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居士文章: 轉載

懺悔則清淨,懺悔則安樂​


時間:2019/7/11 作者:紫竹林中觀自在~{釋新善}

修行過程中,不僅要積累資糧,更應懺悔業障。無始以來,正是業力推動並左右生命的延續,這也是佛教和其他宗教的重要區別。

其他宗教認為世間一切皆由神造,而佛教不承認有造物主,並指出命運正是由自己造作的業力決定。

業是由行為構成,包括身業、語業和意業。所以說,身體、語言、思想是業力產生的三大渠道。其中,最難把握的是思想行為,即每日的起心動念。

現代人妄想特別多,因為世界太複雜、生活太豐富了,故整日思緒紛飛,不絕如縷。我們往往以為,妄想過去就不留痕跡了,所以很少有意識地在這方面約束自己。事實上,每個心念都會在識田留下影像,並形成正面或負面的的心行力量。

當善的心所活動時,我們自己也覺得開心自在。真誠關愛他人,能令我們的內心柔和謙恭;慷慨救濟貧困,能令我們的心胸慈悲寬廣。反之,當不善的心所產生作用時,則被嗔恨和痛苦折磨,不僅傷害他人,更會傷害自己。

在無盡的生死長河中,我們曾經想過、做過很多。這些生命延續中積累的經驗,將在識田中形成不同業力,包括善、惡、無記三種。這些業力就像編寫的各種程式,在未來生命中繼續活動並運作,給生命帶來不同結果。其中,善業代表正面力量,有利生命的和諧發展;惡業則代表負面的力量,阻礙生命的健康發展。

凡是我們造作的業力,必定會感得苦樂果報。也就是說,一切快樂都是善業招感,所有痛苦皆由惡業決定。即使是點滴的苦樂果報,亦是往昔善惡業力決定,無一例外。

所以,學佛須深信業果真實不虛,惟有這樣,才能策勵我們“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外在的事業很快會成為過去,但在內心產生的影像卻有著長久作用。業是決定的,不作不得,作已不失,唯一可行的辦法是通過真誠懺悔來彌補。

事實上,每個眾生都具備和佛菩薩一樣清淨無染的心,但因無明所覆,使內心變得污濁不堪。所以,佛陀在很多經典中為我們闡述了懺悔法門,以此清除業障並淨化人格,使重業轉輕、輕業消除。

懺悔也是戰勝凡夫心的重要手段,所謂“懺悔則清淨,懺悔則安樂”。在修學過程中,任何法門都必須以懺悔為前行。

漢傳佛教中,天台宗祖師便曾制訂了許多懺法,以此掃除修法道路上的障礙。

南無阿彌陀佛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