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劉素云:無量壽經47集文字稿


時間:2018/10/18 作者:蓮藏

尊敬的各位同修:大家好!阿彌陀佛!

今天我們開始學習第三十一品經文,這品經文的題目是:

【真實功德第三十一】

這品經文主要是世尊向我們說明,西方極樂世界的菩薩們自利利他的真實功德,激勵我們發願求生極樂世界。為了把菩薩們自利利他的功德真實地呈現在我們的面前,世尊在這一品經文裡是用比喻的方式給我們介紹的。

【其智宏深。譬如巨海。菩提高廣。喻若須彌。自身威光。超於日月。其心潔白。猶如雪山。】

這一段經文裡,如果詳細地給它分一下,可以說,說了四件事情,簡要地給大家介紹。

第一件事情:告訴我們,西方極樂世界的菩薩們,智慧廣大,深廣無邊,猶如無邊無際的大海。這是告訴我們的第一件事情,是西方極樂世界的菩薩們,智慧廣大、深廣,猶如無邊無際的大海。

第二件事情:告訴我們,菩薩們的覺悟心,就像須彌山一樣的高廣。

第三件事情:是告訴我們,菩薩們自身所放射的威光,超於日月。

第四件事情:告訴我們,菩薩們的清淨心,像雪山一樣潔白。

這一段經文,就告訴我們這麼四件事情。

在這一品經文裡,世尊給我們說了很多比喻,顯示極樂世界菩薩們自利利他的無量功德。總共給我們舉了十五種比喻,讓我們具體體會到菩薩們功德的殊勝。當然世尊另外一個意思,也是讓我們效法西方極樂世界的菩薩們,這才是世尊說法的真正義趣。菩薩們是讓我們效法,這是世尊說法的真正義趣,我們不要錯會了。

第一個比喻:

〖其智宏深。譬如巨海。〗

這是第一個比喻。這一句是以大海比喻菩薩們的智慧。

「巨海」:為什麼世尊沒有用大海這個詞呢?

〔巨海〕是表示菩薩們的智慧無窮無盡。所以「巨海」要遠遠超過大海。

無論是自己修行,還是教化眾生,世尊告訴我們,一定要有深廣的智慧做為基礎。

如果我們沒有深廣的智慧,如果菩薩們沒有深廣的智慧,自己修行也沒有利,對於教化眾生更沒有利,弄不好可能還要誤導眾生。所以說,如果我們教化眾生,智慧不深廣,往往我們會誤導眾生。就像我們平時大家所說的誤人子弟,罪過是很重的。

記得李炳南老師講過這樣一個故事,這個故事很多同修都熟悉,我在這裡簡單地再給大家說一說。是一個什麼樣的故事呢?就是誤人子弟的故事。

有一個醫生,他的醫術不高明,經過他醫療的病人基本上都被他醫死了。大約是活命的不太多,死了有二十幾個人吧。這個醫生把病人治死了,閻王爺就把他抓去了,抓去以後判他入十八層地獄。當時這個醫生不服氣,他說我沒有想把病人治死,只是因為我的醫術不高明罷了。所以他覺得判他入十八層地獄有點冤枉,這就是一個庸醫殺人的故事。到了十八層地獄,因為他心裡不服氣,所以他就跳噠、蹦腳。這個時候呢,就聽到下面有人說話了,老兄,你別蹦了,你這一跳啊,那灰塵都落到我身上了。庸醫一聽,我在這十八層地獄,難道我下面還有人嗎?他就問了一句,結果下面的人就應答了,我在第十九層地獄。然後這個庸醫問下面的人,老兄,你在世的時候是幹什麼的?十九層地獄的人回答說,我是教書的。一個是庸醫殺人,一個是教書的誤人子弟,所以被判入十九層地獄。

我讀到這個故事的時候,我就想:如果我們講經說法的人誤導了眾生,那可能就不只是十八層地獄、十九層地獄了,那個罪過是非常重的。

我們如果發心要弘法利生,一定要有深廣的智慧來做基礎,才不至於誤導眾生。

由此可知,佛法始終都是建立在智慧的基礎上。

那智慧是怎麼求得的?每一位學佛的同修,無論是在家還是出家,誰都希望自己趕快開智慧,這是每個人都有所求的。問題是你求開智慧,你能不能開得了?實話說,真的開不了。為什麼呢?因為智慧是你自性里本自具足的,不是外來的。所以你到外面去求智慧,你是求不來智慧的,求來的是你的障礙。

