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若是不知足則處處是煩惱,知足則常樂。知足常樂,對人生有正面的影響。知足才會快樂,知足才會平靜;不知足的人,貪得無厭,得不到就苦惱、憂憤、乃至憎恨、不擇手段,造作惡因,真正是如同處在地獄。
若欲脫諸苦惱,當觀知足。知足之法,即是富樂安隱之處。知足之人,雖臥地上,猶為安樂;不知足者,雖處天堂,亦不稱意。不知足者,雖富而貧;知足之人,雖貧而富。不知足者,常為五欲所牽,為知足者之所憐愍,是名知足。——《佛遺教經》
【注釋】如果想要擺脫各種煩惱,應當觀察體悟知足之法。知足之法,就是富貴快樂安寧穩當之地。知足之人,就算躺在地上,也會覺得安寧快樂。而不知足之人,就算身處天堂,依然不會稱心如意。若不知足之人,就算物質上很富有,也依然貧窮匱乏;知足之人,就算物質上很匱乏,依然非常富有。不懂知足之人,常被五種欲望牽絆,不得解脫;知足之人,由於心境灑落,反而會憐憫這些不知足之人。
【備註】《佛遺教經》一卷,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譯出,又稱《佛垂般涅槃略說教誡經》《佛臨涅槃略誡經》《略說教誡經》,敘述釋迦牟尼世尊在拘屍那羅沙羅雙樹間入涅槃前最後垂教之事,謂佛入滅後當以戒為本,勉勵弟子不可放逸,精進道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