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師法名際醒,字徹悟,還有一字訥堂,號夢東,是京東豐潤縣人。俗姓馬,父親名叫萬璋,母親高氏。
大師從小就非常聰穎,稍長就喜愛讀書,經義典籍,無所不閱。22歲那年,大師因一場大病,領悟人世虛幻,生命無常,因而有了出家修道的念。病好後,大師就到房山縣三聖庵,在榮池老和尚座下剃髮。第二年,又到岫雲寺恆實律師座下,受具足戒。第三年,大師聽說香界寺隆一法師,正在開演《圓覺經》就前往聽講。聽課之餘,朝夕研究,探求其中深奧的妙義,從而領悟〈圓覺經〉宏大的經義。
接著,大師又往依增寺慧岸法師,聽講法相宗經義同樣領悟到了玄妙的要義。後來,大師在心華寺遍空法師座下,聽講〈法華經〉、〈楞嚴經〉、〈金剛經〉等諸大經典,圓融無礙的佛門妙解頓時大開,對於佛門性宗相宗的學風修法,對於法華三觀十乘的真諦,豁然貫通,毫無阻滯。乾隆33年冬,大師訪參廣通寺粹如純禪師,探討見性成佛的境界,與禪師道道相合,心心相印,從而得到禪師的印可,明白自己已得正悟,並成為禪門臨濟宗第36世、磐石第7世弟子。
乾隆38年,純禪師遷居萬壽寺,大師就繼任廣通寺住持,率領大眾參禪修道,鞭策勉勵後生學人,不厭其煩教導眾僧,14年如一日。德聲傳遍大江南北,禪宗之風從此大為振興。大師每每想起淨宗六祖永明延壽禪師,儘管是禪門大宗師,尚且歸心於西方淨土,每日持念阿彌陀佛10萬聲,以期生於極樂世界。如今已是末法時代,更應該遵照繼承永明延壽大師的修行法門。從此,徹悟大師就棲心於淨土,大力宣揚淨土。將自己數十年來所積累的手稿全部焚毀,並停止參究「念佛是誰」,純提淨土。每天限定自己,在燃香一尺的時間內,會晤客人,解答疑問,超過這個時間,唯有禮佛、念佛而已。原來同是參禪的佛子,很多都追隨大師改修淨土。
乾隆57年,大師遷居覺生寺,作住持八年,從而使覺生寺百廢俱興。大師特地在念佛堂外,增建三堂,即涅槃堂,安養堂,學士堂。為的是老病的人有所依託,初學的人便於誦習。對於禪宗、淨宗的修學宗旨,大師造詣甚深、修為甚奧。以或律約束自己非常嚴格,期望他人有所成就之心非常迫切。開導眾生、講經說法,如瓶瀉水,如雲行空。如此與大眾共同精修,致使淨土之風吹遍四方。遠近之人都敬仰大師,企盼度化。無論是修道中人,還是紅塵中人,都歸心於大師。大師是當時佛門第一人。
嘉慶5年,大師退居紅螺山資福寺,準備終老在這個地方。怎奈眾僧依戀大師,追隨大師,終究不能避開蹤跡。為佛法常住,為眾生得度,大師心中始終沒有半點厭煩,因而眾僧留住日漸增多,不久又成為叢林大寺院。在日常修行中,所有挑柴擔水,抹牆壁,補漏屋,一飲一食,大師都與眾人共同勞作,這樣又過了10年。
嘉慶15年2月,大師到萬壽寺為粹如純禪師掃塔,辭別諸位護法居士,囑咐他們說:「我們在虛幻中的緣份快要完了,人生一世本來非常短暫,虛度這一生就更可惜了,大家應該努力念佛,日後我們在淨土中也好相見。」3月,大師回到紅螺山,讓僧人們準備荼毗等身後事宜。10月17日,大師召集大眾囑咐寺院日常事務,安排弟子松泉繼任住持,教誡他說:「念佛法門,上中下三根普被,契合一切眾生的機宜。多年來,我與大家苦心建立這個道場,目的就是接待四方來人,同修淨業。凡是我所定立的規模,要永遠遵守,不得改弦易轍,這才不辜負我老和尚與大家的一片苦心。」
臨近示現圓寂半月前,大師覺得身有輕微小病,就讓大眾助念佛號。只見虛空之中幢幡無數,從西向東而來。大師告訴大家說:「淨土境相已經現出,我要西歸了。」大家都勸大師留形住世、普度眾生,大師說:「人生百年也不過是暫時寄住,終究要歸於別處。我能回歸到聖賢境土,你們應當為我高興,何苦還要留我。」12月16日,大師讓監院僧貫一師,供設涅槃齋。17日申刻(下午3——5點),大師告訴大家說:「我昨天已見到文殊、觀音、勢至三位大士,今天又垂蒙阿彌陀佛親自接引,我走了。」眾人念佛的聲音更高更懇切,大師面向西方,端然而坐,合掌說:「稱一聲洪名,見一分相好。」接著手結彌陀印,安詳往生,眾人聞到異香飄浮空中。
眾人將大師遺體供奉7日,面貌與活著時一樣,慈祥平和豐滿,白髮變黑,光潤異常。二七日入龕,三七日荼毗,獲得舍利百餘粒。門人弟子遵照大師遺命,將靈骨葬於普同塔內。大師生於清朝乾隆6年10月14日未時(下午1——3點),壽終於嘉慶15年12月17日申時,世壽70歲,僧臘49歲,法臘43年。大師著作有《示禪教律念佛伽陀》,已印行於世,《淨土十要》一書第十要附徹悟語錄。後人評價大師說:既是禪門宗師,又是教下大匠,卻歸心於西方淨土。一生戒律精嚴,解悟超常,既辯才無礙,又堅持苦行。導人至切,始終如一,與淨土宗歷代祖師如出一轍。為人師,作佛祖,從大師身上,人們親眼目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