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法師開示

大安法師:什麼樣的人往生邊地​疑城


時間:2019/10/25 作者:釋妙善~盛圓

三輩九品往生之外,還有一類往生者,或稱邊地往生、或名疑城往生,或稱胎生。此類淨業行人以疑惑心修諸功德,念佛生到西方淨土界邊七寶城中,於中五百歲常不見佛,不聞經法,不知菩薩聲聞僧,類似此土八難中的邊地之難。所以,比喻為邊地。此邊地七寶城乃疑人所居,故又稱疑城。淨業行人於疑惑心中念佛,生極樂世界,蓮華不得綻開,處在蓮胎中,未能見佛聞法,暗障猶存,如胎生人,人法未成,所以,又稱胎生。這三種稱謂只是象徵性的譬喻,非實八難之邊地(五百年後還得見佛聞法故),非實胎生(西方淨土均是蓮華化生故)。

在無量壽經五種原譯本中,釋尊開示邊地疑城往生之因行果報的經文有二處。一是三輩往生的經文中,說示中輩與下輩往生因行中,別開出與中輩及下輩相應的疑城往生情形。此參見漢譯本與吳譯本。二是在壽經下半部,***阿難在釋尊教敕下,面西頂禮求見阿彌陀佛。即時,阿彌陀佛安樂世界於虛空中顯現。爾時釋尊與彌勒菩薩就西方淨土胎生化生者的情因有一段對話,闡述疑城胎生往生之因。這兩段經文對吾輩淨業行人的修持具有重大的指導價值。茲謹錄出,兼列表詮示。俾對邊地疑城往生情狀有一明晰了解。

《佛說無量清淨平等覺經》云:

佛告阿逸菩薩。其世間人民。若善男子善女人。欲願往生無量清淨佛國者有三輩。作功德有大小轉不能相及。佛言。何等為三輩。

其最上第一輩者。當去家舍妻子斷愛欲。行作沙門就無為道。當作菩薩道。奉行六波羅蜜經者。作沙門。不當虧失經戒。慈心精進。不當嗔怒。不當與女人交通。齋戒清淨心無所貪慕。至精願欲生無量清淨佛國。當念至心不斷絕者。其人便今世求道時。則自於其臥睡中。夢見無量清淨佛。及諸菩薩阿羅漢。其人壽命欲終時。無量清淨佛。則自與諸菩薩阿羅漢。共翻飛行迎之。則往生無量清淨佛國。便於七寶水池蓮華中化生。則自然受身長大。則作阿惟越致菩薩。便則與諸菩薩。共番輩飛行。供養八方上下。諸無央數佛。則智慧勇猛。樂聽經道其心歡樂。所居七寶舍宅。在虛空中。恣隨其意在所欲作為。去無量清淨佛近。佛言諸欲往生無量清淨佛國者。精進持經戒。奉行如是上法者。往生無量清淨佛國者。可得為眾所尊敬。是為上第一輩。

