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讀大一的時候,因為剛剛學佛,尤其覺得自己殊勝偉大,具有不可思議的因緣福德,能夠進入佛門,從而修持非常殊勝的教法。
剛剛學佛,對世俗生活的同學,老師,領導產生厭煩和反感情緒,認為他們吸菸喝酒,賭博,言語輕浮,不謹慎因果等等。
我從重慶來成都拜見恩師的時候,在路上我們看見一個派發名片的中年女性,我拒絕派發的名片,認為無益並且不喜歡。而恩師卻歡喜接受,過後我詢問為何,恩師說,派發名片是她的工作,如果她完不成,就沒有工資。她看起來沒有那麼很好的工作,穿的很好,工作的地方很好,但是我們也不要去輕視她,理解,尊重,愛,才是真正的佛子行。從這後,我開始反省自己所有的行為。
回到重慶,我開始大量學習社交,人際關係,心理學等社會知識。我覺得自己學佛走偏了道。學佛是讓我們敬愛別人,不是讓我們遠離別人。學佛是讓我們對他人慈悲,不是讓我們厭煩別人。
後來接觸的許多許多的師兄中,或多或少也有類似的情況。學佛後,與父母,與同事,與朋友,與領導,與陌生人產生許多對立狀態。總認為他們不學佛,就很不好,總認為他們會下地獄?總認為他們因果很大,罪業很深?總認為他們處處不如法?
從而自己與父母產生非常惡劣的關係,與同事關係處理不好,沒有真正的知心朋友,與領導也不能和睦相處,甚至與道友也是口頭的好友,實際脆弱可憐的關係。
很多人學佛後,眼裡全是不平事,唯獨自己最超勝。其實這樣的學佛是非常顛倒。
佛法從來沒有讓我們對父母不尊重,不敬愛,不孝順。佛法從來沒有讓我們遠離他人,對他人產生不良情緒和行為。
很多修行道友是越修行,越遠離世俗。好像生活在天上一樣超凡脫俗。只要我們還沒有出家,我們就會面對無數的人際關係。而人際關係是構建我們在世間生活的基本狀態。一旦缺乏這點,我們將生活的非常不堪。
我們和父母產生敵對情緒,我們將有無盡的業力,背負不孝順父母的業力;我們和同事關係不和睦,工作將寸步難行;如果我們和領導的關係處理不好,我們將可能被丟棄這份工作;如果我們和道友關係處理不好,我們很難得到修行進步和增益;如果我們不能和上師關係融洽,難以得到上師的歡喜。
很多學佛者願意大量的時間來念經,卻不願意用實際行為幫助和利益他人,構建良好的人際關係。針對我們在世間的生活,不可能我們的父母,家人,親人,同事,領導等全部都學佛,而且也不可能全部學佛後剎那徹底改變,獲得真正超脫。
每一個人都有不同的因緣,每一個人都有不同的業力,我們要學會敬愛,尊重他人的生活方式,在我們沒有徹底利益和度化他們機緣的時候,我們要學會一點,不要排斥和反感他們,因為我們曾經和他們是一樣的。
當我們因為他們的行為可憐對方的時候,對方也因為同樣的心態在可憐我們,認為我們不會生活,不會為人處世,不懂禮儀等等,我們同樣沒有得到祝福,同樣,學佛沒有給我們帶來改變,反而給我們帶來了顛倒錯亂。
很多人學佛後,都不知道怎麼和父母,和同事,和家人,和長輩相處,被他人所不喜,被他人排斥,被道友排斥,被上師不喜。很多人說學佛後為什麼我的生活環境,工作環境越來越糟糕。其實與業力無關,與自己的顛倒行為有關,當您厭煩排斥了他人,你會得到同等的對待。
後來,當我明白了這些,我工作之後,不管我的同事,領導,朋友是怎樣的行為與處事,我都不會厭煩和討厭,也絕對不會說是非。我的親人長輩都知道我學佛,從沒一個人反感我,因為我從來不要求他們學,他們念經念佛。不管他們遇到任何事情,人來客往,我依然同等對待。做他們喜歡的事,讓他們高興,這本身就是慈悲。
佛法是用來要求自己,不是說我們學了佛法後,把佛法來衡量他人,並成為我和他人關係衡量的標準。
我曾經和廣西某師兄討論過,很多學佛師兄彼此雖然看起來很好,很喜歡,很敬重,很佩服,但是真正成為世間朋友的很少。世俗朋友會彼此照應,彼此照顧,遇到事情一定會給以幫助,比如錢財,物力,精力等等。但是佛門師兄之間這樣的事情很少。大多數都喜歡說,我給您念經,我給您祝福。其實很多師兄很需要當下最切實的幫助。
我不管去藏地碰見的任何師兄,或者跟隨一起行走的陌生人,包括來到成都見我的任何師兄,我會盡我的能力給以對方,飲食,住宿,生活,禮物等各種切實的支撐。
學佛是應該讓我們變的更加圓融,並非讓我們變的更加刻薄。
良好的社交技能才是真正讓我們在社會生存的基本條件之一,這也是獲得他人認可和尊重的方式之一。
我們不能天天給別人說,我給您念經,我給您祝福,然後實際行為一點沒有,別人會認可和尊重我們嗎?
我們天天對道友說,你修的真好,你好了不起,當別人需要你切實非佛法方面的幫助的時候,你就躲的遠遠的,認為這肯定是騙子,我看錯他了。
我們天天對父母說,我很孝順你,我給您找很多寺院念經法事,我花了很多錢,你還不理解我,還對我不好,問題是你父母當下並不喜歡你念經法事,可能他更需要你給他錢,他去吃頓好吃的。
尊重,理解,寬容你身邊的每一個人,那麼我們才算是學佛。接納並與他們融洽的生活,才是真正的修行,慈悲與愛並給與他們無盡的幫助,才是菩提心的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