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居士文章: 轉載

人間天:淺談怎麼用緣起性空來把握緣,轉變命運走向


時間:2017/7/25 作者:定臻

緣起性空,這是佛教里非常非常重要的概念和義理。我們過去講的因果觀,就是緣起觀,而性空的部分過去說的少。因為淨土的修行,不管是修行一路還是往生一路,都是建立在「有」的基礎上,而不是建立在空和無的基礎上,所以對性空的部分,分享的較少,但是不代表不重要。

1.一切事物都由因緣聚合而顯現促成的,從因緣法而起,由因緣法貫徹始終。

緣起論隨佛教誕生之時震驚了古印度的修行界,當時古印度有九十六家外道,和中國的百家爭鳴非常類似。佛教藉由緣起論戰勝了當時九十五家外道宣揚的自然論、神創論等等論調,成為當時最為主要的認知體系的基礎一環!雖然某些教派也講因果論,但和佛教的因果論不同,佛教的因果論更高的透視了一切事件的形成、發展、結局,其中的定數、其中的變數、其中的必然性、偶然性、恆常性和無常性,都被容納在佛教的緣起論里,這是其他外道的因果觀無法到達的認識高度!

一切事物都由因緣聚合而顯現促成的,因是內在主要的因素,緣是外在的輔助條件。過去說:緣是次要因素,僅次於主要因素的重要因素,只是在單獨的因果線上觀察,主因可以很明確,促成主因形成結果的所有條件都可以叫做緣。主要因素和次要因素遇到了,也就會形成對應的結果。佛教里有這樣的一句叫做「循業發現」,遵循著行為生髮和展現!因為有了對應的行為,必然會有對應的情況被生髮,也必然會有對應的結果被展現。緣起是講在世間層面,一切一切的人事物,有形有相也好,無形無相也好,都是有對應的因遇到對應的緣形成的結果。所以任何事物的形成都是從因緣法而起,由因緣法貫徹始終的。我們如果能理解好因緣法,就可以理解世間的全部的事情。

2.緣是第一個推動因果循環的因素,我們可以通過修正自己的行為心念,去改變緣的成分,從而轉變命運的走向。

為什麼不提因起,而說緣起呢?因為佛教對因果論的第一因認為:是沒有第一因的,第一因是假借緣而成因!也就是說第一個推動因果循環的因素,是當時最大影響力的那支緣。從無第一因的角度來說,緣起論的提法更為準確嚴謹。而世間因果論是有局限性的。比如我們常常用的溝通釋解冤讎的部分就是用因果推幾世,互相都有錯,大家都放下,這個冤讎就容易解開;但是如果這樣繼續推到最開始,就是一支緣的參與,形成了第一因,隨後有了對應的果,這個果又繼續成為隨後事件的因。如此循環下去,因是上一個事情的結果,也是下一個結果的起因。而我們在因果循環之下,無法突破這個巨大的輪迴性、反覆性、反轉性。

比如兩個人互相傷害,那麼就互相有高有低,互相有強有弱,這就是輪迴性;劇情總是這樣的重複;而上一次的受害者,會成為下一次的施暴者,上一次的施暴者,會成為下一次的受害者,這就是反轉性!沒有任何一個眾生,可以站在輪迴的絕對高度,去施加暴力而不被因果輪迴後追討懲罰的。在整個鏈條一環扣一環的局面下,事情必然如此,那麼結局必須如此,生命也就沒有任何可改變的走向,也就沒有任何眾生可以成就,沒有任何眾生可以墮落,這種鐵桶一塊的因果,是不夠客觀的,不是普遍如此的真理,佛教的因果觀不是這個水準的!

在環環緊扣的因果鏈條里,緣是我們唯一能馬上上手可以用到的地方,也就是說:如果我們想轉變命運的走向,必須掌握緣!緣是可以通過我們當下的業行及時促成影響的。在因果鏈條里我們無法觸碰導致這一切的根本原因,但我們可以通過修正自己的行為心念,去改變緣的成分,從而影響結果的質量。循這樣一條線繼續努力,每每都能轉變一點緣,那麼結果也就會在多次的努力下,發生較大質量的改變。

當然還有一種轉命方式是斷果新因的方法。就是在因果循環的鏈條下,發現某個因果的連續性了,然後及時的切斷。所有的結果我都承認,都接受,然後我不再隨之造作新的因,重新做因,這樣舊果不再成為新因,這個因果鏈條就算斷了。可是很多時候我們很難做到這種斷,就是在因果承受的能力上,我們不容易全盤接受,還會在其中動盪起伏,這就又延伸出新的因果循環了。所以不要去計較他,這是對的;不要去攆著那些破事去合計來合計去,你合計計較了,就是在接續這個因果,並沒有停下,更沒有阻斷。

