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機很重要
今天是我們2018年春節過後的第一講,也是《楞嚴經》的第十一講,第十一節課。上回大家還記得嗎?我們講到了佛陀問阿難,你是在佛法中見到了什麼,才會「頓舍世間深重恩愛」,毅然出家?下面大家請各自找到經文,我們來看看阿難尊者的回答。
「阿難白佛。我見如來三十二相。勝妙殊絕。形體映徹。猶如琉璃。常自思惟。此相非是欲愛所生。何以故。欲氣粗濁。腥臊交遘。膿血雜亂。不能發生勝淨妙明紫金光聚。是以渴仰。從佛剃落。」看到了吧?阿難尊者很實在,他沒有吹牛說自己是「為法而來,為法出家」的,而是老老實實地承認說:我是因為親眼看見如來世尊的三十二相,那種殊勝莊嚴,妙絕人寰,無法形容,無與倫比,那個身形法體的優雅、偉岸、光明照耀,內外映徹,就像琉璃一樣的清淨純粹,沒有絲毫的瑕疵無染,實在是太圓滿、太帥鍋了!超越世出世間、古往今來的一切人!
因此阿難尊者就經常在私下裡猜測思維,佛陀能有這樣莊嚴到不可思議的身形相貌,那肯定不是通過什麼淫慾貪愛而產生的,換言之,我們凡夫男女之間的那種欲望占有的自私小我的愛,是不可能生出像佛陀這樣清淨、無垢、光明、超越的圓滿法體的,因為這個因和果之間完全對不上號!
所以阿難尊者在很早之前,就已經意識到佛陀「非人」、「超人」的一面了。他的因果推論很簡單,像什麼欲界凡夫,一般男女之間的那種愛欲交合,那往往都是比較「粗濁」、「腥臊」的(注意這兩個詞),那些分泌出來的精血夾雜在一起就像是鼻涕和流膿一樣的不淨、污穢,是不是這樣?你們這些已經結婚多年,或者已經很有男女經驗的「老司機」,你們說是不是這樣?諸位「老司機」?你們承不承認是這樣?呵呵,老司機面帶笑容,會心一笑是吧?其實你們承不承認都是這樣子,阿難尊者說的並沒有絲毫誇張或貶低,這種如實的描述,我們想逃避、想不承認、想不認帳都不行。
所以問題來了,像這樣粗濁、腥臊、污穢的男女交合的因,怎麼可能生出像佛陀那樣殊勝清淨、微妙光明、莊嚴無暇,猶如紫金光聚的佛身?那樣的因,導致不來這樣的果啊,對不對?所以阿難就心想,佛陀肯定很了不得,肯定大不簡單!他因此「心生渴仰」(注意這個詞),一種非常強烈的、就像沙漠裡的旅人對飲水的那種強烈的渴求和嚮往,他也因此就非常想要得到和佛陀一樣的殊勝妙相,所以才能夠毫不猶豫的「頓舍世間深重恩愛」,發心出家,從佛剃度。
呵呵,原來阿難尊者是這樣的動機和心理。他這個發心就像現在的很多人,為了追求所謂的「美貌」而去韓國花錢整容一樣,都是類似的痴迷。以這樣的動機來出家、來學佛,那搞不好就會越修離佛法越遠,就會出問題。
我們這部《楞嚴經》在後面也講了,「因地不真,果遭迂曲」,又講「若以生滅心為本修因,而求佛乘不生不滅,無有是處」,因為阿難尊者他所渴仰追求的那種妙相成就,雖然殊勝無比,的確殊勝無比,但那畢竟只是佛陀的一個幻化身,在示現上還是有生有滅的,並不是我們佛法的究竟處和解脫處。
佛陀示現這種相好莊嚴的目的,並不是為了讓我們眾生執迷不悟的,所以佛陀才會在《金剛經》裡反覆提醒,「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又說「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但阿難尊者卻偏偏要以自己生滅分別的一顆心,去追逐佛陀生滅幻化的那個相,以此為出家修行的目標目的,那當然就是大錯特錯了!
這個學佛和出家的發心動機不對啊,因一錯,那佛法的知見往往就會出錯,就很難有正見正思維;而沒有基本的正見正思維,那往後的一系列修持也肯定就是錯的,就會有「迂曲」,就會走歪走偏而不自知,那麼當然就不會得到正定解脫的果!這個邏輯思維清晰嗎?所以師父經常說「八正道首重正見」,而正見之前最重要的,那是什麼?那就是發心——動機很重要!牢記啊,動機很重要!
所以我們作為一個佛弟子,我們就算是要混飯,那是不是也應該經常反思反省一下自己,問問自己學佛的動機到底是什麼?諸位,到底是什麼?我們學佛乃至出家,我們是為什麼學佛乃至出家的?你是為了身體健康,長生不老,長生不死?還是為了升官發財保平安?還是為了追求人天福樂、人天福報?還是說想要了生脫死?或者究竟成佛度眾生?
不同的動機,就會有不同的道路;什麼樣的動機,就會對應什麼樣的道路,這個需要我們大家自己去想清楚。所謂「失之毫釐,差之千里」,大家要留意。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