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晏平仲善與人交,久而敬之。」晏平仲,齊國人,曾任宰相,年紀比孔子大壹點,但與孔子同時。孔子到齊國所以不得志,就是小矮子不讓他去,齊國本來想請孔子去,小矮子告訴齊王:「你能有這度量,可以請他來嗎?」這個話皇帝一聽,心裡有數了,就不敢請孔子去。但是孔子對於晏子很佩服。他說這個人作朋友了不起,歷史上有他的專門著作——《晏氏春秋》。晏子是大政治家,可說是孔子前輩,年齡雖然差不多,但比孔子出道早。
《古文觀止》上有一篇,輯自《史記·管晏列傳》,提到晏子的車夫,一天回家時,太太要求離婚。車夫問什麼原因,他的太太說,我今天在門縫中看到你駕車載晏子經過門口,晏子那麼矮,做了宰相,名震諸侯,還是簡樸無華,自居人下的樣子。而你身高八尺,只是他的僕役,卻顯得意氣揚揚、自足自滿的樣子。你竟是這樣沒有出息,不長進的人,所以我要離婚。
晏子的車夫聽了這番話,就馬上改過,力學謙卑,第二天駕車都變了。晏子看見他突然一反常態,樣子變了,覺得奇怪,問明了原因,晏子就培養他,從此立志讀書,後來官拜大夫。從這個故事可知晏子有他了不起的地方,孔子尤其佩服他這個人對於交朋友的態度。他不大容易與人交朋友,如果交了一個朋友,就全始全終。
我們都有朋友,但全始全終的很少,所以古人說:「相識滿天下,知心能幾人?」到處點頭都是朋友,但不相干。晏子對朋友能全始全終,「久而敬之」,交情越久,他對人越恭敬有禮,別人對他也越敬重;交朋友之道,最重要的就是這四個字——「久而敬之」。我們看到許多朋友之間會搞不好,都是因為久而不敬的關係;初交很客氣,三杯酒下肚,什麼都來了,最後成為冤家。
講到這裡,我們想到中國人的夫婦之道——「相敬如賓」——賓是客人,對於客人無論如何帶幾分客氣,如果家人正在吵架,突然來了客人,一定暫行停戰,先招待客人,也許臉上的怒意沒有完全去掉,但對客人壹定客氣有禮。夫婦之間,在最初談戀愛時,西門町電影院門口等了兩小時,肚子裡冒火,對方來了,還是笑臉迎上去,並且表示再等兩小時也沒關係。如果結了婚,再這樣等兩小時,不罵一頓才怪!因為是夫婦了嘛!所以夫婦之間,永遠保持談戀愛時的態度——相敬如賓,感情一定好。不但夫婦如此,朋友也如此。擴而大之,長官對於部下,部下對於長官,也是這個道理。
這個「敬」的作用是什麼?好像公共汽車後面八個字的安全標記:「保持距離,以策安全。」少碰為妙。普通人交朋友,恰恰與晏平仲相反,時間久了,好朋友變成冤家,這對五倫中的友道,實在有虧。尤其是我們這一代青年,對任何人都不大相信,友道根本上已成了問題,必須急圖匡正。以便維繫「久而敬之」的交友原則。
即使沒有兄弟,朋友就是兄弟,朋友同學們相處融洽,無異親的兄弟。但交朋友要敬而無失。孔子也曾說的「久而敬之」這句話,就是交朋友的大原則。朋友交得越久,越親近了,就要越誠敬。相互間要保持壹段恰當的距離,同時相處時要儘量避免過失,這樣一來,到處都是好朋友、親兄弟,那怕沒有兄弟?不但個人關係如此,領導部下同事,也是同樣的道理。
——《論語別裁》
的確,交友之道實在很難,太親近、太熟識了,自然會變得隨便,俗語所謂的熟不知禮,就是這個意思。由於熟不知禮,太過隨便,日久便會互生怨懟,反而變成生疏了。所以古人由經驗中得來的教訓,便很感慨地說「虎生猶可近,人熟不堪親」,也就是這個意思。