佛言。其中輩者。其人願欲往生無量清淨佛國。雖不能去家舍妻子斷愛欲行作沙門者。當持經戒無得虧失。益作分檀布施。常信受佛語深當作至誠忠信。飯食沙門。而作佛寺起塔。燒香散華然燈。懸雜繒彩。如是法者。無所適貪。不當嗔怒。齋戒清淨慈心精進斷慾念。欲往生無量清淨佛國。一日一夜不斷絕者。其人於今世。亦復於臥睡夢中。見無量清淨佛。其人壽欲盡時。無量清淨佛。則化令其人自見無量清淨佛及國土。往生無量清淨佛國者。可得智慧勇猛。佛言。其人奉行施與。如是者。若其然後中復悔。心中狐疑。不信分檀布施作諸善後世得其福。不信有無量清淨佛國。不信往生其國中。雖爾其人續念不絕。暫信暫不信。意志猶豫無所專據。續結其善。願名本續得往生其人壽命病欲終時。無量清淨佛。則自化作形像。令其人目自見之。口不能復言。便心中歡喜踴躍。意念言。我悔不知益齋作善。今當生無量清淨佛國。其人則心中悔過。悔過者過差少。無所須及。其人壽命終盡。則生無量清淨佛國。不能得前至無量清淨佛所。便道見無量清淨佛國界邊自然七寶城。心中便大歡喜。道止其城中。則於七寶水池蓮華中化生。則受身自然長大。在城中於是間五百歲。其城廣縱各二千里。城中亦有七寶舍宅。舍宅中自然內外皆有七寶浴池。浴池中亦有自然華繞。浴池上亦有七寶樹重行。皆復作五音聲。其飲食時。前亦有自然食。具百味食。在所欲得。其人於城中快樂。其城中比如第二忉利天上自然之物。其人於城中不能得出。復不能得見無量清淨佛。但見其光明。心中自悔責。踴躍喜耳。亦復不能得聞經。亦復不能得見諸比丘僧。亦復不能得見知無量清淨佛國中諸菩薩阿羅漢狀貌何等類。其人若如是比而小適耳。佛亦不使爾身諸所作自然得之。皆心自趣向道入其城中。其人本宿命求道時。心口各異言念無誠。狐疑佛經。復不信向之。當自然入惡道中。無量清淨佛哀愍。威神引之去耳。其人於城中。五百歲乃得出。往至無量清淨佛所聞經。心不開解。亦復不得在諸菩薩阿羅漢比丘僧中聽經。以去所居處舍宅在地。不能令舍宅隨意高大在虛空中。復去無量清淨佛甚大遠。不能得近附無量清淨佛。其人智慧不明。知經復少。心不歡樂意不開解。其人久久。亦自當智慧開解知經。明健勇猛心當歡樂。次當復如上第一輩。所以者何。其人但坐其前世宿命求道時。不大持齋戒虧失經法。心意狐疑不信佛語。不信佛經深。不信分檀布施作善後世當得其福。復坐中悔。不信往生無量清淨佛國。作德不至心。用是故為第二中輩。

佛言。其三輩者。其人願欲生無量清淨佛國。若無所用分檀布施。亦不能燒香散華然燈懸繒彩作佛寺起塔飲食沙門者。當斷愛欲無所貪慕。慈心精進不當嗔怒。齋戒清淨。如是清淨者。當一心念欲生無量清淨佛國。晝夜十日不斷絕者。壽終則往生無量清淨佛國。可復尊極智慧勇猛。佛言。其人作是已後。若復中作悔心。意用狐疑。不信作善後世當得其福。不信往生無量清淨佛國。其人雖爾續得往生。其人壽命病欲終時。無量清淨佛。則令其人於臥睡夢中。見無量清淨佛國土。其人心中歡喜。意自念言。我悔不知益作善。今當生無量清淨佛國。其人但心念是。口不能復言。則自悔過。悔過者過差減少。悔者無所復及。其人命終。則生無量清淨佛國。不能得前至。便道見二千里七寶城。心中獨歡喜。便止其中。復於七寶水池蓮華中化生。則自然長大。其城亦復如前城法。比第二忉利天上自然之物。其人亦復於城中五百歲。五百歲竟乃得出。生無量清淨佛所。心中大歡喜。其人聽聞經。心不開解。意不歡喜。智慧不明。知經復少。所居舍宅在地。不能令舍宅隨意高大在虛空中。復去無量清淨佛。亦復如是。第二輩狐疑者。其人久久。亦當智慧開解知經。勇猛心當歡樂。次如上第一輩也。所以者何。皆坐前世宿命求道時。中悔狐疑。暫信暫不信。不信作善後得其福德。皆自然得之耳。隨其功德有鉉不鉉。各自然趣向。說經行道卓德萬殊超不相及。