那有的同修說,那我自性里的智慧它也沒顯現出來呀!還不讓我上外面去求,那我這個智慧怎麼能顯現呢?它為什麼顯現不出來呢?原因是一個,就是障礙。

你自己的障礙,把你自性里本有的智慧障礙住了,它顯露不出來。

那是什麼障礙呢?一是妄想,二是執著,就是這兩個東西,障礙了你自性里本有智慧的顯現。

《華嚴經》上有這樣一句話,大家都是熟悉的: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這一句話就是我們要的答案。

為什麼我們自性里的智慧顯露不出來?就是因為妄想、執著障礙住了,所以不能證得。假如我們能夠把妄想、執著去掉,本來具足的智慧它就現前了。

這一句話,是世尊一語道破了秘密。世出世間的聖者們從來都沒有把這個問題說透,釋迦牟尼佛為我們把它說破了。這是這一段經文的一個重點,就是為什麼我們的智慧不能現前?世出世間的一切聖者沒有說透,唯有釋迦牟尼佛,把這個問題給我們一語道破了。那就是《華嚴經》裡說的那一句話: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這就是世尊給我們說出來的秘密。

妄想如果一發展,它就變成了所知障;執著一發展,它就變成了煩惱障。我們經常說二障,那這二障的根源是什麼?我們剛才聽懂了。

二障的根源:一是妄想;二是執著。因此佛自始至終都在教導我們破二障。

佛法說了這麼多年,世尊講經講了四十九年,無非就是告訴我們要破除二障。

為什麼要破除二障?因為你人我執破了,你的煩惱障就斷了。如果你的人我執不破,你這個煩惱障是始終破不掉的。你煩惱障破了之後,你就證得了阿羅漢果。所以佛教導我們,一定要破除二障。

念佛人,我們要得事一心、理一心不亂,怎麼能得到?破除二障。

功夫成片就能自在往生,我們大家都知道。三個檔次。

第一個檔次:做為我們修行淨土法門的同修們,一定要知道,最低的檔次是念佛功夫成片。

第二個檔次:是修到事一心不亂。

第三個檔次:是最高檔次,你能夠證得理一心不亂。

這三個檔次,是我們修學淨土法門的同修們一定要知道的。

你衡量一下自己,你現在的修學到了哪一個層次?因為這個只有你自己最清楚,問別人是沒有用的。

達到了理一心不亂,這是真實的功德,真實的利益。

從淨土念佛法門來說,你證得了理一心不亂,你的智慧就現前了。用我們大家通俗的話說,你就開悟了。開悟了自然就自性現前了嘛,你就一切都通達明了了。

有的同修說,我們求智慧,多聽、多讀、多看,用這種方法能不能得到智慧?

老法師告訴我們,不能。

多讀、多看、多聽,得不到智慧。

因為什麼?你聽得多、讀得多,你看得多、研究得多,你二障沒有破。二障沒有破,你證得的是什麼呢?就是清涼大師所說的,增長邪知邪見。

我們聽到這兒,可能有同修不太理解,那我們多讀多聽多看,怎麼還能是增長了邪知邪見呢?

我們要聽佛的教誨,清涼大師說的話是真的,老人家不會騙我們的。既然你多聽、多讀、多看,你增長的是邪知邪見,那你哪來的智慧呢?你智慧不能現前。

世尊在大乘經典里告訴我們,這樣你得到的叫什麼呢?叫世智辯聰。這個詞大家都很熟悉了。你多聽、多讀、多看、多研究,你得來的是世智辯聰,這是世間的聰明。世間的聰明不是真實的智慧。那什麼是真實的智慧呢?真實的智慧是破無明、斷煩惱,這是真實的智慧。

