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劉素云:無量壽經38集文字版


時間:2018/9/30 作者:蓮藏

尊敬的各位同修:大家好!阿彌陀佛!

我們這節課學習第二十五品經文,這品經文的題目是:

【往生正因第二十五】

這品經文是三輩往生的補充說明。我們前一節課學的是第二十四品「三輩往生」,這一品是上一品的補充說明。前一品,主要是為我們說明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的品位,有上輩、中輩、下輩。末後說修學其他法門的,看你修學功夫的淺深,也分為上、中、下三輩。

在這裡有兩個問題,需要引起我們的注意:

第一個要注意的問題是:法門平等,無有高下。

但是有一個基本的原則我們不能忽略,那就是:

不管你念哪一部經,不管你念哪一尊佛菩薩的名號,都要念到功夫成片,念到事一心不亂,念到理一心不亂。這是第一個要注意的問題。

第二個要注意的問題是:絕對不是說我們專學無量壽經的,專念阿彌陀佛名號的,就一定是上品上生,而修學其他法門回嚮往生的,品位就低一點。這個認識是錯誤的。

品位的高低,完全是靠你修學功夫的淺深。

這兩個重點問題,我們一定要掌握。

這一品呢,是補充說明三輩修行的因與緣,是非常重要的一品經文。題上的「往生正因」的「正因」就是三輩往生的因行。

下面我們看這一段經文:

【複次阿難。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此經典。受持讀誦。書寫供養。晝夜相續。求生彼剎。發菩提心。持諸禁戒。堅守不犯。饒益有情。所作善根。悉施與之。令得安樂。憶念西方阿彌陀佛。及彼國土。是人命終。如佛色相種種莊嚴。生寶剎中。速得聞法。永不退轉。】

這段經文比較長,我們把它分開來,一段一段地和同修們說。

先看前面這幾句經文:

〖複次阿難。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此經典。受持讀誦。書寫供養。晝夜相續。求生彼剎。〗

這幾句經文是說上輩往生的。

這一品經文一共分為四段,那就是上輩、中輩、下輩、還有一心三輩,是分四個段落來說明,說明這幾類往生者的修因。

我們看下面兩句:

〖善男子。善女人。〗

這個我們多次接觸到,現在看看,在這個時候、這個地方怎麼樣來解釋,什麼樣的人才能稱為「善」?

〔善男子。善女人〕必須具足善根、福德、因緣。正如《阿彌陀經》上所說的「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這三個條件是必須具足的,這才是本經所說的善男子、善女人。他們聽到這部經,你不必勸他,也不必教他,他自然地就依教奉行了。

具體體現在以下的修持上。

善男子、善女人他們是怎麼樣修持的?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受持〕

聞說此經一定是非常歡喜接受。對於經典所講的理論、方法,以及所說的種種修學環境、果報,沒有絲毫懷疑,完全接受。

「持」是不會失掉。不是學一段時間,聽說又有別的法門成佛快了,又變心了,把這個法門舍掉了,又去學那個法門了。持是不會失掉,就是保持的意思。這個持還有一個意思,就是保持永遠。

有同修沒有搞明白「受持」兩個字的意思。他們以為每天把《無量壽經》念一遍就是受持,那不是受持。

受持真正的含義,是真正明了經義、理論、方法、境界,而且能在日常生活當中力行,跟生活融合在一起。佛法就是生活,生活就是佛法。這是真正「受持」的意思。

這是第一個體現。

第二個體現,〔讀誦〕

你受持以後決定要讀誦,因為不讀誦你就會忘掉的。

你記得很熟,每天還是要讀誦。讀誦的目的是時時提醒自己,念念不忘世尊的教訓。讀誦不但利益自己,而且利益眾生。

每當你讀經的時候,可能你不知道有多少眾生在聽,有的我們肉眼看不到。比如說,鬼神、天神,我們是看不到的,菩薩、羅漢,我們也看不到。在我們讀誦的時候,這些眾生如果經過這裡,他們會駐足合掌,恭敬聆聽。我們念得不清晰,他聽幾句就走了。如果我們念得清晰,他們越聽越歡喜,於是,他們也因此得度了。

