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法師開示

蓮池大師:彌陀疏鈔新白話版31


時間:2019/11/21 作者:常念彌陀

所謂因緣,就是清涼大師認為能親自發起為因,藉助行發起為緣。這裡又有二個意義。一是善根為因,福德為緣。二是善根福德各有因緣。

所謂善因福緣,就是菩提善根,是入道的正因,如經上說的:「不發正覺菩提的心,雖然修行六度萬行,經過恆沙劫,始終不成佛。」所以知道萬善的根本,菩提心是因。但須要一切福德,助成菩提,用福支助慧,用事落實理,輔助入道,這就是緣。所謂各有因緣,就是善根福德,它的來處,從哪裡發心,都叫做因。而善根發起,必定有種種善緣作為助力。福德發起,必定有種種福緣作為助力,這是各有其緣啊。

問:為什麼《觀經》發菩提心在第三福?答:因為福有事有理,不是只有事。

觀經三福,一是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二是受持三歸,具足眾戒,不犯威儀。三是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為什麼發菩提心,與前面二福都叫福?現今說明福有事有理。這個菩提心,是般若中如虛空不可思量的福,不是達摩祖師斥責的人天有漏的福啊。所以前二福還是共凡夫小乘的,這菩提心只對大乘罷了。但是《觀經疏》不認為屬於福,而屬於善根為什麼?這是因為善與福,分別就是二,合起來就是一。分別來講,那菩提心偏屬於善根。合起來說,那菩提心也可以是福。《觀經》總體說福沒有妨礙。問:「《寶積經》、大本《無量壽經》說:『要見無量壽佛,應發無上菩提心。又應當專念極樂彼國,累積善根。』那麼菩提和善根,似乎是二件事。現今為什麼直接把善根歸屬於菩提心?」答:「那經只說善根,這裡說多善根。多這一個字,不是菩提心,什麼可以承當?」

問:持名念佛就是多善根福德,除了這部《阿彌陀經》之外,還有別的證據嗎?答:歷歷可證,如《大悲經》《大品般若經》等說的。

所謂證善根,《大悲經》說:「一稱佛名,就是善根,入涅槃界,不可窮盡。」又說:「我滅度後,北天竺國,有比丘名叫祈婆伽,修習無量最勝善根。後來而命終,往生在西方過百千億的世界,無量壽佛國。以後成佛,號稱無垢光如來。」又《大莊嚴經論》說,佛在世時有一老人來求出家,舍利弗等諸大弟子都不肯度,因為觀他多劫沒有善根。佛親自度他,就證了道果,因而告訴大眾:「這個老人在無量劫前,是採薪人,被猛虎逼迫極了,大恐怖爬上了樹,稱南無佛。因為這個善根,遇我得度。」《華嚴經•第十回向》說:「願憶念無量無邊世界,過去未來現在一切諸佛。」而接著說:「用這念佛善根。」凡此種種,都是持名念佛作為多善根的明證啊。所謂證福德,《大品般若經》說:「如果有人散心念佛,也能離苦,那福德不盡,何況定意念佛?」《稱揚諸佛功德經》說:「如果有聽到無量壽如來名字的,一心信樂,持諷誦念。這人應當得無量的福,永離三途惡道。命終之後,往生極樂淨土。」《大智度論》說:「譬如有人剛出生落地, 就能日行千里,滿一千歲,七寶奉佛。不如有人,在後來惡世中,一聲稱念阿彌陀佛,那福德勝過前面(七寶奉佛)。」《增一阿含經》說:「四事(飲食脫衣服臥具醫藥)供養閻浮提一切眾生。如果有稱佛名號,極短時間,功德超過前面(四事供養),不可思議。」凡此種種,都是持名作為多福德的明證啊。又《寶積十九經》說:「當時一比丘,聽了佛讚揚不動如來的佛剎功德,心生貪著,而想往生那裡,佛說:『不以愛戀之心,就能往生,惟有植種種善本,修種種梵行,能往生那剎土。』善本就是善根,梵行就是福德。」這又雙雙顯示持名念佛,是多善多福的明證啊。各經交相讚嘆,能不信嗎?

問:娑婆世界單修圓頓,不願往生的,難道說他是少善根的嗎?答:圓頓行人,雖然悟到一心,還剩餘後有,正應當求往生極樂國,親近阿彌陀佛。喆老、青公(不修淨土得大富貴的人),分明是前車之鑑。如果他自負是圓頓人,不願往生,可知也是善根太薄,如《華嚴經》中說的。

