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量壽經》專題講座 第8集
三 菩薩慈悲 大權示現 03
劉老師 講於2019年2月25日
尊敬的各位同修:大家好!阿彌陀佛!
下面我們接著上一節課的內容往下講。
二 六和敬
一 見和同解
賢公具足佛法之正知正見,故與海墨等三師於桐柏山塔院寺結廬共修時,相得甚歡。賢公秉承淨宗正見,曾云:『咱這裡是專修念佛,不搞經懺佛事。寧可沒有廟,不能沒有道;寧可沒有人,不能沒有法。』無論住止任何道場,皆與大眾見和同解,和合無間。
二 戒和同修
賢公善於以戒勉勵大眾,做到『揚善於公庭,規過於私室』。曾善巧曉諭眾居士:『俺這是小廟,吃的是苦的,穿的是補的。你們來這兒要能受苦,能受苦才能了苦。你不來,我不怪,來了就要守我戒。走到哪裡要守哪裡規矩。』
三 身和同住
賢公為人忠厚善良,一生與人無爭,於世無求,待人一團和氣,大眾皆樂於與他親近。與海墨法師等當代三位大德結廬時,雖所修法門不同,卻能和合共住,精進互勉。此為末法最重要之示範,蓋當今和合僧團實不多見也。
四 口和無諍
賢公語業清淨,未曾聽說他與人爭吵,或毀謗、輕視過任何人。嘗言:『跟人不要爭高論低,就沒煩惱,忍者自安啊!』
五 意和同悅
賢公性情溫和,從未有人見他發脾氣,從未令大眾起一絲煩惱,故無論行至何處,皆受人歡迎。常對弟子言:『在我眼裡,一切都好,沒有啥不好的。見啥都說好,見啥都高興,心裡才能經常充滿法喜,心裡才能清淨,才無煩惱,才不生氣恨人。沒有這好那壞之分,也沒有這好吃、那不好吃的啦,一切都隨緣,心裡就安心踏實啦!』
六 利和同均
賢公一生盡己所有以供養大眾。有人來寺居住,即提供寺里物資,儘量滿足對方需求。
三 三學
一戒學
賢公嚴持淨戒,律己秋氣,待人春風。出家九十餘載,持戒善始善終。
二 定學
賢公堅持定課不斷,每日清晨三時即起身,拜佛、繞佛、念佛。嘗言『心專無難事』,與經雲『制心一處,無事不辦』如出一轍。念佛功夫達念而無念,無念而念,故能工作不礙念佛,念佛不礙工作。
三 慧學
賢公道行高深,智慧如海,正如其言『我啥都知道。』然又沉厚不言自身境界。但由許多事件可證其確具未卜先知之能力與無所不知之智慧。
四 六度
一 布施
賢公一生為眾辛勤工作,直至往生當天,仍整天工作於菜園,是為『內財布施』;一切物品,包括所有農產品,皆歡喜施與需求者,是為『外財布施』;賢公身行言教,勉人看破放下,老實念佛,是為『法布施』;賢公無比慈悲,照顧病人,救濟災民,乃至對竊賊亦加寬慰,令其免於怖畏,是為『無畏布施』。
二 持戒
賢公一生持戒精嚴,威儀具足,落實『攝律儀戒』;一生樂善好施,勤修善行,落實『攝善法戒』;一生全心全意利益眾生,一切為眾生著想,落實『饒益眾生戒』。
三 忍辱
賢公忍辱功夫了得,一生未見其發過脾氣。遭誣陷時,安忍不辯;誣陷澄清後,對造謠者毫無指責埋怨。遭到無理之打罵時,默然承受,安忍不動心,誠如所言『他打了,算是給我抓癢哩;唾沫吐到臉上,當是洗臉啦。跟人不爭高論低,就沒煩惱,忍者自安啊!』是為『耐怨害忍』。一生忍苦耐勞,艱辛清修,『吃的是苦的,穿的是補的』;日間勞動累得頭暈眼花,夜間仍整夜念佛、拜佛,是為『安受苦忍』。了知諸法如幻,信解佛性真實,心無妄動,安然忍可,誠如所言:『老實念佛,成佛是大事,其他啥都是假的。』是為『諦察法忍』。
四 精進
賢公發菩提心,不畏艱難,精進不息,『不許念佛時,即於內心默默念;不許拜佛時,即於夜間悄悄拜。』無論閒忙,佛號不斷,是為『披甲精進』;一生勤修善法,與道相符,鍥而不捨,須臾不離,是為『攝善精進』;非但淨化自心,且普利眾生,度生不倦,是為『利樂精進』。
五 禪定
