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彙編》裡面舉了一個故事,這段故事在《了凡四訓》裡頭也有。宋朝時候有一個衛仲達,這個人的一段故事傳得很廣,不但在當時知道的人很多,由於書本上的記載,後世人知道也多。他當年在翰林院任職,有一天被閻羅王抓去了。這個事情,現在人聽起來似乎是神話,很難叫人相信,其實這個事情是真的。我在小時候遇到一樁事情,我記得非常清楚。我們家鄉是一個很小的城市,但是這個城市是古城,漢朝時候建立的,到現在已經有二千年的歷史。我小的時候有一個短時間,我們是住在鄉下,距離城裡有二十五里路,那個時候進城是走路,大概要走兩個多小時,所以也不算太遠。我住在我外婆家裡,我外婆家隔壁,大概是隔兩戶人家,有一個人生病病重,病很重要說話,他說城隍要拉他去當差;人家問他當什麼差?去挑東西。他說為什麼要挑東西?城隍老爺要搬家,抓很多人去作挑夫,要抓他。那怎麼辦?你們可以給我燒紙錢,我去僱人,那我就不要去了。所以家裡人就給他燒紙的馬、紙人,燒紙錢燒了很多,以後大概他就僱人,他病就好了,回來了。
我們大家聽了都覺得很奇怪,城隍爺要搬家?三天之後城隍廟被軍隊占領,軍隊拿城隍廟當營房,裡面一些神像都被毀壞,這才恍然大悟。城隍廟被軍隊占領,城隍老爺三天前就搬家,就搬走,這是我們親眼看見的事實。所以「舉頭三尺有神明」,不管你信不信,你信有,不信還是有。現在人不讀聖賢書,不相信忠實的勸導,我親眼看到的事情很多,我對於古人記載的這些典籍,我都深信不疑。神話這些小說,像《聊齋志異》、《閱微草堂筆記》、《子不語》這一類的,絕大多數是事實,不是憑空捏造的,不是寓言。
衛仲達被閻羅王抓去了,抓去之後判官就調查他一生所造的善惡,結果他造的那些惡的案件堆積如山,一大堆;造的惡,惡是堆積如山。善,只有一卷;換句話說,他一生造的善只有一樁事情。他看了這個情形之後,他就對判官講,他說:我還不到四十歲,我造的惡哪有這麼多?判官就告訴他:這些事造作是你起心動念,你起一個惡念,陰曹地府里就有一個檔案存在那裡,並不等待你造,你造作,你的罪就更重更深;起一個惡念,你就留了一個檔案。他就問,他說:我那一個善的念頭,那是什麼?在這之前善惡比較,惡念那麼多,閻王就很生氣,就非常生氣。然後閻王說,拿秤來秤一秤;天平上一等,他那麼多的過失反而輕,他這一卷善事反而重,閻羅王就歡喜了。他就問閻王,他說:我那一件善事,到底是什麼善事?他說在那個時候,皇帝要興建一個工程,這個工程可以不必做的,勞民傷財。他上了一個奏摺,勸皇帝不要做,他是真心,真心上這個奏摺。他說:皇帝沒有聽。皇帝如果聽了,你的福報就大了。沒聽,是你真心,你有這個念頭,這一件善事把你許許多多的惡事都壓下去了。這一個公案,很值得我們反省。閻王告訴他,他說:因為你造的惡太多,你的前程有了障礙。本來命中他作宰相,拜相,他說:拜相你已經沒有份。後來他的官做到吏部尚書,吏部尚書相當於現在主管民政的部長,一般講內政部長,做到這個地位,這是降了一級。
【二】、《彙編》引用了宋朝衛仲達的故事,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他勸阻皇帝不要興建勞民傷財工程的奏章,皇帝雖然沒有採納,但他不為個人利益,純為黎民百姓著想,就這一念善,功德超過無量無邊的罪業。平時惡念雖多,業力都比較小。由此可知,我們無量劫來積集的惡業,一念之間就可以懺悔,改過遷善,積德累功,懺罪求福。
——老法師《太上感應篇講記》珍稀版本(254集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