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沒有講經之前跟大家說幾句話。我們有很多錯誤的思想,今天我們講彌陀經,開始時大家可能就理會到了。是的,這個彌陀經很簡單,念阿彌陀佛也很簡單,等我們講過了可就不是那麼簡單了,不是像你們心裡想的。念一句阿彌陀佛有幾種念法,念阿彌陀佛的時候要觀想你自己,就是我們華嚴境界把自己變成阿彌陀佛,這是一種。同時念佛的時候念到自他不二,念自性佛,這又是一種念法。念一句阿彌陀佛包括一部華嚴經,這你信嗎?但是這就要看你怎麼念了。
在明朝蕅益大師他注的註解很多、講經也很多,在他臨圓寂的時候,他就對徒弟們說「臨行贈汝無多字(子),一句彌陀作大舟」。他說我就要死了,臨行就是我已經要走了,沒有很多的話要跟你們說,也沒有很多字要囑咐你們,把一句阿彌陀佛作為大船。他的一生作靈峰宗論,蕅益大師作了很多註解,但在臨死的時候,囑咐最要緊的一句話卻是念阿彌陀佛。
因為念一句阿彌陀佛一般人把它看的很輕,你拿這一句阿彌陀佛來比,比什麼呢?比你坐禪,禪堂;禪堂是選佛場,頓超直入,立證菩提。禪門一炷香,坐一炷香的時候開悟了,大徹大悟了;大徹大悟,他要在娑婆世界裡照樣輪轉。大家知道輪轉的意思嗎?就是失掉現生的身還照樣輪轉,比如說那些個禪宗祖師一代一代的,那就很多了。你念一句阿彌陀佛就生到極樂世界,念成了的一生成佛不再輪轉了,天天有善知識,蓮池海會那些都是善知識;也有阿羅漢,彌陀經上也有阿羅漢,那些阿羅漢都是發大乘的阿羅漢,不是沒發大心的,已經發了菩提心了。因為阿彌陀經是無問自說,沒有人請佛自說的,佛跟舍利弗說。我們上回講金剛經,像須菩提這些都在轉小向大,把這個阿羅漢轉成為菩薩,讓他們發大心。釋迦牟尼佛是對著舍利弗說的,無問而自說的。
大家一般的看起來,念阿彌陀佛很容易。其實念阿彌陀佛是很不容易的,你在生就得念到一心不亂,不到一心不亂你能修的去得了嗎?同時這個就是華嚴境界,你怎麼樣來理會呢?極樂世界離這裡十萬億佛土。大家想想看,一個佛是三千大千世界,你要經過十萬億的三千大千世界,你才能生得了。如果沒有阿彌陀佛來接引你的力量,你能去得了嗎?就連這一個釋迦牟尼佛的三千大千世界你還衝不破,你會能達到極樂世界嗎?
所以大家在聽的時候,不要把它認為是很容易的。但是它有一個好處,不經過什麼複雜的語言,也不經過什麼文字,不論你學過佛法或者沒學過佛法,聽到了,你能一心一意的念,念到一心不亂就行了。為什麼一個老太太什麼文化都沒有,七、八十歲了,別人一教她,她就一心一意的,她也不懂得別的,就「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心裡只有一個念頭,念佛,生極樂世界。那些知識分子他懂得的知識很多很多,但他的心裡非常的亂,所以他往生不了,因為他不能一心。因此大家在聽彌陀經的時候,都要發願生極樂世界,等你到極樂世界後就一生不退,生去了直至成佛,不會再生生世世的輪迴了,你在這個娑婆世界可就不容易了。因此要發大願,要發菩提心,往生極樂世界去。
因為生極樂世界的不止只有阿彌陀經、無量壽經,還有特別是般若部的勸生極樂世界的。我們在華嚴經先講普賢行願品,以十大願王求生極樂世界,普賢菩薩的行願最後導歸極樂,那個生不同了,是上品上生。如果你能念佛時加十大願王,不要念十大願王的經文,因為原文較長,你就從一者禮敬諸佛到十者普皆回向開始,只念這麼十大願,跟阿彌陀佛結合起來,你生極樂世界一定是上品上生,普賢菩薩會專接你到極樂世界去的。
密宗,最密的金剛薩埵無上咒,那個就是把你自己身口意變成阿彌陀佛身口意,念那個咒的時候就不同了,你跟阿彌陀佛已經結合起來,你去念吧!修密宗最上的就是金剛薩埵。淨土部的金剛薩埵念一個咒就行,但是那個咒念的時候可不是光念咱們所念的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包括法、報、化。法身、報身、化身,念那一個咒就具足了法、報、化三身,就是把我們自己的身口意變成了阿彌陀佛的法身、報身、化身。現在咱們說極樂世界的這個是佛的化身。所以在生淨土是這樣講的,唯佛一人居淨土,那是指著佛的法身,住著佛的常寂光淨土。我們一般生的都是化土,蓮池海會這裡頭菩薩、羅漢,乃至我們新生去的凡夫都具足了。但是那個凡夫就不同了,能夠生到極樂世界的,當時生時是凡夫,很快就成菩薩了。當你懂得這個含義了,然後再學。
金剛薩埵咒,「嗡啊吽,班雜,咕嚕,班瑪,悉地吽」,就這三句話,「班雜,咕嚕,班瑪」就是法、報、化三身,要是細講那就很多了,金剛不壞身,又是現無量的身,就是法、報、化。咕嚕就是身,班雜是智慧,班瑪是佛的法身,悉地吽是成就。就你念一句阿彌陀佛,就這念一句阿彌陀佛就具足了法、報、化三身,也具足了一部華嚴經,也具足了一部法華經,西藏的無上密,都在這一個咒裡頭。「嗡啊吽班雜咕嚕班瑪悉地吽、嗡啊吽班雜咕嚕班瑪悉地吽」,那你就具足了阿彌陀佛法、報、化三身,就光念這一個咒,這叫密。要開闊起來講,那就能講好多部經。密宗的金剛薩埵有兩部,有個智慧部的,有個淨土部的,我們念的這個咒是淨土部的。