賢公念佛功深,早達三昧之境,曾言:『不要以為念一句兩句就行了,不念到一心不亂不算念佛。』心中恆常念佛,無有間斷,乃至開顯智慧神通亦沉厚不言。念佛三昧為『無上深妙禪』,亦名『寶王三昧』。
六 般若
賢公一句佛號念至明心見性,深悟眾生本具之理體『實相般若』,故能說出:『拜佛要拜出自性,拜出清淨心啊!』賢公時時念佛,即時時觀照實相,故言:『成佛是大事,其他啥都是假的』,是為『觀照般若』。賢公善巧分別世間諸法,『什麼都知道』而又沉厚不言;唯遇必要之時,方略顯所知以利濟眾生,是為『方便般若』。
五 普賢十願
一 禮敬諸佛
賢公恭敬一切眾生。對母誠孝、對師恭敬,並將此真誠恭敬擴展至對待一切人、事、物,從而體現『禮敬諸佛』之行持。賢公從不在拜墊上拜佛,總在地面上拜,對佛恭敬至極處,是為禮敬過去佛、現在佛。見有貓、狗等物類,總是分食與彼,並囑人不可傷害,言:『這都是眾生,跟咱們人一個樣子,都有靈性啦。』是為禮敬未來佛。
二 稱讚如來
賢公極力讚嘆講經法師之功德。又每提及結廬共修往事時,無不極力讚嘆其他三位法師修持功夫。賢公此生最後即表『僧贊僧』之法。2013年元月13日,當居士們攜《若要佛法興,唯有僧贊僧》一書前來看望時,賢公如見盼望已久之寶,無量歡喜。立即穿袍搭衣,持書主動要求照相,表達內心期盼佛門團結之願望。表此法三日後,即安詳自在往生,一生表法功德圓滿。
三 廣修供養
賢公一生力行『廣修供養』。『內財供養』體現於其『一天到晚都不閒著,還什麼活都乾』;『外財供養』體現於其以糧食供養僧眾及救濟百姓、災民;居士們供養之錢財,全數留於所在之道場,作為放生或印經之資。
『法供養』體現於其身行言教,勸化大眾念佛。一生奉行傳戒師教誡,一句佛號不拐彎,是為『如說修行供養』;時時以具體行動利益眾生,念佛度化無形眾生,是為『利益眾生供養』;親切和藹慈悲,令眾生樂於親近受化,是為『攝客群生供養』;承受阿彌陀佛囑咐,為眾生長年住世表法,是為『代眾生苦供養』;每日精勤念佛、拜佛、繞佛,對世間一切看破放下,對淨土法門信心堅定,是為『勤修善根供養』;一切時修行六度,難行能行,難忍能忍,不疲不厭,是為『不捨菩薩業供養』;時時不忍眾生苦、不忍聖教衰,時時念佛不間斷:『念佛念到一定時候,不管啥時候都在念佛……別看我在幹活哩,我還在心裡時時念著佛哩……』是為『不離菩提心供養』。
四 懺悔業障
賢公每日禮佛懺悔,乃至文革時期亦未曾間斷。數十年禮佛不用拜墊,真誠至極處。一生無論閒忙佛號從不離口,做到所謂『守口攝意身無犯』,是為『心地無非自性戒』。誠如懺悔偈所言:『罪從心起將心懺,心若滅時罪亦亡。心亡罪滅兩俱空,是則名為真懺悔。』
五 隨喜功德
賢公隨喜講經法師之弘法功德,隨喜結廬共修法師之修行功德。一生隱惡揚善,隨喜一切眾生之功德,將『隨喜功德』之行,做到妙處。
六 請轉法輪
賢公一生重興祖庭,修復道場,令眾得親近佛法,朝暮熏修,即是『請轉法輪』之行。讚嘆講經法師,令眾對之生信樂聞,亦是請轉法輪。為眾方便開示,令得正信,正見正行,是請自身轉法輪。心不離佛,明心見性,則是請自性佛常轉法輪。
七 請佛住世
賢公一生修建十一所道場,其中不乏千年古剎,令佛法得以長住世間,是為『請佛住世』之行。佛不離心,徹悟自性,為眾示現修持典範,則是請自性佛住世。
八 常隨佛學
賢公出生學佛世家,母氏長齋茹素,賢公自幼薰習佛法,善根深厚。一生身口意業無不契合佛法,活出佛法之精神,慈悲為懷,智慧方便為門,是為『常隨佛學』之行。
九 恆順眾生
賢公處處『恆順眾生』,見啥都說好,見啥都高興。無論男女老幼、僧家俗家,親近賢公無有不生歡喜心者。信眾要求照相時,賢公主動配合,滿足其一切要求,百歲之軀折騰辛勞亦在所不辭,慈悲至極!
