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法師開示

星雲大師:學佛青年,這八個毛病你是否也有?


時間:2018/8/25 作者:君合

文 / 星雲大師

我們時下的佛教青年是否也有毛病?今天就和大家談一談「青年的毛病」,青年有什麼毛病呢?

01

不耐煩而無恆

青年住在一個地方太久了就不耐煩,讀書讀太久了就不耐煩,做工作時間太久了也不耐煩。不耐煩幾乎已成為今日青年們普遍的通病。現在的青年已經缺乏古人安止於一處的定力,身心浮動,好比滾動的石頭,是無法長出苔蘚,成為堅固不移的盤石。

不耐煩是屬於什麼毛病呢?就是「無恆病」。俗話說:「有恆為成功之本。」無論做什麼事,沒有恆心,休想把事情做好,求學也不易有成。古人為了功名有成就,十年寒窗用功夫,漢朝董仲舒,青年時代,立志向學,三年不窺園,終於成為一代名儒學者;晉朝王羲之,臨池磨硯,寫完一缸水,終於成為曠古書法大家。再看看我們佛教,有恆而成功的例子,更是不勝枚舉。

你們大家平時有沒有問問自己:讀書耐煩嗎?工作耐煩嗎?修行耐煩嗎?唐朝的道宣律師是有名的南山律宗祖師,而他聽一部戒律就是反覆千次。因為耐煩有恆,讀書才會通曉;因為耐煩有恆,做人才能通達;因為耐煩有恆,修行才有成就;所以說「耐煩做事好商量」。如果不耐煩沒有恆心,即使掘井九仞,不再繼續,仍然沒有水喝,最後還是功虧一簣的,所以「不耐煩而無恆」是非常不好的毛病,大家務必要改正。

02

不落實而幻想

青年們往往充滿熱情不夠冷靜,容易衝動不夠踏實,普遍流於虛浮不切實際。不落實彷佛建築房子,地基不夠鞏固,稍微地震就倒塌了。

青年們可貴的地方是青年們富有理想,但是有理想更要腳踏實地去力行,否則建築在海市蜃樓的理想,就變成「幻想病」了。俗話說:「萬丈高樓從地起。」摩天大廈也要從基礎慢慢的建起,空中樓閣是不能成為事實的。在《百喻經》中有一則三層樓的故事,寓意良深。

有一個富翁,朋友新廈落成,他前往道賀,這一座大樓共有三層,每一層的建築都很瑰偉,裝璜更是美輪美奐,尤其第三層樓,更是精美,雕樑畫棟,山櫛藻梲,極盡華麗之能事。這位富人看了很歡喜,尤其喜愛第三層樓,於是就把設計這棟大樓的建築家請回去,請他如法泡製,建築一棟一模一樣的高樓,由於他特別喜好第三層樓,因此就請建築家只要建築第三層樓。

一棟沒有地基的高樓,不過是空中樓閣的痴想,這位富翁愚痴的行為,固然可笑,但我們往往犯此毛病而不自知!我們為學做事如果不落實,好比前面講的沒有地基的三層樓一樣,到頭來,一切空幻,什麼也不能成為事實。

過去有些青年常常對我說:「我將來要辦佛教大學,辦佛教醫院。」現在也有些青年說:「我將來要建圖書館,建講堂。」滿腔的抱負理想,可是沒有踏實去做。甚至別人興建好的醫院、圖書館、講堂,請他去協助發揮,青年們往往缺乏熱忱,推託不前。因為缺乏踏實的工夫,一切美麗遠大的理想,都成為泡影。

所以,青年們有了理想之後,就要訂出一套嚴密的計畫,並且要以踏踏實實、穩紮穩打的態度,去充實自己,實現理想。今後大家要以腳踏實地的工夫去醫治幻想的毛病,「坐而言不如起而行」,多做少說,才是求學辦道的要訣。

03

不回頭而任性

青年們像初升的太陽,充滿朝氣,富有衝勁,但是青年有一個通病,就是一味向前衝向前撞,錯了,甚至走上歧途,也不知回頭。前面已經是牆壁也不管,撞得鼻青眼腫也不知停止。你告訴他:「這樣不行」、「那樣不好」,可是青年就是不願意回頭,他們的理由是「好馬不吃回頭草」,以為回頭就是沒有光彩的事,所以一意孤行,任性到底。

在一般人的感覺里,人生是向前進取的,退後的人生是失敗的。但是在佛教里,向前的人生是半個世界,退後的人生也是半個世界,向前的世界是個窄門,向後的世界更寬廣。我們看看農夫們彎腰插秧,當他們向後退把秧苗一棵棵插下去的時候,退到最後,終於把全部的田畝都插滿綠油油的秧苗。因為農夫懂得退後,以退為進,因此才能有豐碩的收成,所以禪師們說:「退步原來是向前。」我們的人生也像插秧一樣,要知道退步回頭,知道退步回頭的人生才會圓滿。

這種頑強任性、不知道回頭的毛病要用什麼藥來治療呢?要用佛法的隨緣、隨喜、隨眾來醫治。泯除個人的意見,隨順大眾,以大眾利益為前題,對善知識的指示,要能依教奉行,好比上了軌道的火車,才能跑得迅速,到達目標。

04

不認錯而執著

常人最大的毛病莫過於不肯認錯,我們的青年對於自己的過錯,不僅沒有勇氣承認,並且執著不肯承認。我們每個人都可能有缺點,但是有了缺點而不肯承認,不肯認錯就不能改正,如何能夠進步呢?