有的同修說某某人很聰明,那是不是智慧?聰明不等於智慧,智慧里一定包含著聰明,但聰明未必有智慧。如果說,你人很聰明,但是你煩惱、執著,人我是非多多,那肯定你這個聰明沒有用到正地方,是不是?你這個聰明就不是智慧了。就像我剛才說的,咱們佛門稱作為世智辯聰。

世智辯聰有沒有用處?不能說一點用處沒有,它用對了,你可以修一點兒人天福報。得有個前提,你把世智辯聰——你這個小聰明,你用對了地方,你可以修一點人天福報;如果你用得不恰當,你會造作無量無邊的罪業。

因此我們可以這樣說,越聰明的人,造作的罪業越大,害的眾生越多。所以佛不鼓勵我們修學這個,不鼓勵我們修學什麼?不鼓勵我們修學世智辯聰,佛鼓勵我們修真實的智慧。

真實的智慧從哪裡下手?

我們前面講得這麼多了,大家一定要記住:

真實的智慧是從戒、定、慧下手。

得到了戒和定,你自然就開智慧了。從哪裡做起?從戒、定、慧著手。從哪裡開頭呢?從斷煩惱做起。怎麼斷煩惱呢?老法師用兩個字告訴我們:守法。守法就是守規矩。守法、守規矩你就能夠斷煩惱。

我們可以這樣說,老師就是佛菩薩,我們的老法師就是佛菩薩,佛菩薩教給我們的方法,我們一定要相信、一定要遵守。

同修們一定要守法、守規矩,這樣你才能修得戒、定、慧,你才能開智慧,才能夠明心見性。

極樂世界的菩薩們,他們的功德不可思議。有人問,像我們這樣往生的,我們也能夠「其智宏深。譬如巨海」嗎?就是我們也能有菩薩們這樣的智慧嗎?

有!實實在在地告訴大家,我們也有這麼大的智慧。

你不要不相信,這是實實在在的事實。但是這個事實真相知道的人太少了,相信的人就更少了。總覺得那是菩薩們的智慧,我一個凡夫,就是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我也不可能有那麼大的智慧吧?如果你的認識是這樣的,你認識是錯的。

你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你就和西方極樂世界的菩薩們一樣,你的智慧就是這八個字,「其智宏深。譬如巨海。」

為什麼?有同修可能還不相信,為什麼呢?原因很簡單,就是佛光注照,佛力加持不可思議。不是你自己有多大的本事,是佛光的注照,是佛力的加持。

比如我明確地在這裡跟大家說,如果你修到了事一心不亂,當你往生的時候,阿彌陀佛率領眾菩薩們,前來接引你去極樂世界,佛光一注照,你立即從事一心不亂上升到理一心不亂,你就上升到一個檔次。我這麼說,你能聽懂嗎?你能相信嗎?

假如說你修的是最低檔次,功夫成片,當佛來接引的時候,佛力一加持,佛光一注照,你立刻就上升到事一心不亂的那個檔次,升了一個檔次。這回大家聽懂了吧?

不管你修行到哪個檔次,佛光的注照和佛力的加持,實實在在是不可思議的。所以你聽到我這麼一說,你是不是就應該明白了,你為什麼去了西方極樂世界,你就能和其他的菩薩們一樣,有這麼樣深廣無邊的智慧?是因為佛力的加持,佛光的注照。

當你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的時候,你的智慧跟等覺菩薩、跟法身大士是沒有什麼差別的。有的同修可能還多多少少有一點疑慮,能是這樣嗎?又問一個為什麼。那我現在再回答你這個為什麼。那為什麼能這樣呢?不要忘了:

西方極樂世界是一個平等的世界,它不是一個差別世界。

這句話,這個答案,你聽了以後服不服氣?

