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居士文章: 轉載

佛陀教你不生氣


時間:2017/10/1 作者:恬碧爽

心平氣和是人最簡單的狀態,但真正要做到這一點,沒有深厚的涵養是不可能的。有涵養的人明知心平氣和不容易做到,依然時時處處謹遵自己的戒律,這就比那些缺少涵養的人好得多,因為他們幾乎實現了真正的「心平氣和」。

嚴守戒律,尤其是一個人內心的戒律,可以使人獲得一個全新的世界!

前些年,國內有一個富豪,花了很多年的時間,終於獲得了事業的大豐收,他所擁有的財產,已經超過了上億元。不過,大家能夠想像出他平常的生活是什麼樣子的嗎?到今天,他仍然堅持每天早晨五點四十五起床,七點鍾聽新聞報導,跟著打高爾夫球,然後返回辦公室,展開一天的工作。

對於常人不太理解的這個情況,這位富豪是這樣說的:「前些年,我賺到了錢,那時,我很快樂。一年後,快樂換來迷惘,我想:有了金錢,人生是否就可以快樂呢?」

左思右想,他終於想通了。「當你賺到很多錢,等有機會時,就要用錢,賺錢才有意義。」接下來我們要看看,這位富豪是如何用自己的節律束縛自己的。

他將悟出來的道理用於教導自己的兒子。溫室里的幼苗不能茁壯成長,他就帶他們看看外面的艱苦,帶他們坐電車坐巴士,又跑到路邊報紙攤檔,看小女孩邊賣報紙邊溫習功課那種苦學態度。

一到星期天,富豪的兒子都必定會跟著自己的父親出海暢遊,然後,他們要協力上演一幕「壓軸好戲」。富豪說:「他們一定要聽我講話。我帶著書本,是文言文那種,解釋給他聽,然後問他們問題。我想,到今天他們亦未必看得懂,但那些是最寶貴的經驗和做人宗旨。」

做人跟做生意一樣,這位富豪有自己堅守的原則。「有些生意,給多少錢讓我賺,我都不賺......有些生意,已經知道是對人有害,就算社會容許做,我都不做。」在滾滾紅塵當中,可以辟一處地方安頓好自己的良心,身心亦較舒暢泰然。這樣做,便是真正明白了戒律的重要性。

自己給自己定的律條,看起來就像蠶繭一樣把自己裹住了,然而,不經過被束縛的階段,又怎麼會有蛻變成蝶的時刻呢?

戒律絕不完全只是一種令人難受的東西,它所帶來的希望,很多時候是人們認識不到的!

如果不偷盜,那麼你的生活可能會變得富有!

如果不邪淫,那麼你的家庭就可以幸福美滿!

如果你不妄語,那麼你可以獲得別人的信任和讚譽!

如果你不飲酒,那麼你就可以常保身體的健康以及理智的清明!

我年少的時候,鄰居的男人是一個獵人,為人冷漠,經常獨自上山打獵,無暇顧及自己的孩子。他的孩子那時比我大不了幾歲,從小受他父親的影響,性格有些殘暴,和夥伴們在一起玩耍的時候,只要別人惹他不高興他就會出手打人,周圍的孩子都挺怕他。對此,他的父親從不過問,可能是由於覺得這樣才像個獵人的兒子吧。可以說,這個家庭是個沒有戒律、沒有做事規範的家庭,父親和孩子都很任性,以自己的意願為做事準則,霸道一時。請不要以為他們會一直很「風光」,實際上,後來,這個家庭的境遇是很悽慘的,獵人由於太貪心、太好強,在一次打獵的時候,掉下了山崖,摔壞了一條腿;而他的兒子呢,由於太放肆,從打人發展到偷竊,最後竟企圖強姦一個姑娘,沒有得逞,被抓進了監獄。

我們來構想一下,如果當初這位父親對自己、對孩子都做一些約束,又怎麼會落得那麼淒涼的下場呢?

不尊重戒律的人,哪裡又會得到來自戒律的回報呢?

嚴於自律,言談舉止注意環境、場合!

像那些做出隨地吐痰、公共走道翹二郎腿,隨意大聲喧譁等不自律行為的人,除了讓別人深受困擾外,自己也好受不到哪兒去。

佛教上所謂的業,是人的思想、行為的總和,惡業得惡報,善業得善報!

菩薩畏因,凡夫畏果,就是因為菩薩明了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道理,所以畏因,而凡夫從不追究因果,率性而為,等到報應到了眼前,後悔也來不及了。

俗話說「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一不如意,就容易發生事端,所以為了避禍必須自律、忍耐。

在這裡,告訴你個避免吵架的小辦法。當你準備跟別人吵架的時候,先去廁所解個手,等解手回來的時候,氣也消一半了,架當然就吵不起來了。

有個公司的經理,很有涵養,可以稱得上是位儒商。一天,他的一個下屬因打掃衛生的小事而和清潔工鬧了矛盾,當時這下屬非常氣憤,便跑到老闆那裡去告狀。

這位經理靜靜地聽他說完,然後對下屬說道:「過幾天再說吧。」

下屬氣呼呼地回去了。幾天後,下屬又來找到經理,還是要判定個是非曲直。

經理依然平靜地說:「等你心平氣和之後再來找我。」

又過了幾天,那下屬又來了,說:「現在我已經心平氣和了!」

經理便笑著答道:「既然你已經心平氣和了,那就回去工作吧!」

如果我們能拋開干著急的毛病,以平和的心態從容分析事態,制定對策,就能將由於自身原因造成的損害降低到最低程度。

心平氣和的人往往也是正直無私也無畏懼的!

他們面對變故和傷害,能夠壓制不切實際的衝動,以法理克欲,以情義動人,以智慧制敵,以德行服眾!

他們憑藉渾身正氣感動敵我,用坦蕩的胸襟破除猜疑和畏懼,同時也能在艱難困頓之時,恐怖險絕之地,安詳地入夢,享受獨立的恬淡生活。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