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戴禮記》云:「食肉勇敢而悍,食谷智慧而巧。」這是素食可提高智慧之說,見於我國最早之古代典籍。此說對年輕的知識分子來說非常重要,可惜後之提倡素食者,多從因果業報和戒殺護生立論,很少人去研究「素食者智」之原理,誤了多少人素食的機緣。近代日本國立公眾衛生院平山雄博士研究發現素食者嗜欲淡,肉食者嗜欲濃;素食者神智清,肉食者神智濁;素食者腦力敏捷,肉食者神經遲鈍……。他的這種發現與我國古代素食多智之說,不謀而合。
根據人體生理機能證明,大腦的活動力,來自腦細胞內具有的正反兩種力量互動作用,它們在人的大腦中不斷衝擊,就形成了所謂的「思考」;衝擊到最後,總有一方面的作用獲得勝利,這就是我們通常說的「決定」。但是要使大腦細胞能夠充分發揮其正反兩種作用,就必須充分供給大腦細胞所必需的養分。這種養分,主要為麥酸、維生素B和氧等,而食物中則以完整穀類及豆類,含麥酸和各種維生素B最為豐富;肉類則次之而且量微,所以惟有實行素食的人,才能獲得更為健全的腦力,也才能使智慧與判斷力提高。
回憶三、四十年前,當時醫學界以為想提高智慧,應多食磷質和鐵質的食物。其根據是大腦皮質細胞缺乏磷,便影響腦力;神經缺乏磷,則反應遲鈍。至於鐵質,它是提高智慧之重要因素,人體若缺乏鐵質,則患貧血、頭痛、心跳、健忘、體倦等症,這樣的人,讀書成績自然差。食品對學業關係如此密切,所以青年學生,不可不知營養常識和素食的利益。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成為這個世界上最有智慧的人,尤其是做學生的人,總希望一目十行,過目不忘。為了想要提高智力,於是就又是補腦、又是補身體。中國人相傳著一個錯誤觀念,人體虛弱,藉助肉補;又以為食肝補肝,食腦自然可以補腦了。從前科學不發達,大家都不知道豬、羊、牛腦中,含有對人體不利的膽固醇,在食腦補腦的錯誤觀念之下,有許多的富家子弟變成呆頭呆腦,反而不及「咬得菜根香」的貧寒子弟聰明。於是社會上常常聽得一些勉勵清寒子弟的諺語,如「將相本無種,男兒當自強」,或是「咬得菜根香,方是奇男子」,甚至有「幾多白屋出公卿」之嘆!可是有多少人知道「素食多智」的道理呢!
我國佛教界,奉行大乘佛法,出家僧尼一律素食。從古至今,佛教中高僧輩出,或智慧超群,或辯才無礙。如名滿天下的釋道安;才高五印的唐玄奘;智者九旬談妙;生公頑石點頭;清涼以道德文章為帝師;蓮池以行解相應作八代祖。如是高僧大德,不可勝計。雖曰彼等修持佛法故,福慧增長,而尊行佛制,常年素食,對於提高智慧亦是一大因緣。
素食者智慧要比一般人更高,不但在我國古代早有論證,在現代科學發達的今天,也是證據確鑿。
英國科學家近來發現,人腦體液的酸鹼度與智商有很大的關係。在體液酸鹼性允許的範圍之內,酸性時智商低,鹼性時智商高。科學家們對42名年齡在6至13歲的男孩進行觀察時發現,大腦中的體液ph值大於7者比小於7的智商高一倍。這是醫學家第一次把人的智商與大腦體液ph值聯繫起來的重大發現,科學家把這一發現稱之為智力水平的「化學標記」。
由於體液的酸鹼性是可以通過飲食來調節的,因而科學家提出:只要改善飲食結構多吃鹼性食品,就能提高我們的智力水平。大家都知道食品按其元素成分,可分為鹼性、中性和酸性三大類。含鉀、鈉、鈣、鎂等元素的食品為鹼性食品,如水果、蔬菜、豆製品、海帶、鹼性飲料等。含磷、氯、硫、碘等元素的食品為酸性食品,如肉類、油脂、酒類等。不過,具有酸味的食品不一定是酸性食品。以橘子為例,它含有較豐富的鉀,所以不是酸性食品,而是鹼性食品。所以說,吃素有利於提高我們的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