因為西方極樂世界是平等的,無論是等覺菩薩還是地獄眾生,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他是平等成佛的,沒有差別。

這個答案你應該信服了。但是有一條,除非你不能往生。

如果你不能往生,你就沒有這個待遇,你就不能和等覺菩薩一個待遇了。一定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只要你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你就入了這個境界。這真是西方極樂世界的一個不可思議。

「其智宏深。譬如巨海。」這是世尊給我們打的第一個比方。

第二個比喻:

〖菩提高廣。喻若須彌。〗

這是第二個比喻:菩提高、菩提廣。

〔菩提〕是什麼?菩提就是警覺心;菩提就是覺悟,就是不迷。

我們警覺心很高,無論在什麼時間、什麼地點、什麼場所,只要我們保持著高度的警覺,我們就不會上當,不會受騙,不會走錯了路。

因為現在的這個社會非常複雜。

老法師曾經說過,現在這個社會,處處都是火坑,處處都是墮地獄的陷阱。你在社會上處世、待人、接物,要處處小心謹慎。這就是警覺,這就是菩提。

老法師曾經提醒在家的居士們,告訴在家的居士們說,你有好心,沒有菩提,沒有警覺性,往往你好心會做錯事。

什麼樣的錯事呢?比如說,老法師舉個例子,對於法師不如法的供養,讓一些法師起了貪心,退了道心,你就是供養得不如理不如法。雖然是我們的居士們,不是有心有意要去害他們,害這些法師們。但是因為我們居士們做得不如理、不如法,做了錯事,就像剛才我說的,是好心做了錯事,但是這個錯事,後果太嚴重了!

老法師告訴我們,我們一定要提高警覺心,要如理如法地供養法師們。因為什麼?古德的教訓都是真實的。古德說,「施主一粒米,大如須彌山。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還。」因為十方的恭敬供養是種福田的,如果是出家人不認真地修行,不能紹隆佛種、續佛慧命,眼前好像得到了一點便宜,但是一轉眼,三途苦報就沒完沒了了。

老法師特慈悲,告訴我們,一定要知道這個事情的真相,要知道這個事情的可怕。我們在家居士們,一定要重視這個問題,提高警覺心,如理如法地供養法師們。

西方世界的菩薩們,他們的警覺心就像須彌山一樣高廣。所以無論在什麼樣的環境裡,無論遇到什麼樣的人,他都不會被欺騙,不會受害。原因是菩薩們的智慧高廣,他們知道一切法當體皆空,了不可得,而業果不空。故應生心,斷惡修善,教化眾生。就這一點,西方極樂世界的菩薩們給我們做出了榜樣,我們要向這些菩薩們學習。這是第二個比喻。

第三個比喻:

〖自身威光。超於日月。〗

〔日月〕是比喻光明。這裡講的是什麼呢?是說自己要修持,要有威德。

〔光〕是指菩薩的放光和身光。

我以前曾經跟大家說過,就是佛菩薩他有兩種光,有身光、有放光。我們凡夫有身光,不能放光,我們凡夫放不了光。但是從我們凡夫來講,我們講什麼呢?講光彩,講風度,講氣質。是不是這樣?我們和佛沒法比,佛能放光,我們放不了。但是我們講光彩、講風度、講氣質。現代的人呢,通俗地說就是講氣色。一看到某某人,你看他的氣色真好。實際這個氣色是什麼?就是佛門裡講的光。

〔威〕是什麼呢?威是威德。

一個人有德行,真正能修養自己的道德,有風度,他的氣色自然就好。

如果他走出去,人家對他生起仰慕之心,對他很尊重、很敬仰。

所以佛告訴我們,佛弟子一定要培養自己的威德。如果我們佛弟子拖拖拉拉,沒有威儀,人家會瞧不起你,這是羞辱佛菩薩,讓我們的本師釋迦牟尼佛蒙羞,這是我們的罪業。

以前我們在這一方面,可能是注意得不夠。今天我講到這裡,提醒大家:

每一個佛弟子,一定要注意自己的德行,要注意自己的威德。因為你有沒有德行、有沒有威德,直接影響到一些人,人家喜不喜歡學佛,因為人家看你是個樣子。所以老法師告訴我們,要給眾生做好樣子,不能做壞樣子。

比如說,老法師講經的過程當中,曾經舉了這樣一個例子,舉長者子見到佛的相好光明,生起了恭敬心。他就問佛,你這個相好是怎麼修的?

