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居士文章: 轉載

這樣的去念佛,才能神清氣爽、法喜充滿!


時間:2018/11/30 作者:定英蔣德英

這樣的去念佛,才能神清氣爽、法喜充滿!

我們都是專一念「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是佛中之王,所謂「千句經文不如一句佛號」,三藏十二部的功能,六字名號全收。可以說這句名號是佛法之中的深奧處,就如我們佛堂右邊所掛的那一幅字:「佛法之深奧者,唯南無阿彌陀佛也」。也因此,淨土法門是佛法之中,所謂「歸宗結頂」的法門。

我想利用這個機會,再度來講解:我們要怎麼樣念佛,才能念得所謂神清氣爽、法喜充滿呢?

經典中說,凡是念佛的人,身上會放出佛光,而阿彌陀佛的光明也會照耀著他,給他加持、保護、攝取不捨。

念佛不怕妄想雜念

我們在這裡就是專一、專心的念佛。如果有同修蓮友覺得越想專一念佛,反而越是雜念紛飛、妄想起伏,這其實是正常的現象。因為我們是凡夫,「凡夫」的定義就是煩惱具足,既有煩惱,就有妄想、雜念。這妄想雜念就是凡夫心的本體,這本體就在我們日常的起心動念中。我們的起心動念就是妄想雜念,只是自己沒察覺。在念佛的時候,尤其是端坐靜心來念佛時,才看到我們凡夫的本來面目,就是煩惱妄想,雜念紛飛。

所以,我們念佛,如果有妄念,不該想的也想,不該起的念頭也起,這時不要顧慮、不要煩惱,阿彌陀佛發願救度的,就是這樣的眾生。阿彌陀佛要救度的,並不是一念佛心就清淨、沒有煩惱的那種眾生。既然這樣,我們念佛而有妄想雜念,豈不是決定往生極樂?因為這是阿彌陀佛救度的主要對象。

攝心念佛

不過,如果想在念佛時讓妄念少一點,並不是沒有方法,方法就是在我們念佛之前強調那幾句話,我們的身心就會隨著這幾句話的內涵而調整。當然,念這幾句,也有一個要領,就是念的時候,要穩重、緩慢、有力,又能觸動人心。我念一遍,讓大家多體會:

正身、端坐、閉目、專心、念佛、開懷暢念!

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

要字字清楚、句句明朗,聲聲圓潤渾厚、鏗鏘有力。不急不趕,但也不拖不拉。念的時候,嘴巴儘量要張開,所謂「開懷暢念」,懷就是心懷,要把心打開;有時候心打不開,就需要用嘴巴來帶動。所以,稱念的時候,嘴巴儘量地張開。嘴巴張開有什麼好處?可以讓我們全身全靈都投入這一句名號,讓我們念起來較有精神,而不易打妄想,或者起昏沉。當我們念著念著在打妄想、或起昏沉了。這時候,念佛的嘴巴逐漸在縮小了;所以如果嘴巴半動不動了,就曉得他現在不自覺在打什麼妄想,或是昏沉了。所以要儘量把嘴巴打開:「南無阿彌陀佛!」(示範一次)字字清楚、句句明朗,鏗鏘有力的。當然,如果大聲久了,有一點沙啞,也可以小聲。但不管大聲小聲,嘴巴還是要儘量張開。

其次,眼睛要閉著。因為眼睛不看,心就不動;心既不動,耳朵也較不受外界聲音的影響。所以,念佛的時候,無論念多久、坐多久,眼睛儘量閉起來不看,周圍有什麼動靜,人來人去,都不去管,不受影響。當然,若是昏沉,眼睛可以稍微張開或全開,以提起精神。

十念記數都攝六根

若要更攝心,可進一步用「十念記數」法:也就是念佛時,心中清楚念到第幾句,念第一句知道第一句,念第二句知道第二句……直到第十句,字字分明、句句清楚。這個心一面在念佛,一面又在記數,就不會想別的事,也不會讓別的事插入心中。

但也不是用這種方法就完全不會有雜念,還是有!只是他的雜念較微細,不會那麼粗;如果雜念粗,十念記數不會那麼清楚。現在我來念,大家靜靜聽我念幾次,我會念得比平時快一點:「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念十次)

這樣,各位蓮友,我念了幾句?十句!我在念,大家是用指頭算,還是在心中數一、二、三、四……?不必數一、二、三、四……因為我們是一句接一句的念,所以只是曉得念到第幾句了,不是數指頭,也不是數一、二、三、四……不是這樣,純粹曉得第幾句就好了。念到第十句,就放掉,又從第一句記起,循環往復,十句、十句……就是這樣。

當然,這只是一種為了使自己更攝心專注的方法或方便。如果我們念佛的心已經很寂靜了,就不必記數,不必頭上安頭了。又,如果十句記不來,可以分成「三句」、「三句」、「四句」三段來記,加起來也是十句,所謂「三三四」;若是念得很靜了,用五句來記也可以,甚至三句、二句也可以,這都是就個人根性的運用而已。

一方面出聲念佛,一方面聽自己念佛的聲音;心中「十念記數」。這樣,眼睛閉著、口念佛號、耳聽自己的聲音,心中專一地記數,這就是「都攝六根」。當然,阿彌陀佛本願的救度,沒有絲毫的條件,未必非得「都攝六根」才能往生,只要「眾生稱念,必得往生」。但是,我們難得同聚一堂、共修念佛,若能專一,豈不是更覺得有法喜呢?

十念記數,如能記得清清楚楚,沒有雜念,只要一次的十念、或兩次的十念,不知不覺中我們的上身就會平直端正,因為身心是互相關聯的。如果我們的心穩定,氣血也就穩定了;如果心寂靜,氣血也就暢通;氣血暢通,上身就會自然平直。如果身體彎曲、頭垂下來了,就表示,若不是昏沉,就是一面念佛一面想這想那的有雜念了。所以,從外表就可以看出他的內心。

端坐念佛要領:「松」和「靜」

坐的時候,能盤腿就儘量盤腿。雖然盤腿,這個身體還是完全放鬆的。端坐、靜坐,掌握兩個要領就可以了:就是「松」、「靜」。身體放鬆,都不執著,不抓住,這叫做松,完全放鬆。端正坐好,這個身體就不管他了;心念完全依著這一句佛號,一句接一句,這個心自然就靜下來了。

我們身體本來有這個氣機,松、靜的時候,就會循著自然的軌則在流動。如果原先我們身體哪裡有毛病,氣血不能直接通過去,腿會痲、會漲、會酸、會疼,但是它總會通過去的。如果能忍耐,一旦通了之後,漲痲的現象就消失了,病灶就消除了。下次再盤腿,就會盤得比較久。當然,如果忍耐不住,腿可以放下來。冬天到了,氣候較冷,膝蓋也要有毛巾圍著,才不會受寒而得風濕。

所以我們在這裡念佛,儘量採取盤腿的方式,一盤腿,就端正坐好,身體就放鬆了,心就專一在佛號上。不知不覺的身體就很端正,也比較沒有雜念;沒有雜念,身體也會比較端正;這是互相影響的。

希望以後我們念佛,儘量以這種方式去念。

南無幽冥界教主大願地藏王菩薩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