青年們為什麼不肯認錯呢?那就是我執在作祟,執著自己最好、最對,犯了「執著病」。我們常人總有一種習慣:看得見別人身後的影子,卻看不見自己身後的影子。對別人的缺點瞭如指掌,對自己的疵弊卻執著護短。

我們生病需要找醫生,才能去除疾病,獲得健康。我們也要當自己的醫生,勇於向自己的毛病開刀。醫生在治療的時候,先要了解病況,才能對症下藥,我們對自己的毛病也要了解清楚,生活習慣不好要改進,思想偏差要改正,說話錯誤要改過,一個不知道自己毛病的人,如何重獲健康?所以我們要從佛法中,去懺悔反省平日言行,放棄執著,努力改過。

我們穿衣帶帽需要鏡子,我們修持也需要明鏡,同學們今後要常行懺悔,從佛法這面鏡子中,學習嚴以責己,寬以待人,學習認錯不執著,做到古人承認往愆,不犯二過的美德。

05

不著意而無心

《阿含經》說明「非人」的情形,其中有一條是:「聞善言不著意」。同學們對自己的意見執著不放,但是對於好話卻漫不經心而不著意,普遍害了「無心」的毛病,對於善言漠不關心。

老師告訴他:「你們要把握少年時光,好好讀書!」青年就在心中嘀咕:「嗯!老生常談!」「你們要惜福喔,要發願立志呀!」「哼!討厭!」青年對於好話不僅不接受,甚至厭棄,豈不可悲?我們聽到金玉良言應該喜歡,牢牢記住,把它吸收,付諸行為。

所以同學們雖然常常在聽話,並且聽了那麼多年的話,有幾個是真正懂得聽話的人呢?今後同學們要用心聽話,聽好話,聞善言,長養信心,增加善行。

06

不立願而無志

古來的菩薩在因地修行的時候,往往立下恢宏的大願,像阿彌陀佛的四十八願,藥師如來的十二大願,普賢菩薩的十大願,觀音菩薩的十二悲願……佛菩薩發了願,好比學生訂了功課表,願力激發了慈悲心,就會產生無比的力量,逐一的去實現行慈濟眾的工作。過去的佛菩薩如果不發願,好比沒有方向的船隻,隨波逐流,能夠成為聖賢嗎?有願才有力量,以願心來莊嚴國土,普濟群倫。

同學們或許會說:「我們每天早晚課不是都唱四弘誓願嗎?願度眾生,願斷煩惱,願學法門,願成佛道,怎說我們不發願呢?」同學們!那四弘誓願,我承認你們會唱,而且唱得非常好聽,但是你們不敢講啊!你們也沒有做啊!你們真的有度無邊的眾生,斷無盡的煩惱,學無量的法門,成無上的佛果嗎?

現在的青年懶洋洋的,做事提不起幹勁,打不起精神,讀書引發不起興趣。這是什麼原因呢?就是因為沒有真正發願,沒有發願,所以就沒有力量。

過去的祖師們在一個地方一住就是十年、二十年,即使受到任何的磨難,也不輕易離開。這是為什麼呢?因為他們發了願,立了志,為了將來能夠成為法器,所以甘受一切磨練。同學們是否也有這種願心呢?沒有發願,就害了「無志病」。佛陀在年輕的少年,看到受苦的眾生,就有救濟眾生出離苦海的悲願。玄奘大師幼小的年紀,就有光大佛教的志願,同學們要希聖成賢,首先要先學習發願。

07

不行慈而自私

青年們為什麼缺乏慈悲行呢?因為自私。自私而只想到自己,不想到別人。自私只有個己,而沒有佛教、眾生。因為有「自我」為中心的念頭,無眾無教,所以慈悲興不起來。

我們來分析「我」字的構造,「我」旁邊為「戈」字,因為自私,人人為謀圖己利,所以就容易動干戈,有我就有糾紛。佛教很偉大,佛法很了不起,佛陀開示我們三法印中說:「諸法無我」,早就為我們揭示了千古不變的真理,唯有去除自我,才能和平。

08

不求深而膚淺

前不久印順法師到山上來演講,曾經和我討論有關青年們缺乏養深積厚的問題。我對他說:「現在的青年,在佛學院讀了幾年書,就急急忙忙想回去寺廟當住持,沒有過去大叢林中求深求厚的精神。」他對我說:「過去的人,生活艱難,要成為一位法師,非得經過十年以上的積養不可。現在的人,生活太容易,太富裕了。學了幾年佛法,馬上成為法師,可以收徒弟,掌管寺院,受人供養了。況且過去的佛學院少,要有成就,非得一番潛修不可,現在做法師容易,做住持也容易,為什麼要花十年以上的時間來學習呢?」

大部分的青年都太膚淺,不願求深,所以成不了大器。若將來希望有成就,出人頭地,現在就需要培養這種積深的態度,做學問不比學技術,二、三年就技藝超倫。但是學佛法二、三年了,還是沒有成就,因為佛法是人生的學問,是生生世世的大事。菩薩尚有十地精進,何況我們?所以同學們學佛法要下工夫,求深求厚,不能操之過急。

上面列舉了青年們的八項毛病,尚有許許多多無法細數的毛病,不再贅敘。一個醫生知道病人的疾病,並不是真正的目的,如何使病人百病消除,身體健康,才是最重要的。

知道了自己的毛病,接著就要用心去改正。去除毛病的方法,就是把「不」字改為「要」字去努力:「要耐煩」、「要落實」、「要回頭」、「要認錯」、「要著意」、「要發願」、「要行慈」、「要求深」,以佛法這面鏡子來端正我們的舉止,以佛法做我們的導師,引導我們走向正確的方向。我們身體上的毛病,只要對症下藥,容易治療,而精神上的毛病不容易根治,佛法八萬四千個法門,就是最好的藥方,大家今後好好把握這劑良藥,檢討奮發,使自己成為健康的人。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