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難對佛說:「世尊!誠如法王所說,這個覺緣,遍布十方世界,湛然常住,本性非生非滅。這個說法,與先梵志、娑毗迦羅,所談冥諦,及投灰外道種,說有一個真實大我,遍滿十方,又有什麼差別?世尊亦曾在楞伽山,為大慧等,陳述演說這個道理:那些外道等人,常說諸法自然而有,但是我所說的因緣產生諸法,並非他們所說境界。我在今時,觀察這個覺性自然,非生非滅,遠離一切虛妄顛倒,似非因緣與彼自然,應該如何正確理解,才能不入群邪說法,獲得真實心精妙覺明性?」
佛告阿難:「我今現在,運用這樣的方便開示,真實告知於你,你還是未開悟,還把這個妙明心精生見元性,惑為自然而有。阿難!這個心精生見元性,若是必定自然而有,自然須要鑑別分明,她有一個自然自體。你且觀察這個妙明心精生見元性當中,是用什麼作為自然自體?這個心精生見元性,是以光明作為自然自體呢,還是以黑暗來作為自然自體?是以虛空作為自然自體呢,還是以阻塞來作為自然自體?阿難!若把這個所見光明,當作心精生見元性,應該不能看見黑暗;如果又把所見虛空,視為心精生見元性,應當不會看見阻塞。照此類推下去,乃至若把所見黑暗等相,視為心精生見元性,那麼,正當光明等相到來之時,這個心精生見元性就會斷滅無存;既然她已斷滅無存,為何還能看見光明等相?」
阿難說:「看來這個妙明心精生見元性,確實不是自然而有,我今又來發明,她是因緣和合所生,可是心中未明究竟,諮詢如來,這種意義,應當如何理解,才能合乎因緣法則?」
佛說:「你說這個心精生見元性,乃是因緣和合所生。我又問你,你今因於觀見,所以心精生見元性顯現出來。則此心精生見元性,她是因於光明才有呢,還是因於黑暗才有?她是因於虛空才有呢,還是因於阻塞才有?阿難!若此心精生見元性,真是因於光明才能具有,應該不能看見黑暗;若她就是因於黑暗才有,應該不能看見光明。照此類推下去,她是因於虛空才有,因於阻塞才有,其理等同因於光明因於黑暗。其次,阿難!這個心精生見元性,她是緣於光明才有呢,還是緣於黑暗才有?她是緣於虛空才有呢,還是緣於阻塞才有?阿難!若此心精生見元性,真是緣於虛空才能具有,應當不能看見阻塞;若是緣於阻塞才有,應當不能看見虛空。照此類推下去,她是緣於光明才有,緣於黑暗才有,其理等同緣於虛空緣於阻塞。由此你就應當知道,如是見覺妙明心精生見元性,不是因此才有,不是緣彼才有;也不是非因此才有,也不是非緣彼才有;不是自然而有,也不是非自然而有;不但無是,而且無有不是;不但無非,而且無有不非。離開一切法的現相,即是一切法的本性。為何你到如今,於其當中放置自心,以諸世間戲論名相,而想得到如是結果,想從其中分別出來心精生見元性?你的這種想法,如同有一個人,用手掌去捕捉虛空,希望抓到什麼實然東西,然而終是徒勞無功,只是徒增自身勞累而已,因為這個虛空,本來一無所有,怎麼可能隨你心之所想,想捉到什麼就捉到什麼?」
阿難對佛說:「世尊!這個妙覺心精生見元性,必定非因非緣,世尊為何常與比丘,宣說這個心精生見元性,必須具備四種因緣條件,才能得以發生,所謂第一虛空,第二光明,第三識心,第四眼睛。這個意義,又是什麼道理?」
佛說:「阿難!我說世間諸法之相,是由因緣和合所生,並非佛法第一義諦(,並非根本終極一真佛理)。阿難!我又問你,諸世間人說我能見,你說說看,世人怎樣才名能見,怎樣才名不能見?」
阿難說:「世人因於日光、月光、燈光,見種種相,名之為見。若復無此三種光明,則不能見。」
「阿難!若無光明之時,名不見者,應該不見黑暗;若必見於黑暗,此唯無見光明,為何名為無見?阿難!若在黑暗之中,不見光明之故,名為不見;今在光明之中,不見黑暗之相,還是名為不見。如是二種現相,都是名為不見。若復明暗兩相之間,自相爭奪變換(,明滅暗生,暗滅明生),但是你的心精生見元性(,時時存在,刻刻具有),並非於此明暗變換當中,一時半刻暫斷為無。如是就可得知,不論見於光明,還是見於黑暗,二者都名為見,如何名為不見?所以,阿難!你今應當知道,見於光明之時,這個心精生見元性,非是所見光明;見於黑暗之時,這個心精生見元性,非是所見黑暗;見於虛空之時,這個心精生見元性,非是所見虛空;見於阻塞之時,這個心精生見元性,非是所見阻塞。(由此就可得知,這個心精生見元性,非是所見之物。)上述四義成就之後,你還應當知道,當你見於所見之時,這種心精生見元性,所產生的上層幻有能見之性,非是處於基礎本覺心精生見元性;那個處於基礎本覺心精生見元性,猶自離開上層幻有能見之性;這種上層幻有能見之性,不能見及那個處於基礎本覺心精生見元性。既然如此,為何還說你的心精生見元性,或是依因依緣所生,或是自然而有,或是因緣和合所生?你們這等聲聞,眼光狹劣,毫無真實認識,不能通達清淨實相。我如今已經教誨你,你就應當善自思惟,不要因為害怕勞累,懈怠通往妙菩提路!」
阿難對佛說:「世尊!如佛世尊為我等輩,宣說因緣以及自然之理,諸和合相與不和合,心還未能開通,而今又聽您說,雖然見解心精能見之性,還是未能見解心精生見元性,重複增加迷悶。伏願大發慈悲,施展大慧之目,開示我們覺心明淨!」說此話後,悲泣頂禮,承受如來聖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