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居士文章: 轉載

第一念無明從哪裡來?


時間:2017/5/31 作者:smf

第一念無明從哪裡來?

富樓那問:「敢問如來:一切眾生何因有妄,自蔽妙明,受此淪溺?」

佛陀用了一個比喻來回答富樓那:「你難道沒有聽說過城中演若達多的事情嗎?有一日早晨,演若達多照鏡子,他非常喜愛鏡中的頭面,眉目清晰可見,覺得非常可愛。又生氣地想:我能看見鏡子裡的頭,卻為何看不見自己的頭呢?我能看見鏡子裡的眉目,卻為何看不到自己的眉目呢?他以為是魑魅作怪,把自己的頭給弄掉了,驚嚇得無故發狂亂跑。富樓那,你看這事如何?此人是什麼原因而無故發狂亂跑呢?」

富樓那回答說:「這人是自心發狂,再沒什麼其他原因。」

這裡其實暗含著另一場對話,我們可以把它假想出來,就是佛陀和瘋子間的對話。

佛陀見到滿城找頭的演若達多,會問他:「演若達多,你原來有頭嗎?」

演若達多:「有啊。」

佛陀:「那你現在的頭呢?」

演若達多「不知道去哪了呀。我看不到自己的頭和自己的眉眼了。」

佛陀笑了,問:「那你是什麼時候發現自己的頭沒有了呢?」

注意,關鍵點出現了。任何一個人都知道佛陀這是在明知故問,在逗瘋子玩兒。因為這根本不是一個問題,瘋子的頭一直都在嘛,怎麼會沒有呢。那麼,這難道不就是富樓那問佛的問題嗎:「眾生本來是佛,是圓覺,但現在卻成為了眾生,那麼妙覺明性是何時失去的呢?」

佛陀問瘋子的問題和富樓那問佛的問題,是一個,但佛陀是假問,富樓那是真問。因為佛陀知道:頭一直都在,根本沒失去;而富樓那卻認為妙覺明性失去了。

是的,我們每一個修行人都會問「我本來是佛,為何現在成了眾生了」這個問題,然後苦苦思索!可你卻不知道,當你苦苦思索時,覺得自己在探究真理時,你自己沒想到,現在的你其實就是演若達多——之所以問出這個問題,就等同於演若達多問「我的頭怎麼沒了」,證明你還是個精神病瘋子。

是這樣嗎?

我們接著佛陀上邊的問話。佛陀笑著問:「演若達多,你認為原來有頭,現在卻沒有頭了。那麼你的頭到底是何時沒有的呢?」

我們現在都是吃瓜民眾,都在看演若達多的笑話,都在看這個傻子怎麼回答。他一定支支吾吾地說:「啊……這個……什麼時候失去……我也說不清吧……反正今天早上照鏡子,我就看不到了。」

圍觀民眾一定開懷大笑。覺得演若達多不但瘋了,還是傻子。

可你不知道的是,佛陀故意問演若達多這個問題,其實正是給圍觀民眾看的,當然,富樓那和你我,這時都在其中。佛陀的潛台詞是:「富樓那,看到了嗎?明白了嗎?你如果還問『我原本具有真妙淨心,現在為何卻失去了呢?原因到底在哪呢?』這個問題,你就是眼前的這位演若達多。」

根本沒失去,你卻到處找,還問為什麼?還問第一念無明從哪來?就像演若達多問「我的頭從哪個時間點上失去的呢?」

【公案:騎驢找驢

一日,慧海禪師參馬祖。馬祖問:「從何處來?」

慧海禪師道:「越州大雲寺來。」

馬祖道:「來此擬須何事(到這裡打算求什麼)?」

慧海禪師道:「來求佛法。」

馬祖道:「我這裡一物也無,求甚麼佛法?自家寶藏不顧,拋家散走作麼!」

慧海禪師道:「阿那個是慧海寶藏?」

馬祖道:「即今問我者,是汝寶藏。一切具足,更無欠少,使用自在,何假外求?」

慧海禪師一聽,當即「自識本心,不由知覺」,身心踴躍,禮謝馬祖。】

「第一念無明從哪兒來」是個偽問題,當我們問出這個問題時,說明我們在無明中;而當我們回歸本覺妙心時,發現無明是虛幻的,根本不存在,又何必問從哪裡來呢?