所以要學之前,知道阿彌陀經是非常的深,不是像我們想像的那樣,因此大家要發願生起信心來聽彌陀經。彌陀經不像法華經、華嚴經講那麼長時間,多則講一個星期,一般的三四座就講完了。我們講得慢一點,因此大家在聽的時候,我說這個從淺到深。淺的,一般的沒有文化,你就念一句「南無阿彌陀佛」,有時念六個字的「南無阿彌陀佛」,或者念四個字的「阿彌陀佛」。但是念都會念,什麼人都會念,念到一心不亂能做到的人卻是很少很少了。因此咱們講彌陀經之前,囑咐大家要發信心,信佛說的這個特殊法門,沒有哪個弟子請,就是無問而自說。你只要信心具足了,你聽完了彌陀經產生信心了,當你心裡煩惱時;我們一般都是求消災難的,所以我有時候勸道友們念地藏菩薩消災難;但是你念阿彌陀經、念阿彌陀佛就不能消災難嗎?給大家評論一下,選哪部經,講哪部經,跟大家說哪部經,含義是一樣的。因此佛在說哪一部經時都是無上的,不起分別心的。
現在發願,信,願;信了,極樂世界真實不虛的,相信自己能生得到。我們學過華嚴經、學過法華經,因為極樂世界就在你心裡,是你心變的,心生萬法,也得懂得華嚴義了,拿這個意思來念阿彌陀佛,那跟一般的念阿彌陀佛情況不一樣了。以學習法華經的那個智慧來念阿彌陀佛,那又不同了,那是果位的佛,你也就進入果位了。所以看你以什麼心。現在我們都是凡夫心,消業障,生極樂世界,把現生所有的生極樂世界的障礙都把它消掉,這你才能去。這等於念阿彌陀佛的時候,跟你修不淨觀、白骨微塵觀一樣,等你一步一步走來的,說九次第定,那就等於一步一步走到太原,你坐汽車就快了。我們五台山還沒有飛到太原的飛機,將來可能發展到小型飛機,我們坐上飛機十幾分鐘就到太原了。你念阿彌陀佛等於我說的坐飛機,十萬億佛土一念間就到,這邊死了,那邊就生了,蓮華中生了。因為極樂世界還在你心中,都是你一心,這是圓滿的。要有這種願,行要念阿彌陀佛,沒有其他的,就是非常的簡單。經文告訴我們念到七天的時候,一心不亂。要是你的定力好,三天你就一心不亂了,那你就三天走,一念間你就到了,這就靠信仰力,信、願、行。我們開始講彌陀經。
【佛說阿彌陀經】
咱們先講「佛」,在印度話叫佛陀耶,這句話具足了說「佛陀耶說阿彌陀經」。阿彌陀經咱們先講佛,佛就是覺悟的覺。但我們現在是不覺的,大乘起信論講從不覺到始覺。因為現在我們都迷了,是不覺了;不覺,開始信佛,這叫始覺。從不覺到始覺,咱們現在都是在始覺當中。但是始覺一分一分的覺、一分一分的成,叫分證覺,一分一分的覺悟。始覺到分證覺,分證就是漸次的一部分一部分的。始覺智,開始學佛覺悟了、有智慧了;完了再分證覺,一分一分的證入;由分證才能達到究竟,最後才能究竟成佛,這就是覺的意思。凡夫不覺。二乘人阿羅漢,也就是聲聞、緣覺。他已經覺悟了,他這個覺悟不是大心的,光能自己明白覺悟,不去覺他人,叫自覺,就是光顧自己,不管眾生。菩薩就不同了,自覺還覺悟一切眾生,自覺覺他,這叫菩薩;但是他因為不究竟,一位一位的達到。佛達到自覺覺他,三覺圓滿,度眾生也圓滿,自己覺悟也圓滿,行菩薩道圓滿,這叫十法界之中的聖人,超過一切人。我們這是剛學佛法,還在凡夫地,只能入佛門,凡是受了三皈的都算入佛門了,這只是凡夫。
像在我們中國,特別儒教,或者印度的,也講先知先覺,那個覺跟我們佛教講的不同。像我們中國講孔聖人,把孔子叫成聖人,在佛教是不承認的;佛教不承認,那他還是凡夫,凡夫不能稱聖。像孔夫子、關聖帝君,那皇帝封的;皇帝封的不算真正的是。有管帝釋天叫聖人的,乃至諸天都叫聖人的,這是沒學過佛法的。學佛法的人,唯佛才能稱聖人。菩薩不能稱聖人,二乘人更不能稱聖人,而出世證得阿羅漢果的、辟支佛的那些菩薩,不得稱聖人。聖人是專指著佛說的,要福慧兩足尊,福德圓滿了,智慧圓滿了。像我們此土說文殊、普賢、觀音、彌勒、地藏,我們大家都稱這些人是聖人,有些是他已經成佛了再示現菩薩,這就跟一般菩薩不同了。現在我們一般所認識的、所說的、所見到的形相只是化佛,釋迦牟尼佛是毗盧遮那的化身,叫化佛,他作這個娑婆世界的主人。娑婆的含義就叫堪忍,所以生到這個世界來你就要忍耐,什麼都能忍,這就是堪忍世界。因為這個世界(娑婆世界)苦難太多,跟極樂世界完全不一樣。極樂世界是化的,是阿彌陀佛的願力化的,娑婆世界這個化土是釋迦牟尼佛的願力,他專度這些苦難眾生。所以娑婆世界眾生難調難伏,釋迦牟尼佛就發願對這些眾生來度他們,所以堪忍,就是忍受一切。第一個眾生不信,不但不信還謗毀,那就要忍受,要慢慢的轉化他們。眾生無知、愚痴,那佛在五濁惡世教化眾生時就得忍客群生的苦難。所以每個菩薩、大菩薩都發願,所發的願不同。就像我們念地藏菩薩,地藏菩薩發願到地獄去,娑婆世界本來就夠苦的了,而地獄又是苦中之苦。為什麼苦呢?因為人們不想出離,不但不出離,還愈發造業。因此全名的說毗盧遮那的報身是盧舍那,報身的化身是釋迦牟尼。釋迦牟尼有大釋迦牟尼、小釋迦牟尼。佛還有大小嗎?化身就小,報身就大。咱們讀菩薩戒品,盧舍那佛給千釋迦說梵網戒。因為盧舍那佛坐的那個蓮華是一千葉,一葉一釋迦,一個葉就是一個釋迦牟尼佛的國土,說的梵網戒。盧舍那佛給釋迦牟尼佛說,那叫大釋迦牟尼。一個釋迦牟尼佛化身千百億釋迦牟尼佛,報身佛的一個,一葉蓮華和千百億釋迦。盧舍那佛跟化身說,也就是給大化說,大化又給小化說,小化就遍世間,到人間跟一切眾生說。