此外,有如清人張問陶的詩說:「事能容俗猶嫌傲,交為通財漸不親。」又如俗語說的「仁義不交財,交財不仁義」,「交為直言親轉疏」等等,也都是從經驗中得來的教訓。人與人之間,為什麼會如此?最基本的原因,因為人的心理作用猶如物理一樣,擠湊得太緊,就會產生相反的推排力。因此要在彼此之間保持相當的限度和距離,以維繫永恆的感情,這便是禮,也就是敬的作用和好處。
所以我們處朋友之間,如能學到晏子那樣,彼此相交愈久愈恭敬,交情自然就會長久了。孔門弟子子游也說:「朋友數,斯疏矣。」這也同樣是教人在朋友間相處不可以太過親密,更不可以有太多的要求。
其實,推而廣之,豈但交友之道如此,就如夫婦之間許多的事故,也無非太過親密,才會發生反作用的。所以古禮教人處夫婦之道,也要相敬如賓。賓,就是客,也就是朋友的意思。一個人如深知此中的利弊,實在會覺得可怕!不過,如能漸漸從學養上做到一個「敬」字,又會覺得有無限的機趣,才真能體會到人生處世,確是最高的藝術。
——《孔子和他的弟子們》
說到「善於交者」的問題,善交很難。孔子在《論語》裡提到齊國名宰相晏子。晏子名叫晏嬰,是有名的矮子,高不滿三尺。所以出使楚國時,楚國故意侮辱他,開了一個狗門,要他進來。他就站在外面不進來。他說「使狗國者,從狗門入」,如果我要到狗國去做大使,我當然走狗門啊,不曉得你這個國家是狗國還是人國。楚國人沒有辦法,只好打開大門。
晏嬰跟孔子交情很會,《論語》裡有一句話,「晏平仲善與人交,久而敬之」。我們普通讀《四書》,讀到「善與人交」,就是交朋友要像晏平仲一樣,很難得,夠朋友。
下面四個字最難,「久而敬之」,跟他做朋友越長久,越發現他的長處,對他越起恭敬心。恭敬心很難,朋友交久了以後,等於男女兩個人戀愛時,彼此客氣得要命,彼此能夠原諒,明明知道他是錯誤的,也覺得很可愛;結了婚以後,明明是長處、很可愛的地方,反而非常討厭。這個就不是「善與人交,久而敬之」了。時間越長久,越能夠起恭敬,這個「敬」字還不僅指恭敬,而是越好,這個太難了。所以以孔子的經驗,只有晏子能夠做到這樣,這是講善交的問題。
另外,歷史上記載,本來齊景公準備請孔子到齊國去,把政權交給他,但是晏子反對,給齊景公講了一句話,齊景公就不請孔子來了。看起來好像晏子對孔子很不好,仔細研究啊,這就是孔子最佩服他的地方。因為當時齊國已經很亂,孔子如果到了齊國,後果不堪構想,恐怕自己和學生弟子們的命都會送在齊國。所以晏子為了愛護他的領袖,也愛護孔子這個朋友,他寧可讓邀請孔子這件事情辦不成功。從歷史的角度看,就發現晏子的了不起,這就是所謂的善交。
一個真正善於交朋友的人,並沒有一個目的要善交,要做到對每一個朋友好,或者對某個朋友好,有這個觀念已經做不好了。如果故意要善交,有此存心,一定做不好。我們讀古書,「兄友弟恭」,兄弟、朋友之間要友愛,真正的好,真正的愛;如果為了學佛學道,或者講道德,才對兄弟朋友特別好,已經不對了,是假的了,做不好的,要是自然天性才行。
——《列子臆說》
「常遇善友」這可難了,經常碰到、交到善知識的朋友。我們在座有年紀輕的、年紀大的,想想看,自己在社會上壹輩子交到幾個好朋友?半個都沒有,包括你的丈夫、妻子在內,都不是真正知己朋友。人生得一知己,死而無憾,所以中國文化始終標榜管仲、鮑叔牙,那是知己;像孔子與晏嬰二人也是知己,孔子讚嘆齊國矮子宰相晏嬰說:「晏平仲善與人交,久而敬之」,與他作朋友久了,愈覺他可愛,愈對他恭敬,這就難了。所以,社會上到哪裡找一個善友?好朋友變成冤家的太多了。學佛修道,出世法中的善友更難了。善友幫助你向上,不會引你墮落,更不會破壞你向道業的路上走。在這個世界上,我看惡知識、惡友非常多喔!
——《藥師經的濟世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