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居士文章: 轉載

小小法器竟有如此深意!看看佛教木魚的由來與功能​


時間:2018/12/30 作者:定英蔣德英

「木魚」,呈團魚形,腹部中空,頭部正中開口,尾部盤繞,其狀昂首縮尾,背部(敲擊部位)呈斜坡形,兩側三角形,底部橢圓;木製棰,棰頭橄欖形,以便敲擊。讚唄中經常使用,是佛教法器的代名詞。

《禪林象器箋。唄器門》說:「魚頭尾自相接,其形團欒。今清國僧稱木魚者,作龍二首一身,鱗背兩口相接,銜一枚珠之形,亦空肚團欒。蓋與圖會木魚同,諷唱時專敲之以成節。」其中改魚身作龍頭,可能是取《群籍一覽》卷上所載劉斧《摭遺》所謂「魚可化龍,凡可入聖」之義。

木魚大小不一,音高不同。寺廟中使用的大型木魚,正面圓徑約40厘米,最大的達85厘米以上。小型木魚圓徑僅4厘米,只在佛教法事「繞蓮」(繞佛堂)時套用,體積小使用起來比較方便。一般木魚大小,根據各殿堂的大小而製作,不能一概而論。

關於「木魚」之名,最早見於懷海禪師《敕修清規》之中:「木魚,相傳云:魚晝夜常醒,刻木像形擊之,所以警昏惰也。」據此,木魚當為佛門僧侶所創製,有警示僧眾晝夜不忘修行之意,精進用功辦道,不要昏沉、掉舉。此前,相傳木魚的前身乃是一種稱為「木撲」的簡單木塊,後才刻為魚形,稱作木魚。

至於為何為作「魚」形,《釋氏要覽》記載說:「今寺院木魚者,蓋古人不可以木朴擊之,故創魚象也。又必取張華相魚之名,或取鯨魚一擊蒲牢為之大鳴也。」

關於木魚起源的傳說,《增修教苑清規》卷下:云:有僧違師毀法,墮魚身,背上一樹,風濤搖擺,出血苦痛。本師渡海,魚遂作孽云:汝不教我,致墮魚報,今欲報怨。師曰:汝名甚麼?魚曰:某甲。師令懺悔,復為設水陸追拔。夜夢,魚曰:已脫魚身,可將我樹舍寺,以親三寶。師果見魚樹,刻魚形,懸掛警眾。」 又日本?成尋在《參天台五台山記》卷三〈宋神宗熙寧五年八月八日〉條云:實性院本名清泰寺,中有傅大士像供人禮拜燒香。院主長老謂諸寺打木魚鼓召集行者,乃源於傅大士。往昔,大士覓頭陀於嵩山時嘗打魚鼓,頭陀即應鼓聲而來。其後,天下大小寺院均以木魚鼓集合大眾。

是故禪林用木魚的意義有三:警策之意,去除昏沉掉舉,精進用功辦道;懺悔業障,懺悔往昔諸罪,親近三寶,聽聞正法,如理修行;尋求善知識,魚聲敲響時,諸佛菩薩、善知識,應魚聲而顯現,得到諸佛菩薩、善知識加持之意。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