釋迦牟尼也是印度話,翻我們中國話,釋迦牟尼佛就翻能仁寂默。能仁就是化度眾生的意思,就是慈悲利他,利益眾生;寂默,是約他自證分。寂默是什麼?是涅槃。寂是寂靜,沒有語言,沒有行動,默然就是不動,就是如;能化利一切眾生,這叫來,這是化身的解釋。化身的意思,就是不住涅槃也不住生死。寂默本來是住涅槃,不住!施與眾生仁慈,這是寂默。能仁寂默,能仁就是時常利益眾生,以大慈大悲利益一切眾生,說一切法。知道一切法無有言說,因為要化度眾生,施以仁慈,無言說而言說,這是大悲之中含的智慧。但是能仁的時候行大悲心不離開寂默,在寂默當中也不離開大悲,所以化身佛就翻能仁寂默,就是釋迦牟尼。
「說」,說字就一般的在佛經講就是歡喜,一說法眾生心歡喜。例如說阿彌陀經,大家一聽到阿彌陀經心裡歡喜、嚮往。同時這個含義,等我們講完經大家就懂得了,凡是你發願生極樂世界的絕對能生,你發過願要生極樂世界一定能生。經文裡頭「若今生,若已生,若當生」,說三個生。你現在能生到極樂世界,生去了;你今生沒生到,你來生一定能生到,已經生極樂世界的給你證明,證明絕對能生到,到經文裡頭會講的,所以你凡發願生極樂世界的一定能生。若已生,已經生到極樂世界去了。若今生,今生念佛能生到極樂世界。今生沒生到,因為你發過願生極樂世界,若當生,當來一定能生到。經文上講六方佛、無量諸佛來攝持你,所以一定能生到。
「佛說」是指著釋迦牟尼佛說法,說的什麼法?阿彌陀。說阿彌陀佛距我們這個地方十萬億佛土之外,有個世界叫極樂,那是依報,正報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翻我們的華言叫無量壽,或者翻無量光,光無量,壽無量。壽是指著佛的法身說的,法身是無量的,壽無量!光無量,佛教化他的願力有無量光,光明所照處,能見到佛的光明這就得度了。所以光的含義就是法、報、化三身,他的正報是無量光,他的報身也是無量光(就是他的正報),他的化身也是無量光,無量壽,無量光。
因為阿彌陀佛他在修行當中,出家修道的時候他發了四十八大願,在這四十八願當中,一個二十三願當中說,四十八願當中的第二十三願,這第二十三願他怎麼說呢?說我要成佛的時候,我的光明,自身所放的光明、自然的光明無量,光無量!說我要成佛的時候,永遠住世間。所以現在阿彌陀佛成佛都十劫了,但是釋迦牟尼只是八十年,現在阿彌陀佛住世光壽都無量,沒有限量的,那就是永遠不入涅槃。同時在他十五大願,四十八願的第十五願,說我要成佛,我國內的天、人;極樂世界也有天,不是娑婆世界的天,他那個天人壽命都無量,沒有限量的。所以為什麼說生到極樂世界永不退?不論你壽命長或者壽命短都是自在的,無量壽!因為極樂世界沒有三災,也沒有八難。咱們所有這個世界的名詞極樂世界都沒有,沒有三災八難,生了極樂世界你一生成佛,無窮無盡的。那跟我們娑婆世界不能對比,要比起來我們這個壽命很短很短。光,可以說假日月的光,那個光不行的。極樂世界沒有黑天白天,不假日月的光,就是佛的光明。到經文裡頭,經文裡都是講阿彌陀佛的事,釋迦牟尼佛講阿彌陀佛的事。
但是釋迦牟尼佛,我們講華嚴經上就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即是釋迦牟尼佛,佛性一樣。他們都是成就的了,佛性一樣,只是所教化的眾生不同,應機而示現,不是佛有差別。極樂世界那一批機,跟娑婆世界佛要度的這批機,佛因為看了這個世界眾生,在這個世界上成道很困難,他就把你轉移到極樂世界去!所以給你說彌陀經,就是讓你轉移到極樂世界去。有一部分已度了成道的,但這部分是大部分,所以佛說彌陀經做轉介紹,讓你到極樂世界去。但是你不接受介紹,佛說了你不理,那你還是去不了的,你也不相信阿彌陀經,含義就是這個意思。
我們大家都修過華嚴經,華嚴經中釋迦牟尼佛的法身是毗盧遮那,毗盧遮那翻華言是什麼?光明遍照。以前我問過老法師,問我的老法師,我說:光明遍照跟阿彌陀佛的無量光有什麼差別?他說:沒差別。我說:那毗盧遮那就是阿彌陀佛。他說:對了,法身是一個,儘管佛有千佛名萬佛名,法身就是一個。這個大家都要懂得,法身無二。這個道理怎麼講呢?咱們說咱們是人,凡是人,人道,這一道的;凡是佛叫佛道,那就不分了。但是要分開,人有男人、有老人、有中國人、有外國人、有日本人,那就多了複雜了,這跟那個道理是一樣的,大家這麼理會到就知道了。咱們讀法華經,「十方三世佛,同共一法身」,十方三世那麼多佛,過去、未來、現在,就是一個身。什麼身?法身,這叫法身佛。個人的修為不同,感的果不同,這叫報身佛。盧舍那佛跟阿彌陀佛的報身不同,阿彌陀佛只有一個名字「阿彌陀佛」,法身阿彌陀佛,報身阿彌陀佛,化身還是阿彌陀佛。釋迦牟尼佛不同,釋迦牟尼佛的報身盧舍那,法身毗盧遮那,化身釋迦牟尼佛,三身。那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報身阿彌陀佛,化身還是阿彌陀佛,三身一名。這是名字上的差別,這個大家懂得就行了。