實際上佛的相好,這就是第一個示範。讓大家第一次見面,一看見你的相好,這本身就是給眾生的一個示範。佛示現的是什麼呢?「自身威光。超於日月」就是第三個比喻,令眾生看到了之後生起了仰慕之心,這就是自行化他。人家生仰慕才來向你學習。人家向你請教,你一回答,這不就是自行化他嘛。

佛陀告訴我們,老法師也教誨我們說,佛陀弟子不可以不講究威德,對於風度不能不注意。

可能有些時候我們想,那都是生活小節,我們往往就忽略了。現在聽到這一段,我們應該引起重視了。

我們佛弟子要講究威德、要注意風度。你這個威德和風度,確實是能影響眾生。他一看你的德行,一看你的風度,他就羨慕。他一羨慕,他就向你學習。這不就是教化眾生嘛。

〔自身威光〕:誠於中,自然形於外,這是真正的修行功夫。用我們的話通俗點兒說,就是內在的氣質。這個話我是這麼說,大家能聽得懂,就是內在的氣質。

我們有很多時候,見到了某某人說,你看人家多有氣質,他的氣質真好。他這個氣質呢,實際剛才那句話說「誠於中,形於外」,他的內部的修養你可能看不到,但是他顯露在外面的這個氣質,人人都可以看得到。

那反映到外面是什麼?就是這個氣質,它反映在外面是什麼?就是威德。

你的這種威德能令初學佛的人,或者沒有學佛的人,他看到你的威德,他就對你生起恭敬之心、仰慕之心,想向你學習。因為什麼?他看到你這麼莊嚴、自在,這樣幸福、快樂,他就想學佛了。

他會問你說,你怎麼這麼好?你怎麼回答的?你告訴他,我是學佛的,我是念佛念得這麼好。那你想,這個比你說多少話,給他講多少大道理都有用。你就這麼簡單地告訴他嘛,我是學佛的,我是念佛念得這麼好。那你想,問你的這個眾生,他能不學佛嗎,他能不念佛嗎?

所以,我們用再通俗點兒話說,是什麼呢?就說我們的形象,就是我們每個佛弟子的形象,就是佛教的招牌。我這麼說可能大家都能聽得懂。

我們的形象就是佛教的招牌。

我們這個招牌不能不漂亮。因為你不漂亮,你就不能接引大眾,不能把佛法宣揚給一切眾生。

所以老法師在這裡告訴我們說:

度眾生我們要注意形象。我們那個形象好,我們度眾生就多;我們那個形象不好,我們度眾生就少,甚至你度不了眾生。

有一本書我最近看了,我覺得挺好。如果是有些發心將來要講經弘法的法師們或者居士們,我建議你們看一看這本書。這本書是小於記者推薦給我的,我看了以後我覺得挺受益,叫做《內典講座研究學記》。《內典講座研究學記》,對於將來要弘法利生的法師們和居士們,我覺得你們看了會有幫助的。最近這本書我看完了。

所以這一段,佛就告訴我們,我們的形象,對眾生都是一種教化。我們不要小看了自己的形象。

那我們的形象應該是什麼樣的呢?用老百姓的話說,你站有站相,坐有坐相,說有說相,吃有吃相。就是人家一看你,就覺得你特別親切,特別願意和你接近。因為他喜歡你,你說的話他才願意聽,他才能夠相信;他討厭你,你說什麼他都聽不進去。是不是這樣?

所以我們的佛弟子們,你們要想度更多更多的眾生,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談舉止,要注重自己的形象。

這是第三個比喻:「自身威光。超於日月。」

第四個比喻:

〖其心潔白。猶如雪山。〗這裡的〔雪山〕是指喜馬拉雅山。這座山很高,常年積雪不化,所以它這座山是純白色的,沒有一點雜色。

在這裡用這個〔雪山〕比喻什麼?比喻我們心地的清淨,一塵不染。

我們不被六塵所染,也不被六識所染,時時刻刻要保持自己的清淨心。

這就是告訴我們要保持清淨心。西方極樂世界的菩薩們給我們做出了榜樣。

經里講的修行綱領,第一就是清淨。這是非常非常重要的課題。

就是如果你的心地不清淨,你沒法談修行。因為什麼?今天的社會,可以這樣說,處處都是染緣。你眼睛所看的,你耳朵所聽的,你六根接觸六塵境界,樣樣都是嚴重的污染。

做為我們一個學佛的人,怎麼樣防範這些個污染,保持自己的心地清淨。老法師教給我們一個方法,我給它總結就是三多。

我再說一遍,面對目前這個污染這麼嚴重,我們學佛人怎麼樣防範這個污染呢?老法師教了我們一招,這個招我給它總結的是三多。

哪三多呢?