十 普皆回向
賢公所修一切功德,皆回向求生極樂世界,一生圓滿成佛,是為『回向菩提』。賢公所修一切功德,皆回向一切眾生破迷開悟、離苦得樂,是為『回向眾生』。賢公所修一切功德,皆了知虛幻,無有一法可得,是為『回向實際』。
《無量壽經》云:『常習相應無邊諸行,成熟菩薩無邊善根。』諺語云:『說得一丈,不如行得一寸。』賢公一生真修實證,圓滿實踐《無量壽經》之教誨,落實『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看破放下自在隨緣念佛』二十字。其成就之關鍵在於專精,雖不識字,一句南無阿彌陀佛亦能念至明心見性,推為淨宗第十四代祖師可謂實至名歸,名符其實。我輩淨宗後學,鹹應學習賢公榜樣,老實聽話真乾,真誠清淨恭敬,則皆能成就淨業,圓滿無上菩提。唐朝禪宗出一不識字之祖師六祖惠能大師,現代淨土宗出一不識字之祖師海賢老和尚,則彌顯淨土法門之三根普被、博大精深也。」
上面我用老法師為《來佛三聖永思集》一書所寫的序文,把一代高僧海賢老和尚介紹給同修們。這位看似平凡,實則非凡的老和尚,實是我們淨宗學人的驕傲,亦是一切學佛之人的榜樣。願我們從老和尚的平凡里悟出他的非凡來。
以上四位大德的情況介紹完了。前三位大德的文字材料取材於網路。在此對寫作者和材料的提供者,一併表示感謝。你們的功德無量,隨喜你們的功德!阿彌陀佛!
五位大德到現在介紹完了四位,還剩一位劉素青老菩薩,明天上午接著給大家介紹。
下面的時間我想說說,這四位大德我介紹完了之後,我有什麼樣的體會。
第一個體會是,我知道了為什麼要講這個專題。
剛得到這個專題的時候,我不理解,為什麼讓我把五位大德介紹給大眾呢?我想,大眾都知道啊,對這五位大德應該說是很了解了。我當時真的是這樣想的。但是既然給了我這個專題,我就要守規矩,就要把它講出來。
現在四位大德講完了之後,我就明白了,這個題為什麼要現在再來跟大家說。為什麼呢?
我的理解是這樣的,我們不認識這五位大德,或者說認識得是比較膚淺。
可能有同修聽了我這個話以後,不太理解,大家都認識,你怎麼說不認識呢?我現在真的是這樣認識的。我們確實不認識這五位大德,或者說認識得比較膚淺,這是我現在新的認識。為什麼這樣說?以我自己為例,原來我知道這五位大德,我也說我認識、我了解,因為我看的資料比較多。
但是現在回憶一下,我當時所認為的我認識五位大德認識到什麼程度呢?
一 知道夏蓮居老居士是《無量壽經》的會集者。
二 黃念祖老居士是集注者。
三 老法師是弘傳者。
四 海賢老和尚是作證者。
他們都功德無量,我非常尊敬他們,因為我知道他們是佛門大德。我的認識僅此而已。
這一次我講完了之後,我告訴大家,我們對五位大德要重新認識,為什麼?
