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苦不作苦,
忍苦不畏苦;
離苦不思苦,
脫苦名菩薩。
──《大乘莊嚴經論》
世間常有人慨嘆「人生苦啊!」誠然不錯,飢腸轆轆,喊苦;遭寒遇冷,喊苦;沒錢可用,喊苦;受了閒氣,喊苦;含冤莫白,更是哀嘆世間多苦。其實,苦是人生的實相,佛教將苦大概分為:苦苦、壞苦、行苦等三苦。饑寒、貧窮、下賤,都屬苦受,這是「苦苦」。此外,像吃得好、穿得暖、玩得歡喜,這些是樂受,依佛法來說也是苦,因為難長久,一有了變化,就成為「壞苦」。像健康會變壞、美貌變衰老,歡樂過後就是痛苦了。另外,還有不苦不樂受,所感到的是行苦,如時間的流逝,生命的短暫,世間無堅固永恆的事物,不停息的轉變,這是無常的苦。
「除苦不作苦,忍苦不畏苦」,我們要把苦的原因斷除,不再造作苦「因」,就不會有苦「果」。面對人生諸苦,要有力量對付,以智慧解決。有的人還沒受苦,就先被畏懼給打倒了。因此,不要害怕苦,苦是營養、苦是教育、苦是力量,苦才能使自己成長茁壯。所以,我們要勇敢不退縮,就能不受苦的逼迫。
「離苦不思苦」,有了苦,要設法脫離、超越,等於身處險地,要儘快脫離;不待害病,要預先防範;貧窮很苦,平時多儲蓄、不濫用,就不受窮苦。甚至有的人本來不苦,卻拚命自尋煩惱、自找苦吃,真是所謂的「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這是很划不來的。
「脫苦名菩薩」,想要脫苦,就要學習觀自在菩薩的「觀自在」工夫,先看自己自不自在,對於人我之間、對於順逆境界、對於心念變化,是否都能自在無礙?能夠觀一切自在,就能脫苦,這就是菩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