我們的讀經方法不能像寺院裡那樣讀經,那個方法別人聽不懂。比如,有人敲著木魚念經,你聽幾分鐘都聽不出來他在念什麼。有的眾生如果他站下來聽,他聽了一會兒什麼也沒聽明白,他就走了。所以這個不利於度化眾生。

老法師教導我們,讓我們記住兩個詞,一個詞叫「本土化」;一個詞叫「現代化」。我們今天要度現代人,要度現代的鬼神。這個詞我們聽了可能感到新鮮,這鬼神還有現代的?對,我們今天要度的是現代人,要度現代的鬼神,要度本土的眾生。這本土的眾生是指誰,就指我們眼睛看不到的。

讀經的時候速度要放慢一點,讓他聽得清清楚楚。

如果你念得句子也沒有,段落也沒有,他就不聽了,甚至還讓他生煩惱了,這他就不受益了。久而久之,他就不聽了。那你想,眾生不受益,他怎麼能得度呢?

所以我們要注意這一點,讀經的時候把速度放慢一點,讓眾生聽清楚。

我讀《無量壽經》比較慢,我讀一部經大約是七十分鐘左右。有時候我也很羨慕讀得快的同修,我聽說有同修半個小時讀一遍《無量壽經》。我自己也曾經想快點兒讀,但是怎麼也快不起來。後來聽老法師這樣的一番開示,我的心就踏實了,我這樣讀還是可以的。

讀誦經典是自利利他,是大慈大悲的流露,符合四弘誓願的「眾生無邊誓願度」。用什麼方法度?我們就用讀誦大乘來度一切眾生。希望眾生都能聽到,都能聽得明白,都能理解我們的讀誦,這就對了。這就是度眾生。

第三個,〔書寫〕

「書寫」就是我們今天講的流通,不要誤解了這個書寫的意思。

書寫就是我們現在講的流通,這是「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最善、最妥當、最巧妙的方法,幫助佛將無上的大法推廣,普遍介紹給一切眾生。

現代流通的方法很多,也很方便。

我們要盡心盡力地流通念佛法門,因為這個法門最簡單、最容易、最穩當,人人能修,人人能念,人人能成就。

第四,〔供養〕

供養的範圍很廣。

「一切供養中,法供養最」,最殊勝的供養是法供養。

下面我想重點說說法供養。

「法供養」的範圍也包括得很廣,主要是包括下面的七大類:

第一類,「如說修行供養」。

這句話淺顯地、明白地說就是依教奉行。

依教奉行就是如說修行供養。

我們以前不知道依教奉行也是供養。如說修行供養還有另外一層意思,我們也要清楚,那就是:

不但要供養諸佛菩薩,同時要供養法界一切眾生;不但要供養一切眾生,尤其還要供養自己的佛性。功德利益不可思議。

你的心量跟虛空法界一樣大,心包太虛,量周沙界。大開圓解之後,才有圓行,行就是事事無礙,解就是理事無礙。都無礙了,才能展現圓滿的生活、圓滿的人生。

所以說,如說修行供養,即是做一切眾生大圓滿的示範。這就是上供諸佛,下供眾生。

我們把這一段一定要熟悉,知道怎麼供養,供養誰。

這是第一類。

第二類供養,是「利益眾生供養」。

佛弟子起心動念都要利益眾生,不但叫眾生得利益,而且要希望眾生得最圓滿、最殊勝的利益。如果沒有這個心愿,你不是佛弟子。

如果說我得十分利益,我教你得七分、八分的利益,那是小氣,那是小心量,不是佛弟子。

我們不但希望眾生得大利益,而且真正希望一切眾生得到的利益要超過我所得到的利益,要有這樣廣大的心量,以種種善巧方便,幫助一切眾生離苦得樂。

這是第二類,利益眾生供養。

第三類,「攝客群生供養」。

誰能攝客群生?唯有佛與大菩薩能攝客群生。

佛弟子學佛就要效法佛陀。學佛怎樣存心,怎樣用心,怎樣待人,怎樣接物,這都是我們應當學習的地方。到哪裡去學?到《無量壽經》裡去學,到「四十八願」里去學。《無量壽經》就是阿彌陀佛,你把《無量壽經》參透了,你就跟阿彌陀佛一樣,你就是阿彌陀佛,你就有能力攝受一切眾生。如果你有這個願心,於一切時、一切處,念念之中將念佛法門介紹、推薦給一切眾生,讓他歡喜接受,這就是攝客群生供養。攝受有無量的善巧,你要有智慧就會很靈活地套用。

