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脫觀
(此觀修成後,必然會滅除往昔的罪業,臨終時蓮花化生,往生淨土,這是截斷生死輪迴瀑流,安立於菩提彼岸的方便法門。)
修行的目的不是別的,就是要超越痴迷無常、輪迴不已的苦難世間。出離世間的法門雖有多種,以求生西方淨土最為簡便和圓滿。這裡所闡釋的觀想方法,一字一句都以大乘經典為依據。依此方法修行,定能上品往生西方蓮花中,花開見佛,頓證無生,戒淫的功德至此便徹底圓滿。
戒淫之士每天清晨洗漱完畢,應換上乾淨的衣服,焚香頂禮三寶。然後面向西方,跏趺而坐。先觀想自已頭頂上,有梵文■字(即「[口*藍]」字),通體發著紅光。開始時像一顆紅色的寶珠,然後像一輪滿月,接著變成三角火輪,從頭到腳燃燒,一直將自己全身燒盡。熊熊的火勢相繼燒盡一座城市、一個國家,遍及整個南贍部洲,及其餘三大洲。火勢逐漸擴展至十方世界。即使有極重的罪業,經此字焚燒之後,也會逐漸消除。
其次觀想梵文■字(即「阿」字),從這個字中生出了自己及一切眾生,個個都是金剛不壞之身。自己身在西方極樂世界七寶池內的千瓣蓮花之中,蓮花還未開放。
其次觀想自己的心宛如一輪圓月,於圓月中,有一個梵文■字(即「唵」字)。
其次觀想自己在極樂世界的蓮花忽然開放,蓮花為圓形,大小有十二由旬。以閻浮檀金為花莖,白銀為花瓣,金剛為花須,甄叔迦寶為花台。種種莊嚴,無法描述。
其次觀想自己的蓮花開時,忽然見到阿彌陀佛,正坐在高大的寶蓮花座上。佛坐的大寶蓮花有八萬四千片段預告瓣,每片段預告瓣有八萬四千條脈絡。每一條脈絡,有八萬四千種顏色。每一種顏色,放射出八萬四千種光明。阿彌陀佛的身相清淨莊嚴,身體的色澤宛如百千萬億夜摩天閻浮檀金色,身高無量由旬。眉間的白毫,右旋宛轉,高如五座須彌山。佛的眼睛有四個大海那麼寬廣,青白分明。佛身的各個毛孔,都放射著光明。佛頂的圓光,其範圍有上百億個大千世界。
其次觀想一個高大的寶蓮花座,在阿彌陀佛的左邊,觀世音菩薩在上面跏趺而坐,身體的色澤為紫金色。頭上是以摩尼寶構成的天冠。手臂上是以無量微妙光明匯集而成的瓔珞。手掌上有五百億種不同的蓮花色,每個指尖有八萬四千個紋路,每個紋路都發出種種的光明。步行時腳下有千輻輪相,自然化成五百億光明台。其餘身相都與佛相同,只是頂上的肉髻,及無見頂相,比不上佛。
其次觀想一個高大的寶蓮花座,在阿彌陀佛的右邊,大勢至菩薩在上面跏趺而坐,身量大小與觀世音菩薩相同。頂上圓光,每個方向有一百二十五由旬,照徹二百五十由旬的範圍。菩薩的天冠中有五百種寶花,普現十方淨土一切佛事。菩薩常以慈悲寶手,接引念佛眾生。
其次觀想極樂世界琉璃地上,以黃金繩為標記,劃分道路。放眼望去有成千上萬座樓閣,每座樓閣都是百寶合成,有的浮動在空中,有的矗立在寶地上。有無數的樂器,發出美妙的樂音。
其次觀想極樂世界的寶樹,每處寶樹都以七行整齊的排列著,樹上長滿了七寶合成的鮮花和果實。每一處花果都有著奇異珍寶的顏色。琉璃色的枝葉花果中,發出金色的光。玻璃色的枝葉花果中,發出紅色的光。瑪瑙色的枝葉花果中,發出硨磲色的光。硨磲色的枝葉花果中,發出綠珍珠色的光。還有珊瑚、琥珀等一切眾寶,各自發出奇異的光明,把寶樹映照得瑰麗莊嚴。奇妙的真珠結成寶網,覆蓋在樹上。
其次觀想七寶池中的八功德水,水質由奇妙的珍寶變化而成。這些珍寶質地柔軟,都由如意珠王所生,分為十四支。每一支水流都有著七寶的顏色,黃金為渠,渠底以各種色彩的金剛為底沙。每一池水中,有六十億朵七寶蓮花。每朵蓮花均為圓形,大小有十二由旬。
其次觀想自身在西方極樂世界,見到阿彌陀佛和諸大菩薩,不禁踴躍歡喜。於是乘空而行,前往佛菩薩的處所,頭面觸地,恭敬頂禮。燒無價名香,散無價寶花,作無量天樂,放無量寶雲,供養阿彌陀佛和觀世音、大勢至二位菩薩。
其次觀想自身供養之後,於佛菩薩前作深切的懺悔,立誓普度十方一切眾生。
其次觀想極樂國土中,每一棵寶樹下、每一座樓閣上、每一座宮殿內,都有一佛二菩薩跏趺端坐。觀想自己化現出無量的身形,同時前往每一位佛菩薩前,一一如前供養,如前懺悔、發願。
其次觀想自己返回原來所在的蓮花上,端端正正地跏趺而坐,一心觀想阿彌陀佛眉間白毫相光,湛然安住在這樣的境界中。
若妄想起時,只需作蓮花開想、合想,妄念自然止息。
若分別心起,只需觀想梵文■字(即「灑」字),即可做到心無分別。
若執著心起,只需觀想梵文■字(即「含」字),即可清除各種執著。
(有關西方極樂世界的觀想方法,在《觀無量壽佛經》中有詳細的闡述,由於篇幅所限不能一一列舉。這裡根據《大阿彌陀經》、《觀經疏鈔》、《顯密圓通》、《準提淨業》等書參照融通,確定了以上各條簡明的觀法。希望能讓初學的人易於修持,並對修習一心三觀有所幫助。如果對淨土法門有信心,立志修行,應當詳細閱讀《觀無量壽佛經》,使自己的觀法不致違背佛的教導,避免墮入魔境。等到觀想工夫成熟後,西方淨土的境界便會自然呈現在眼前,那時連天宮之樂都不屑一顧,何況防淫節慾原本就只是為下根人說法而已,就更微不足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