第一多:就是多看佛像。

第二多:多聽經或者是讀經,聽經、讀經都可以。

多看佛像,多聽經、讀經。

第三個:多念佛。

這是老法師教給我們的防範污染的最佳良方。因為佛菩薩的形象溫良慈祥,能幫助我們自身的身心柔軟。憶佛、念佛,心不離佛,佛不離心,少說廢話。

那有同修問了什麼是廢話呀?除了阿彌陀佛全是廢話。這個好記吧?除了阿彌陀佛全是廢話。如果說人我是非的話,那就不單是廢話了,那是罪話。說人我是非,那是罪話。想想我們自己,每天說了多少廢話,說了多少罪話?

我們要記住老法師教給我們這個方法:多看佛像,多聽經、讀經,多念佛,就能防範這個污染。

「自身威光」跟「其心潔白」,這兩句話是內外都有影響。一個人如果他能夠注重自己的外表形象,他的內心自然就會收斂,他不敢放肆,他做事就比較講究,比較注意、謹慎。如果他的心地清淨,他的威德、光明自然地就流露出來了。所謂的誠於中、形於外,他絕對不是裝模作樣,是自性自然流露出來的。大家想一想是不是這樣?

如果說那裝一裝也能裝得出來,裝模作樣你只能裝一時,你不能裝永遠,甚至你裝一會兒就露餡了。

我們修行一定要是內心要修行,外在也要修行,兩者統一起來,自然你的威德就顯露出來了。

【忍辱如地。一切平等。清淨如水。洗諸塵垢。熾盛如火。燒煩惱薪。不著如風。無諸障礙】

這一段經文主要是說什麼?西方極樂世界菩薩們的忍辱之心,就像大地一樣能夠平等地包容一切。主要是告訴我們這個。

我們下面,一句一句地給大家詳細解釋一下:

第五個比喻:

〖忍辱如地。一切平等。〗

這八個字是佛給我們打的第五個比喻,第五個比方。

前面是講的清淨,這一段經文裡講的是「平等」。如果你的心地不平等,你就很難做到清淨,所以一定要修平等心。

佛在這裡比喻大地,就是把我們的忍辱比喻作大地。這個大地呀,你把最香的那個香水灑在地上,它也接受;如果是你把最臭穢的東西扔在地上,它也接受。它是平等地接受,沒有分別、沒有排斥。

我們的心是什麼樣的呢?我們的心是順境、善人,我們可以接納;逆境、惡人,我們就不喜歡接納。這就是不平等。

我們做為一個修行的人、學佛的人,應該做到什麼呢?無論是順境還是逆境,無論是惡人還是善人,我們都要接納。而且不單是接納,要平等地接納,一定要注意平等這兩個字。不要分別,分別就錯了。不是別人的錯,是自己的錯。錯在哪兒?錯在自己又起分別、又起執著了。

頭兩天我和刁居士聊天,聊到一個什麼問題呢?關於冤親債主。

我跟她說呀,我說學佛這麼多年,接觸這麼多佛友,很多同修老是說:你看我那冤親債主,他們老來干擾我。我說小刁呀,對這個問題我是怎麼想的呢?我說我給你兩個答案,一個答案呢,用我自己的話說,我自己沒有冤親債主。我就從2000年生重病那時候起,那時候病得那麼重,我就沒有想到是冤親債主來障礙我。我越到後面,聽經的時間長了,我又覺得他們都是我的善知識,來助我成佛的。我對他們既沒有恨,也沒有怨,我有的只是感恩之心。所以我說,我沒有冤親債主。我這一生的目標,就是在這一生當中,我沒有一個冤家對頭。我說這是我給你的第一個答案:我沒有冤親債主。

