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盡意!觀世音菩薩,有如是等大威神力,多所饒益,是故眾生,常應心念。】
這是以上所講的三毒結文。釋尊再把聽眾中所發問的代表無盡意的名字呼出來告訴他:觀世音饒益一切眾生,能令眾生遠離如剛才所說的淫慾、嗔恚、愚痴等的不可思議的大威神力,所以眾生應一心稱念。
外面來的七難是小難,而內在生起的三毒才是大難。把這個大難的淫慾轉為慈悲,嗔恚轉為勇猛,愚痴轉為智慧;以這個慈悲、勇猛,智慧之力繞益一切眾生謂之大威神力。
3、二求願
【若有女人,設欲求男,禮拜供養觀世音菩薩,便生福德智慧之男;設欲求女,便生端正有相之女,宿植德本,眾人愛敬。無盡意!觀世音菩薩有如是力!】
冥益的第三章是二求願。
「供養」,是進供資養之義。有三種供養:
一、莊嚴堂舍,恭敬供養。
二、讀經禮佛,修行供養。
三、飲食衣服,利益供養。
本文中有一句叫「福德智慧」:
「福」是有形之德,即身上衣食住之德。
「德」是無形之德,即心具圓成之德。
「智」是慧之體,即向慧選擇判斷之力。
「慧」是智之用,判別善惡邪正的功用。
照這段文讀來,若有女人,欲生男孩,許願觀世音,即能生漂亮的男孩;欲生女孩,許願觀世音,亦能生美麗的女孩。本文不外說的這種利益。男,是標示智慧;女,是標示慈悲。如欲求清淨智慧,以誠心,誠意,禮拜供養觀世音,通達觀世音,所通達的諸法寶相之理,把這個尊敬,確信建立起來,即能得到圓滿的真智,平等的大慈悲。如果欲得大慈悲,當常以觀世音的心為心,永不遠離的精進下去,則自然會生起受人尊敬的慈悲心。如果身口意合而為一的禮拜供養,則觀世音也就不會離開自己。
在一心稱念觀世音的時候,天地萬物成為一位觀世音,自己與觀世音之間,沒有區別,沒有障礙,當此之時,觀世音的大智慧,大慈悲,大勇猛,在自己也能顯現了。
寅法禪師把這段文作為一種胎教。那就是求子的女人,把心歸向大智慧,大慈悲的觀世音,驅除種種的迷妄,遠離一切的邪見,由此,如果是生男孩,則是福德智慧圓滿;如果是生女孩,則是端正有相,受人愛敬。這段文,除了神秘的靈驗冥益之外,也可這樣從現實的方面解釋。
尤其這「宿植德本」,是說宿世的善業,顯現於現世成為德本,而能使人愛敬。所以在佛教中,所謂生前宿世(過去)以及從生至死(現在)死了以後(未來),通於因果關係,所以此「宿植德本」,是從生前的過去善因,成為現在的善果。孩子在母親胎內,在未生以前,那個將要做母親的女人,如果心理及行為端正,則不單是胎內之教,依遺傳的道理來講,所生的孩子的肉體與精神都有影響,所以這段文應該特別注意。
根據這段文中所說,在男的方面,有福德智慧,在女的方面,是端正有相。這是因為,女的在姿容方面比男的重要,所以略去福德智慧;在男的方面略去端正有相。其實,福德智慧是指的心,端正有相是指的身,這二者都應具求的。
福,以有形之幸事為主;德,是無形的心行。在世間上,有的是有福而少德的人,雖然有很多金錢,但還令人討厭的;有德而無福的人,雖然是很正直,但還是諸多不幸的。
現在所希望的是有福有德,並且要有智慧。就是有錢有人望再要加上賢德。端正有相,是指的美好姿容,限制行為謂之端。這裡應注意端正二字,因為在佛教中,是不光取姿容的,好比玉耶經中說:「女人容貌端正者不名美人,唯心行端正,受人愛敬者,名為美人!」因此,所謂美人,不光是美好窈窕莊重的姿容,而更要的是端正、貞靜、幽嫻的心行。釋尊講到此處,又告訴無盡意說:「觀世音菩薩有如是力。」
【若有眾生,恭敬禮拜觀世音菩薩,福不唐捐。】
以這一句,收結前文。因有眾生,恐持名無功,所以再說這若有眾生,恭敬禮拜,則功不唐捐。唐捐是虛費的意思,功不唐捐,即是功不虛花。
七難以下,皆是說明身口意三業的觀世音的冥益,起初七難是從外來的,所以在口稱誦觀世音菩薩;三毒是從內起的,所以在心常常觀想憶念觀世音菩薩;二求願是身求,顯示身行恭敬禮拜。此即把身口意三業一致相應,由此而能受冥護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