我給大家舉一個例子。大家如果注意,去年我講《無量壽經》時,前面的片頭是四位大德出現,沒有劉素青老居士。
我現在可以告訴你們事實真相,那是我做了一件蠢事。因為當時毛片做出來的時候,小於給我看,是有劉素青老居士的。我當時就告訴小於,把我姐拿下去。大家注意沒有?我說這句話,把我姐拿下去。我為什麼要這麼做、這麼說?就說明我對我姐沒有足夠的認識,我只把她局限在她是我姐。因為有人總拿這個說事,所以我想,別惹痲煩,就別把她放在上面了。我知不知道那一次劉素青老居士也應該在片頭出現?這個事情我是知道的。但是我明知故犯,我做了一個錯誤的決定。所以我剛才說,我做了一件蠢事。
為什麼這一次講專題講座片頭裡出現了劉素青老居士?因為這一次我不敢再給拿下去了。因為什麼?我不能單單地把她看成是我的姐姐,她是救苦救難的大菩薩,我沒有資格也沒有權利,再一次把老人家從片頭上拿下去。這就是我給大家講的一個真實的事例。我真是這樣做的。
所以說我們對五位大德不盡認識,或者是認識得太膚淺了。這次講完了之後,我覺得我們對五位大德應該有一個新的認識,這個認識的高度,真的還不應該低,我這兩天就很有感受。這是為什麼要講這個題,我原來不知道,現在我明白了。
第二個體會,我想說說「大權示現」。
我開始的時候我跟大家說了,拿到這個題以後,我對什麼是「大權示現」,我不清楚。後來是有法師替我查的,在網上查的資料,然後把查出來的資料給我看了,我才明白什麼叫「大權示現」。然後,老法師對「大權示現」又有一段精闢的解釋。這句話我講課的時候說了,是這樣的,什麼是「大權示現」?就是佛和大菩薩隱去真實的本來,而示現跟普通人一般的樣子,以便度化眾生。老法師對「大權示現」是這樣給我們解釋的。
說實在的,我剛開始知道這句話的時候,仍然是沒有深刻的理解,就是說他們和普通人是一樣的,根本都看不出來。結合實際我們看一看,是不是這樣?這些大菩薩們示現在世間,度化眾生,從表面上看他們和光同塵,和普通人一模一樣,沒有什麼太大的區別。實際上我們仔細觀察,他們和普通人真的是不一樣。只是我們太愚鈍,我們沒有看明白,沒有看清楚而已。
給大家舉一個例子。
比如說,夏蓮居老居士。
這次講完之後,可以說我是這樣認識的,這個老人家的一生應該是不一般的一生,為什麼?你看他出身於仕宦之家,就是他的家祖祖輩輩都是做官的,他是出生在這樣一個家庭。然後他的志願是什麼呢?是以學術報國,以學術濟世,這是他的理想。但是懷才不遇,不得施展。這個方法、這個願望看來是行不通了。
所以後來他步入佛門,找到了正路。是不是他找到了正路?他應該就是這樣的,為什麼?他是來示現的,他來幹什麼來了?