我說,第二個我給你答案:我有冤親債主。那可能有同修一聽,劉老師你這不自相矛盾嗎?你怎麼第一個說,你沒有冤親債主,現在你又說,你有冤親債主?我說我有冤親債主,那個冤親債主是誰?不是別人,是我自己。那怎麼是你自己呢?是我自己的不善念。我自己的不善念就是我的冤親債主,和外邊環境,和外面的人事物一點兒關係沒有。

我想,同修們如果把我今天說的這段話聽明白了,你一定不要再想,哎呀,我的冤親債主,他們怎麼幹擾我呀!怎麼怎麼地呀!你這個念頭一定要轉過來,沒有冤親債主。冤親債主是誰?是你自己,是你自己給自己設的障礙。

過去我曾經勸同修們說,你們不要老把人家扒拉到冤親債主那一堆兒,你是我的冤親債主,怎麼怎麼地。我說你要是這樣的話,那就是你的冤親債主。因為啥呢?你既然把我扒拉到這一堆兒里,那我就是你的冤親債主,我就障礙你。誰障礙的?是你自己障礙的。你幹嘛要把人家都扒拉到冤親債主那一堆兒里去呢?

從現在開始,同修們能不能轉變過來?你沒有冤親債主,如果你有冤親債主,你一定要想那是你自己,不是別人。這樣,我覺得你在修行的路上,你會有很大的提高的。

第六個比喻:

〖清淨如水。洗諸塵垢。〗

前面講的是「其心潔白」,其心潔白是從性體上說的,講的是性德。

這一句「清淨如水」是講的修功,是講修德。

前面「其心潔白」是講性德;這一句「清淨如水」是講修德。心本來是清淨的,現在被染污了,變得不清淨了。怎麼辦?佛法就好比是淨水,它能把你心地的污染洗得乾乾淨淨。

佛法這麼多,我們依哪個法門?很明確,就依這《無量壽經》,就依這個念佛法門,這就足夠了。大勢至菩薩告訴我們,依一句佛號就夠了。

我們這句話能不能聽懂,能不能接受?大勢至菩薩告訴我們,依一句佛號就夠了。

我跟同修們是這樣說的,這是老法師的理念。如果說,你明理了,你堅定不移地念佛求生淨土,選修淨土念佛法門,你經論可以放下,一句阿彌陀佛就夠了。如果你的理還沒明白,沒弄清楚,你對西方極樂世界,對阿彌陀佛,對自己成佛還有疑慮,經教不能丟下,還得學習經教。學經教的目的是明理。明理之後,經教放下,念一句佛號就足夠了。

我們看看自己,就是在這方面你修行得怎麼樣?

有這麼幾句話,老法師是這樣說的:如果你年年有進步,很好,值得慶幸;月月有進步,大概往生沒什麼大問題;天天有進步,恭喜你,你往生有把握了。告訴大家,我們被污染這個塵垢,佛法淨水把塵垢洗沒洗乾淨。

所以那三句話大家要記住:

年年有進步,很好,值得慶幸;月月有進步,大概往生沒有什麼大問題;天天有進步,恭喜你,你往生有把握了。

第七個比喻:

〖熾盛如火。燒煩惱薪。〗

這是什麼?是比喻智慧。

清淨心就是智慧,清淨心起作用就是真實智慧。唯有智慧能斷煩惱,能破無明。這是比喻,這比喻什麼呢?把煩惱比喻做柴草,火把柴草燒盡,所以智慧就現前,煩惱、無明就都斷了。是用這個來做為比喻的。

第八個比喻:

〖不著如風。無諸障礙。〗

我們在這個世間障礙重重,不自在、不自由。那障礙是從哪裡來的呢?所有的障礙都是從執著來的。如果你要是不執著,沒有障礙。本來沒有障礙,障礙全是我們自己找來的。

佛在《金剛經》上告訴須菩提尊者,弘法利生要遵守兩句教訓「不取於相。如如不動。」這八個字你做到了,就沒有障礙。如果你做到了這八個字,你就進入什麼境界呢?進入了華嚴境界:理事無礙,事事無礙,你就進入華嚴這個境界了。因為外不著相,內不動心,哪裡還會有什麼障礙呢。

