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堂」,即佛門中的「吃飯」,是中國漢傳佛教叢林中特有的儀制。寺院一日有兩次過堂,早、午齋各一次。佛教僧伽將進食視為一種重要的修行方式,在寺院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五觀堂,也就是寺廟裡的食堂,是僧人吃飯的地方。佛門將每頓飯與佛法結合在一起,在吃飯的時候要觀想五件事,即:面對供養,要算算自己做了多少功德,要思量粒米維艱,來處不易;吃飯時要反省自己,想想自己的德行受得起如此供養嗎?對所受的食物,好吃的不起貪念,一般的不起痴心,不好吃的不起瞋心;要將所受的食物,當作療養身心饑渴的良藥;要藉吃飯徹悟真修,不吃飯,體衰多病,難成道業,吃得太多,也容易生病。所以必須飲食適量才能資身修道。因此,佛門中齋堂又稱五觀堂。
靈山五觀堂可容納1200餘人,第二屆世界佛教論壇開幕式當天中午全體與會代表將在五觀堂體驗中國漢傳佛教吃飯儀軌。對論壇主辦方來說,組織一千人餘人同時進餐可能難度不大,但帶領一千餘人嚴格按照寺院儀軌舉行過堂儀式,在儀式中既要保證活動莊嚴有序,又要保證一千人同時吃好,這就有了相當大的難度。比如,行堂時(送飯送菜)會不會出現幾百人已經吃上飯,而幾百人還在等飯?飯菜會不會涼掉?送飯的法師人數夠嗎?記者在今天的演練中發現,上百位行堂的法師井然有序,雲板響起後,他們三人一組,分別執一飯一菜一湯(白米飯、羅漢菜、青菜湯),按座位排列添飯添湯,基本保證了千餘人同步獲取食物。
佛教過堂不能直接就吃飯,而是要先誦經奉請十方諸佛菩薩臨齋,然後取出少許食物送到超升台施食給畜生及餓鬼,通過念誦變食真言等,觀想七粒米可變四十九粒米,四十九粒米可變無量無數如須彌山,施予「大鵬金翅鳥」、「羅剎鬼子母」及「曠野鬼神眾」等,以此體恤飢困的眾生,此稱為「生飯」或「出生」。之後大眾開始進食,這期間要行堂三次,即送飯菜湯三次,第一次行堂不夠吃時可以在後續行堂中添加,但不能說話,只能使用特定的手勢表達。飯畢,全體誦經為施主祈福回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