夏蓮居老居士來到這個人世間就一個使命,會集《無量壽經》,他就是幹這個來的。
所以我是這樣看的,老人家的一生是不平凡的一生,可以說有些神奇的色彩。
通過我前兩天的介紹,不知道同修們注意沒有,和老人家交往的,用現在的話說,都是大家,都是高層人物。你想,他接觸的是高層人物,是大家,他本身能是一般人嗎?一般人能接觸得上嗎?你們仔細想一想,是不是這個。
而且我們都知道,他老人家會集出來的《無量壽經》是最善本,得到了慧明老和尚的印證,得到了梅光羲老居士的高度評價,這都不簡單哪。
是不是我們通過介紹,對老人家的認識應該有一個進一步的提升。
我們看到老人家博古通今,才華橫溢。他在《光明日報》上發表的那作品,得到陳毅副總理和郭沫若的賞識,這是一個簡單的人物嗎?可能以前我們就知道他會集了《無量壽經》,對他的這個經歷,大家不太了解。所以這次我認識到了,這一次給我出了這麼一個專題,讓我把五位大德再一次介紹給同修們,是完全有必要的。
比如再舉一個例子,他示現的是和普通人一樣,但實際上,他和普通人不一樣。再舉一下黃念祖老居士的例子。
第一個讓我震驚的是,大家記不記著黃念祖老居士是什麼時候開悟的?22歲。是不是佛門奇才?到現在為止,我真的還沒有聽說過誰22歲就開悟了。而黃念祖老居士初開悟是22歲。而且他開悟的時候,是身體處於大光明之中。我們讀佛經的都知道,什麼叫大光明?了不起的人物。再往下看,他讀大三的時候,有一天讀《金剛經》,讀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這一句的時候,他受到了大震動,震動到什麼程度?全身清涼如醍醐灌頂,這個時候他生起了對佛法的大崇敬之心。
大家聽我說到這裡的時候,你能不能想起另外一個人,我覺得有同修會想到的,誰呀?六祖惠能大師。六祖惠能大師一個大字不識,他怎麼開悟的,他就是聽到《金剛經》「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這一句,他開悟的。六祖惠能大師是24歲開悟的。大家想一想,黃念祖老居士和六祖惠能大師,是不是可以說兩人同行,是一個級別的人物?
在前兩天我跟大家說過,黃念祖老居士是多次遇死。大家看這個詞啊,是多次遇死!這個難大著了,但是他沒死,他活過來了。你們知不知道,文化大革命的時候,他是黑五類,被下放到河南幹校,批鬥、勞動,受了很多苦,遭了很多罪,但是他活過來了。如果是一般人物,早都折騰死了。像我們這麼大年齡的老同修們,回想回想文化大革命那時候,那個瘋狂的年代,人性全都泯滅了。是不是這樣?在那種惡劣的環境下,黃念祖老居士能活過來,可能有人說他命大。那是你的認識。他為什麼能夠多次遇死,都沒有死掉?因為他一直堅定一個信念,持咒、讀經不間斷。在遇到龍捲風的時候,別人驚慌失措,慌不擇路,幹什麼?逃命。逃得了嗎?很多人死了。他站在原地持咒不斷,安然無恙。你說奇怪嗎?你說這是神話嗎?但是,這是真的事實啊!
再給大家說說,這五位大德,示現在淨宗。奇怪不奇怪?不奇怪。
為什麼我前面曾經說過,說這五位大德,是組團來的,他們是一個團隊。這個團隊幹什麼來了?到娑婆世界就是為《無量壽經》而來的。你看看,哪個人不是為這件事?
夏蓮居老居士會集大經,與大經有關係吧;黃念祖老居士給大經寫註解,離不開《無量壽經》吧;老法師弘揚、宣講的,不還是這部《無量壽經》會集本嗎?然後海賢老和尚、劉素青老居士兩位作證者,為《無量壽經》作證。一位是出家眾作證者,一位是在家眾作證者。
大家看一看,全了,什麼都不缺呀。
我們修學淨土法門的,你不感到高興嗎?你不感到幸運嗎?別的宗、別的門有這個好事嗎?好像沒有,我沒聽說過。
我們淨土宗真是太幸運了,五位大德組團來弘揚《無量壽經》。恰恰我們選擇了這個法門,我們修持這個法門,你說我們是不是最幸運的人?你這生不成佛,冤不冤?大家仔細琢磨琢磨。
我還有一個什麼體會呢?就是老法師給《喜送姐姐回家》那本書寫了一個序。
一月八日那天發給我了。說真話,我看了以後吧,我有好幾個地方不太理解。說不理解可能也不確切。確切點說,我覺得是不是太高了。真的,我當時看了好幾遍,其中有幾句話,我心裡是這樣的有點嘀咕。我說這個評價是不是太高了?其中有一句這樣的話,我今天再給大家說一遍。什麼話呢?