不但佛佛道同,咱們跟諸佛是一樣的,九法界每一個法界都可以,從性體上說都可以說是阿彌陀佛,佛性;相就不同了。但這是因,咱們知道在華嚴經上講因該果海,果徹因緣,我們這個因就該攝到一切果。如果大家念萬佛名經,或者念千佛名經,乃至我們經常念的五十三佛、三十五佛,等你念五十三佛、三十五佛的時候,你回想就是我自己,「心佛與眾生,是三無差別」,體、性,性體就是一個。我現在具足的佛性是因,因該果海;我能修行,能夠到達成佛,成了佛了,果徹因緣。在這上同佛。但是在你這個報(業報),那就不同了,你修什麼業得什麼報。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是果的阿彌陀,要以果的果徹因緣;果徹因緣,就是我們現在發心生極樂世界,這是因,發了這麼一念心就是阿彌陀。阿彌陀佛在因地的時候,他叫法藏比丘,那是因;成了阿彌陀佛,因該果海,回顧他的因是果徹因緣。把這個道理隨時的明白了,我們念阿彌陀佛,一念間,在這一念,念阿彌陀這個念是阿彌陀佛,不念就不是了。這個道理大家要思惟,就是念佛即是佛,但是你得修成,在因裡頭就具足。
有時候是相,有時候是性,有時候講理,有時候又講性。我們現在說阿彌陀經的阿彌陀佛即是理,也是事。理是指佛的法身說的,阿彌陀佛法身;事是指著阿彌陀佛化度眾生說的;就是理是佛的法身,事是佛的報身,報身又起化度眾生的幻化的身。現在十法界當中說的是佛法界,專說極樂世界阿彌陀佛,人人都能成阿彌陀佛,因為本具足故,就是靠修為。餓鬼道、地獄道、畜生道都能夠變成人,那他得修。還有他前生的善因,雖然是輪墮三途去了;他輪墮三途,他把那個三途的業一消又回歸於人道,跟這個道理是一樣的。
這就是「佛說阿彌陀經」。「經」,這一字我們講了很多了,印度話叫修多羅,翻我們中國話叫契經,又契理又契合於事,於理合,於事合。於理合,你就回歸正道,叫成佛;於事合,你念極樂世界的事,想極樂世界的事,那是極樂世界的事,跟娑婆世界的事不一樣,你跟極樂世界的事情合。所以經常想八功德水,七寶蓮池,想極樂那些境界相,這叫合的意思。
任何的畜生,為什麼我們給畜生念佛,它能聽得懂嗎?它能懂人話嗎?這叫種善根,現在不懂,它的耳根有這個名字了。你給貓給狗,你給它念阿彌陀佛,不論什麼畜生都一樣。特別我在鼓山看見那個鵝,放生池養的那個鵝,經常到念佛堂蹲那門口,它能聽得懂嗎?但是它往生了,它死了,死到念佛堂門口。當然不一定生到極樂世界,也可能變人道,也可能它就能夠悟入了,從惡道的畜生也能生到極樂世界,那得靠佛力加持。所以十法界眾生,除了佛法界之外,其他九法界都可以生極樂世界。那些大菩薩他生到極樂世界幹什麼去了?他求法去了。咱們看華嚴經很多他方世界來參加華嚴法會,就是這個道理。這個道理大家可能都明白了,這是咱們現在講的佛說阿彌陀經。
再重複一句,釋迦牟尼佛給我們娑婆世界眾生講,這叫特殊的法門,最玄最妙的法門,微妙,沒人請示,佛是自說,因此這個經上才講佛說阿彌陀經。那佛說華嚴經不可以嗎?佛說法華經不可以嗎?佛說楞嚴經不可以嗎?佛說那個經都沒加個「佛說」。人家有人請問,請佛說,佛才演說的。因為這個經沒有人請,所以佛自己來說,佛說阿彌陀經就是這個含義。但是結集的人,要以六種成就結集這部經,現在就講六種成就。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如是」是指這部阿彌陀經說的。如是,就是這個法,如是彌陀經這一法,佛說彌陀經這個法,就是指著這部阿彌陀經說,但是是我親自聞到的,這是證明這法是可信的,不是道聽塗說的。因為佛在世的時候說,說完了就沒有了,那時候沒有文字。佛涅槃之後,大家要把佛所說的話把它變成文字,整理經集,流傳後世。所以在結集的時候就請阿難尊者,阿難尊者他是一個凡是佛說一句話,入了他的腦子不會遺失的,他就把佛所說的一切經典照樣的說一下子。但是前頭他的說明,因為大家相信,說這個法是我親自聽到的,就是「如是」。同時再深義一點講,如者是不動,如如不動;是,是這個如如不動的理,這個道理是我學會了的,就是這樣子。如如不動理跟一切事相混合了,理即是事,事即是理,這叫如是法門成就了。這叫六成證信序的第一個。
佛在什麼時候說的,時間不定。什麼時間?有機,有這個機緣成熟的眾生佛給他說。那現在佛說阿彌陀經的時候,二乘人都經過阿含、方等,二十年之後又經般若部門,像這種法是圓法很不容易信入,就是那些大阿羅漢他只看見聽佛所說娑婆世界事,這到了娑婆世界之外去了,說一念佛號就能成道、就能不退轉很不容易信。度阿羅漢的時候很難,因為他已經了了生死,他沒有苦難了。但是凡夫很容易進入,大心的凡夫勝過小乘的聖人,原因、道理就在這裡頭。
我現在所說這個法你們大家都要信,為什麼?如是之法是我親自聽佛說的,這個事,這個理,這部彌陀經,就指「如是」,就指著這阿彌陀經說的,是可信的,一定要信。為什麼?我聞。就是最初是信,第二個是聞,信成就了。所以經中所講的自他,娑婆世界、極樂世界和自己,阿彌陀佛,一切講的修證人果,如是之法,就是彌陀經這個法門的法可以信的,我來作證明。我聞,我聞就是阿難就給他作證明,這是我親自聽佛說的,一點都不假,叫聞成就。第一個勸你信成就,第二個聞成就,這個法門是可信之法。為什麼?我親自從佛那聽來的。不是他說的。
