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子養親,其道各別;全乎下養者為小孝,全乎次養者為中孝,全乎上養者為大孝,惟全乎最上養者為大孝之大孝。何則?
下養者,惟知口腹之奉,酒食甘旨,不致有無餘之嘆,是亦世所難能,謂之小孝。
次養者,體親之志,父母所愛亦愛,所敬亦敬,使親心安樂,是名中孝。
上養者,諭親於道,善則贊成,過則幾諫,使父母聖德在躬,是名大孝。
至於最上養者,更有進焉。常念父母之恩,同於覆載,父母之壽,易於推遷。
當用何法,可報親恩?
何法可延親壽?
何法可使父母出離生死?
何法可使父母罪障消除?
何法可使父母得入聖流,究竟成佛?
譬如刀兵劫至,負親而逃,遁入山中,得毋亦有寇至乎?遁入水中,得毋亦有寇至乎?遁入曠野,得毋亦有寇至乎?輾轉熟思,必置父母於萬全之地。是名最上養,亦名無上養,亦名超出一切世間養,豈非大孝之大孝乎?
若殺物養親,使物類抱冤來世,父母償債多生,不啻以漏脯救親飢,鴆酒止親渴矣。何逆重之,而可託言孝耶?
或曰:「士人功成名遂,光祖揚宗,可謂孝乎?」
答曰:「功成名遂,固足取也。若以此濟其善,固為榮親。倘以此濟其惡,不反為辱親耶?檜、嵩之父,亦宰相親也,假令起於今日,人必惡之、疾之矣。」
故知孝子榮親,莫如積德,功名其次焉者耳。
——周安士《萬善先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