老法師說:
「此為極樂菩薩來娑婆世界之表演示現,救度末法九千年苦難眾生。」
就這句話,重點在哪兒我不理解——九千年。
我當時就想,我沒想別人,我想我姐,我說這個我可不敢說。說那麼一些,人家都直批判呢。我再說我姐救度末法九千年苦難眾生,那還了得了。我當時心裡想,我可不敢說這話,真是的。
這一次我講完了四位大德,我還沒講我姐呢。明天上午講。我講完了四位大德的時候,可以這樣說,我豁然大悟了。我明白了老法師這句話的真實含義,老人家說的是真的,那才是高瞻遠矚,看得遠哪。我們是鼠目寸光,就看眼前這一點點。
這五位大菩薩到娑婆世界來示現、來表演,他們留下來的《無量壽經》,是不是救度末法九千年眾生的一部真經?沒說的,就是真經。
末法九千年苦難眾生靠什麼來救度?就靠這部《無量壽經》。你說我們對五位大菩薩的認識,是不是應該進一步提高?
尤其是我,從今天開始,我不會再把劉素青老居士就當作是我的姐姐,我要提高一個新的台階,認識到她是來娑婆世界救苦救難的大菩薩。這是我要說的一個感受。
我的再一個體會是,《無量壽經》問世,真很難,而且流傳也不容易。
大家想一想,是不是這樣?就是問世不容易,流通也不容易。我們看看,夏蓮居老居士會集這部大經,他是1932年發願的,開始會集這部大經。1946年定稿的,這個定稿就是最後定稿是四十八品,原來是三十多品。為什麼這中間經歷了十五個年頭?就是剛開始會集完了以後,有人提出異議。我這個異議這個詞,就用得比較好,是不是?咱別說別的,人家提出異議。這部經雖然是會集出來了,但是沒有得到流通。一直十五年之後,因為一個偶然的機緣吧,才使這部大經問世,開始流通。你說多不容易,就是這樣一部大經,是救度末法九千年苦難眾生的一部真經,不得順暢流通。
就是到現在,不還是有這種情況嗎?受持這部經的,你得有點抗壓能力。如果你沒有抗壓能力,別人一忽悠、一批評、一批判,你就跑了,那就太可惜了。但是說可惜也不可惜,那是你自己的因緣。你非得要跑,我也不拉你,那你就跑吧。但是跑了的結果,你可別後悔,我在這裡告訴你,後悔藥是沒地方買的。
我們現在能夠選擇淨土念佛法門,能夠受持《無量壽經》的會集本,你就偷著笑去吧,你太幸運了!我要表揚表揚你,你太有智慧了!你的福德太厚了!你自己要不知道珍惜,那我也沒有辦法。
我告訴大家,如果說我們受持這部大經,修學這個念佛法門,我們占大便宜了。就是你占不占這個大便宜,你認不認這個大便宜。如果你不認:我不覺得它是什麼便宜,我不要,那你就不要。
我給大家曾經舉過這樣的例子,比如,我們現在受持《無量壽經》,修學淨土念佛法門,就好比是你抱著一塊金磚,很寶貴吧,寶貝呀。但是有人拿著一塊磚頭,把那個磚頭武裝武裝,包裝包裝,來跟你換。人家說這個磚頭如何如何好,你就信了,和人家對換了,人家把金磚拿走了,你懷裡抱的不是金磚了,是一塊磚頭了。你說,你是有智慧還是愚痴?拿金磚換了一個爛磚頭。如果你現在放棄了《無量壽經》會集本,放棄了淨土念佛法門,你就是這個樣子,你就是拿金磚換去了一塊爛磚頭。到時候你哭去吧!來不及了,真的是這樣。
我還有一點體會是什麼呢?這五位大德可以說是五個第一。
怎麼五個第一呢?
會經第一,注經第一,講經第一,作證第一,作證第一。
兩個作證第一,剛才我說了,一個出家眾作證第一,一個在家眾作證第一。
你從頭到後仔細想一想,太不簡單了吧。
為什麼我剛才給大家說了,夏蓮居老居士他的一生不平凡。我說了,黃念祖老居士他的一生,可以說是神奇的一生,他既和普通人一樣,又和普通人不一樣。
比如說黃念祖老居士,剛才我說,他22歲開悟。他寫出來的東西呈報給他的恩師,夏大師,老師是怎麼評價的?夏大師看到他寫的這個東西之後,他寫的什麼呢?是《大經玄義提綱》,把這個呈報給老師看。然後,夏大師讚嘆「具超師之見」。
這句話,「具超師之見」,什麼意思?就是說,他具有超過老師的見解。這是老師讚嘆學生啊。
大家想一想,老師對學生那可不是忽悠啊,那說的絕對是真心的話呀。而且之前那個王上師是這樣說的,「汝如是,我亦如是。」什麼意思?說這個學生和他自己一樣了,就是一個水平、一個境界了。這是兩位老師對他的肯定。
而且夏大師還給他做了印證。印證什麼呢?說國內紅、白密與顯教大統均歸於念公一身。這個評價可真是高啊!