什麼時候聽到的?因緣成熟,一時,佛說這個法的時候,那個時候我聽到的。所以佛經上沒有時間,沒有歷史性的,為什麼?現在我們在這說彌陀經,這也是時,也是一時。什麼時候?因緣成熟了。原來我們想講阿彌陀經的時候,半個月之前就想講了,東拖西拖的拖了這麼久,那時候沒成就,這個時候成就了。什麼時候?現在是舊曆十六,下午四點鐘,就這個時候。在我們一會不行,佛是一座說法的,說多長的經一座;那一座有的很長,有的一座很短,所以叫一時,叫時成就。
誰是說法主?佛,佛是說法的主人成就了。在什麼地點說的?就是處成就,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這是我們講序分當中的六成證信序,以這六種成就,成就阿彌陀經這一法是可信的。因為做任何事都有人、處、事、時間、談些個什麼、定些個什麼,人、事、處、時間、地點、條件就是這樣子。說法必有一個能說的人,所說的處所,哪些個人聽,以這六種成就他的信心,說這一法不是虛妄的。
如是兩個字講的是信成就,我聞是聞成就,一時是時間成就,說法的主是佛,說法的法王,地點是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佛一般大多數是在祇樹給孤獨園說法,這是個道場,佛在世時講法的道場。在祇樹給孤獨園說法的過程當中,修建這個園子的給孤獨是個長者,是舍衛國里一個大富有的人。祇樹是祇陀太子,波斯匿王的兒子祇陀太子。他們兩個共同供養佛的,就是這個祇樹給孤獨園。這是因為給孤獨長者到他一個親戚家裡去,去拜訪他的一個親戚,他看他親戚家忙得不得了。他就問:你們忙什麼呢?做什麼事?是婚喪大娶稼事嗎?親戚說:都不是,我們要請佛來講經。但是給孤獨長者他一聽到他親戚所說的佛的名號,也就是釋迦牟尼的名號的時候,他渾身的汗毛都豎起來了,非常的感動。因此他回國之後,他就想建設一個地方,請佛來這裡講經說法。他在國內選來選去,最終認定就是祇陀太子的這個園林非常好。他就跟祇陀太子要求,要求把這個園子讓給他。祇陀太子說:我不需要錢,我的園林怎麼能賣給你呢?然後就問他說:你要買這個園林做什麼呢?他說:我要供佛,請佛到這個國土來講經說法。祇陀太子就跟他開了個玩笑,說:好吧!你拿金磚來鋪,把我這個園子鋪滿了,我就賣給你。他本來是開玩笑話的,也就是拒絕他的意思。可給孤獨長者就回家了,把他的金庫打開,拿金磚去鋪他那園林的地,真的給它鋪滿了。祇陀太子看給孤獨長者是認真的,不是說玩笑話的,祇陀太子就跟他講了,說:我園子是賣給你了,但我的樹可沒有賣給你,我看到你的誠心,樹就算我供養佛的,園子是你供養的,我們倆合作,我也想供養佛呀。為什麼佛有這麼大的感召力,讓你把所有的財富都捨得,我也被你感動了,我這個樹作為我的,咱倆共同來供佛。所以就叫祇樹給孤獨園,祇陀太子的樹,給孤獨長者的園子。這是處所,要說法得有個地點,這叫處成就。
因為在這個經結集的時候,就是佛涅槃之後,阿難在結集這個經的時候有很多不同的意見,這個是在窟內結集的,另外還有是窟外結集的,不同意見就在窟外結集的。但是迦葉尊者在窟內結集經典的時候,大多數都是久已成就的大阿羅漢,屬於常在佛的身邊的一些大阿羅漢,窟外的一些阿羅漢迦葉就拒絕他們參加結集。當時佛涅槃之後,在結集經典的時候,就有了窟內和窟外這兩種。這個是指著窟內說的,是窟內結集的經典。最初就請阿難升座。當初阿難要參加的時候,迦葉說你還沒證得阿羅漢,不許你參加,就把他擯除了,擯除在窟外。阿難尊者在那窟外門口就著急,這個時候他就用功了;一用功,他證得阿羅漢了。他就喊:我也證得了。迦葉尊者說:你證得了,你就進來吧!你有神通了嘛!這時候阿難尊者才入窟內。這是結集經前的故事。大家就考慮,因為阿難尊者是多聞強記,佛所說的法如瓶蓄水,就是拿個瓶倒一杯水一點不滴;佛所說的經典、所說的法,阿難尊者一字不漏,不違背佛所說的法。他結集的時候就這樣。
阿難剛一升座的時候,升座來結集經的時候,會上就產生很多奇異的現象。什麼奇異呢?因為佛加持阿難,這個時候阿難尊者就變成三十二相,相貌全變了,相好全變了。參加會場的大眾一看,阿難不是阿難了,變了另一個像佛一樣的,很多弟子說佛沒入涅槃,這是第一個懷疑;說佛並沒有死,又來說法來了,這是第一個懷疑。還有一些懷疑是他方的佛,別的世界的佛來這裡說法來了,這是第二種懷疑。第三種,是認為阿難成佛了。還有些,阿難一說「如是我聞,一時佛...」,大家知道這是阿難說的,懷疑都解除了。
在佛臨涅槃的時候,這些弟子就請問佛說:佛在世的時候,我們以佛為師,佛,你涅槃之後我們還認誰為老師呢?以誰為師?這是第一個問號。佛在世我們依佛而住,共同住;佛要滅後了,我們依著誰住?佛在世的時候,那些不聽教化的惡行比丘,佛能制止他們;佛涅槃之後誰能製得了這些惡行比丘,應該怎麼辦?佛要涅槃之後,結集經藏的時候,最初經首怎麼樣稱呼,就請示佛。也就是在佛將要涅槃的時候,請示佛這四個問題。
佛就給他們答覆了,我涅槃了之後,解脫木叉(就是戒經)就是你們的師,以戒為師。我在世的時候以我為師,我不在世的時候,我所制的戒就是你們的老師。現在我們經常寫「以戒為師」,就是這個意思。在家的優婆塞、優婆夷,有五戒,有八戒。出家,有沙彌、沙彌尼的十戒,有比丘戒。然後,還有在家出家共同受的菩薩戒。以戒為師!
