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 mo a mi tuo fo南 無 阿 彌 陀 佛
有一年夏天,一個修行僧和一位婆羅門在同一座山里隱居修道。
一天,修行僧問婆羅門:「你這樣辛苦修業,為的是什麼呢?」
婆羅門得意洋洋地回答:「告訴你吧!我苦修的目的是想來世投身當國王。」
修行僧聽了,知道婆羅門還不能放下執念,卻不馬上對他說法,他想:
「我現在對他說法,他一定聽不進去,要等到適當的時機,對他說法才有用。」所以修行僧慢慢等待時機來臨。
不久,婆羅門病倒了,醫生診視說他沒什麼病,只是長期缺乏營養,身體非常虛弱,只要吃些肉,補一補身子,病自然就會好的。
於是婆羅門向修行僧哀求:「我現在一點力氣也沒有,請你幫幫忙,去一趟施主家,幫我要些肉來好嗎?」
聽到婆羅門的懇求,修行僧想:「現在正是教化的時候了!」
於是,修行僧要來一頭羊,把它綁在樹上,然後走進屋裡對婆羅門說:「你要的東西,我幫你帶回來了。你要好好吃一頓,趕快恢復精力。」
「肉在那兒?」婆羅門問。
「在你屋外的那棵樹上。」修行僧回答。
婆羅門拖著虛弱的身體,跌跌撞撞地走到屋外,看見樹上綁著一頭羊。
他生氣地說:「你是要我殺羊吃肉嗎?告訴你,我無論病得多重,也不會幹殺生這種違反戒律的事!」
修行僧一聽,慢慢的對婆羅門說:「你現在憐憫『一頭』羊,不想傷害它,卻希望將來自己可以當國王。你當了國王后,高高在上,有奴僕為你殺害『無數』的牛、羊、雞、狗和野獸,讓你百吃不厭。你一生氣,還會砍下人的頭、斬斷人的手腳、剜去人的眼睛。你如果真有慈悲心,不會覺得這樣太荒唐嗎?」
婆羅門聽完修行僧的話,沉默半晌,答不出話來,一會兒,才慢慢抬頭說:「多謝你費了這麼多苦心,引導我步入正道。我會聽從你的指點,不再夢想當國王,只想得到正確的解脫途徑。」
從此,修行僧和婆羅門成了一對很好的道友,互相扶持,精進修行。
-02-
戒賢論師為什麼一見玄奘就熱淚盈眶?
玄奘西遊時,戒賢論師年已百餘,時為那爛陀寺大長老,德高望重,名震四天竺國,玄奘師事之,學習、弘傳法師所傳承佛法理論。當時,眾人非常尊敬法師,不直呼他的名字,而尊稱他為『正法藏』。據資料記載,當戒賢法師見到玄奘,聽說他來自東方大唐國時,竟然老淚縱橫、泣不成聲,法師的弟子向玄奘解釋了其中原委:三年前法師身患怪病,痛苦萬分,無法忍受,正想自殺以求解脫時,忽見文殊菩薩降臨,指點他說:『你在久遠劫前,作過多次國王,做了許多迫害惱亂百姓的惡行,本應墮落惡道(地獄、餓鬼、畜生稱為惡道),長久受大苦報,由於你宏揚佛法的緣故,得以免除將來的地獄大苦報,將它轉變成目前的人間小病苦,你要忍受。再過三年,有位大唐國僧人會到此拜你為師,求受佛法,你將佛法傳授給他後,身體就會康復。』
戒賢法師於是強忍病苦,力行懺悔,終於等到了玄奘的到來。後來他的病痛果然消除。若非菩薩指明往世因果,或許有人會說,如此有修行的得道高僧,怎麼還會有這樣的病苦折磨呢?其實這全是往世業因成熟,但是他所作的功德還是將『後報重報』轉成了『現報輕報』。
《瑜伽師地論講記》
妙境長老講述
讀玄奘法師傳上說出一件事:玄奘法師到了那蘭陀寺拜見戒賢論師的時候,戒賢論師就告訴他的大弟子佛阤跋阤羅,叫他向玄奘法師報告三年前的事情。什麼事情呢?
戒賢論師有風病,地水火風的風病。這風病一來了的時候,這個身體拘攣,手足都是顯現收縮,這個身體的痛苦是不可言說的,是難過到極點了。
這樣的痛苦經過很久了,也不好,那麼他怎麼辦呢?
就想要不吃飯自殺。他倒不是用武器來傷自己,就是不吃飯,不吃飯身體不是就會死掉了嘛,就想這樣作。
但是這一天作夢,夢見來了三個天人,其中一個人身體是金色,對戒賢論師說:「我是文殊師利菩薩,這位碧綠色的人是觀世音菩薩,另外那位銀色,金銀銅鐵的銀,銀色的人是彌勒菩薩,我們來看你。你有病想要自殺,我們勸你不要自殺。」就跟他說:「如此是我自業過耳﹗」就是這句話。「你前生作國王不愛護老百姓,虐待老百姓,使令老百姓受了很多苦,所以你今生得這個果報。你前生是國王大權在握為所欲為,任何人沒有辦法來處理你,你犯法沒有誰有辦法來控告你,法律上也不能制裁你,所以現在你得這個果報。你想自殺,你罪業還沒有完,自殺還是要受苦的。那怎麼辦呢?你多多的弘揚佛法。三年後從支那來一個出家人,你給他講《瑜伽師地論》,你忍耐不要自殺,給他講《瑜伽師地論》。」那麼文殊菩薩向他說這句話。
但是文殊菩薩說那個銀色的人是彌勒菩薩,那麼戒賢論師說:「我常常的願意求生彌勒內院,我能不能往生?」彌勒菩薩說:「能的﹗」這個夢就是結束了。
那麼這上說「如此是我自業過耳」,說是我有怨家來傷害我,不是怨家的不對,是我自己有罪業的關係,所以得這種果報。「由我先世自造種種不淨業故」,「如此是我自業過耳」,這句話是略說,下面廣說,等於是解釋前面那句話。這個菩薩自己思惟「由我先世」,由我自己造了很多的染污的罪業,「今受如是種種苦果」,所以現在就是各式各樣的苦果,苦惱的果報。所以受苦的時候不怨天尤人,實在就是過去的因而感現在的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