這個意思佛陀的表述是:「妙覺明圓,本圓明妙。既稱為妄,云何有因?若有所因,云何名妄?……如是迷因,因迷自有;識迷無因,妄無所依,尚無有生,欲何為滅?得菩提者,如寤時人說夢中事,心縱精明,欲何因緣取夢中物?況復無因,本無所有。如彼城中演若達多,豈有因緣自怖頭走?忽然狂歇,頭非外得;縱未狂歇,亦何遺失?」(《楞嚴經》)

譯文:

佛說:「妙覺圓明的真心,本自圓滿明妙,恆常存在,永不失去。既知無明為妄,又哪裡來的第一因呢?若有所生因,(就說明是實有),就不會稱其為妄了呀……這個迷的原因,實因迷自身而有,如果明白了迷本無生因,妄心也沒有實體為所依,純屬如虛空花一樣的幻現,則此迷尚且本來沒有所生之處,又要滅除什麼呢?得證菩提聖果的人,就如醒來的人講說夢中的事,心中雖然清明,但要用什麼方法才能把夢中所見之物取來示人呢?(因為根本不存在呀)。妄心本來沒有起因,妄體本無所有。正如那個城中的演若達多,他找不到自己的頭而驚怖狂走難道有真實的原因嗎?(難道是因為他的頭真的沒了這個實在的原因嗎)?如果忽然狂心頓歇下來,方知自己的頭其實一直都在,並沒有所謂重新找回來之說;其實,即使在其狂心未歇之時,他的頭也從來沒有遺失過啊。」

這個問題,「第一念無明從哪裡來?」這個問題,除了富樓那問過,還有很多人問,比如金剛藏菩薩也問過。

《圓覺經》:「世尊,若諸眾生本來成佛,何故復有一切無明;若諸無明眾生本有,何因緣故,如來復說本來成佛;十方異生本成佛道,後起無明,一切如來,何時復生一切煩惱。」

一、如果諸眾生本來是佛,為什麼又有無明?

二、這無明是眾生本有,為什麼如來又說眾生本來是佛?

三、十方眾生本來成佛道,後來起無明而成為眾生,一切如來什麼時候覆生一切煩惱呢?

廣超法師在解釋這段經文時,準確地指出:之所以有這麼多疑問,是因為把佛和眾生對立起來,並認為眾生(無明)實有造成的。「這是因為有佛見與眾生見而有的矛盾,在本經中說,在佛看來,一切眾生本來是佛,你、我與佛都沒有差別。在眾生看來,一切佛也是眾生,就是你看我,我看你,都是眾生。這是迷惑造成的問題。迷惑者認為有迷惑的眾生,有覺悟的佛,然後這兩個法相比較,就得出上述三個問題。」

通俗地說,就是:你之所以能問出這些個問題,正表明你正處於無明的狀態,你如果是覺悟的狀態,就根本不會有這樣的問題出現。好似對於一個從夢中醒來的人來說,他不會再問「夢裡的那個人是從哪裡來的?那幢樓房是誰建造的」的問題。既然知道是無明的狀態問出的問題,能得出圓滿的解答嗎?佛說:不能。因為就像一個坐在船上的人,看兩岸是移動的,如果船不停止,而想讓移動的岸停下來,是不可能的;眼睛旋轉不停,想讓搖晃的水停下來,也不行;看著飄動的雲彩,想讓月亮不動,是不可能的——「未出輪迴,而辯圓覺,彼圓覺性即同流轉,若免輪迴,無有是處。」

「善男子,諸旋未息,彼物先住,尚不可得,何況輪轉生死垢心,曾未清淨,觀佛圓覺而不旋復,是故汝等,便生三惑。」

無明未停止,認為佛和眾生都是真實具體存在的,且對立的,那麼必然就會產生如上的三個問題。無明問出的問題,其性質也是無明,又如何能有圓滿的回答呢?如果你問「一加一為何等於三?」這個問題沒有答案,因為一加一從來就不等於三,還問什麼為何呢?

想起中學時同學間傳的一道題。一頭母豬帶著10頭豬崽過河,第一次母豬馱著三頭豬崽游過河去,第二次又馱著三頭豬崽過去了,第三次再馱著三頭豬崽過去了,這時母豬在河對岸一數,十隻豬崽都過來了。請問:為什麼?