第二種,我涅槃之後,依著什麼住?四念處,就是「身、受、心、法」,常時以此為你的心的住處,就是觀念。你心裡想些什麼、觀念什麼,「身、受、心、法」就是你觀念之處。所以說要學佛的人,不論是男眾女眾,男眾是比丘、優婆塞,女眾是比丘尼、優婆夷,不論男女老少,凡是佛弟子你都要修觀。這個住處,你住處就住你的身口意三業當中。你怎麼樣觀你的身?觀你的身不淨,九孔常流,觀身不淨說你通身的毛孔沒有一樣是乾淨的,所流出來的排泄的都是不淨的。觀你五臟六腑,內在的、不淨的,你吃任何的香味的飲食,一到舌根以下、咽喉以下味道變了,下了咽喉就變了。你排泄的大小便利。你把此身要看破,這個身體是腥臊垢穢。在楞嚴經上講,阿難問佛說:佛,你的三十二相為什麼很乾淨?你跟我們一樣的也是父母生身,但是你的身不一樣,跟我們不一樣了。所以他問佛,就是腥臊交遘,雲能發生勝淨妙明,紫金光聚?你跟我們不一樣,為什麼在這個不乾淨當中,你這麼清淨;都是一樣的人身,你的身上也是這樣子。這個身的成就,咱們都知道八識的識是業識,這個是因。你來投入胎的時候,就是你八識的識神。識神,經過父母的緣,你的識跟父母的緣而成就這個身體,這就是「色、受、想、行、識」五蘊的色身。可是你這五蘊色身跟我們的不一樣,勝妙五蘊色身,這是問佛。佛跟他講了,那個因緣就很長了,說都是化現的。
我們每個人來的時候,受生的時候,忘了。入胎就迷了,把以前的因全迷了,人都如是經過的,但是這個故事在佛講起來,人都是不知道了。當你受生的時候,你那個識神,假使你是男身,你認為女的是你的妻子,你就入進去了;其實是錯誤了,入進去就受胎了。假使你是女身,你認為男的是你的先生。赤白二滴,腥臊交遘,云何能發生勝淨妙明?不論一個小蟲子,一個螞蟻,一個馬、牛、羊、雞、犬、豬全如是,投胎都如是,他並不是認為他轉到狗了,一受胎,一出來,才知道變了。這第一蘊,蘊處,就是色。這你應當常時思念的,什麼呢?觀身不淨。第一觀,觀身不淨,這個身體不清淨。人沐浴洗澡,隨便你洗好多遍,只是身體外,你五臟六腑洗不了,所以你要常時觀,用佛法來洗。第一念處,色。然後是受,「色、受、想、行、識」的受念處。受就是含受之意,領受之意,受以壞為苦。我們身體很健康嗎,不健康了,壞了,這時候你感覺很苦。富貴人家很有錢,一下子富貴沒有了,變了窮苦了,受了災難了。本來一家人父母、妻子、子女歡歡樂樂的,遇到災難了,變成妻離子散,家庭也破裂了,這時就苦了。受念處!本來這肉體就有病苦、老苦,生、老、病、死、愛別離、怨憎會、五蘊熾盛、求不得,八苦交煎,就是苦上又加苦。一般的人雖然沒有榮華富貴,但是他有饑寒交迫。窮人冬天沒有衣服穿,再加飲食沒有,那就飢餓,饑寒交迫。這樣的念念不停的,從你小,到你壯年,到你老死,這是領受的。領受是在運動當中,這是什麼苦?行苦。運動,行是不停的運動,誰也免不了。但凡是一切的生靈,有含識的,包括畜生、人,乃至一個蟲子,浮游。浮游是最小的蟲子,用咱們的肉眼看不太清楚,在水面上生長的。早晨八、九點鐘太陽一照,它生了,晚上(像這個時候)它死了,叫朝生暮死,早晨生了,晚上死了,它這種苦都具足的,跟人生的一百年一樣的。這叫行,行是運動當中的苦。但是任何人也免不了,不論你地位的高低,財富的大小,這個苦你也是具足的,都免不了。如果貪圖名利,貪圖聲色獲利,在那賓士去求,他認為很快樂。一會坐飛機飛這去,一會坐飛機飛那去,這不是快樂,在我們安靜的學佛的人看見說這是痛苦,運動當中的苦難,是免不了的。一個叫化子乞丐,這天碰見一個施捨的人給他頓好吃的,那他得到了就快樂得不得了,在富有的人看來他苦死了。這都叫迷,應當常念,念什麼?受念處,就是身受。同時你把這兩個觀,一切的受全是苦。咱們人間有樂受、苦受、不苦不樂受,凡是領受都是苦,都不是快樂。觀受是苦。
人的心永遠是不足的,叫心念處。沒有得到,求啊,貪啊,想種種的辦法想得到;得到了要把它保護住,又怕失掉,就在這患得患失當中,這種妄想從來就沒間斷過,就是胡思亂想。破滅了,應該把這幻想打斷了。我看到古來大德形容這些,講了這麼一段故事,有一個窮人,很窮苦的,窮的什麼都沒有,不曉得小雞在草地里下了個雞蛋讓他撿到了,這一下他很高興了,好像得到財富了,回來他晚上就睡不著覺了。雞蛋怎麼處理呢?想借鄰居家王媽媽的老母雞抱蛋的時候,把他這個雞蛋加進去。幻想,那就變成個小雞了。小雞長大了,又下些個蛋,又變成好多小雞。這麼一想,愈想愈多,那就成了雞富翁了。又把這雞賣了,買個豬,豬又下了很多豬仔。就這麼想啊想啊,完了又買牛,又蓋房子,又置地,又討妻生子。這麼一高興,腳這麼一蹬,把雞蛋給踩碎了,破滅了,一下都破滅了,他不念了,還是受窮。心裡頭沒有滿足的時候,任何人!人心不足蛇吞象,那個蛇想把大象吞進去,那怎麼能辦得到?應當這樣的觀想,既然沒得求得,得了又怕失掉,妄想不斷,你心要觀你的心,觀想這個心念念相續,念念生滅,念念不斷,你要把這心轉過來讓它念佛,要能念佛念念不斷就好了。你觀你這個心,這個心無常的、不定的。第三念處叫觀心無常,念念相續,這個我們都認識到。
第四個法,叫法念處。法是什麼?「色、受、想、行、識」五蘊法,這五種都屬於法。顏色當中色有青、黃、赤、白、黑,乃至於有大有小、有長有短,有「眼、耳、鼻、舌、身、意」,對著「色、聲、香、味、觸、法」,兩個六,再加中間一個識,六識,三個六,三六一十八,這十八法。這十八法不論男女、大小、出家在家誰也脫離不了,這叫一切色法,行行色色。愚痴,沒有學佛的,不明白的,把它執著為我,我們就是這樣成就的。因為有我了,就有上頭這三苦,這是我苦,有我就有所受。我們講金剛經講無我,無我就無受,我都沒有了誰來受苦?執這個身體是我,其餘的都是我所有,叫我所,就是我所受。假使說要觀察這麼一分析,觀身無我,我都沒有了,誰來受?身蘊沒有了,受蘊也不存在了,色、受不存在了。想是虛妄的,你能想的、所想的都沒有半點真實、都是虛假的,能想所想皆是虛妄。我們經常說不要打妄想了,就是不要想。所想的都是外邊境界,能想的就是你自心,這都是虛假的,不是真的。因為虛假的才叫妄,因為它不是真實的,因為你作不了主。「我」是主宰義,要是真正你認得你真心了,你就能作主了。