這是第三類,攝客群生供養。

下面第四類,「代眾生苦供養」。

這個大家要注意,因為我們大家都知道,眾生的苦,佛菩薩都不能代,我們有什麼能力代?對這個疑問,咱們可能一直在心中有這個疑問。現在在這裡,我給大家做如下的解釋:

這裡面的意義非常深廣,就是「代眾生苦」意義非常深廣。

佛菩薩在六道里示現,比如說,釋迦牟尼佛示現在娑婆世界,他要示現跟我們的人身相同,他要示現八相成道,他要示現住世八十年,跟我們過一樣的生活。來人間走這一趟,他苦不苦?

他到這個世間示現本身就是代眾生苦。

為什麼?他完全可以不必來示現,但是他來示現,代我們受苦。他要度畜生道的眾生,他就要現畜生身;他要度餓鬼道的眾生,他就要現餓鬼身。和這些眾生天天生活在一起,比起我們人的生活環境,還要苦得多。

比如說,地藏王菩薩在地獄裡度眾生,他就要現與地獄眾生同樣的相。

觀世音菩薩在惡道里度眾生,他現的是青面獠牙的鬼王相。放焰口的時候,那個鬼王——焦面大士,那就是觀世音菩薩。在餓鬼道里現餓鬼身,不現同類身你度不了那一道的眾生。

這就是代眾生苦。

這回我們聽明白了吧?來示現本身就是代眾生苦,代眾生苦人人可以做到。要常常想到那些苦難的人,體諒他們的苦,體諒他們的難,能幫一點就幫一點。

這是第四類,代眾生苦供養。

第五類,「勤修善根供養」。

佛法對於善根非常重視。「根」那就是能生的意思。世出世間一切善法都是從根生出來的,這就是善根。

世間的一切善法是從無貪、無瞋、無痴三善法而生的,所以無貪、無瞋、無痴是三善根,這是世間的三善根。世間法的三善根是出世法善根的基礎。

出世法的善根只有一個,那就是「精進」。「精」是純而不雜,一門深入;「進」是前進不退轉。

我們常常說改進,改了才能進。改什麼?改自己的過失,改自己的惡習氣。天天要改,不改就不能進步。不但我們要天天改毛病、改習氣,就是到了地上菩薩仍然要改。你想地上菩薩都要改毛病、改習氣,我們凡夫能不改嗎?改了就成佛了。

有的修行人說:我沒有過失。我們身邊可能也有這樣的同修,不承認自己有過失,自己什麼都對。對這個,老法師告訴我們,世間沒有過失的人只有兩種,記住兩種沒過失的人:

第一種,成佛了。成佛了,沒有過失。

第二種,就是死不承認自己有過失,阿鼻地獄。

這兩種人沒有過失。你想想你是哪一種,你成佛了嗎?如果你沒成佛,你死咬著自己沒有過失,那你就要墮阿鼻地獄的。

佛門常常說開悟,大家一聽說某某人開悟了,哇,真了不起。實際上開悟了沒有什麼了不起。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得知道什麼叫開悟。

知道自己的過失、習氣就是開悟。

知道自己的習氣、毛病、過失,這就是開悟。你不迷惑了,天天都能發現自己的毛病、習氣,就是在天天開悟。積小悟成大悟,積大悟就大徹大悟。

悟了之後重要的是修行。要把過失、習氣修正過來,這是修行。

修行在哪裡修?

