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居士文章: 轉載

《第十八願善導釋》 39 天親菩薩是如何解釋念佛的


時間:2018/3/27 作者:宗聞

第三節 天親菩薩釋「念」為稱名念佛

我們這個法脈,由龍樹菩薩下來是天親菩薩,天親菩薩對這個法門主要的著作就是《往生論》。其實「稱名念佛」也是《往生論》的核心骨幹。《往生論》的顯義,也就是從字面上看,是強調觀察、觀想極樂世界依正二報的莊嚴;但其隱義,也就是文字背後的含義,其實是在強調稱名念佛。所以,天親菩薩也是注重、強調回歸到稱名念佛的。根據在哪裡?就在下面的兩段法語。這兩段法語雖然簡短,但是言約意豐,背後的含義很廣,而且對我們這個法門很重要,因此這次就臨時舉出這兩段法語並做了補充講義,講義題名「稱名即是如實修行」(見附錄四)。

這兩段法語是說「稱名即是如實修行」。念佛法門之所以稱為易行道,就在於:只要專稱彌陀佛名,就完全具備了往生的正因、正業,就完全擁有往生極樂世界的功德資糧。方法很簡單,而且能夠獲得「現當二益」。所以,對我們這個法門來講,稱名的本身就是「如實修行」,就是真正的修行。反之,如果發願往生淨土,但並不一向專稱彌陀佛名,就不是如實修行。

《往生論》言(《聖教集》214、284頁):

稱彼如來名,如彼如來光明智相,如彼名義,欲如實修行相應故。

又言(《聖教集》225、331頁):

稱如來名,依如來光明智相修行。

這兩段法語的意思一樣。

此文教理,可謂本宗宗骨,簡要不繁。

我們這個法脈的傳承祖師,在他們著作中核心的地方,都是淨土宗的骨幹、骨髓,就好像第一段法語短短四句二十五個字,可說簡潔扼要,不繁雜,不繁瑣。這二十五個字簡短淺白,一看就念得出來,但看了似乎了解,又似乎不太了解,好像簡單,又好像不那麼簡單。但是,如果了解它的含義,就會覺得它是簡單的,意義是很淺顯的。只要從字面讀下來,順著字面去理解,其實是很容易領悟的。

1977年,我在佛光山出家,那個時候讀到《往生論》,覺得詩偈很優美,意境很高超,因此很喜愛,就把它背下來。當初讀的版本是木刻版,沒有分段,也沒有標點,當然也沒有邊注、眉注和重點提示,只覺得意境很好,就試著做大綱小目,但那是將近三十年前的事,所做的現在也已不在了。那時對這句「稱彼如來名,如彼如來光明智相,如彼名義,欲如實修行相應故」似乎有某種理解,但總覺得似懂非懂,好像霧裡看花,不是很透徹。那時因為還沒專修,還在雜修階段,修行雖也偏於淨土法門,可是還沒接觸到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那個時候出版的《往生論》有單行本,尤其是《淨土十要》中也有收錄,只是那時善導大師的《觀經疏》在台灣的單行本很少。當時對這段法語印象比較深刻,隱約覺得這一段很重要。而現在已能夠掌握它的要義,當然已曉得這段真的很重要,是本宗的骨髓。

舉出本願稱名,是如實修行,易行功高,平生業成,不斷得證。

這段法語完全契合根本願,即第十八願所強調的「乃至十念」——專稱彌陀佛名。因為「乃至十念」是往生的正因、正業,也是阿彌陀佛正覺之身所換來的,所以舉出「本願稱名」,而且標示出「如實修行」。反之,要想往生淨土卻不專稱佛名,就不是如實修行。

「易行功高」,「稱彼如來名」的本身是易行的法門,就像龍樹菩薩所講的「念我稱名自歸」是易行道;「易行」本身又是「功高」,功德殊勝高超。為什麼?「平生業成」「不斷得證」。專稱彌陀佛名的念佛人,還沒到臨命終時,就確定必能往生極樂世界;還沒有斷除煩惱,就肯定可以證入涅槃。

《論注》於此,有「破暗滿願」之釋、「實相為物」之議、「三不三信」之辨、「名體相即」之論。一論喉襟,三經眼目,群生升沉,亦繫於此,宜詳參究。

這段法語的重要性,曇鸞大師在《往生論注》裡特別以四個主題來發揮:也就是「破暗滿願、實相為物、三不三信、名體相即」。也就是曇鸞大師解釋這句名號所含具的光明有破暗滿願的功能,能破眾生無明之暗,能滿眾生往生成佛之願;同時又闡釋這句光明名號是實相身,也是為物身;勸勉我們要具足三信,也就是一個信,就是信受彌陀救度而不要懷疑,為什麼?因為名即法,也就是名體相即不離。

這段精闢的解釋,是很難得、很不容易的發揮,如果沒能體會天親菩薩所寫《往生論》的用意,沒能體會《往生論》的精髓,沒能體會彌陀的悲心、名號的功德,是不可能作出這樣的解釋的。所以,曇鸞大師被稱為「鸞菩薩」「神鸞」或「不測之人」,就是他的智慧、學識、修證不同尋常。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