這樣子把你這個色蘊受蘊破除,就無我了。
有了我,就有我所受;沒有我,受沒有了。身蘊破了就破受蘊,有身體,有我才有妄想,能想所想的都是虛妄的。要認得真我了,假我破除了,你自己作得主了,那就不為妄想、不為這些所能把你迷惑,能作主了。這是無我。無我就無識,無我了識就不存在,破識,識就是心識。識是對外邊境的,外邊一切境界相就是所識的境界相,有能識的識,認識外邊所識的境界相。你這樣觀,能觀的沒有,所觀的境也沒有,就是「色、受、想、行、識」的五蘊無我,這就叫出欲界、色界、無色界,超出三界。可是我們現在還沒辦到,這四觀還沒修成,你去一分執著得一分智慧。觀的智慧,能觀之智對著你所觀之境,你能觀之智增長一分,所觀的境(虛妄)就消滅一分,輾轉增勝。這就是你住處,依著四念處住,常住在四念處。這就是修行,不過這個修行是最開始的時候修行。
第三個是惡性比丘調皮搗蛋,大戒又沒犯,小戒他不斷犯,就是使你煩惱,攪亂別人不安。惡性的比丘佛告訴我們方法用默擯,不跟他講話,大家都給他幹起來。惡性比丘用默擯,把他遷除,再不把他遷單,軟的辦法,不是硬的。
佛要涅槃之後了,結集經的時候,前言怎麼安?佛就告訴六種成就,如是我聞,一時佛在某處某處,完了還跟哪些個大眾,光有人講沒人聽不行,那就說法的主成就,時節因緣和合了時成就,得有處所,得有聽眾,哪些人聽。第一個如是我聞,信成就,說法成就,誰聽到的證明。以下講處所,舍衛。舍衛是印度話,要把它譯成華言要翻豐德,這個地點福德很大,福德很豐盛。那個時候波斯匿王他的國土很大,威力很強。祇樹,就是祇陀太子他所有的,我們前頭講了。孤獨園,孤獨長者所有的。時間、地點、說法的主都成就了。
但是說「如是」的這兩個字,一般的用大乘法來詮釋叫實相。實相什麼含義?實相者無相。實相無有一定的相,能隨緣,上至佛,隨諸佛的緣,一切蠕動含靈,但是有情的都有心,這就指著那個真心說的。我們經常講,講華嚴經的時候說法界法,就是一真法界,一切法都歸還到一真法界,一切法都從一真法界流出來的,無不從此法界流,無不還歸此法界,就是一個法界,形容自他不二。十法界就是一心,永遠不變,沒什麼老,沒什麼年輕,也沒什麼消失,這就叫如,如是的如。我們念佛要依實相來念,念佛依著實相念、依著如的念法來念是不會錯的,不會錯的就叫是,如是。一切法都因為理上成就的,理所成就的一切法還歸於理,這就叫如是。哪一法門都如是,一切眾生都如是,一切眾生都能成佛。你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是覺,無量光的覺,你就成就了無量光。你念六道眾生,就前頭講的四念處,那好了念生老病死,那你就在生老病死當中,你念什麼得到什麼。聞,聞講我聞,本來這句話是阿難說他的,說如是彌陀經是我親自聽到佛說的,這是一種解釋。像我們說如是,每個人心如是,一切法如是,諸佛如是。我就是返本歸源,自心開自心,悟了,開悟了,自心即是佛,佛即是法。阿難現在證得阿羅漢果了,他斷了我執,沒有我了;沒有我了是假我這個名詞表達來給眾生說法,說這一法門是我親自從佛那裡聽到的,不是道聽途說的。
時間呢?沒有,「感應道交難思議」,以心應心叫道交,我的心跟佛心心心相應了,就是這個時候。佛是心王,一切心的主宰,聞聽法的人是心所,心王具足一切心所法,心王說法,心所聽法,一個目的,佛是度眾生,眾生是接受佛度的,也是一心,能說者的心,聞法的心,看是兩個,實際上是一個;就是一個法界心,在聖不增,在凡不減,無生無滅,無自無他,不是妄想生滅心,咱們現在所具足的是妄想生滅心。這就是佛。舍衛國,就是豐德城,豐德國,皇帝住處就代表心王的住處;皇帝有住處,心王無住處,無住而生其心。咱們剛講完金剛經,須菩提問佛:云何住心?云何降伏其心?佛就告訴他「心本無生因境有」,心原來沒有,有境就有心,無境無心。你不執著境界了,這叫「心亡境寂兩俱空」,所以無所住而不住為住。
祇陀也是梵語,祇陀太子,就是他父王打仗打勝了,他生了,就給他起個名字,就叫祇陀。祇陀就是戰勝的意思,給戰勝作紀念,他這個兒子正生在他把別的國打敗了,他打勝了。我們經常講樹木,「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樹木十年就成長了,你讓人世間轉化得一百年,就不容易了。這是表示智慧的,在這個地方這個樹表示正念現前,妄想都消失了,成就無邊的勝德的法門;因為祇陀太子供養這些樹木,供養佛的。給孤獨長者的這個園,以佛的力能度一切孤獨的眾生,沒有父母教養的孩子,沒人照顧的人,使他能夠得救。就是我們在六道輪迴當中,沒有個救度處,所以佛是救度我們的主。給孤獨長者他是大慈善家,他收養那些沒有父母的小孩,他都養起,人家就給他起個名叫給孤獨,供養救濟一些孤獨的孩子,他的名字就沒說了,就叫他給孤獨長者了,就是大慈善家。
【與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羅漢。眾所知識。長老舍利弗。摩訶目犍連。摩訶迦葉。摩訶迦旃延。摩訶俱絺羅。離婆多。周利槃陀伽。難陀。阿難陀。羅睺羅。憍梵波提。賓頭盧頗羅墮。迦留陀夷。摩訶劫賓那。薄拘羅。阿那樓馱。如是等諸大弟子。並諸菩薩摩訶薩。文殊師利法王子。阿逸多菩薩。乾陀訶提菩薩。常精進菩薩。與如是等諸大菩薩。及釋提桓因等。無量諸天大眾俱。】
