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居士文章: 轉載

人間天:如何修行獲得一切諸佛之所護念?


時間:2017/10/12 作者:止盈

「一切諸佛護念」大概是什麼樣的,但是也只是非常簡單的說,因為利益太龐大了。本句里前面是條件性要求:一聽聞此經受持;二或者聽聞諸佛名號的。這二個是先決條件,是諸佛護念的二類群體。護念的結果是:在無上菩提路不退轉。很多人把善男女也當作一個條件,就是為人的基礎格局起碼是善的,如果惡人聽聞到了會不會被這樣加持呢?如果惡人聽聞到了就不受加持,這不是大乘的精神,所以惡人聽聞到佛號、經文也可以獲得加持,只是因為契合度不好,加持提攜的效果就略差些。

是否我們浮皮潦草地讀了幾遍經文,就會得到如此的加持和護念呢?也不是這樣的,這裡要和大家說到「聞」,聞這個字看上去很簡單,各位看《無量壽經-四十八願》關於聞名就會得到非常多利益,不下十條,但是因為各自的條件不同,有人格局,有菩薩格局,有天人格局的種種不同,聞名所獲得的利益也不同。

到底什麼樣的聞名才能契合這些利益?比如四十八願中聞名得忍願、女轉男身願、常修梵行願、天人禮敬願、聞名諸根無漏、聞名獲得解脫清淨三昧願、聞名得福、聞名修菩薩行、聞名獲得普等三昧、聞名不退等等。如果我們把聞名就能獲得的利益簡單羅列一下,就會發現這個聞名可能有說道,不是字面的那個意思;如果我們就是讀兩遍《阿彌陀經》,念了幾會諸佛讚嘆,就可以得到如此眾多的利益,這和大乘佛法的精神契合嗎?大乘佛法不是講求外在的加持如何,而是講我們內在的行持能獲得什麼樣的加持,並非是外在加持決定我們獲得什麼,而是我們的行持決定了獲得什麼。

這個聞就不是簡單聽一耳朵叨咕叨咕那個水準了,在分享的初期我們也把聞略微地說了一下,各位可以翻看前面的內容。我們說一切一切佛教中的利益,沒有一個是外在他人就可以決定生死予奪的,佛教的立教宗旨是眾生平等,沒有誰可以凌駕於他人之上。所以佛教不承認唯一神,不承認造物主,不承認有外在力量超越你業緣的生殺予奪。我們所有遭遇到的件件樁樁,完全都是個人的業緣為根本,由此引發無盡的,於是痛苦輪迴是由這些業緣,那麼出輪迴必然也是由這些業緣。

如《楞嚴經》中說:束縛你的是六根,解脫你的還是這六根。於是在《二十五聖圓通》中就說:捆綁你的是某根、某塵、某識,成就你的還是某根、某塵、某識。只是方向是相反的,入輪迴就像早晨穿衣服出門,出輪迴就是回家脫衣服睡覺。最先穿的衣服,也是最晚才能脫下;最後穿的衣服,也是最容易脫下的,這是一返一來的兩個過程。入輪迴是根塵對偶,是識心計較;出輪迴就是根塵不偶,磨滅諸識。這是修行正路,於是《耳根圓通》說到「返聞聞自性」,這個返聞就是逆路,反著走回去;而我們進入輪迴是因為隨順了自性聞的功能,遇到了被聞的諸塵諸色,就這樣一層一層的無明貼加上,讓我們越來越遠離了自性的本然狀態。

從自性出來最內的是什麼?是根,然後是識,最外的是塵;而微細到粗重又有不同,如《楞嚴經》中說到:一念無明生三細,境界為緣長六粗。於是說無明、說妄想、說分別、說執著,這三個是鐵三角非常牢固;比這三個再粗重的就是貪嗔痴慢疑五鈍使;再粗重的就是身見、邊見、邪見、見取見、戒禁取見這五利使。這一大堆東西一擺出來嚇人了,我們很多時候對這些名詞都不理解,就不要說發現自己內在的某個心念行為是五利、還是五鈍、還是鐵三角了,這個道理可以幾十個字說明白,但是若要修持行走,不是輕而易舉就能拿下的沙堡了。

首先我們不認識他們,就不要說發現他們,更不要說去克制、去戰勝、乃至去消滅了。這些才是學佛里耗費功夫的地方,所以很多時候想理解經文確實需要一段時間泡在裡面,如《念佛圓通》中的「染香」一樣,要把香味薰染到本來沒有香味的東西上是需要過程,需要時間,需要堅持的,這裡沒有快速完成的路徑,就算明心見性,回到了先天智中,沒有後得智的補充,先天智就像根和塵不能對偶一樣。這後得智是學習才能有的,就像六祖惠能明心見性,但是他還是不認識字,這個認識字是後得智,需要後天努力的。所以不要以為明心見性了,就萬事大吉,什麼都可以了,這個想法是偏僻的。所以千萬不要指望一瞬間就完全懂了,沒有那樣的事情。

頓悟其實是無數個漸悟促成的,沒有漸悟做基礎,就沒有頓悟可以被激發。一如虛雲長老56歲在高旻寺參加禪七,他是去參加禪七,可是他卻在發表禪前講話,可就算是發表了禪前講話的虛雲,還是要等到被禪合子燙了手、摔碎茶杯才頓悟,那麼禪前講話說的是什麼?說的就是漸悟,不是頓悟。

