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居士文章: 轉載

格局越大,越不糾纏;智慧越高,越不貪婪


時間:2018/3/30 作者:仁澤

我們每個人一生的精力是非常有限的。因此,欲成大事的人,必須將精力集中起來,心無旁騖才能專心致志。不在爛事上糾纏,是一種處世哲學,它還適用在很多方面。而貪婪是一種精神病態。人生,應該捨棄貪婪之心,追求平靜平和的內心狀態。

一、格局越大,越不糾纏

真正有大格局的人,非常明白自己真正想要的到底是什麼,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樣的生活,所有的心思都放在改正自己的錯誤,升華自己身上,心無旁騖地朝著目標前進。

越是這樣的人,越不會和爛人爛事、小人小事糾纏,不因旁人的看法患得患失,不因現實的流言蜚語糾結。

這正如王陽明在《傳習錄》中說,持志如心痛。一心在痛上,豈有工夫說閒話、管閒事?

真正大格局的人,堅守自己的志向,就如同心痛一樣。念念之間,一心都專注在痛楚之上,哪裡還有時間和精力去說閒話,管閒事呢?

很多朋友都遇到不如意的情況,遇到和領導裙帶關係小人,天天想做法來噁心你,想法來竊取你的勞動成果,而你又偏偏惹不起,為了一份工作,只能忍氣吞聲,暗自鬱悶。一代聖人王陽明,曾經也是如此,因耿直上言,規勸皇帝,而得罪了宦官劉瑾,差點連命都丟了。

王陽明後來在龍場悟道,得心學之精髓,致良知和知行合一。後來遇到同類的事件,竟然坦然處之,不為所動。

定四省民亂,出生入死的同伴多未受賞;平定寧王叛亂,反遭誣陷與賊同謀,幾遭殺身之禍;招撫思田流民立大功,朝廷安慰輕描淡寫,封個新建伯,還給收回去了。

是不是比我們所受的委屈大多了,這些小人可都是皇帝跟前紅人,得罪不起,還禍及全族性命。

王陽明有了心學的指導,再也不做雞蛋碰石頭的傻事。他說:「古之所謂豪傑之士者,必有過人之節。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見辱,拔劍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猝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挾持者甚大,而其志甚遠也」。

應付的方案很簡單,王陽明說「絕不為意」,經典的四個字。

就是說與小人斗,要做到不把小人的攻擊放在心上。「此心不動,隨機而動」

王陽明說過:君子與小人居,決無苟同之理,不幸勢窮理極而為彼所中傷,則安之而已。處之未盡於道,或過於疾惡,或傷於憤激,無益於事,而致彼之怨恨仇毒,則皆君子之過也。不爭一時之長短,不逞一時之勇,不圖一時口舌之快!

虛己應物,應物而不傷。王陽明既把自己及所做的事當回事,在其位謀其事;更把自己不當回事,遇到打擊、挫折而不貪功,退而為學悟道講學,終於成為功業完滿的一代聖人。

我們每個人一生的精力是非常有限的。因此,欲成大事的人,必須將精力集中起來,心無旁騖才能專心致志。不在爛事上糾纏,是一種處世哲學,它還適用在很多方面。

二、智慧越高,越不貪婪

古書上記載,從前有一個很窮的農民救了一條蛇的命,蛇為了報答他的救命之恩,於是就讓這個農民提出要求,滿足他的願望。

這個人一開始只求衣食,蛇都滿足了他的願望。後來慢慢的貪慾生起,要求做官,蛇也滿足了他。一直到做了宰相,還要求做皇帝。蛇此時終於明了,人的貪心是無底線的,於是一口就把這個人吞吃掉了。

蛇吞掉的是宰相,而不是大象,留下了「人心不足蛇吞相」的典故。

今天,人們漸漸地把「人心不足蛇吞相」寫成「人心不足蛇吞象」來比喻人貪心永遠不會滿足,就像蛇貪心很大最終想吞食大象。

其實真正貪心大的是人的心,而非蛇。

《莊子》中說,鷦鷯巢於深林,不過一枝;偃鼠飲河,不過滿腹。鳥在林子裡安家,所占用的不過無數顆樹的一個樹枝。偃鼠在合力喝水,最多不過喝到滿腹為止。

這就是告訴我們做人不要貪婪,因為貪婪是許多禍事的根源。貪吃蜂蜜的蒼蠅,會溺死在蜜漿里,有些人因為貪婪,想得到更多的東西,卻把現在所有的也失掉了。

有人說,貪婪是一種精神病態,就像先天殘疾一樣,它是一種後天的殘疾;就像肢體殘疾一樣,它是一種精神的殘疾。渴求那些自己並不真正需要的東西,難道不是病態嗎?

貪婪是個無底洞,滿足是個無盡藏。人應當戒除貪慾,放棄那些多餘的東西、不需要的東西。因為那些東西對於你的幸福來說,就是「餘食贅行」。不但不是幫你得到幸福的,反而是阻礙你得到幸福的。

人生,應該捨棄貪婪之心,追求平靜平和的內心狀態。

(轉載)

消災免難:稱念「南無阿彌陀佛」第一功德

學佛為成佛,一心專念「南無阿彌陀佛」,不懷疑不夾雜,乘佛大願力決定往生淨土

在此懺悔我所犯的一切惡念惡口惡行,懺悔我所犯一切邪淫重罪;願分享此文的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給文章原作者、學佛網、轉載者、各位讀者;此文若有錯謬,我皆懺悔,若有功德,普皆回向,願斷惡修善、廣積陰德,發菩提心、行菩薩道,持戒念佛、求生淨土!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