但是有哪些聽眾呢?講經還得要人聽,「與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沒有外人。佛說阿彌陀經的全是大阿羅漢,跟金剛經一樣的,佛就給這些人說的,這叫常隨眾,佛一講經這千二百五十人就在跟前,當機眾。這裡頭還包括菩薩,法王子文殊師利菩薩,還有彌勒菩薩,那些菩薩也在場,包括這些菩薩眾,就是可信法的人。講這部阿彌陀經不是阿難一個人聽,人多了!多少呢?千二百五十個人,還有菩薩,還有諸天,這叫眾成就。這以下講眾成就。
大比丘,比丘是梵語。咱們經常說比丘,梵語。比丘的含義,第一個乞士,乞討的人,叫花子。叫花子光為衣服飲食,咱們這個叫花子是為了法,雙關義。但是這個比丘加個「大」字,不是一般的比丘了,阿羅漢。佛這千二百五十人都是成阿羅漢果的,不是一般的比丘。常隨眾這時候跟佛,從方等,從般若,都是大比丘僧。要把「大」字取消,光說比丘,就翻乞士。破惡,大比丘了,十惡業都斷了。一般的乞士,在這個地方講乞士,就是向佛祈求法,叫求法的人。因為佛的制度不許比丘自己煮飲食,得向外邊乞討,因此叫乞士。印度的比丘不許自己燒火的,不許自己做飯的,得到外邊去化,到吃飯的時候去化緣,叫托缽乞食,就是免你一切痲煩,一心修道。但是你要做飲食得買米買面,「柴、米、油、鹽、醬、醋、茶」都要買,還得買菜;就是到外頭去化,什麼都不要買了。但是佛法傳到中國來,在我們中國這個風俗習慣你去要恐怕是要不到的,特別在漢朝那個時候是要不到的。
那個出家人住在什麼地方?在印度住在山林裡頭。佛法傳到中國來的時候,漢明帝的時候,要是你住在野地去了,這個國土不行,遇見查夜的還會把你當成土匪、偷盜東西的人,把你抓起來。那時外國來的和尚住在什麼地方呢?住在外交部招待所。外交部招待所叫什麼?鴻臚寺。咱們寺廟就這麼來的,國家的單位,外交部,鴻臚寺。這些國外來的比丘都住在外交部裡頭,以後我們中國和尚就改成寺,國家的單位,機關的名字。以後我們一傳再傳傳的寺廟專是和尚的了,國家單位沒有了,國家單位不叫寺了,這個寺是這麼來的。
大比丘也是這麼來的。因為在我們沒有證果前,他叫乞士,就是乞討的人。怖魔,第二個翻譯,比丘翻成怖魔。一發心,求受了具足戒。具足戒,就是男眾比丘二百五,女眾三百三十八。在你受戒的時候,羯磨和尚問你:如是丈夫否?答:是丈夫。答的時候是丈夫,丈夫的含義那個時候我們很多道友受戒的時候並不知道,戒堂並沒有講這個丈夫是發菩提心的。在印度受比丘戒沒有這個,在中國受比丘戒,中國是大小合併的,大乘跟小乘通了,所以你受比丘戒問你發菩提心沒有?在印度受戒沒這句話,到中國來加上的,那你就答應已發菩提心才能給你受戒。不管你受比丘戒、受沙彌戒都要發菩提心。但是你這一發菩提心,說我已經發菩提心,受菩薩戒,震動魔宮,一切魔王惡鬼都害怕了。我們有些和尚跟比丘尼師父有的說怕鬼,不但鬼,連魔王都怕,是怕你,不是你怕他們,因為你一受佛戒是佛子,是究竟的大丈夫。比丘尼受戒,問你是丈夫否?你得答應是丈夫。你說「我是女的」,不行,沒有這樣答覆的,你一落了發就是丈夫了,是究竟丈夫。但是我們還沒成就,唯有佛才稱大丈夫,我們是學丈夫的,有大丈夫的思想,還沒有大丈夫的事實,大丈夫是難行能行。過去講大丈夫、大英雄、大豪傑是能夠戰勝敵人的,但是學佛的人戰勝敵人不同了,不是人對人,戰勝一切魔,戰勝咱們自己的五蘊魔,戰勝自己的煩惱魔。咱們都知道煩惱,最深的戰勝了無明,這才能為大丈夫。大將軍、宰相他們做不到的,剛一出家就能做得到,不為富貴所擾亂。所以富貴人修道難,富貴人要想修行很困難。貧窮人讓他去施捨、布施那就難了,他本人都沒有,他拿啥去舍呢?「富貴修道難,貧窮施捨難」。大將軍、大將、宰相、大臣他是富貴人,傲慢心很強,那他還能忍嗎?他就不能忍了,所以他修道很難。釋迦牟尼佛出家,他是轉輪王的太子,他舍掉了那個王位。女眾出家稱丈夫,在我們中國加個女中丈夫。沒有女字,當你一落髮,你那個心、志向就跟男人一樣的,不要在外相上去起執著,要你內心,剃髮染衣了,就是丈夫的行為,叫大丈夫。我們現在有很多比丘尼道友嬌氣的樣子,那是不對的,沒有那嬌哩嬌氣的樣子了,你自己把你那個女人的思想放下;放下,你把自己轉化為大丈夫。凡是比丘、比丘尼他的志向都要超出三界,要超欲界、色界、無色界。經常說了脫生死,你得把這個形相放下,要發菩提心是大丈夫的氣概,那魔宮都震動,魔王都害怕。所以父母妻子他應該知道出家的功德,不要阻止人家出家,要是你自己家庭眷屬阻止你出家的是魔眷屬。
破惡,比丘還含著破惡的含義,要破你的煩惱,破你的知見。身見,咱們講了,乃至看問題總看著偏差,不入中道,不是落斷就落常,都是邪知邪見。同時要斷這個「貪、瞋、痴、慢、疑、身、邊、戒、見、邪」,這十樣就阻礙你修行,煩惱的,十使煩惱。比丘有這麼多的含義。
僧,僧是一個單字,比丘後頭加個僧。僧是和合義,一個出家人、兩個出家人、三個出家人不算僧,得五個。有的戒律廣略說四個,四人就為僧,咱們四分戒以五個為僧。稱眾,僧者就是眾義,所以四個人以上才能稱為僧。我們「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皈依的是大眾,不是一個人,那個皈依是十方僧。我們有時候講,授三皈跟你講,這十方僧包括這個世界(釋迦牟尼佛娑婆世界)的所有一切大阿羅漢,乃至菩薩僧都在內,合起來才為是僧。皈依佛,不是釋迦牟尼佛一佛,佛也如是,十方三世,遍十方,過去、未來、現在。你皈依佛,釋迦牟尼佛,包括阿彌陀佛、南方不動如來、東方藥師如來都在內是十方的,過去的、現在的、未來的十方諸佛,十方三世諸佛。十方的法,一切諸佛所說的法也是如是。十方的僧,這個僧就多了,十方賢聖,這是講比丘的僧眾。但是現在與會的大眾僧可不是一般的僧人,都是大阿羅漢。佛說彌陀經的時候是給一幫羅漢說的,勸他們生極樂世界的,給這千二百五十人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