你先猜猜看。

我們還回到主題。接著思考:為什麼說「把佛和眾生對立起來,並認為眾生(無明)實有」就是錯誤的呢?這是關鍵點,這個問題解決了,「第一念無明從哪裡來?佛是如何變成眾生的?」這些問題就迎刃而解。

佛陀直接回答了這個問題:「一切如來妙圓覺心本無菩提及與涅槃,亦無成佛及不成佛,無妄輪迴及非輪迴。」 廣超法師的釋義很精準:「一切如來微妙的圓覺心,沒有所謂「菩提涅槃」,即是沒有覺悟成道,沒有解脫生死的涅槃現象,也沒有成佛以及不成佛。沒有虛妄的輪迴,也沒有不輪迴——真實的涅槃。意思是說,我們認為有眾生,有生死,所以我們才認為有所謂覺悟與涅槃。那麼,也因為我們認為有眾生,才認為有成佛不成佛這件事。如果你覺悟本妙圓覺心,猶如金礦提煉成純金那樣,並非從無金變有金,就知道佛不是從非佛變成是佛,沒有虛妄的輪迴及不虛妄的非輪迴。那麼,你就知道沒有眾生本來成佛、本來不是佛、後來成佛了、眾生本來有沒有煩惱……這些問題。」

認為有佛有眾生,其實還是二乘人的見解,但不是究竟的見地。究竟的見地是:無佛無眾生。《圓覺經》裡有一句經文讓我渾身一震:翳華二法,非相待故。在我慣常的理解當中,病翳和空花肯定是相待而生的,因為有了病翳,才看到了空花,空花是因為病翳才出現的。那麼病翳和空花相待而生,理所當然。相似的例子還有:你為什麼看杯子裡是一杯水,而餓鬼看是膿血,天人看是寶玉?因為你造了人的業,於是就顯出水的外境;你是餓鬼,就顯出膿血的外境;你是天人,就顯出寶玉的外境。那麼,自然認為水和人是相待而生,膿血和餓鬼是相待而生,寶玉和天人是相待而生。

這樣的認知,在二乘法層面,可以這樣認知,屬於方便說,容易讓大眾了解,但並非最終實相。那最終實相是什麼呢?你如果認為相待而生,那就有一個前提,就是你認為它們是真實存在的。而在畢竟空的《圓覺經》《楞嚴經》境界,「空本無花,非起滅故」,空花根本就不存在,還說什麼相待而生呢?所有的東西是幻覺,連病翳這個人也是不真實的,誰和誰相待呢?「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就是這個意思。水和人、膿血和餓鬼、寶玉和天人,也都是畢竟空、無所有,那麼從究竟實相角度看,就無所謂相待了。

「生死、涅槃同於起、滅,妙覺圓照離於花、翳。」生死、涅槃和病翳、空花一樣,根本沒有什麼起滅,都不是實在的事情。在畢竟空裡,沒有什麼病翳空花,在妙覺圓照境界裡,也沒有什麼眾生之生死和佛之涅槃之對立法。

這都在回答金剛藏那三個問題,句句都在表明畢竟空。既然畢竟空,無所有,還談什麼佛變成眾生?談什麼第一念無明?佛、眾生皆如空花水月,如來藏中談什麼起滅、對立?談什麼水、人、膿血、餓鬼、寶玉、天人?

「一切如來妙圓覺心,本無菩提及與涅槃,亦無成佛及不成佛,無妄輪迴及非輪迴。」 原本不存在,更沒什麼相待不相待。

終極徹底,向上一路!

如果,你昨晚做了個夢,在夢裡你變成了一隻狼,在草原上狂奔。第二天,你和朋友說起了這個夢,然後,你的朋友問你:「你什麼時候變成一隻狼了?」你會說;「沒有,我當然沒有變成狼,那只是在夢裡,是虛幻的,我根本沒有變成狼。」這個道理很簡單,但我們現在問佛:「佛什麼變成眾生了?」佛也會說:「沒有啊,你沒有變成眾生啊,你其實是佛啊,現在就是啊。」對,就像你即使在做夢時,覺得自己是一隻狼時,那時的你,其實還是你,並不是狼。並沒有所謂以前是你,晚上成了狼,後來醒來後又變回了你。

沒有,你一直都是你。

在佛眼裡,你一直沒有變成眾生,你一直都是佛!

