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居士文章: 轉載

人間天:五件墮阿鼻地獄的業因,非常重要


時間:2017/7/19 作者:定臻

《楞嚴經》有段關於阿鼻地獄經文,「純情即沉。入阿鼻獄。若沉心中。有謗大乘。毀佛禁戒。誑妄說法。虛貪信施。濫膺恭敬。五逆十重。更生十方阿鼻地獄。」

此段經文說的是,如果這個人全部都是情沒有想,那麼就會掉到阿鼻地獄。而如果在這個基礎上,還造作了誹謗大乘佛法的罪業、毀壞佛陀定下的戒律的罪業、以狂妄的心去為大眾說法、藉由點什麼名目貪了那些信眾布施的財物、過分的接受恭敬、乃至造作了五重逆厄之罪、和處罰了菩薩戒中的十條重戒。

如果有造作其中一條的眾生,這個本應該墮落到阿鼻地獄的眾生,不只是在這個世界的阿鼻地獄受罰,還會投生到十方世界的阿鼻地獄去接受懲罰。我們知道無間地獄那是動經億劫,一進去的時間就是以億劫為計算單位的,相當漫長,而對比阿鼻地獄,無間地獄的懲罰時間還算是非常短暫,到了阿鼻地獄真的可以說是求出無期,能不能出去?能!但是要相當相當相當相當的久,久到離譜,根本停不下來。

為什麼會更生十方世界的阿鼻地獄?在《地藏經》裡,我們知道無間地獄也有這樣的一個情況:就是在懲罰沒有完畢的時候,這個世界壞了,於是這個世界的地獄處也壞了,這些無間地獄的眾生,就會被轉院到其他世界的無間地獄接受治療;那麼當其他世界也壞了,就繼續轉院;如果這個世界形成了,他造作墮落無間罪業的世界有了地獄,他再轉回來繼續接受懲罰。無間地獄就是這樣的一個情況,所以可以動經億劫。而阿鼻地獄,不只是轉來轉去,很平常的就是一轉就會把這一層的有地獄的世界轉一個大概,這個時間要多漫長?我們略想一下就能知道了。

第一、誹謗正法

這裡強調了誹謗大乘,那麼是不是小乘就可以去誹謗詆毀?不是這樣的!世尊講法五會開解,三乘並舉,這是因為眾生的根基,數世的願力使然,但是不管大乘、小乘或者是人天乘,都是從佛陀的無上智慧中流出,都是來源於佛陀的慈悲大愛,所以這些我們都不應該詆毀,恭敬還來不及,怎麼可能去詆毀呢?

那麼怎麼叫做誹謗大乘呢?大乘我們知道,這是三乘教法的最後一個階段,也是佛陀要引領我們走進自己覺悟再去覺悟他人的菩提路,這是自覺覺他、自度度他、自利利他的大乘精神。而人天乘對比大乘,要小很多,因為不懂求出離,還希望在世界裡輪迴,求個人天福報。因為這樣的人還沒有升起真正的學佛修行的心念,所以這類人是可憐憫的。遇到這樣的人,不能去給他大乘的法,他接受不了,那麼給他人天乘,讓他求求這個、求求那個,他很歡喜,以後機緣成熟了,再出輪迴也可以的,所以人天乘也是佛法,只是做基礎了。

而小乘以自度為主,力量很小,心量也不大,還沒有辦法容受其他眾生,哪怕是他的親娘老子,他也沒有辦法容受,也沒有辦法去幫助,所以修持小乘的人,也是可憐憫的。因為他沒有辦法度脫自己的親人眷屬,有恩不能報、有仇又不能釋解,這也不是佛陀教化大眾的目的。但是因為個人根器不同,善根、福德、智慧、業緣、果報不同,他大乘的機緣不成熟,也是沒辦法讓他去度別人的,不過能自己覺悟了,通過努力掌握了教授的方法,也可以把這個教授給他人,所以這小乘也是大乘度眾生的基礎。

我們現在冠冕堂皇地在討論大乘,可以說不是所有人都適合學習大乘,也不是說,你學了某個東西某個法門,你就是在走大乘路線,而是這個心,在其中到底是怎麼安處,怎麼放置的?這個不同,才有種種不同,一切聖賢,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在學佛的機緣上,成熟了什麼就能去學習什麼,而機緣不成熟,強行澆灌,也只是揠苗助長,適得其反。

所以三乘都是對的,因為大眾的根基不同,所以需要佛法的多元化,也需要佛法的更大包容。佛陀用三乘法做到了這個,我們應該讚嘆、應該感恩,所以不能誹謗。誹謗這個詞很好理解,都是言字旁,一個是在說是非,一個是在說旁的什麼。也就是說:誹謗,把是的說成非的,攪亂是非;還有就是本來是這樣的一個意思,說成了另外的一個意思,就沒說這箇中心意思。

