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法師開示

淨因法師:佛教為何主張出家人完全禁慾?


時間:2018/6/5 作者:君合

淨因法師

有人問,佛教主張禁慾,是否又主張苦行之嫌疑?答案是否定的。佛陀歷來主張中道,反對兩個極端:極端苦行與極端沉醉於五欲的享受。

傾於欲樂的生活,對修道無益,當然要避免,但是熱衷於苦行的生活,也是無法得到解脫的。所以僧團的生活,既否定極端的享樂主義,同時也否定極端的苦行主義。佛教主張的是中道的生活。只有按八正道去生活,才能獲得解脫。這是佛陀的根本意趣。

對於出家眾來說,絕對禁慾有三種原因。首先,佛陀對出家人說絕對的禁慾,是因為佛陀的根本思想是,愛欲為生死之根本,它是人間最大的束縛,所以必須遠離。從這種意義上說,修行的目的就是要脫離“愛著”和“系縛”。為了使出家人早出生死苦海,佛陀要求出家的比丘從人生最大的愛欲──性慾斷起,所以主張絕對禁慾。

其次。如果出家人也貪五欲,取妻生子,他的主要精力就會被分散,首先考慮的不是如何修道,而是如何養家餬口。愛欲生活和家庭生活是修行佛法、弘揚佛法最大的障礙。因此說,沒有梵行,就沒有出家人!對於出家人來說,出家學法的第一個條件就是要修梵行,自願終生不結婚,過獨身的生活,完全放棄愛欲,如此沒有家室之累,便有足夠的時間用於靜坐、教化眾生,護持和宣說“正法”。更能好好地集中精力,在解脫道上精進用功,以期早證佛果,所以,出家是解脫道上最理想的選擇。

更重要的是,出家人禁慾是為了更好地保存精力去習靜坐。根據中國古人的體驗,人的精力來源於三個方面:精、氣和神。三者中有一個使用過度,我們就有可能精力不夠,腰酸背痛,甚至萎靡不振。三者有時又可以互相轉化。所以對於一個專注靜坐的人來說,精力特別重要。有人講,色食人之大欲,要出家人禁慾,有違人性。這種說法是不妥當的。首先修行是多生多世的事件,也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比丘、比丘尼、沙彌和沙彌尼是屬於修行者中最高、最嚴格的一類,確實難行,因此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做到。如果有人自己認為還沒有那么高的“定力”與境界,無法修獨身的梵行,他完全可以退而求其次,絕不要勉強自己,跟自己為難。比如出家後,如果無法適應獨身梵行的生活,他完全可以舍戒還俗,回到社會上,以居士身份,重新找到適合他修行的最佳方法。所以說,儘管佛教主張出家人完全禁慾,這並不等於說佛教主張所有的人都過禁慾的生活,更不能說佛教仇恨正當的夫妻生活。絕對禁慾只對出家眾適用,而對占大多數的在家信徒來說,佛陀主張他們必須過正當的夫妻生活,不邪淫。

但我們也不能因此而否定,在芸芸眾生中,也有極少數人,當他看到在家生活猶如牢獄,出家生活猶如海闊的天空,想到出家的種種好處,選擇了出家。出家後,非常喜歡獨身梵行的生活,覺得很自在。這部分人就成為長期出家修道者。當然適合修梵行的人自古以來便只占少數,所以最後真正能堅持長期出家的人數不可能很多。

其次,出家人對愛欲並非採取壓抑的手段來處理,而是通過學習佛法、修習禪定後,他們深深地體會到禪悅為食、法喜充滿,遠遠勝過世間五欲之樂。正因為如此,出家人能正確對待世間的五欲之樂,對待愛欲並非使用有違人性的壓制方法,而是像大禹治水那樣,疏導它,使它升華並轉化成有用的能量,為修習禪定服務。佛法的妙用即在於此。

本文摘錄《澳門佛教》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