因此,佛教的緣起論完美的解釋了為什麼某些事情是必然發生?為什麼會有不同的發展走向?為什麼會有不同的結果?因為他隨後造作的緣是不同的,而應對舊結果的心態、想法不同,接續出現的新因又有不同;幾翻下來,雖然曾經有相同的因,但是導致的結果卻可以不同。

而緣是依他起性的,就像一片土地有合適的水分陽光等因素,這些緣分能促成什麼樣的結果呢?就要看地里種什麼了!種了西瓜,就結西瓜,緣的結果展現在西瓜上;種的是豆子,緣的結果就展現在豆子上,這是依靠因而展現自己的影響力。我們從展現的結果上,就能看到對應的因和相應的緣。所以緣是依他起性,緣本無自性,他自己不會展現一個什麼結果。

3.萬物的本性都是空的,因和緣最後也都是空的,所以緣起所要描述的任何事物都是如此,由虛空合成!捆綁我們的是自已的執著。

深究因和緣最後也都是空的。最低配的空是無常,也就是會變化的,是不恆常的,是不固定的!因遇到對應的緣,因可以展現結果,緣可以依靠因展現結果,如果沒遇到呢?自然因不能生髮,緣也無從展現。所以因緣遇到這個事情,本身就是不固定的,能不能遇到緣?遇到什麼樣的緣?是足夠的善緣?還是足夠的惡緣?或者善惡緣都有,也都不充足?事情就從緣的不同展現出千差萬別的結果來。所以因緣聚會本身就是無常的,不是固定的。亦如在我們的八識里存了大量的種子,但是這一生能展現的非常少,因為遇到對應的緣才會生髮形成結果,被觀察到,被體現出來。而絕大多數的因,還在封存階段,沒有對應的緣喚起他。

所以緣的本性也是空的,是無常的,是變化的,是不定的。而我們努力去落實一件事情,必然會形成對應的緣,可是會是什麼樣的緣,又不一定了!亦如我過去說:放生也好、布施也好,做對了,那麼功德無量;做錯了,會因此埋下惡業。同樣都是布施,為什麼會不同的結果?亦如《地藏經-布施功德較量品》裡:為什麼同樣的事情,會有不同的結果?只是因為做的人不同嗎?是因為發心不同!而這個發心也是不固定的,也是無常的。亦如婆羅門女的母親去世了,她就會變賣房產,為了尋求供養的用品,乃至為知母親去處,能大興供養;可光目女卻不同了,她是母親去世了,花錢做了功德,覺得這就足夠了!為什麼同樣是母親去世,同樣是女兒,雖然也做了相類似的事情,但事情發展不一樣?因為對應的心念也是無常的,是變化的。在同樣的結果下,由緣的不同,能形成的反應也是不同的,所以這也可以說是空的。

我們從物理層面、化學層面、微巨觀層面、乃至量子層面都可以找到空。這個空僅是物相上的空,也就是找不到這個東西的實有的狀態了。比如說《楞嚴經》裡提到鄰虛塵,把微塵再析分七層,分到最小的基礎單位,佛教里稱為鄰虛塵。再分這個鄰虛塵,就沒有東西可分了,就只有虛空了。也就是分鄰虛塵,會發現只有虛空可得,而不再有更微小的基礎粒子了。那麼用幾個虛空可以合成一個鄰虛塵呢?這個問題很複雜了,沒答案的。我們觀察原子,會發現原子核站絕對地位,周圍那幾個電子,也占不到多少比重的質量。繼續分原子核,還是如此的結構,還是巨大的虛空下,中心部分占據絕對比重,外圍的光子只是小比重的存在。繼續分下去,以現在的科學水平還沒辦法達到鄰虛塵的狀態。但繼續觀察肯定會到達鄰虛塵,再繼續分就沒有了,就找不到任何的物質現象了,也無法觀察了,就如同虛空一樣,這個東西徹底的消失了,看不見了。我們用多少徹底看不見,能合成一個可得見呢?如上的過程是萬物回歸本性的過程,也就是萬物都拆分下去,都會分到虛空這個層面。雖然我們搞不懂幾個虛空可以合成一個基礎鄰虛塵,但是我們一定要知道,任何我們看到的物質,聽到、接觸到、想到、意識到的一切,都是由虛空合成!由虛空合成,我們可以換個提法:就是萬物的本性都是空的!所以緣起所要描述的任何事物,任何過程,任何結果,任何必然規律,最後也都是如此,由虛空合成!

