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法師開示

如何能腳踏實地呢?只有口誦心惟,朝斯夕斯的乾!


時間:2018/9/15 作者:淨心淡淡

雲居山方便開示

孔子《論語》二十篇,第一句說:「子曰學而時習之。」子者,孔夫子;曰者,說也。孔子教人將學過的東西,時常溫習,語默動靜,念念不忘;若所學仿佛大意,工夫就不相應、不究竟了。世法、佛法都是一樣,要學而時習之。

佛法是體,世法是用。體是理,是真諦;用是事,是俗諦。要知「二諦融通三昧印」的道理,不融通就落於偏枯。如離體表用,是凡夫凡情;離事講心,是不明心地。真俗二諦,名目很多,真是體,俗是用;戒定慧,體用都得,都是一個心地中生出種種名字,若能融會貫通,則條條大路通長安。

昔有僧問趙州:「如何是道?」州曰:「牆外的!」曰:「不問這個道。」師曰:「你問哪個道?」曰:「大道!」師曰:「大路通長安。」這裡說的是什麼話呢?請參究參究。

哪個是道?會過來的處處都是佛法,不明就滯在名相上,一天到晚勞碌奔波,種田博飯吃,與俗人何異!現在世人多是光頭,僧人穿的也是俗服,此外何處與俗人不同呢?古人說:「心田不長無明草,性地常開智慧花。」這就是通長安的大道,也就是與俗人不同處。耕種的人,田裡有草如不拔去,就難望收成;修行人把心裡的無明草薅了,那智慧花就長得好、開得好,只要你不被境轉,情不附物,無明草就不長了;智慧花一開,則粗言及細語,總是說無生。

古人行到說到,無空話講,一問一答,答在問處,吐露心機,都是妙用。我們心不在道,故被物轉而無智慧,若能痛念生死,全心在道,不分世出世法,是男是女,好看不好看,若一動念,即出鬼被情轉了,不分別即不隨情轉,作得主。

古人說:「你有柱杖子,我與你柱杖子。」這是表法,你妄想多了,就是你有柱杖子;為了除你的妄想,就教你修數息觀、不淨觀、念佛觀,念佛、看經,禮佛、看話頭,給你修行的法門,就是與你柱杖子。你如用功到有把握,就落在無事甲里。有(又)成障礙,是要不得的,這就是「你無柱杖子,我奪你柱杖子」。病好不用藥,就是奪柱杖子,不如是則執藥成病。太陽老人說「莫守寒岩異草青,坐卻(著)白雲宗不妙」也。

參禪念佛,都要時時刻刻口誦心惟,開言吐語,不分別是非,終朝解脫,不煩惱,不生心動念,是有功夫;若無把握而被境轉,就苦惱了,用功不得受用,處處波浪滔天。

昔佛印禪師入室次,蘇東坡適至,師曰:「此間無坐處。」蘇曰:「暫借佛印四大為座。」師曰:「山僧有一問,學士道得即請坐,道不得即輸玉帶!」蘇欣然請問。師曰:「四大本空,五陰非有,居士向什麼處坐?」蘇遂施帶,師答以一衲。蘇述偈曰:「病骨難將玉帶圍,鈍根仍落箭鋒機;欲教乞食歌姬院,且與雲山舊衲衣。」東坡雖聰明,答不出話,是他腳未踏實地。同參們,如何能腳踏實地呢?只有口誦心惟、朝斯夕斯的乾!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