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法師開示

宏圓法師:菩薩十戒


時間:2019/5/24 作者:宏圓法師講淨土

宏圓法師:菩薩十戒

我們先來介紹一下《大智度論》中講的十戒。

第一戒是不缺戒,就是不犯重罪。犯了五逆十惡重罪,就像過河用的浮囊,浮囊是用布或者皮子所做成的大袋子,裡面衝上氣放在水裡,然後靠著浮囊就可以到彼岸,到對岸。如果犯了重罪的人,就像把浮囊給丟失了,這樣就不能從煩惱的此岸度過生死海,到達涅槃的彼岸。第二是不破戒,就是不犯中罪。犯了中罪,就像浮囊破了不能再用了,意思是說,破了戒也不能成佛。第三是不穿戒,就是不犯小罪。如果犯了小罪,就像浮囊上有了針眼大的小孔,有小孔,我們想想,就會漏氣,時間長了就沒有浮力,沒有浮力這個浮囊就會下沉,也不能到達彼岸,意思是說,持戒不清淨就不能成佛。

以上三種,就是不缺戒、不破戒和不穿戒屬於律儀戒。

第四是不雜戒,就是不起惡念。如果起了惡念,雖然身業和口業清淨,那麼意業也有煩惱。不雜戒是定共戒,定共戒就是指三乘聖人發色界定,拋開五欲六塵、財色名食睡統統放下,自自然然的防非止惡。

第五是隨道戒,什麼是隨道戒呢?就像初果聖人隨順四諦理,他們已經破了見惑,由於他初果的道力所感,他在耕地的時候,地上的蟲子、地里的蟲子會自動的離地面四五寸遠,使蟲子不受傷害,所以初果聖人自然他也不會破戒。第六是無著戒,就像阿羅漢,對於三界六塵永不貪著,這是無著戒。阿羅漢對於三界六塵永不貪著,沒有貪著的心了。

第五隨道戒和第六無著戒,這是屬於道共戒。道共戒就是隨著修行的道力越來越深,自然而然持的戒律。他是隨著修行的功夫越來越深,自然而然戒律就形成了,也叫真諦戒。

第七是智所贊戒,菩薩雖然不是行中道,但是能從空出假,以善巧方便弘法利生,所以被智人所稱讚。第八是自在戒,菩薩遊戲神通順逆示現,雖然是順逆示現,而對於性戒和遮戒都不會違犯,所以稱為自在。什麼叫做順逆示現呢?眾生有惡有善,菩薩為了度化眾生,有時會示現善,有時也會示現造惡,示現善我們可以理解,示現惡呢,我們一定要知道,菩薩也是為了度化眾生的方便。有的眾生他造惡,菩薩就必須示現這種方式要度化他。比如一個屠夫殺豬,菩薩就會示現成一個殺豬的人,跟著他一起去殺豬,這樣方便度化他,這叫做逆;示現好人就叫做善,就叫做順。順逆示現都是種種的方便,為了度化眾生。菩薩遊戲神通,無論用什麼方式去做,都是為了度化眾生,所以於性戒和遮戒都不違犯。

性戒就是指的殺、盜、淫、妄,這四種屬於性戒,就是說,你無論受不受戒,只要犯了這四條都有罪過。除殺盜淫妄以外,凡是佛制定的戒律都是屬於遮戒。比如喝酒,你不受酒戒的話,你喝酒就不犯戒。佛制定酒戒,是因為酒能亂性,喝酒之後人不受控制,就會犯殺盜淫妄,所以佛制定不飲酒。這裡我們一定要注意,順逆示現兩個方面,我們一定要引以為戒。就是當我們看到別人造惡的時候,我們一定迴光返照自己,而不是辱罵去毀壞別人。我們用這種方法,來改變來返照我們自己,看我們犯了沒有,有能力的我們幫助他,沒有能力的話,我們決不去毀犯別人,不要一昧地去誹謗別人,我們也不知道別人是不是菩薩。還有,我們一定要把別人做菩薩想,都是來給我們做的示現,我們一定要多改正自己的,不要一昧的天天去看別人的過失。還有呢,我們如果沒有這種功夫的話,我們不要去造惡的,不要說我「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其實這只是為自己的造惡去找一種藉口罷了,後面還有一句,「世人若學我,如同入魔道」。我們沒有這種功夫,你不是菩薩,你沒有這種修為、你沒有這種自律、你沒有這種定力、沒有這種智慧的時候,你這就叫造惡,那將來肯定是要墮落受報的。

第七智所贊戒和第八自在戒是俗諦戒。

我們再看第九隨定戒,就是不起滅定現諸威儀。行住坐臥、一舉一動都在定中,都有威儀,就是我們說的「那伽常在定,無有不定時」。第十是具足戒,就是戒波羅蜜畢竟圓滿,無法不備。

第九隨定戒和第十具足戒是中道第一義諦戒。這是《大智度論》中講的十戒。這個偈子中,威儀無缺指的是第一不缺戒,淨如寶珠指的是第十具足戒,偈子中舉出了第一和第十戒,也就是把中間的八種戒也都含攝在內了。菩薩以這十戒,嚴護威儀,求佛道。

摘自宏圓法師講《妙法蓮華經》講義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