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師: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講話21
2、三十三身(天身、人身)
【應以梵王身得度者,即現梵王身而為說法;應以帝釋身得度者,即現帝釋身而為說法;應以自在天身得度者,即現自在天身而為說法。】
上文已說了三聖身的現身說法,度那所應度的眾生,現在是講現梵王身,帝釋身,自在天身說法了。對於此處的現身說法,須要從幾方面來考察。
認為適宜以梵王身得度的時候,不單是現梵王身,而且要現梵王的心;應以帝釋身得度的時候,不單是現帝釋身,也要有帝釋的心。為了要同化對象,自身現出和對方同樣的相,這可以看為菩薩同事的運用。
「同事」,是大乘菩薩教化的方便。你是什麼樣子,他就現同樣的形貌教化,和你共處共事,這實在是菩薩的慈悲。
好比母親想叫幼兒吃東西的時候,連他自己的口在不覺中也會張開來。大乘菩薩因為要教化眾生,哀愍護念眾生,所以才現身和眾生相同。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觀世音菩薩要使我們的心成為梵王,或帝釋的心,那末,在心裡就要反省內顧,使其示現同菩薩一樣的大慈悲心,這是在修養上很可耐人尋味的!
現在,觀世音菩薩示現應化的方便,照前面的說明來看,我們應該時時反省內顧,要見到自己心裡的觀世音。
「大梵王」或是「帝釋天」,是印度自古以來所信仰的對象。如果用佛教的眼光來看,那些都是婆羅門的各種神,由於這些神,而能得到安心立命進入大道的人也不少。所以,在佛教中,決不排斥這些神;不單是不排斥,而且最初信仰這些神,後來皈投到佛教的懷抱中來的人也很多。所以就尊那些神為擁護佛教的神。因為那些神,雖不能修養到成佛,但都是在我們凡夫之上。
在佛教中,由於印度古來的傳說,說這世界分有欲界、色界、無色界的三界。
「三界無安,猶如火宅!」
修學佛法的目的,就是能超越這個三界。三界的第一是欲界,欲界裡有地獄、餓鬼、畜生、修羅、人間、天上的六道。
諸天之中,和我們相距不遠的是欲界天,欲界天中有地居天和空居天。
地居天,還沒有離地,空居天已經離地。
地居天,根據印度古代的傳說,就是由須彌山成立的。「須彌山」的梵語叫「須迷盧」,四方有人所住之處:東方叫弗婆提州,西方叫俱耶尼州,北方叫櫥單越州,南方叫閻浮提州。閻浮提州就是我們所住的地方。在這須彌山的中腹,有四天王:東方持國天王,西方廣目天王,南方增長天王,北方是多聞天王。這是欲界的起點。再上去是忉利天,此天在須彌山的頂上,四方各有八天,四八是三十二天,中央有帝釋天,把這個合起來,叫做三十三天。
從這裡進入空居天,其最下的是夜摩天,其上是兜率天,化樂天,他化自在天;到這裡是欲界的終點,共有六天,再上去就叫色界了。
欲界,是還未十分斷除欲情,到了色界,就完全沒有欲情,那裡有十八天。
第一叫做初禪天,這個天中有梵輔天與梵眾天,再上去是大梵天。初禪天上去是二禪天,二禪天中亦有三天。二禪天以上是三禪天,三禪天亦有三天。三禪以上是四禪天,四禪天有九天。合共色界有十八天。
色界以上叫無色界,無色界不但是沒有欲情,即連肉體也沒有,所以無色界的四天,叫做空無邊處天,識無邊處天,無所有處天,非想非非想處天。
這就是三界二十八天。
像有這樣種種的階級,這些階級可以看作我們在靜思熟慮到達精神閒寂時的階段。
「天」,在婆娑論中說:「光明照耀,故名為天。」佛教中講光明,無論何時都是比喻智慧的,所以人間如不昧於欲情,就可運用智慧。四天王天的階級雖尚未舍離欲情,但已經很為稀薄;到了帝釋天,肉慾已經沒有了,但尚有精神上的愛情。像這樣漸漸的再上去這是所謂梵天,是相當於色界的初禪天。因為能離欲界的淫慾,寂靜清淨,常生善心,所以叫做梵天,比這梵天更大的稱為大梵天。楞嚴經中說:
「身心妙圓,威儀不缺,清淨禁戒,加以明悟;是人應時能統梵眾,為大梵王,如是一類,名大梵天。」
「帝釋天」,亦是大善神,在忉利天的中央,是三十二天之主,率領很多的天及人民,守護佛法雲。
「自在天」,是欲界最上的第六天他化自在天,梵名叫做「婆羅維摩婆奢跋提」,此他化自在天,智度論卷九上說:「此天奪他所化,而自娛樂,故言他化自在」。俱舍頌疏世間品卷一說:「他化自在天,於他化中得自在故」。此天就是不要自己樂具變現,而愛下天化作,假他人之樂事,自在遊戲,才叫做他化自在天。此天與色界摩榼首羅天(四禪天中大自在天)皆是害正法的魔王天。中有魔王宮殿,因此,常常派遣魔眾到我們的世間來;使我們增添了許多的苦難,都是由於這些大惡神。
但是觀世音菩薩,不管你是善神,大魔王,帝釋天,或者是惡神自在天,都是照常來濟度。這可以看出觀世音在世間是善的即以善的誘發,是惡的即以惡的警覺。
所以菩薩應化的方便,有攝受,折伏二門。或以愛抱容攝受,或以力懲戒折伏,欲度眾生,這兩方面均有必要。光有愛沒有力,則難以馴伏;光有力沒有愛,則易招反抗。
因此,愛與力,攝受與折伏,都很重要。善神可化的,即可現善神度化;惡神可化的,即現惡神度化。
有一種人,聽到別人的善,能夠啟發自己的善;或是見到別人的惡,容易反省自己的惡;眾生的機類很多,所以菩薩的應現也各各不同。
心若清淨,智慧湧現出來的覺,這是觀音菩薩化為大梵王示現在自己的心中;心若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兩舌,不惡口,不綺語,不慳貪,不嗔恚,不邪見等十善道生起來,這是觀音菩薩現帝釋天的教化;心若生起邪念,妄想,昧了自己的智慧,則觀世音菩薩現成自在天身令其反省,令我們要這樣自覺。這一段說法,是應該思想思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