佛言。其欲求作菩薩道生無量清淨佛國者。其然後皆當得阿惟越致菩薩。阿惟越致菩薩者。皆當有三十二相紫磨金色八十種好。皆當作佛。隨心所願。在欲於何方佛國作佛。終不更泥犁禽獸薜荔。隨其精進求道。早晚之事事同等耳。求道不休會當得之。不失其所欲願也。佛告阿逸菩薩等諸天帝王人民。我皆語若曹。諸欲生無量清淨佛國。雖不能大精進禪持經戒者。大要當作善。一者不得殺生。二者不得盜竊。三者不得淫侄犯愛他人婦女。四者不得調欺。五者不得飲酒。六者不得兩舌。七者不得惡口。八者不得妄言。九者不得嫉妒。十者不得貪慾。不得心有所慳惜。不得嗔怒。不得愚痴。不得隨心嗜欲。不得心中中悔。不得狐疑。當作孝順。當作至誠忠信。當作受佛經語深。當信作善後世得其福。奉持如是其法不虧失者。在心所願可得往生無量清淨佛國。至要當齋戒一心清淨晝夜常念欲往生無量清淨佛國。十日十夜不斷絕。我皆慈愍之。悉令生無量清淨佛國。佛言。世間人慾以慕及賢明。居家修善為道者。與妻子共居。在恩好愛欲之中憂念。若多家事匆務。不暇大齋戒一心清淨。雖不能得離家。有空閒時自端正心。意念諸善專精行道。十日十夜殊使不能。爾自思惟熟計。欲度脫身者。下當絕念去憂。勿念家事。莫與女人同床。自端正身心斷愛欲。一心齋戒清淨。至意念生無量清淨佛國。一日一夜不斷絕者。壽終皆得往生其國。在七寶浴池蓮華中化生。可得智慧勇猛。所居七寶舍宅。自在其意所欲作為。可次如上第一輩。

下輩胎生除本擬奉修的行業與中輩不同外,其中途疑悔、臨終病緣及得佛慈悲加持的情形,與中輩胎生大同小異。茲以表格列示,俾令清晰。

輩位生前行因臨終情景生彼國後狀況中輩胎生1.曾修持中輩往生之行業。1.壽命病欲終時,阿彌陀佛自化作形象令其人親眼見到。1.往生極樂世界,不能前至阿彌陀佛所。2.然後中悔,不信念佛往生之事。亦復對善惡因果產生懷疑。2.歡喜踴躍,心中悔過。接續念佛求生。2.道見自然七寶城,歡喜止住於中,蓮華化生,滯居五百歲。3.續結其善願為本,續得往生。3.不能見佛聞法見比丘僧。但見彌陀光明。4.心中悔責,懺除疑根,往至阿彌陀佛所。下輩胎生1.曾修持下輩往生之行業。1.病欲終時,阿彌陀佛令其人於臥睡夢中,見無量壽佛國土。1.往生極樂世界,不能前至阿彌陀佛所。2.中途疑悔,不信作善後世得福,不信往生淨土之事。2.心中歡喜,則自悔過,接續念佛求生。2.道見二千里七寶城,止住城中蓮華化生,3.其人雖爾,續得往生。3.不能見佛聞法見比丘僧,五百歲竟,乃得出至阿彌陀佛所。

考量中輩與下輩往生的因行果報,可獲得如下幾點啟示:

1.三輩往生中,唯有中輩與下輩有疑城胎生,佐證上輩往生者的信心淳厚。中輩與下輩往生者中智慧或有淺陋,以致胎生。其諸眾生信願持名乃至只有一晝夜功夫,中途疑悔退轉,不信念佛往生淨土,乃至不信善惡因果報應。如是眾生,臨命終時,病苦纏繞,自業牽引當墮三惡道。於時,阿彌陀佛以大悲心,令彼於睡夢中見到阿彌陀佛安樂國土。彼人見已,歡喜踴躍,自信當得往生,便懺悔念佛求生,接續原來的念佛善根,蒙阿彌陀佛威神願力,得生極樂世界。彼人疑心所現七寶城,於中住止五百年。阿彌陀佛又放光觸照彼人,令其了知滯礙疑城的罪本是疑根,彼人遂懺除疑根,得至阿彌陀佛之所。足證阿彌陀佛自始至終悲心不捨苦惱眾生,欲令往生淨土,直至圓成佛果而後已。佛恩浩大,粉身碎骨亦難報佛恩於百千萬億分之一。同時,吾人亦應深知,吾輩慧淺福薄之末法眾生,大多屬於信疑參半,中途容易退轉之輩。《觀經》上品中生者,往生時尚有些許疑心,阿彌陀佛故言「我來迎汝」以令行人安心。明代袁宏道居士(《西方合論》的作者),信願持名,棲心淨土,後在僧寺無疾而終,生到極樂邊地。袁宏道往生後,以神力攝受其弟袁中道遊覽西方淨土,袁宏道對他說:「我淨願雖深,情染未盡,初生此間邊地,今居淨土矣。」袁宏道居士的智慧願力與行持,亦非聊爾之輩,在此土淨業行人中,當屬優等,然尚且只生到邊地。可見,對難獲淨信之吾輩未法眾生來說,阿彌陀佛於臨命終時的加持垂救,實乃起死回生,恩德無極。

