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眾生在六道里晝夜不停地輪轉呢?就是因為有煩惱、業力的牽引,想轉也得轉,不想轉也得轉,沒有任何自由。
有人對自己未來的工作和家庭都計畫得非常好:「憑我的學歷,應該能找到滿意的工作吧?應該能找到一個很好的伴侶吧?」想得都很美,但也許到時候根本找不到工作,即使暫時找到了也根本不稱心,跟自己的計畫有天壤之別。「暫時就幹這個工作吧,慢慢再找。」再找也許更差了……自己委屈、難過,但是沒有辦法,這就是業力的牽引。
組建家庭也是如此。有的人想得很好,要求也很高,想找個有錢有勢的,然而根本找不到;即使找到了,也不是想像中那個樣子,弄得自己痛苦不堪。想過又覺得沒意思,不想過又離不了婚,這就是所謂的「活沒有信心,死沒有決心」。一輩子就這樣過去了,這一生就快結束了,最後徹底失望,只能等死了。沒辦法,這就是業力,是不由自主的。
佛菩薩「猶如日月不住空」地在輪迴里走,但是他沒有煩惱,也沒有業力的牽引。這是以他的大悲心和願力而轉的。悲心和願力都是自己自願發的,所以他是自由的,不受控制。因為悲心與願力的感召,佛菩薩在六道里走,是任運自成,是自由自在的。他可以有自己的事業,他可以自己安排。到什麼地方去度化眾生,應該度化什麼樣的眾生,應該以什麼身份、以什麼方式去度化……自己完全可以把握。主要看自己的願力在哪裡,悲心在哪裡。
「漢地眾生太苦了,應該去度化漢地的眾生!」悲心愿力就生起來了,然後就以這個悲心和願力去度化他們。以什麼方式度化?以講經說法的方式。以什麼身份度化?以出家法師的身份去度化。
「藏地的眾生太苦了,應該去度化藏地的眾生!」悲心愿力又生起來了。以什麼方式度化他們?以念咒或轉轉經輪的方式度化,讓他們多念咒,讓他們多轉轉經輪。當時法王就是這樣,以瑪尼括羅的方式,就是用觀音心咒轉經輪的方式去度化他們。發心讓大家轉,大家就都開始轉,對藏民來講,這是最適合的度化方法。
很多藏民念經持咒特別費勁,字音也念不準;聞法聽不懂,也記不住;打坐就更難了。轉經輪是最圓滿的一種修持方法,他們就用心轉這個轉經輪。雖然他們沒有太多的文化,但是他們心很虔誠。用心轉轉經輪,自相續中的法輪也在轉,自相續中的煩惱也就隨之消滅了,世界上的一些災難、磨難也就消失了。二力合一,圓滿了,這是一種善巧方便。
——摘自《普賢行願品》講記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