因為我們迷失以來,不是一瞬間就暈厥了,跑到輪迴里,陷入了這樣深重的苦難中;而是漸漸迷失的,這個漸漸就是41層無明,一層一層披蓋上的過程。就像灰塵遮蔽了明鏡,灰塵是那種可以飛在空氣中的小塵埃顆粒,就算是那樣微小的顆粒,不斷地累積,能把本性光明擋個嚴嚴實實。於是我們清洗這些灰塵污垢也不是一瞬間就完畢的,頓悟就像用鑿子楔出一個洞,漸悟就像雞毛撣子一下一下地掃落灰塵,終究會有一刻把自性的光明露出來,只是每個人最後露出自性光明的那個點不同。有人是通過塵,有人是通過識,有人是通過根。總體來說就是怎麼來的,就怎麼回去;抓了太多在手裡、揣在兜里了,想輕鬆自在,就要把兜里的抖落掉,把手裡抓的放下,抓是入,放是出,這是一返一正的過程。

聞也是這樣,聞只不過是抓過程的一個總和;返聞是放下過程的總和。那麼我們到底抓什麼來到人世間了?佛說胎生是因為貪著了情慾,於是我們是抓著情慾這張門票,入場到了人世間這個遊樂場了;而天人是化生,抓的是貪離,於是我們如果抓著貪離的念頭,任何沾染的事情都能提醒自己離開,這就可以投生天上去做天人。那麼到底抓了什麼門票跑到六道里了?《地藏經》裡無毒鬼王說啊:【若非神力,即需業力,非此二種,終不能至。】也就是說我們入了輪迴,不是神力使然,就是業力造作,非此兩種情況是不可能的。

不是外力推我們掉下來的,也不是某佛某神仙一甩袖子把我們打到這裡的。那麼我們就要研究到底因為什麼成為跌落輪迴的第一念?這裡有一個討論底線是進入六道輪迴,並非是妄念一起的那個高度。我們到底因為什麼進入輪迴?這問題很嚴重,嚴重到什麼程度?如果這個問題我們搞不明白,那麼就算這一輩子努力念佛回到極樂,還得屁顛屁顛回到娑婆。

前面章節的分享中已經把這個事情和大家說過了,也就是我們來到輪迴的原動力,才是我們捨棄極樂進入娑婆的根本原因,如果這個原因不能找到、不能解決、不能滿足,就要無休止地再入輪迴,就算無休止地回到極樂,還要無休止地再入輪迴,再承受這生死煩惱。我們可以一生解決的事情,有必要一拖就是無量劫嗎?所以這個聞可真的是非常非常要緊的事情,到底怎麼才是聞,才能叫做聞,才能獲得聞的那些利益?這句經文中說到「不退轉於無上正等正覺",如果在輪迴里可是三不退轉的毛都沒摸到的。

我們像數學那樣推導一下,能獲得不退轉無上正等正覺需要什麼條件?條件就是聞必須要達成的要求;如果聞不能達到這個要求,就無法啟動不退轉的利益,這就是一個數學等式。我們通過對佛法的薰習,知道無上正等正覺是需要發菩提心的,也就是要發心救度眾生才可能成就正等正覺;而要發廣大真實清淨的菩提心,才能配合無上的正等正覺;那麼不退轉於無上正等正覺需要什麼樣的條件?也就是需要不退轉的真實菩提心,才能獲得不退轉的無上正等正覺。那麼我們的聞名,乃至聞諸佛名者,是否達到了激發我們的菩提心,乃至圓滿了我們的菩提心?如果這個問題沒解決,這不退轉於無上正等正覺的利益就沒在手裡,還在佛陀的碗裡呢。

這《彌陀經》啊,就像佛陀從他的缽里不斷地流出這些大利益,可是我們的這個碗啊,底朝上扣著呢,和佛陀沒達到契合,裝一碗底的利益對很多人來說已經足夠足夠了;可是這不是阿彌陀佛的本願,這不是諸佛的本心。諸佛的本心是要給我們最大最大的那個利益,就像《法華經》裡的《窮子喻》一樣,不是只要你來除大糞混吃喝,也不是要你管理帳目看倉庫盈滿,而是要把整個家業都交付,可是我們真地不敢接。

我們理解了諸佛本心,那麼就很容易理解佛希望我們都能成佛,希望我們都能獲得不退轉於無上正等正覺,希望只是希望,引導的方法在哪裡?獲得的手段又是什麼?這樣一來學佛就有意思了,不是拿本經書華麗地讀,拿個咒語不管不顧地念,或者磕頭拜懺,走不走心這都只是一個方面的,重要的是我們到底要幹什麼?佛陀到底要我們做什麼?這兩個能不能連線上,從而獲得來自佛陀的源源不斷的力量?怎麼樣才能把扣著的碗翻轉過來,和佛陀的碗對接成功?就是發菩提心,可是我們知道慈悲心都發不出來的人,是不可能發出菩提心的,於是就又要回到地基去打基礎。

慈悲心怎麼發?一研究慈悲心就又一大堆的事情要去做,於是如果我們能做些事情幫助生髮慈悲心,是不是也在獲得不退轉的力量?在慈悲心和菩提心中間的分水嶺就是大慈大悲,什麼樣的慈悲才能算是大慈悲?在沒達到大慈悲前,發出來的所謂菩提心算不算數?這個聞就是這樣有趣,越深挖就會發現佛法所有的內容都在其中可以被挖掘到,最後一定會挖到腳下那塊地皮。如果挖不到腳下當下要行走的,都不算挖到位了,如果只限於經文的高大上的描述,那也不能算是理解了佛陀教誨的本意。

今天的部分就到這裡,阿彌陀佛。

摘自人間天新浪部落格《佛說阿彌陀經析》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