楚、搞明白。

「佛事」是教學,把經懺法會當成「佛事」是錯誤的

我在年輕時候,我的老師指出我這條道路,教我學釋迦牟尼佛,、我讀《釋迦方誌》、《釋迦譜》,《大藏經》裡頭釋迦牟尼佛的傳記,對釋迦牟尼佛有正確的認識。讀了之後才知道釋迦牟尼佛是什麼人,用現代的話說,他是一位偉大的社會教育家,他一生搞社會教育、一生辦學,我們不能把他錯認了。他沒有建道場、沒有建學校,他課天天上,都在野外風景好的地方,過遊牧生活,晚上睡覺樹下一宿,中午吃一餐飯,日中一食,到外面托缽。所以上課多半在下午,上午的時間托缽,托缽回來在一起吃飯。吃飯剩下的,還有多餘的,布施給畜生,再把缽洗乾淨就開始上課,佛就開始講經。

他辦學,你看他有國小,講小乘。小乘講什麼?講倫理,講道德,講因果,講聖賢教育,國小十二年。我們現在國小六年,不夠,根沒扎穩;他是十二年。

中學八年,講「方等」。

大學二十二年,講「般若」。

最後研究所,講《法華》,八年。

總共加起來四十九年,這是「佛事」。釋迦牟尼佛在世他所幹的事叫「佛事」。「佛事」是教學,現在變質了。

日本人告訴我,這日本的出家人,我們在日本講經,日本和尚告訴我,四百年前,日本的大大小小寺廟都講經,沒有不講經,跟中國一樣。日本丟掉四百年,中國丟掉兩百年。中國過去寺院庵堂都是學校,接受佛陀教育。滿清末年一百年,疏忽了,不重視,完全丟失掉,一百年。滿清亡國,民國建立,把這個看作迷信,不但不提倡,還希望把它消滅掉,怎麼辦?外國人還想著辦法,想出什麼?英國人說的,湯恩比博士,這個人一生研究世界文化史,他說,「解決二十一世紀就是現在社會問題,只有孔孟學說跟大乘佛法」,誰相信?

我這次到英國去訪問,住了一個多月,英國人相信,很難得!我們來看英國人帶頭,真正如果有成就,現在剛剛起頭,叄年如果有成就肯定影響歐洲,歐洲人都學漢學了,我相信五六年會影響全世界,地球上的社會安定和諧可以出現。

今天歐洲這漢學院,我們感覺到的,祖宗保佑的、叄寶加持的、眾神擁護的,所有宗教的神聖都擁護。為什麼?它的宗旨是幫助全世界的人民離苦得樂,這個與宗教裡頭上帝愛世人,與佛教裡頭佛菩薩大慈大悲完全相應。只要相應,信不信沒關係,不信他也保佑你、他也加持你,我們凡夫有分別,佛菩薩沒有分別心,他們的心是「清淨、平等、正覺」的,我們要知道。他們自學圓滿,為什麼?「知一切法,悉皆空寂」,這自己成就。他們的修養,是「生身煩惱,二餘具盡」。「生身」是現在這個身在這個世間所受的一切苦惱。

只看聖書、佛菩薩相能治眼病;只聽梵音、佛號能治耳病

這幾天我看經感覺有點模煳,戴個眼鏡稍微好一點,我們的同學帶我去看眼科醫生,是不是要換眼鏡?我這個眼鏡用了十年,可能度數增加了。到醫院一檢查,塬來不是的,是白內障。這提醒我了。白內障可以開刀,很容易治好;而且沒什麼痛苦,大概需要二叄天的時間,也不會很長。醫生問我,人老了,這是自自然然的,他跟我商量,要不要做個手術?我說可以。我答應他了,他給我安排時間。這就是什麼?煩惱,身體年歲大了,它就不聽指使了,好在我其他的毛病還沒有,還沒有發現,現在就發現的一些小毛病。