在起心動念之處修。修正意業,修正語業,修正身業,就是這樣來修。

這是第五類,勤修善根供養。

下面說第六類,「不捨菩薩業供養」。

菩薩的事業就是把佛法普遍推廣、介紹給一切大眾,讓一切大眾認識佛法,了解佛法,喜歡佛法,依照佛法修行,人人都成佛,成菩薩,這就是菩薩的事業。

我們老說菩薩事業、菩薩事業,什麼是菩薩事業呢?我剛才所說的這就叫菩薩事業。

世出世間所有的事業,菩薩事業最偉大、最真實。

世間所有的一切都是虛妄的,《金剛經》上講「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行願品》裡講得更清楚,世間所有的一切,到你臨命終時,一樣都帶不去。

什麼東西你能帶去呢?只有菩薩事業可以帶去。所以菩薩事業最真實,這是一個自行化他的事業。在一切事業里,菩薩事業是最有價值、最有意義的事業。

這是第六類,不捨菩薩業供養。

第七類,「不離菩提心供養」。

「菩提心」有兩種說法:

一種說法,是《大乘起信論》裡講的是直心、深心、大悲心,講的是這三心。《觀經》裡講的是至誠心、深心、發願回向心。這是一種說法。

另一種說法,是蕅益大師在《要解》裡說的:

一心一意求生淨土,親近彌陀,即是無上菩提心。

老法師非常讚嘆這個說法,說這個說法非常確實,我們容易理解,也容易做到。

這就是對菩提心兩種說法,意義都是一樣的,說法不同。老法師讚嘆蕅益大師的這個說法,因為這個我們容易理解,也容易做到。

菩提心說白了就是覺悟的心,覺而不迷就是菩提心。對人覺而不迷,對事覺而不迷,對物覺而不迷,這才是不離菩提心供養。

《行願品》裡講到的供養,說了這麼七大類,每一類展開都是無量無邊的。

為什麼法供養勝過財供養?

有的人說,那財供養也很了不起啊。

經上是這樣告訴我們的:

「以諸如來尊重法故,以如說行出生諸佛故。若諸菩薩行法供養,則得成就供養如來」。

這是經上的一段話。因為什麼?因為十方三世一切如來都尊重法供養。唯有佛法才能真正幫助一切眾生,永脫輪迴,圓成佛道,所以一切諸佛皆尊法修行而成佛。學佛的人,你如果輕慢佛法,豈不是輕慢諸佛如來嗎?障礙法師講經說法,障礙法寶流通,就是障礙一切諸佛的弘願,這個過失很重很重。

由此可知,流通法寶的功德無量無邊。我們每一個人在這一生當中,一定要盡心盡力幫助佛法流通,這就是圓滿的功德。真正修法供養,就是供養如來,就是供養諸佛的法身,供養諸佛的報身,供養諸佛的應化身,就是佛的三身你都供養了。供養一切眾生,就是不但供養諸佛菩薩,還要供養一切眾生,這樣的供養才是真供養。

下面我們看這兩句經文:

〖晝夜相續。求生彼剎。〗

這一句是總結前文,我們聽到這部經典,受持、讀誦、書寫、供養,都要「晝夜相續」,就是念念不能間斷。以此功德回向求生西方,沒有不如願的。

〔求生彼剎〕就是求生淨土,發菩提心。

十方諸佛都勸我們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假如西方極樂世界不殊勝,那十方諸佛為什麼要勸我們求生極樂世界呢?如果不是其他種種的法門,在一生中很難成就,那諸佛又何必讓我們念佛求生西方呢?這些很深遠的意義,我們都要體會到。

要知道,不生西方,必定輪迴。既然輪迴,必定墮三途。這是無法避免的。

我把這三句話再重說一遍:不生西方,必定輪迴。既然輪迴,就必定墮三途。這是無法避免的。

墮三途太苦太苦了!進去容易出來難。佛再一次勸我們要提高警覺心。

同修們,我們可別把佛的勸告當兒戲呀!要時時刻刻提高警覺,老實念佛,求生淨土。

看下面三句經文:

〖發菩提心。持諸禁戒。堅守不犯。〗

這三句經文裡,包括兩件事:一是發菩提心;一是嚴持戒律。

在大乘佛法裡,修學是以發心為首。菩提心不發,決定不能見性。大乘佛法以明心見性為修學的目標。

也許有些同修要問,見性有什麼好處,不見性又有什麼不好?