所謂後有,就是後陰,就是來生啊。圓頓人的見地,雖然與佛等齊,但是粗細的無明,還沒有盡除,恆沙性德,還沒有都備齊。有惑業受生轉世,怎麼能沒有後有?既然存有後有,就有受生的地方,不離六道輪迴。除非他已登上實報莊嚴土,否則不免人天善道。而天上多欲,人間有雜苦,墮落的很多,解脫的希少,不往生淨土,而去哪裡呢?喆老、青公,都有開悟,而喆老的後身,留戀富貴,青公的後身,多歷苦憂,都是由於不求往生淨土,自己失掉善利,致使淹沒滯留多生,沒有走上菩提路。難道不是善根太薄,才導致如此?所謂華嚴,《華嚴經》的入法界品說,毗盧遮那法會上,大聲聞弟子,見不到佛,因為善根不同,本來沒有修習見佛自在的善根。所以知道執持名號,願見阿彌陀佛,確實是多善根,大善根,最勝善根,不可思議的善根啊。

按理說,那麼自性出生一切法,是善根的意義。自性富有一切法,是福德的意義。

何期自性,能生萬法。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六祖慧能語)

222示正行

【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亂。】

承接前面多善根多福德,就往生極樂國。而善根難培植,福德難修積,何況說多?累劫的勞苦,不能辦成。如《寶積經》的十心,《華嚴經》的十願等。如今有一個方法,直捷簡易。就是多善根多福德,所以顯示持名念佛的功德殊勝。

所謂善根難培植,如舍利弗發大乘心,因為婆羅門求施捨眼睛的事就退失了等等。所謂福德難修積,如《涅槃三十四經》說,五品心修十善,是說下,中,上,上中,上上,各十善而成五十。始修終修,才成百福,這福的不容易修很明顯了。所謂《寶積經》的十心,一是對眾生起大慈,沒有損害心。二是對眾生起大悲,沒有逼惱心。三是對佛法不惜身命,有樂意守護心。直到十是對諸佛舍離諸相,起隨念心。具有這十心,往生淨土。所謂《華嚴經》的十願,一是禮敬諸佛。直到十是普皆回向。也因這十願往生極樂國土。以上都是菩薩的廣大智行,不是容易培植容易修積。如今持名念佛功德,即使十心沒有具備,十願沒有具齊,淨業一成,便生極樂國。既然能往生,這心這願,自然成就,難道不是多善根福德嗎?不經過迂迴曲折,這是直捷。沒有那麼多煩瑣,這是簡易。直捷而深造,簡易而廣獲,是其它法門達不到的,這是殊勝。

所謂善男子善女人,就是善有二個意義。一是過去世的善因,二是今生的人天善類。所謂男女,就是通指在家出家的信眾和利根鈍根,以及六道一切有緣眾生啊。

所謂過去世的善因,大本《無量壽經》說:「世間人民,前世為善,才能聽到阿彌陀佛名號功德。一聽佛名,慈心喜悅,志意清淨,毛髮聳然,淚就出來。或過去世曾經修行佛道,或他方佛土的菩薩,本來不是凡人。」那麼信心念佛的,都是過去世修善本的啊。所謂今生的善類,如《華嚴經》說:「寧在諸惡趣,恆得聞佛名,不欲生善道,暫時不聞佛。」這是不以人天為善,而是以聽到佛名為善,那信心念佛的,都是善人的同類啊。所謂緇素利鈍,就是淨土法門,一切收取,如大本《無量壽經》說:「那上輩的,舍家離俗而作沙門,也有不捨家離俗的,就是出家五眾,在家二眾啊。只要是念佛的,都能往生。」這是通緇素的。又蓮分九品,上包括盛德菩薩,下涉及悠悠凡夫,甚至惡人等,只要是念佛的,也能往生。這是通利鈍的。又鬼畜地獄,雌雄牝牡,也可以都叫做男女,只要是念佛的,都能往生。這是通一切眾生啊。在《往生集》中,考查古人驗證今人,記載有一二,願詳細看吧。

其次文字有三個方面。說阿彌陀佛名號,這是標明念境。執持一心,這是說明念法。一日至七日,這是定念期。

沒有境,法就沒有辦法施為。沒有法,境就是虛設。沒有期限,雖然境勝法強,也是懈怠因循,功不能速成。三事齊備,能使淨業決定成就。

所謂標明念境,阿彌陀佛萬德成就淨土攝客群生,所以阿彌陀佛四字洪名,就是要念的境。依照修行,就有依靠了。

極樂世界的依報正報,說阿彌陀佛便周全了。佛功德海,也是說佛名便周全了。所以阿彌陀佛四字名號為境,依照這個境,再加上執持名號,然後嚮往極樂世界有目的地了。所謂詣,是到達啊,是說到達極樂國啊。有人認為心外無境,觀心就夠了,何必有境?不知心境一如,也是互為一體的。先德說「三昧直觀三道,顯本性佛」,有的三昧兼持咒。有的三昧兼誦經,有的三昧兼念佛等。這裡標明念境,就是兼念佛三昧,都是助顯本性的佛啊。或直顯,或助顯,是一致的啊。何況初學凡夫,業障污染濃厚,全靠勝境,顯發我的妙心,實在是修行的要術,不可忽視啊。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