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個解釋,「於無量世,可瞋之處,不生瞋心;樂施眾生,隨意所須,得七處滿相」。這要學的什麼?學不發脾氣,學到沒有瞋恚心,這是功夫,這是真的真功夫,真實功夫。為什麼會沒有瞋恚心?你首先要看破。人的七情五欲不是他的本性,是他的習性,習性是假的,本性是真的。本性是清淨心,從來沒有動搖過,就是惠能大師講的,「本自清淨,本不生滅,本自具足,本無動搖」。中國老祖宗所說的人性本善,「人之初,性本善」,那個善是什麼意思?就是惠能大師所說的五句話。善、本善,是一切眾生本來有的,迷失了本性隨順習性,習性才有煩惱習氣,習性不是真的,那又何必計較?計較錯在哪裡?錯在我們自己,他沒錯。他是他的習氣在發作,我怎麼受他的影響?因他的習氣,我發瞋恨心,錯了。真正了解事實真相,就是諸法實相,一笑了之,一笑了之還是受感染,很輕微,不感染的時候一笑都沒有,心沒動!如何我們能真正做到一切境界現前不起心不動念,這是什麼?這是佛。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亦如是,不起心不動念,十住菩薩剛剛證得,習氣比較濃,也許會笑一下,大概十行以上不動心,見如不見。見清清楚楚,那是什麼?智慧,沒有起心動念,那是定功,定慧等持,這是真實受用。這個本事我們要學,學起來是很困難,但是一定要學,決定有好處,學了才會有進步。最初學的時候會發脾氣,發脾氣馬上就後悔,就知道我錯了,這種反反覆覆拉鋸戰,總得要搞好幾年,心才真能定得下來。我自己是過來人我很清楚,我到七、八十的時候才真的不動,遇到這個境界不動心。七十歲之前不行還會動心,但是很快會回頭知道錯了,回頭很快。到七十之後才完全明白,不再為外面境界所轉,真的,經上所說的,不被外面境界轉,就能轉境界。對於所有一切惡念、惡言、惡行都產生憐憫心,不但沒有瞋恚,憐憫心。他們還沒有覺悟,他們還沒有回頭,這種意念、這種行為是三惡道,他們走的是三途,如果不能覺悟回頭,這一墮三途痲煩可大了。三途進去很容易,出來很難,為什麼?出來的時候,一定業障都消盡了才能出來,業障沒有消盡出不來。就好像監獄一樣,進去之後要判刑,隨你的業障判刑,十年、二十年刑期滿了,放你出來,三惡道就是這個道理。三惡道的刑期是誰判定的?自己,自己的業力,一定在那裡消掉。善業也不例外,善業在哪裡消?到人間、到天堂去消善業。自性清淨心裡頭善惡都沒有,統統要消掉,你才能超越六道輪迴,這要記住,惡業超不了,善業也超不了,這個道理不能不懂。不超越六道輪迴,六道是長劫流轉,時間太長了,你沒辦法計算,肯定在三惡道的時間長,在三善道的時間短。為什麼?惡念多,善念少。我們自己想想,今天從早到晚我們多少個惡念?多少個善念?不成比例。凡是為自己的都是惡念,不為自己為眾生的,是善念,為眾生裡頭還夾雜自己名聞利養,還是惡念,你就知道善念多難!善心善念為眾生不求任何果報、不求名聞利養,這叫真善,你就曉得是多難的一樁事情。所以瞋恚心不能生,無論遇到什麼逆境學著不發脾氣。難,壓不住,有一個方法,念阿彌陀佛,這個方法好,念個十聲阿彌陀佛再來處理事情,那個情緒就穩下去。阿彌陀佛真管用,你得會用才行,不會用不行。聽到歡喜的事情也要念十句佛號,不歡喜的事情也要念十句佛號,動作緩慢一點,不要太快,太快容易出痲煩,愈緩慢愈好,操之過急常常出事情。後面還有一句,「以淨食施得七處滿相」,就是清淨的食物布施給眾生也得這個相。
文摘恭錄《淨土大經科注》(第一四四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