我們大家仔細體會體會,那不是說,他是密宗的金剛上師啊,是紅密、白密,包括顯教大統,均歸於念公一身。
另外,他那個《大經玄義提綱》被老師讚嘆之後,老師囑咐他弘揚這部大經。在弘揚這部大經的時候,他可以怎麼做呢?允其直抒己見,講解中可任意發揮。這是老師給學生說的話呀。老師能對學生說出這樣的話,說明他對這個學生的信任度高到了什麼程度!讓他直抒己見,允許。然後講解中可任意發揮。那說明什麼?老師給他印證,他開悟了。所以我們說,面對這五位大德,我們要重新認識,千萬千萬不要小瞧了這五位大德。原來我們對五位大德的認識,真的是有點太膚淺,太膚淺!
如果我不講這個專題,可能我不會有這些新的認識。這個認識啊,是每天都在提高。我現在可以跟大家這樣說,去年講《無量壽經》,今年講專題講座,誰最受益?我自己最受益。寫稿的時候提高了一把,這次坐這兒跟大家講,又提高了一把。所以我說,這佛法太奧妙了。
有的時候,可能是半小時前,你還沒有什麼體會,可能半小時之後,你那個體會就出來了。我今天面對大家說的這些話,什麼時候出來的?就是我這個新的體會是什麼時候出來的?就是我上午講完課之後。因為上午講完課之後,待了一會兒,我們就該用餐了。用餐完了之後,中午休息,到我下午給大家講課之前,就這一段時間,就是我剛才跟你們說的我新的體會,對五位大德的認識又提高了一步,就是這麼短暫的時間。不是多少天我怎麼尋思的,我怎麼琢磨的,這都不是。就是總共算上也就幾個小時吧,你再加上中午還休息一會兒呢。
我建議大家,把我對這幾位大德的介紹,以後出光碟或者是出卡,或者是出文字檔,大家仔細看。這次講有一個什麼問題,我要跟大家說,就是比如說,有的我是屬於復講,因為我這一次講,還是以復講為主,然後加上自己的學習心得體會,是這個程式來跟大家說的。有的屬於我復講的地方,我必須尊重原文。這樣,我可能看稿的時間多一些,因為我不可能把二十多萬字的稿我全背下來,我沒有那麼大本事。不是復講的、不需要我看原文的,我基本就可以這樣面對大家說。我覺得這個說,可能對我個人來說,我更自在一些,你們聽得可能也更自在一些。
比如說今天講的海賢老和尚這一部分,可能大家會多少感覺到有點枯燥,講得有點枯燥,為什麼呢?因為這個我是完全要依照原文,所以我幾乎得是照著原文念的。這一部分是哪兒來的?是老法師給《來佛三聖永思集》那本書寫的序,這個不說一字不易也差不多。但是我講的過程當中,可能有的字多一個,有的字少一個,這個待將來下文字檔的時候,一定要恢復到原樣,要和那個序言一模一樣,要尊重原文。這是我跟大家說的。
這次,我整個講這十個專題,從理論上來說,要比去年講《無量壽經》高一些。
我身邊有居士跟我說,說這次講得比較深、比較高,有的地方聽不太懂。這個我估計到了。因為什麼?這次講十個專題,一定要在理論上幫大家,逐步地提高。不能因為大家聽不太懂,你就一直不講,那也是不行的。因為大家修學的層次也不完全一樣,我要照顧到各個層次的同修們都能聽明白一部分。我儘可能講得接地氣一些。
如果同修們聽後,有什麼建議和意見,可以反映過來,今後加以改正。
這節課就講到這裡。感恩大家!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