這是一乘法。而二乘法的認知不一樣。

二乘法認為萬法因緣而生、因緣而滅:因為做夢,你確實在那個世界成了一隻狼,醒來後,你又變成了人。而《楞嚴經》卻說「本非因緣,非自然性。」意思就是:不,你從來沒有變成狼。二乘法認為有佛、眾生,有生死、涅槃,有無明、有輪迴,但在一乘法的究竟實相當中,一法不立。「當知生死及與涅槃,無起無滅,無來無去,其所證者,無得無失,無取無舍,其能證者,無作無止,無任無滅,於此證中,無能無所,畢竟無證,亦無證者,一切法性平等不壞。」

在二乘法當中,有個十二緣起法,闡述了人的輪迴的本質,也即在論述:人和哪種情況下,就變成了狼,又在何種情況下,可以從狼變成了人。但在《圓覺經》《楞嚴經》層面,沒有這回事。眾生、輪迴皆是昨夢,既然是夢,根本不真實,也就不需要再去糾結什麼。

你從來沒有變成狼,演若達多的頭從來沒有失去過,佛從來沒有變成過眾生。

有位廣州白雲區文居士第一次參加皈命念佛培訓,她分享說:

皈命念佛第2天,我見到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伸手接我,我就馬上伸手,阿彌陀佛接我到了西方極樂世界。

阿彌陀佛說:你不用念佛了,跟我走走吧,散散心(他知道我心情不太好)。

我說那我的家怎麼辦?他說傻孩子,這裡就是你的家呀。

我又說那什麼時候我才能回家呀?

他說你不是天天都在這裡嗎?

我說我在這個世間很苦呀,然後就抱著阿彌陀佛大哭,心裡感覺很苦。

他說傻孩子,那些都是假的。

好一個「你不是天天都在這裡嗎?」

在夢裡,我們一會兒去了非洲成為一個快要餓死的男孩,一會兒去了大西洋底,成了一隻鯊魚,一會兒又到了香港成為一個被人到處追殺的黑社會小頭目……可在醒著的人來看,你一直都在床上躺著,你一直是你,沒有任何改變!

佛,就是那個清醒的人!

總結:對於金剛藏的三個問題,可以有兩個層面的回答,二乘法的回答和究竟法的回答。但二乘法的回答,永遠都不會圓滿,因為是以意識心對意識心,永遠都會有漏。「有作思惟從有心起,皆是六塵妄想緣氣,非實心體,已如空華,用此思惟辯於佛境,猶如空華復結空果,輾轉妄相,無有是處。」「善男子,但諸聲聞所圓境界,身心語言皆悉斷滅,終不能至彼之親證,所現涅槃,何況能以有思惟心,測度如來圓覺境界,如取螢火燒須彌山終不能著,以輪迴心生輪迴見,入於如來大寂滅海,終不能至。」 以妄心回答妄心,越答越痲煩。一加一為何等於三?你越回答越迷亂。再比如:宇宙的邊際在哪裡?這似乎是個問題,但佛法認為宇宙根本是個幻象,是我們的妄想分別幻化出的東西,你如果把這個幻覺當做真實去研究,永遠都是越研究問題越多。先有雞還是先有蛋?你如果把雞和蛋對立起來看待,那麼這個問題永遠都不會有終極答案。

對這樣問題的回答,必須首先不被這些問題本身所迷亂,去超越它,才能徹底解答它。上邊那個母豬馱崽過河的問題你有答案了嗎?答案是:母豬不會數數。是不是有氣死人的感覺?沒錯,那是因為當我們正經兒思考一個問題時,很可能被問題本身給耍了。

佛陀不會被金剛藏的問題所耍,金剛藏當然是認真的,但這個認真卻是有著二乘人虛妄的核心。「虛妄浮心,多諸巧見,不能成就圓覺方便,如是分別,非為正問。」禪宗有個術語「香象過河,截流而至」,是說同樣是過一條湍急的河流,如果是小老鼠,則會找一個河水淺處,水流緩處,兩岸距離近處,有樹枝橫在河中處,等等,找來找去,一不小心還會掉河裡淹死。可大象過河不是這樣,大象哪裡也不找,就這麼一腳塌下去。

以後如果有人問你「第一念無明從哪裡來?」「成佛後還會不會墮落成眾生?」時,你就反問他:「一加一為何等於三?」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