略總結下:誹謗,就是用自己錯誤的心念,錯誤的理解佛法,然後給他人宣講,導致傷害到他人的慧命,讓他人的修行解脫的進程大打折扣,或者瞬間瓦解。有的人說佛法的是非,讓某些人聽了,不信受佛法了,於是這個人不學佛了,那麼他本成熟的機緣,因為這一個不負責的言論就給埋沒。這個罪業非常大,因為一個人能學佛,他的一家幾族,都要得利,都要蒙受佛菩薩恩惠的。但是斷了這個人學佛的機緣,那麼這一大堆受苦的眾生,他們的苦要算在誰的頭上?本來都可以學佛求解脫了,得解脫利益了,但是聽了你的一頓亂說,不學了,這一大堆人都會把憤怒遷到你的身上。

於是這個誹謗的人沒覺得自己造了多大的罪業,為什麼會要墮落阿鼻?而且要流轉十方世界的阿鼻受苦,為什麼呢?這裡老實地和大家說:我們要知道,每一個人他無量生以來的親人眷屬,可以說數量非常多,也是要用億做單位的。如果再加上八竿子打得著的親人眷屬,那麼這個數字就要成幾何倍地增長;如果再加上,無量生的仇人敵人,這數字就又要翻倍。隨便幾句話,把這一大堆人得利益的機緣斷了,你說這個人能有好處嗎?他的罪業是最重的,我們理解這個,也就明白,為什麼在所有的罪業中,誹謗大乘的罪業是最大的了。

於是再延伸——你學佛了,那是多少生的努力?每一生身後都有多少無形眾生在背後推動的?於是業力病,說白了,哪裡是病?這完全是恩德,這完全是大禮包。一個被惡度的人,他就是在不斷的收這個大禮包,在數量夠了後,質量飛躍了,學佛了,這些大禮包,不管多髒、多惡、多壞、多苦、多痛都是值得的,都是有意義的。

於是每一生都有無量無邊的佛菩薩在拉著我們向前,有眾生推著我們前進。我們一輩子一輩子的努力,持續不斷的努力下機緣成熟了,如果這個機緣忽然幾句話就斷了,置佛菩薩的努力於何處?置眾生的努力於何處?置自己的辛苦修持於何處?所以這個誹謗的罪業真的是,誰也對不起的,上對不起佛菩薩,下對不起自己的親人眷屬,中間對不起自己無量生的捨身受身辛苦堅持。又對不住那些惡意覺醒我們的慈悲菩薩的努力,他們陪著我們輪迴,在三界六道的泥潭裡打架,就是希望我們早些覺醒,放下屠刀。於是這個誹謗的言語,可以說,一下就把這所有所有的努力辛苦,全部都給報廢了,這罪業無量無邊,說不能盡了。

第二、毀佛禁戒,也就是毀壞佛陀定下的戒律

往往我們聽到這樣的言論,就是說:佛陀當時是沒有戒律的,到了中國才逐漸地完善起來,乃至舉了很多的例子,或者吃素的例子,或者什麼。這樣的說法,都是毀壞佛制定的禁戒,我們知道佛陀涅槃前,告訴一切大眾:我滅度後,當依止般若提木叉,如貧得寶,如暗得燈,此般若提木叉,是汝等大師,是真善知識。這是《遺教經》中的內容。

我們也常常聽到三藏十二部,三藏的毗奈耶就是律藏,就是戒律。跟隨佛陀最早修持得道的不只是阿若喬陳如,還有一個持戒第一的優婆尼沙陀,這些都是非常清晰和準確的信息,在佛陀住世的時候,就已經很明確地形成了戒律的內容,而且非常的完備。那麼剛剛說到,到中國才完善的話,在這個角度就是錯誤的,不過因為佛法是生機勃發的,到了一個地方,會非常容易地和本地的文化結合。在中國有了叢林,也才需要叢林制度,這是在中國的特色,但是叢林制度並沒有違背佛陀教戒的本義,所以說戒律到中國後才有,還是錯誤的。

對於制定好的戒律,我們只有執行的分,沒有討價還價的份。我在過去遇到一個人,自稱是某菩薩再來人,他對佛教里提到的戒律就頗有微詞,而且有的時候,在大眾中就非常明確地講:我們理解的戒律有偏頗的地方,比如「淫」這個字,在中國不只是有行淫的情況,還有一種就是過多的意思,如果不過多,那麼就應該是可以的。這樣的話,表面上聽著是那麼回事,但是和佛陀的戒義本身就有違背,所以這樣的話,在民間流傳很多的,大家應該注意。

毀壞佛陀制定的戒律,這個罪業甚大。因為我們知道,修行的基礎是戒律,在戒律的基礎上,才可以討論法門的問題,才可以說修行某個禪定什麼的,有了這個修持,才能討論產生般若智慧的。如果把戒律給改了,動了地基,上面的建築自然會崩塌,也自然不會在這樣的基礎,生髮出完善的佛法和解脫的智慧來的。所以動了戒律,就是動了佛教的命根子,你說佛教不好,說百個千個理由,罪業還尚輕,如果壞了佛教的命根子,那麼這個罪業,可想而知了。

