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居士文章: 轉載

怎樣理解「煩惱即菩提」


時間:2018/11/30 作者:定英蔣德英

所謂「漏」,即有缺陷、不圓滿的。就像杯子上有個窟窿,會使倒入的水不斷流出。只有完好無漏的杯子,才能裝入滿滿一杯水。「無漏智」即圓滿清淨的智慧,可以消除一切煩惱痛苦。修行,正是為了開發這種究竟圓滿、無量無邊的智慧。

佛說「以苦為師」,當我們正視生命中所有不如意的時候,就會生起一種勇猛的悲心。順著苦難的脈絡,探究真實的內在,這就是修行。沒有什麼方法可以逃離,過多的干預只會留下牽絆。不悲不喜,從容是真,只有選擇微笑地面對,才能有微笑的結果。記住,勇敢而樂觀,才有智慧的產生。

菩提是指開悟的智慧,意譯智慧、知、覺。舊譯又翻為道。菩提為佛教的根本理念。佛教主要即在說明菩提之內容,及證取菩提的實踐修行方法。佛教的禮拜對象,即為獲得菩提的覺者,即佛陀。

所謂「煩惱即是菩提」,是告訴我們,煩惱與菩提並非截然不同的兩個東西。煩惱是什麼?從本質上說,它只是一個念頭、一個妄想,其產生離不開眾多因緣的和合。當我們看不清這些因緣時,煩惱就產生了。若能在眾多因緣中保持智慧觀照,煩惱就無從生起了。所以,煩惱到底會不會成為菩提,關鍵在於覺或不覺。不覺,就是煩惱;覺了,當下便是菩提。煩惱沒有離開我們現前的一念,菩提同樣也是如此。只是煩惱生起時,菩提就被遮蔽了;而菩提顯現時,煩惱則煙消雲散。

諸供養中,法供養最。分享轉發,自利利他。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