煩惱是更重要,要知道煩惱。煩惱是什麼?七情五欲,「喜怒哀樂愛惡欲」;「貪嗔痴慢疑」,煩惱;「怨恨惱怒煩」也是煩惱、「財色名食睡」,煩惱。都要遠離,都要放下,讓自己清淨心現前、平等心現前、大徹大悟現前,就經題上所說的「清淨平等覺」,這個重要,我們要這個。與這個相違背的、相反的我們不要,可以得長壽,為什麼?「境隨心轉」,這個佛經上的話。

現在量子力學家告訴我們:物質環境是隨著念頭轉的。「物」質從哪裡來的?是念頭造成的幻覺,沒有念頭就沒有「物質」,念頭生物質現象。這個理論是剛剛提出來的,再過個一二十年,如果科學家都接受了,大概那個醫院都一個個關門。我用念頭來治病,身心哪有毛病?!念頭轉的。

眼睛能夠不看邪惡的這些「色」,這些「色」統統不看它,去看聖賢典籍、去看佛菩薩的形象,這個好!這個能治眼病;聽梵音、聽佛號,能治耳病;統統都可以自己把自己治好,不必求醫生,也不必去吃藥,念頭就能治好,是真的不是假的。你聽說哪一個尊菩薩生病?哪個阿羅漢生病?沒聽說,那佛就更不必說了,所以「境隨心轉」很重要,保持身心健康就防止一切疾病的入侵。

這個地方,「生身」,我們剛才念到這個地方,指「分段生死」之身。

什麼叫「分段」?來到這兒投胎,從生到死是一段,來生又到別的道去了,這又是一段,一段一段的,有生有死,生死是一段,叫「分段生死」。「變易生死」不是這個意思。

「變易」,產生變化了。譬如讀書,你上國小,今天上一年級,一年級生了,明年升二年級,那一年級死了,二年級生了,這叫「變易」。

「變易」跟「分段」不同,這叫「變易」,「分段」是一段一段的,我們講真的有生死;「變易」不是的。「變易」是你的變化,改變了,從阿羅漢升到菩薩,阿羅漢死了,菩薩生了。菩薩有五十一個等級,十行菩薩死了,十回向菩薩生了,它是這樣的。就像讀書一樣,國小畢業了,國小死了,中學生了;中學畢業了,中學死了,大學生了,這叫「變易」,還是一個人,所以佛講「生死」兩種,一種是「變易」,一種是「分段」,兩種意思。

【解】(此處則指菩薩變易生死之身。)

菩薩他沒有「分段生死」,為什麼?他已經超越輪迴。不但是菩薩,阿羅漢亦如是,菩薩裡頭圓教七信位的菩薩,跟阿羅漢地位差不多,這就是生身是苦報,這是現在所受的,現在在造業是煩惱之殘餘。

【解】又生身者乃二餘之一。「二餘」者,生身之苦報與煩惱之殘餘。生身是苦果,煩惱是惑因。此二俱盡,謂之「二餘俱盡」。如《會疏》曰:「生身者,是苦果依身,正是苦諦。煩惱、見思等惑,正是集諦。『二餘』者,即苦集余殘也。」

「見煩惱」我們今天說過了,「身見」,「邊見」、「見取見」、「戒取見」、「邪見」,這叫「見惑」。「思惑」,念頭,起心動念,「貪嗔痴慢疑」這五種念頭是「見惑」,這個都是屬於「四諦」裡頭的「集諦」。

【解】「菩薩能斷正使,及以習氣,無有餘殘。出過叄界,離父母生身,有漏果縛悉斷盡,故云『俱盡』也。」又憬興曰:「生身,在報。煩惱,苦因。因果二餘,皆已盡故。」

這是是什麼人?小乘的阿羅漢,大乘圓教七信位以上的菩薩。

【解】又《淨影疏》曰:「生身,苦報。煩惱,惑因。此二殘餘,皆悉滅盡。」故云「二餘俱盡」。

到這個地方是一段,正是我們今天所學習的。希望同學把這四句話記住,「知一切法,悉皆空寂;生身煩惱,二餘具盡」。

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