這裡的比喻「不著如風」,大家想一想,風通過任何物相,它不執著,所以它就沒有障礙。

只要稍稍起那麼一點點的執著,那障礙就來了。

無論是自己的修行,還是幫助別人,都不可以執著,你才真正得大自在。

【法音雷震。覺未覺故。雨甘露法。潤眾生故。曠若虛空。大慈等故。如淨蓮華。離染污故。如尼拘樹。覆蔭大故。如金剛杵。破邪執故。如鐵圍山。眾魔外道不能動故。】

這段經文稍長一點。

菩薩說法的法音,像雷鳴般地能震動,警覺那些還沒有覺悟的眾生。又像甘露一樣,能夠滋潤一切眾生的善根。使他們的心量如虛空一樣廣大,能以大慈悲心平等地對待一切眾生。西方極樂世界的菩薩們,到十方世界化導一切眾生,像蓮花一樣出污泥而不染,遠離五欲六塵,遠離煩惱執著。

這些菩薩們的大慈大悲,就像尼拘樹一樣,令一切眾生遠離熱惱,得清涼自在。他們的智慧像什麼呢?就像金剛杵,能斷除眾生的煩惱、邪見、執著。這些菩薩們的信心、願力非常堅固,就像鐵圍山一樣,一切邪魔外道皆不能使其動搖。

這一段經文,主要就是告訴我們這麼幾層意思。

〔尼拘樹〕:樹是印度的一種樹名。這種樹,枝葉繁茂,庇蔭寬廣,就是它遮的面兒非常寬廣,我們就說樹蔭很大吧。

〔金剛杵〕:是金剛神所執的兵器。比喻智慧銳利,能夠滅除眾生的煩惱執著。

〔外道〕:我們經常說「外道」,但是不是太明確這外道都是指什麼。在這裡「外道」是指什麼?是指違背真理以外的教導,都叫外道。

我再說一遍,在這部經里,「外道」指違背真理以外的教導,都叫外道。

第九個比喻:

〖法音雷震。覺未覺故。〗

〔法音〕是為眾生講經說法。

〔雷震〕是比喻。大家都知道,雷震的響聲是非常震撼的,能夠引起人的警覺,震動人心,使沒有覺悟的人聽了以後恍然大悟,得到佛法的真實利益。

大家想一想,如果佛菩薩不為我們說法,我們不會知道六道輪迴的真相,我們也不會知道十法界的真相。如果這樣,我們永遠不會覺悟,永遠不會起我要了生死、出三界的念頭。因為你根本就不知道,你怎麼能有這個念頭呢?所以不可能知道的事情,也不會用什麼方法去出離,這就是不覺。

現在我們能夠覺,是因為什麼?是因為佛菩薩給了我們最大的恩惠。

最大的恩惠是什麼?就是佛菩薩為我們講經說法,使我們明了事實的真相,使我們能夠真正地覺悟,得到真實的利益。

第十個比喻:

〖雨甘露法。潤眾生故。〗

「法音」「甘露」都是比喻佛菩薩弘法利生。這兩句合在一起,意思自然不同。

「法音」是什麼呢?是以音聲為佛事。

「雨甘露法」就不只是音聲,它是說什麼?六塵皆說法:口能說法,身能表法,一切萬物也能表法。這樣才能普遍地滋潤眾生。

佛教學的範圍是非常廣大的,就像雨露一樣,大樹能得到滋潤,小草也能得到滋潤。佛的教化是平等的,是沒有分別的。

「雨甘露法」,第一個字是「雨」,在這裡要念yù,第四聲。

第十一個比喻:

〖曠若虛空。大慈等故。〗

這一句是比喻什麼?比喻心量大,比喻能包容,我們今天講就是有度量。

平時我們經常聽到這樣一句話:宰相肚裡能撐船。大人有大量。這個大人有大量,我們過去經常聽說,但是我們不知道誰是大人呢?在這裡我告訴大家誰是大人:

佛菩薩是大人,佛菩薩有大心量。所以我們學佛人,要學佛的大心量,學佛菩薩大肚能容和開口便笑。

這是講什麼?這是講拓開心量。彌勒菩薩代表心量大,這就是告訴我們:一定要擴大心量。

下面還有三個比喻沒有說完,我們下一節課接著跟大家說。

這節課時間到了。

感恩大家!阿彌陀佛!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