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常小腿和腳最容易感到累,今後我要學會放鬆小腿和腳,日常行住坐臥中都不可忘記,看能不能好。有一種方法可以治好此病,那就是止息。
在行拳過程中,感覺到個別動作呼氣是鼻子呼出,而且聲音有點急促,只達到肺部,並不是丹田呼吸,這樣好象不對。南懷謹對呼吸有非常高明的看法:
修安般法門時,才發現思想亂飛,跟氣是不合一的。平常我們活著,誰管自己的呼吸啊!不打坐的時候,你們說有沒有?都不知道!什麼時候知道?躺在床上睡不著的時候,才聽到鼻子有呼吸來往,對不對?平常都沒有管,你看這個心跟它是分開的。
你們注意,這個心氣本來合一,可是又兩個分開,因此修行的方法,先走風大,安那般那路線,叫你把心拉回來。等於拿氣做一條繩子,你這個心念像個猴子,外面亂跑,拿這條繩子把這隻猴子拴過來,歸在一起。
如果知道呼吸進來出去,順著數到十,再侄回來,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來回都數,呼吸都知道,念頭沒有別的散亂,其實別的也知道,可是有個主要的念頭跟呼吸沒有離開,這樣數息就對了。
在呼出去的時候記數,還是吸進來的時候記數呢?這有個作用,是秘密了。告訴你們,要想容易得定成道,要注意出氣,不要注意入氣。
修安那般那,能夠知道呼吸的也是心,能夠用這個方法把呼吸自然停止了,到達某種境界,也是唯心(心物一元之心)的作用。所以要認識心,不要光在呼吸上求止息,這個觀念要搞清楚,這是第一點。
第二點,呼吸這個問題,就是氣了。我們很明顯感到的是鼻子氣的往來,其實不只是鼻子氣往來。籠統講,全身十萬八千毛孔到處都在呼吸,可是一般人沒有認識到呼吸,等於魚在水裡認不到水。
第三點,如何止息?有很明顯的例子,看東西,很注意時,呼吸很輕微了,會停止,因為注意力集中了。還有,很害怕時,或者碰到很高興的事時,那一剎那,呼吸會停止。為什麼停止?因為你思想專一了,這是止息的道理。一個人的精神思想專注某一點,呼吸自然和思想結合在一起,這叫專一精神。一個科學家思考某個問題時,或者一個文學家寫一篇文章時,在集中思考的時候,呼吸差不多都停止了。懂了這個原理,那你修行時,把思想念頭完全放空靈了,聽其自然,而知道自己呼吸往來,然後思想完全沒有雜念,這個呼吸慢慢充滿,然後呼吸自然停止了,與念頭配合了,這個就是修安那般那了,叫修道,叫做工夫,叫止息。你了解了這些,想做呼吸想修定,注意喔,不要把觀念困在呼吸上,如要注意呼吸,就注意出氣(安那),而不要注意入氣(般那)。
息是很微細的進出往來,氣都沒有,身體內部的障礙統統沒有,沒有痛苦難受,酸痛脹痲等等感覺一點都沒有,完全寧靜,好像一點呼吸都沒有,而是遍滿全身。然後感覺每個細胞乃至九竅,頭上七竅,加上大小便的二竅,全身每個細胞,自然都是往來充滿了,好像跟大氣、虛空相通了,那個就是「息」的境界。息的境界真的到達了,全身是充滿的,不是發脹,身體整個變輕靈,也就無痛無病。
這個息字中國字是怎麼寫的?是「自心」,叫做息。自心就是息,不叫做「氣」了,這個要了解。
心跟息配合在一起,道家的名辭叫做「心息相依」。等於兩夫妻結合在一起了,同進同出。心跟息配合為一,其他的思想也知道,一般人是偶然碰到了,如果你常在這個境界裡,那就很好了。
練武功打拳,不要太閉氣,那是下乘法門。你要懂得氣,真正的武功,練到一口氣不閉,「嘩」一拳出去,那是真氣,那是不得了的功力。
氣進來一定充滿全身,不要硬把它憋住在丹田。呼吸進來哪裡停留得住!,如果真停留住,就結塊了。所以《維磨詰經》上有一句話,「結心未盡」,你從這句話就可以悟進去,是結習難除,打結的。當你覺得身體哪裡難過,哪一部分走不通,或者腿痛、胸口悶,實際上,氣已經在那裡形成病了,你空不掉,如果你把氣放空了,念也就跟著空了。念跟氣,兩個是分不開的,念動還是氣動,你如果警覺,自己念頭一動,氣就跟著動。所以你打坐做功夫,走大乘禪宗的路線,心念本空,念念自性空,不是你去空他,他空你的,念和氣的關係,就有這樣重要。一般人念跟息是這樣,永遠不會合,道家叫「降龍伏虎」。祖師吩咐我們,要想容易得定,注意呼氣,不是注意入氣。氣一進來就充滿全身,出去也是全體跟宇宙合一的。
如果姿勢不對坐久了,腰椎這個地方會向後面彎起來,肚子自然會大出來了,這個時候自己就要注意向前面傾,屁股朝後面翹一點,否則肚子越來越大,下面兩條腿的氣脈就走不通了。腿的氣脈很重要,兩腿的氣脈不能通有什麼用!
兩足尊就是福德具足、智慧具足。講功夫境界就是神足通,兩個腳氣脈沒打通,不能起神足作用,兩腳的氣脈要是打通,就不同了,如果練武功的話,你這一步下去,一走,好象沒有踏到地,在空中走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