我們面對的山河大地、萬馬奔騰、清風拂面、乃至琳琅悅耳等等的一切一切,一切的看得見、看不見、感受到、感受不到的,全部也都是如此由來,都是由虛空和合而成!於是四大元素是虛空和合而成,我們的世間事物建立在四大元素的和合之下。於是因緣也是如此,最後所有的一切,你執著的、你貪戀的、你糾結的、你不捨的、你憤怒的、你怨恨的、你兩難的、全部都是如此!只是我們過去不懂,可能現在也不懂,所以才會在此類事情下,被所謂的虛空捆綁了。也就是說,我們被自己的執著捆綁了,而自己的執著,捆綁了虛空、捆綁了元素、捆綁了物質、最後捆綁了我們自己!畫地為牢的那個人是我自己,畫的是我,受困其中的還是我;做的是我,受的還是我;付出的是我,接納的還是我。所以虛空破碎,諸塵凋落,哪裡有一個真正的我可得?哪裡又有一個我可覓?哪裡又有一個所謂的我可執著呢?

內在的我如此,外在的眾生如此,外在的器世間也依然如此。於是因如此,緣如此,果報也如此,都是我們執著的虛空。就像印表機一樣,雖然墨盒不會畫什麼東西,但是會在印表機的指揮下,畫出各種各樣的東西來。那麼誰在指揮印表機呢?因為有了某個想法,某個執著,某個心念,所以才會去指揮行為,最後落成結果!所以心是工畫師,能畫諸世間。這個能畫的心,是空的,找不到的,但卻發揮著真實的作用!當我們找到他的時候,其實已經是所畫的部分了。當我們找到了執著,其實是心畫了一個執著,我們才發現了執著;畫了一個貪愛,我們才找到貪愛了,卻在貪愛里找不到畫他的心!於是能發現一個執著,順著走,執著展現在某些事物上;逆著走,順被發現的執著向上追溯,怎麼產生的執著?喔,因為心在這裡動了一下,沾染了對應的塵相。比如聽到了一個音樂,我們不喜歡它,這個不喜歡是執著,對吧?為什麼不喜歡啊?可能我們有很多原因,但是因為我們聽到了它,才有喜歡和不喜歡的後話出現;如果沒聽到,你能憑空的說:我喜歡這,不喜歡那個嗎?所以逆著走就知道:是自性的見聞覺知的能力,吸收了對應外在的信息,然後在心上產生了反應,隨後化學反應出現了,最後當我們發現結果了,已經離心貼塵相兩里地了!

所以修行的方法,如返聞聞自性:就是不讓見聞覺知的功能有對應的信息接受。但是這個接受信息的功能是本具的,不接受五欲六塵那樣的信息,你就要提供一些覺正淨的信息用於接受,於是就是用自己的心念引領見聞覺知去尋求內在覺正淨的。到底是誰能見聞覺知?循此而行,就如鏡子照到鏡子,如果中間沒有任何人來觀察,不會發現影子和影子間的重重交涉。於是可聞本性,是能聞的本體提供的功能,返聞的結果,如鏡子間的影照一樣,由空入空。於是就會發現:一片虛空,等於無盡虛空;一個心念也就等同於所有心念。這就是返聞聞自性的一進和一出。進是重重交涉,一切入一;出是一即一切,一切也本空。

4.理解了緣起性空,就知道了本性是空,就理解了因緣果報,就能掌控命運走向。

在世間層面,緣起性空是學佛人必須理解的。想活的自在點,活的明白點,活的能自我掌控點,因緣果報律是必須知道的。但想學明白佛法,緣起性空就要懂得了,知道本性是空,因為空的本性,能展現一切,空是一種能展現一切可能的有,而非是頑空。空到底展現了什麼?是由對應的因緣際會而成就。於是我們本性也是可以展現一切的,落在娑婆,我們就是凡夫一枚;落在極樂,我們就可以成就菩提。同是一個本性,在不同的緣下,結果也不同!同樣學佛,我們推崇落實大乘淨土往生一路,以此為緣,那麼結果是往生淨土而行於大乘!所以古德說:一切皆因遇緣不同而有差別!一粒種子種在貧瘠的環境,能不能生髮都成問題!如果做太空培養,果實就可以非常巨大。

緣是依他起性,而被依靠的是我們能決斷、能拿捏的那個心,雖然心無法揣摩觀察,但是循佛教的善惡觀、因果觀、無常觀、無我觀等等,就會從心的功能上刻畫出心的樣貌來。這就如一個明眼人,為一個盲人描繪一個場景一樣,越豐富立體的描述,盲人的理解就越靠近真相。佛陀留下的經文,其實就是在不同側面描述事實,我們是那個盲目的人,藉由佛陀的描述,能立體的組建這些零散的信息,才有可能真的看到佛看到的場面!

今天的部分就到這,如果各位想再深入學習緣起性空的部分,可以尋祖師大德的講解。我水平有限,如此而已,各位海涵,阿彌陀佛!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