咱們淺顯點兒說,學佛的目的是破迷開悟,離苦得樂。我們要知道苦從哪裡來?苦從迷來的。對於宇宙人生的真相不明了,把假的當成真的,這是一切苦的根源。那樂又從哪裡來的呢?樂是對宇宙人生的真相徹底地明了了,我們的思想、言語、造作就不會有過失。了解了諸法實相,你自然就樂了。

這一生當中,一心一意了生死、出三界,唯有這一條路是最可靠的路。所以真正的念佛人是分秒必爭。爭什麼?我們大家要明確。

下面三句經文,「發菩提心」之後,要持戒,「持諸禁戒。堅守不犯。」如果你不持戒,就不能得定。一定是因戒得定,因定開慧。

將戒律的精神推廣,它的範圍又是很廣泛的。比如說:國家的法律,社會的道德,乃至於風俗習慣。凡是對人、對事、對境善良的因行,我們都要遵守。否則,你就是錯解了佛的意思。不是要解如來真實義嗎,我們要正確認識因戒得定,因定開慧。這個戒律到底都屬於哪些範圍,不要把它戒死了。

下面四句:

〖饒益有情。所作善根。悉施與之。令得安樂。〗

這四句經文,是眾善奉行的發揚光大,這是菩薩心。

諸佛菩薩念念之中,就是希望能夠「饒益有情」,希望一切有情眾生,都得到真實的利益。「有情」包括九法界,上自等覺菩薩,下至地獄眾生。不但會得利益,而且會得到最豐饒的利益。佛沒有一點保留,把所有最殊勝的利益都給了眾生,讓眾生得到安樂,慈悲至極。

下面兩句經文:

〖憶念西方阿彌陀佛。及彼國土。〗

這兩句經文的意思是:我們依這一部《無量壽經》修學,然後把它全部做到,自己就變成了阿彌陀佛。與阿彌陀佛同心、同願、同德、同行,這樣的人,哪有不往生的道理?

因此,我們的念頭起來的時候,想阿彌陀佛,想西方極樂世界。不要想別的,想別的都是造六道輪迴的業。

〔及彼國土〕指的是西方極樂世界。

以上這一大段經文,是補充前一品上輩往生修學的重要條件。

佛不能細說,只能說幾個重要的綱領,補充前面的因行。

歸納起來,這一大段經文,講了六件事情,我們把它捋一捋:

第一,直截了當地教我們受持《無量壽經》;

第二,勸我們求生淨土,就是發願往生;

第三,要我們發菩提心;

第四,教我們嚴持戒律;

第五,教我們饒益有情;

第六,教我們憶佛念佛。

這就是這一段經文告訴我們的六件事情。

下面看這幾句經文:

〖是人命終。如佛色相種種莊嚴。生寶剎中。速得聞法。永不退轉。〗

這幾句經文是講果報。說此人臨命終的時候,佛來接引他。他往生到極樂世界色相莊嚴,跟阿彌陀佛一樣。

我們繼續看下面的一段經文:

【複次阿難。若有眾生。欲生彼國。雖不能大精進禪定。盡持經戒。要當作善。所謂一不殺生。二不偷盜。三不淫慾。四不妄言。五不綺語。六不惡口。七不兩舌。八不貪。九不瞋。十不痴。如是晝夜思惟。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種種功德。種種莊嚴。志心歸依。頂禮供養。是人臨終。不驚不怖。心不顛倒。即得往生彼佛國土。】

這一段經文比較長,咱們慢慢地往下說。先看這幾個辭彙:

這一段詞語比較多,需要解釋的。

〔不殺生〕:這個大家一聽就明白,就是不殺害一切眾生的生命。

〔不偷盜〕:偷盜就是不與而取。凡是有主的物品,主人沒有同意,不論你採用什麼樣的方式,私自占為己有,都屬於偷盜。反之即是不偷盜。

下面:

〔不淫慾〕:對異性不做非禮之想,不做非禮之行為。

〔不妄言〕:說話誠實,不欺騙人。

〔不綺語〕:不說花言巧語,誘惑等誤導人的話。

〔不惡口〕:不說粗魯難聽的話。

〔不兩舌〕就是不搬弄是非。

〔不貪〕:對喜歡的事物,不過分地貪求。

〔不瞋〕:對不如意的事物不起瞋恚心。

〔不痴〕:對事理因果的真相,明白了解。

〔志心〕:就是專心一意。

下面我們看這五句經文:

〖複次阿難。若有眾生。欲生彼國。雖不能大精進禪定。盡持經戒。〗

這五句經文,中輩和上輩在緣上差一等。

這一段經文是告訴我們:

中輩和上輩相比在緣上差一等,沒有上輩那樣殊勝的緣分。縱然想做,俗話講,就叫心有餘而力不足。他的障礙多,所以不能大精進禪定,這是關係大眾的福報。

我們真正發心想修行,沒有道場,找不到道場。即使有場所,也沒有如法的善知識領導我們修行,沒有善友來護持道場。

一個真正道場的緣,的確是不容易具足的。

現代人修行比從前的人要難,為什麼?從前的人有一點兒道心,他只看自己,不願意看別人。現代人是專門看別人的毛病,因為這個,共修就很難成功。

共修有個基本的原則,是決定不見他人過。

注意了,共修的一個重要的原則,是決定不見他人過。

如果看別人的過失,共修就不如獨修好。獨修容易成就,共修不容易成就。這幾句話非常重要:在現在這個時代,共修不如獨修好。獨修容易成就,共修不容易成就。

世尊當年在世的時候,叫共學獨修。

這四個字共學獨修是什麼意思呢?

就是佛講經說法的時候,大家都來,在一起學,研究、討論。修行的時候,就是個人修個人的,是獨修,不是共修。

這就是中輩的緣,不如上一輩,不如上輩的緣。

下面一句經文:

〖要當作善。〗

一定要斷惡修善,這很重要。

佛提出「修十善業」,這是斷惡修善的根本,中輩往生的人一定要做到。

下面幾句:

〖所謂一不殺生。二不偷盜。三不淫慾。〗

這三句說的是身三,也叫做身三業。

在這裡,我想重點說說關於「偷盜」。

因為偷盜里最重的罪是盜三寶物,可能我們不注意,很多時候都不經意地就犯了。三寶物就是寺院裡的財物,因為寺院是十方道場,也就是盡虛空遍法界所有的出家人都有份兒。寺院的財物是公共的,如果你盜取了,結的罪不是一個寺院的常住,而是虛空法界一切出家人。因為這是十方供養的,一針一線都不能動。佛常常講,侵占、偷盜常住物,佛不能救,必墮地獄。大家注意了,一定要引起重視,侵占、偷盜常住物,佛不能救,必墮地獄。

看下一句:

〖四不妄言。〗

〔妄〕是欺騙,所說的話不真實。

這裡有兩種情況:

一種是存心騙人;

另一種是道聽途說,也屬於妄言。事實真相沒有搞清楚,聽別人說的,這是謠言。話越傳越訛,越傳與事實越不相符,這是妄語。

妄言的罪過要看大眾受害程度的淺深、廣泛而結罪。假如對眾生傷害很大,妄語罪就重。縱然受害的是一個人,但這個人耿耿於懷,念念在心,一心想報復,妄語罪也重,因為造成了冤冤相報。

所以妄言的罪過非常重,尤其是事實真相沒有搞清楚,絕對不可以道聽途說、人云亦云。

一個真正的修行人,與自己不相關的事兒,何必去打聽?何必去追根究底?

古德常說,知事多時煩惱多,何必要知道那麼多的事兒,給自己找那麼大的痲煩呢?

下面三句:

〖五不綺語。六不惡口。七不兩舌。〗

〔綺語〕是花言巧語欺騙眾生。

〔惡口〕是說話粗魯。

〔兩舌〕是挑撥是非。

這是言語的三種過失,果報甚苦難思。

注意最後一句話,這是言語的三種過失,果報甚苦難思。

下面三句:

〖八不貪。九不瞋。十不痴。〗

「貪、瞋、痴」是三毒煩惱,這是大家都知道的。

〔貪〕是非分的希求,慳是捨不得布施,也是貪的一部分。

〔瞋〕是瞋恚。

〔痴〕是對於一切人事物的真相不了解,完全看錯、想錯、解錯,是非顛倒,這叫痴。善惡莫辨,這也是愚痴。不痴,反過來了,那就是有智慧,樣樣都清楚明白。

這是經文的第一段,主要是教我們修十善業。

往下面看:

〖如是晝夜思惟。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種種功德。種種莊嚴。〗

這是四句經文。這是教我們晝夜念佛,念佛的功德,念西方極樂世界的依正莊嚴。

看下面兩句:

〖志心歸依。頂禮供養。〗

我們學佛要從一切法門回頭,專依淨土法門;

從一切經論回頭,專依《無量壽經》。

從前念很多諸佛菩薩,從今以後專念阿彌陀佛。這才是真正的「歸依」。

總而言之,要皈依一個法門、皈依一部經典、皈依一尊佛,這樣心就定了,心定了,就一定能夠成就。

後面四句經文:

〖是人臨終。不驚不怖。心不顛倒。即得往生彼佛國土。〗

這是中輩往生。這幾句經文,這是中輩往生。

這裡面有三條提醒我們,中輩往生你要具備哪幾個條件,是必不可少的呢?

第一,要修行十善;

第二,要晝夜念佛;

第三,志心歸依,頂禮供養。

上面那一大段經文,我們剛才說完。這一段經文,是補充中輩往生的修因。

大家可以看到,「三輩往生」在這部經里是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前一品經文已經講了「三輩往生」,這一品經文又對前面講的作以補充。這個利害關係我們就顯而易見了。

所以說,我們一定要把「三輩往生」這兩品經文仔仔細細地讀誦,讀多了,自然你就明了事實的真相了。

上輩什麼條件可以往生,往生的時候是什麼樣;

中輩什麼條件可以往生,往生的時候是什麼樣;

下輩往生需要具備什麼樣的條件。

這兩品經文都說得非常清楚了。

我們衡量衡量我們自己,往生的時候,能屬於哪一種往生。

你能不能上輩往生?

有的同修可能說:我現在是個凡夫,能往生就不錯了,何談上輩往生呢?

不要自暴自棄!每個人都可以達到上品往生。

前兩天,我跟同修們閒聊的時候,我說我姐姐在沒往生之前,無論如何我也想像不出來我姐能上品上生,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去作佛。我說我無論如何也想像不到我姐是觀音菩薩。雖然2008年那一年我姐姐做腿的截肢手術,就那一天好像我有一種靈感,不知道誰告訴我,說我姐姐是觀音菩薩。我過耳就忘了,我沒有把這個當回事兒。另外我想這個事兒不能隨便亂說,所以我一直沒有說這個事兒。

如果不是我姐姐自己在往生前,把她的前前後後的事實真相都給我們寫出來了,說實在的,我可能也有疑惑。但是因為她寫得那麼明明白白,叫你不容懷疑,你不信也得信了。

我這個人不是輕易地就相信什麼的,沒有事實在面前,不太容易讓我相信。所以我就想,我姐姐作為一個普普通通的老太太,那一輩子是太平凡、太平凡、太平凡了。恰恰就是這樣一個平平凡凡的老太太,最後往生的時候,是那麼瀟灑自在,那麼明白。把所有的一切都跟我們交待得清清楚楚。

因為我了解我姐姐的整個人生經歷,所以她臨往生的那前五天,再多一點兒,前七天,她跟佛友們所說的那些話,令我吃驚。因為我知道她讀經比較少,一共就讀了十個月的《無量壽經》。那些個詞語,她根本不知道,她為什麼在最後那六、七天裡說得那麼淋漓盡致?

我記得,當時我問我姐,我說:這些個詞、這些個話,你擱哪兒學的?你怎麼會說呢?

我姐笑了,她說:該我知道的時候,我就知道了。

她說:我現在說這些話呀,就像從嘴裡冒出來的似的。你不說都不行,你都控制不住,就得說出來。

而且她說的,你現在回過頭來仔仔細細地想一想,沒有一句是假的。

所以我跟同修們說,我們堅定信念,老實念佛,我們每個人都可以達到自在往生,達到上品上生,也並非是一件不可能的事。希望同修們努力!

這一節課的交流就到這裡。

感恩大家!阿彌陀佛!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