2.阿彌陀佛悲願不捨一個眾生,令其悉得往生淨土。此段經文昭示:吾人只要信願持名,乃至只有一晝夜功夫,阿彌陀佛便將令吾人往生之大事預先安排妥貼。無論淨業行人臨命終情形如何,阿彌陀佛決定有辦法令其往生。這是一樁多麼驚心動魄而卻真實不虛的奇蹟呀!昔慧健居士曾向印光大師稟白一樁奇異的免難軼聞。有一輛客車,司機不慎,車墜江中,乘客四十餘人,均遭滅頂。翌日黎明,眾人前往營救時,有一婦人,年約三十左右,坐江岸道旁,如醉如痴,詢以何事,答言昨暮乘車至此。問以全車遇險,你何以無恙?那婦人曰:「不知。」又問到當時車禍發生的情況,亦不了了。當慧健居士講述此事時,在座的人亦只是嘖嘖稱奇而已。各自回寮房後,印祖飭侍者持一紙條致慧健居士,上云:「此女人命不該死,故坐於汽車之外。及車墮下河正下時,揚其於岸,故衣未濕。蓋佛天鬼神,於坐車時已為救之之法於前矣。想必如是。」印祖這張字條,字數雖少,卻說示出一個奇妙的秘密。世間善人,尚且能蒙佛天鬼神預設之法,而得免勢不可脫的災難,更何況往生淨土了生脫死之大事。阿彌陀佛五劫的思維,無央數劫的大行,更會將念佛行人安穩往生的方法預設周全。可見,往生一事,全憑佛力。吾人於此稍有信解,便可當下獲得大安樂,萬修萬人去,斯語不虛。

3.疑為罪本,懺除乃出。感生極樂世界邊地疑城者,亦於寶池蓮華化生,無有穢惡,各種受用稱心如意,然於五百歲(以此土計)不能見佛,不聞經法,不知菩薩法式。由所知障故,心不開解;由煩惱障故,意不歡樂。阿彌陀佛慈悲哀愍疑城胎生眾生,令其於蓮胎中見佛光明。由佛光消障開慧之力,行人深刻體認到囿於蓮胎不得自由的原由,疑惑是罪本,故而生起殷重之懺悔心,深自呵責自己或懷疑佛智或懷疑自性善根的迷執。由懺悔之力,胎生行人得出疑城,見佛聞法,久久薰習,始得心開意解,具諸神通,遍供諸佛,隨其功行、斷惑程度,亦通三輩九品。出離疑城的時間,一般須經五百歲。然時間無定性,亦不可拘定,或長或短,能悔即出,不悔必滿五百歲,五百歲末方識罪懺悔,乃邊地往生者之多數。不待五百年懺悔得出,乃其中之上根者。

另:曇鸞法師《略論安樂淨土義》:又有一種往生安樂,不入三輩中。謂以疑惑心修諸功德,願生安樂。不了佛智,不思議智,不可稱智,大乘廣智,無等無倫最上勝智。於此諸智,疑惑不信。然猶信罪福,修習善本,生安樂國七寶宮殿,或百由旬,或五百由旬。各於其中受諸快樂,如忉利天,亦皆自然。於五百歲中,常不見佛,不聞經法,不見菩薩聲聞聖眾。安樂國土,謂之邊地。亦曰胎生。

南無阿彌陀佛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