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居士文章: 轉載

科學與佛法


時間:2019/11/24 作者:感謝天地恩德

現代人往往把科學與宗教對立起來。其實科學與佛法是殊途同歸,科學的盡頭是哲學,哲學的盡頭是宗教。

《金剛經》中說:一切法皆是佛法,是法平等,無有高下。

佛宣說八萬四千法門,對應不同根基的眾生而為說法。科學,也是法之一,「是法平等,無有高下」。

佛說一滴水含八萬四千蟲,而現代顯微鏡下也發現一滴水含有許多微生物。

《金剛經》/有句有名的話:「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1924年,德布羅意提出「物質波」假說,認為和光一樣,一切物質都具有波粒二象性。根據這一假說,電子也會具有干涉和衍射等波動現象。這被後來的電子衍射實驗所證實。其實不僅物質有波粒二象性,意識也有波粒二象性。意識的波性即佛法所說的涅槃。涅槃是抽象的,具有一種瀰漫的廣延性質。粒子性存在,即非連續性,分立性,是一份份的,並且有最小不可分割的單位,即量子性。非連續性和分立性其實是佛法所說的無常的核心。所有的粒子存在都是在時空範圍內,它們都呈現出一份一份,非連續的,分立的,躍遷式的剎那生滅的物性。被觀察的物質現象又叫色法,而被感知的意識現象,又叫名法。

波性存在是陽,粒性存在是陰。

《金剛經》中說諸恆河尚多無數,何況其沙。我們平時說: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金剛經》中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主觀現實取決於個人的信念和感受。現實除了客觀和主觀兩種,還有第三種層次:互為主體。這種互為主體的現實,並不是因為個人的信念或感受而存在,而是依靠許多人類的溝通而存在。金錢是個互為主體的現實,帝國,文化價值觀也都是一種想像。

佛經說「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馬克思主義認為,一切事物總是在不斷發展變化之中。《論語》中「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

《心經》中無「無色聲香味觸法」,大自然本無所謂顏色,聲音,味道,它只有光的波長、振動頻率和相關的化學反應、物理效應。為著人類自身生存的需要才「選擇」了16-20000赫茲這段聲波作為「可聽」的聲音,選取400-800納米的光波作為「可視」的顏色。超出這個頻率範圍的聲波我們都聽不到,謂之靜,越出這段波長的光再亮也看不到,謂之黑。可見,靜並非一定無「聲」,黑並非一定無「光」。現代社會收音機,電視等「波」很多,可說是萬波穿身。可我們的肉眼能看到「波」嗎?一般人是看不見的,但是看不見不代表不存在。再比如,現在圖片有ps功能,可見眼見也不一定為實。

《心經》中,「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與物理學中物質能量守恆定律是一樣的意思。

物理學中「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具有反作用力」,與基督教的話:愛出者愛返,福往者福來,與佛學中所說「縱經百千劫,所造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是同一意思。所以儒家的孔子教導我們: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