第三、誑妄說法

這個「妄」是虛妄,是假的,也就是說假的佛法;「誑」不是狂,是誑騙,是存心就要騙人。這和狂妄說法還有區別,狂妄說法,那是這個人,略有世間的聰明才智,有世智辯聰,以他的輕狂的心去理解佛法,說的法就說錯了,這類還勉強可以原諒,包括唐宋時代禪宗大行,有一派,狂禪,氣焰也很囂張,不過他們依然是遵循佛教,只是更明白,用這個表面的狂,來破我們的執著,但是這個誑騙就不一樣的。

就如《地藏經》裡提到的,心非沙門,不是出家人的心態,裝出家人的樣子,為了得到點財物供養,這是存心騙人的,這是正品壞蛋,壞了世間人對佛弟子的認知。僧人是三寶的代表、是佛陀住世的代表、是佛法流傳的代表、是清淨梵行的代表,如果這個樣子做的不好,那麼怎麼能有人肯信受三寶呢?不信三寶,連個基礎的信心都沒有,那麼怎麼可能依止佛法,求出輪迴?怎麼可能在佛法的指導下,得種種的大利益?所以這個壞了信根,也是罪業甚大,當然掉阿鼻地獄,也是十方世界都要旅遊才行的。

虛妄的貪下了信眾的布施,這就是伽藍里的蛀蟲了。我們知道一個大樹能健康成長,能活命,能伸展枝葉,能參天高大,如果蛀蟲在裡面,很快就要成病,所以要打擊那些蛀蟲,佛教才能存活。在存活的前提下,才能說發展,說怎麼實現大同世界的抱負理想,如果連活命都非常難,那麼度人就是虛妄的。這個貪了信眾的布施,就是蛀蟲的行為,對佛教的體制傷害很大,財物不能用在需要用的地方,有的得不到財物的支撐,很難維繫下去,最後只能放棄修行,轉而去為了活命忙碌,這就讓很多人的修行出家變質了,所以這個罪業也非常大。

第四、濫膺恭敬

濫是過分過多,膺有兩個解釋,一個是胸堂、一個是接受。這裡做接受講,也就是說,過分的接受恭敬。這個部分我們或許離得有點遠,一個人應該越是有修行,就越沒有架子、越低調、而且不爭不搶很平和,越是有修為,我們遇到了就越應該恭敬,但是恭敬應該有個正常的度,而不要超越。如果接受的恭敬超越了,那麼這個被恭敬的人,是必須要去制止的,就像我們知道八關齋戒中:不坐高廣大床。這條戒的目的不是你不能這樣那樣,而是要去除我慢心。這個恭敬過分,如果不去制止,反而接受,或者要求大眾這樣做,那麼這個我慢就相當強烈了,這個人就會被我慢害死了。

而人和人接觸的時間畢竟有限,不可能永遠接觸下去,所以在這樣的無常下,接觸應該有利於對方,而如果接觸對對方沒有利益,這個接觸就是沒有意義的接觸。當接受過分恭敬的時候,那些信眾要用更多的時間精力去恭敬這個人,浪費了大量的時間,也耗費了他的精力,而沒有真正的在佛法上得到真實明確具體清晰的指導,這又是害了那些信眾。於是這幾個罪業都是對佛教、對佛法、對僧團、對三寶、對信眾、對修行者自己來說,都是有巨大傷害的,這類的罪業,自然要墮落懲罰最重的阿鼻地獄了。

第五、五逆十重

五逆這個我們知道就是五無間罪:殺父、殺母、殺阿羅漢、破和合僧團、出佛身血,這是世間上最大的五種倒行逆施。十重,這是菩薩戒里的十條重戒。其中我們知道的五戒,略有不同的,菩薩戒里的酒戒,不再是五戒中遮戒,而是性戒,犯了就是觸犯了,而且延伸到,不酒戒。沽這個字,不只是喝,還有販賣、製作、運輸等等,於是受了菩薩戒,有人喝酒,你不喝可以,如果你給對方倒酒,不好意思,你觸犯了這一條不沽酒戒,在你這傳遞過去的都不可以。

前五條加上,說四眾過,自贊毀他戒,加毀戒,瞋心不受悔戒,謗三寶戒,這一共是十條。這十條在過去是重罪,如果觸犯了,就算是出家僧人也要被逐出僧團。所以在戒律中有觸犯戒律的,叫做棄,就是被放棄,因為戒律不同,比丘有四棄,觸犯了這四個被放逐出去;比丘尼有八棄,就是多了四條,觸犯了就會被驅逐出僧團。所以當時的出家沙門,可以說非常的珍惜自己出家的機緣,真的把守戒看成自己的眼目一樣的保護,才有了比比皆是的修持結果。

今天就到這裡,阿彌陀佛!

摘自人間天新浪部落格《精研七趣》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