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法師開示

宏圓法師:《佛說阿彌陀經》講記第10講


時間:2019/12/7 作者:無去無來亦無住

宏圓法師:《佛說阿彌陀經》講記第10講

諸位法師 諸位居士大德

阿彌陀佛

今天我們繼續學習《佛說阿彌陀經》。大家請打開經本,請看經文:

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亂。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

這段經文開示了正宗分的第三科,執持名號以立行。正面開示行人,把執持名號作為自己往生的正行。在這裡,釋迦牟尼佛呼喚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這句經文是承上文,極樂世界那么殊勝,能夠和諸上善人俱會一處,還能夠證得一生補處、快速成佛,那怎樣才能去得了呢?這裡面說了,一定要多善根多福德,有殊勝的因緣才能去得了。

借著這個問題,就引出持名的殊勝功德。

什麼是多善根福德?蕅益大師說:“一句佛號,即釋迦牟尼佛所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阿彌陀佛在因地發了種種大願,修行無量劫成佛,這句阿彌陀佛名號是無量劫來所修的功德成就的,它是無量功德的果實,所以名號中自然含有無量的功德。現在把阿彌陀佛的這樣一個果地覺悟的果實,作為我們在生死苦海中、眾生在因地中修行的這個初。

阿彌陀佛這句佛號具有萬德,我們念阿彌陀佛,我們的心就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的萬德就是我們的心,所以信願持名就等於我們的心招來了阿彌陀佛的萬德。

蓮池大師說:“持名乃善中之善,福中之福”。為什麼說持名念佛是善中之善呢?我們發願往生極樂世界一生成佛的心就是菩提心,發菩提心就是大善根。曇鸞大師在《往生論》中說:“無上菩提心即是願作佛心,願作佛心即是度眾生的心”。我們發菩提心念佛,就具足了《智度論》中的五菩提心。

在《智度論》談到了五種菩提心。第一、發心菩提。持名就是從凡夫這個生死心中發菩提心,求出生死,求生淨土,自度度人。

第二、伏心菩提。就是降伏煩惱,提起這聲佛號,煩惱自滅。

第三、明心菩提。就是明了諸法都沒有離開自心,念這一聲佛號,就能明了這聲佛號是和自心相應,所謂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這是明心菩提。

第四、出到菩提。就是得無聲忍,出離三界,然後到薩婆若,也就是趨向佛果。而持名念佛到了極樂世界,即能證得一二三忍,橫超生死,趨向證得一切種智。

第五、無上菩提。就是成無上正等正覺。

執持名號,往生淨土,圓證三不退,一生成佛。所以說持名念佛是善中之善,是多善根。在《大悲經》中說:“一稱佛名,以是善根入涅槃界,不可窮盡”。這句經文也證明持名就是多善根。

我們再看持名念佛也是多福德,是福中之福。因為彌陀名號具足萬德,我們執持名號,那么萬德都可以彰顯。一心念佛就等於六度齊修:一心念佛不會起慳貪的心,這就是修布施;在一心念佛的時候不起惡念,這就是持戒;一心念佛不起嗔恚心,就是修忍辱;一心念佛自然沒有懈怠的心,等於精進;一心念佛沒有妄念,這就是禪定;一心念佛沒有愚痴昏昧,這就是修智慧。

蓮池大師說:“舉其名兮,兼眾德以具備,專乎持也,統百行以無餘”,這是祖師大德們所做的定判。所以我們不看祖師大德的註解,我們沒有這種智慧的,通過祖師大德們這么一跟我們來註解,我們馬上就明白了,所以說一心念佛不僅是六度齊修,也可以說是百行齊修。

《金剛經》中說:“菩薩心無所住行於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一心念佛之時萬緣放下,不住於相,其福德也不可思量”。

《大智度論》中說:“譬如有人初生墮地,即能一日行千里,足一千年,滿中七寶奉施於佛,不如有人,於後惡世,一聲稱念阿彌陀佛,其福勝彼”。什麼意思?從我們一出生就能行走,而且一日走一千里,這么走一千年,這么一個範圍、這么一個面積、這么多的七寶,我們拿出來奉施於佛,不如一聲稱念阿彌陀佛的福德。這是《大智度論》中給我們做的一個比喻。由此看來,持名念佛確是福中之福,是多福德的。

所以師父一到上課了的時候,叫你們都要趕緊進念佛堂,放下手中所有的工作,不管是客堂的、流通處的,所有的工作全部放下,都不主要,唯有念佛是我們重中之重的工作,現在聽了這段經文你們就可以理解了。師父在讓有的居士抓緊放下工作去念佛,有的居士說,師父等我把活幹完,我這個工作重要。任何的工作都沒有念佛重要的,所以我們一定要如理如法的,我們建立成就這個寺廟的目的,是為了成就大家的功德,叫大家都能夠求生淨土,這才是我們的初發心。

而聲聞緣覺,雖然斷了見思惑,但是只為了自了,不發菩提心,更沒有菩薩行,少善根福德,不能往生。還有,只為求人天福報的人,不發菩提心,造作有漏的善業,感得來世享受有漏的福報,福報盡了還是要墮落,依然是惡的。

這就是我們現在社會上好多人佛法分不清,以為去修善法就是學佛。所以我們這個善法裡面是要具足菩提心的,你離開菩提心了,它就是世間有漏的善。這裡師父不是不要求大家修善,大家一定要行善積德的,我們要自利利他的,這才是一個菩薩所做的。但是我們的這個善是隨緣去做,而不要攀緣。這個事到我們跟前來了,我們隨手就把它去做了,做完以後,我們把一切的功德都回向求生淨土、回向極樂世界,這種善是非常圓滿的。你像這種善就是我們說的發起菩提心的善。

而我們有的就是安住在做善法裡面,只是為做善法而去做善法。這個善我們說,它是世間有漏的善,修了一些善業,善業也是要六道輪迴的,你享有漏的福報,以後還是受輪迴之苦。這樣沒有出世的善根,而且叫少福德,也不能往生。

所以我們一定要願解如來真實義。現在有些修淨土法門的人,錯誤的認為做一些慈善,就能增長善根福德、幫助往生,這是錯會經義了。我們做一些善法叫助修,正修就是發菩提心求生淨土,這是我們的正修。我們做一些助修的善法,我們把它回向求生淨土裡面去,這個就非常圓滿的。所以這個善根是來自於同佛自性無二無別圓滿的善,大家一定要明白。圓滿的善。這是淨土法門的一個特質,以果地覺做因地心,是阿彌陀佛究竟圓滿的大願,作為我們眾生的多善根之因,阿彌陀佛無量劫的菩提大行,作為我們眾生多福德之緣。

我們能夠信願持名,就是阿彌陀佛的大願大行轉化為我們自性的功德,這就是善根福德具足了。所以一講到這個,大家心裡就豁然開朗,把阿彌陀佛的這種善根福德,轉化為我們自性的功德,讓它顯露出來,這你的善根福德多大。

淨土十一祖省庵大師在給茅靜遠居士的信中,做了重要的開示。他給一個居士做了一個開示說:“居士好善無倦,一件善事接著一件善事,為善固然很好,但是能幫助你了脫生死嗎?如果不以生死大事為急,所做的善事就像須彌山那么多、那么大,生死業緣也沒有了脫之日,也沒有了脫離之日的,不以念佛為急,而以世間小善為急,不以生死大事為先,而以人天福報為先,真是不知道什麼是先什麼是後。居士雖不求福,而常做求福之事,雖然想出生死,卻反而入生死,都是因為不知道應以什麼事為急、什麼事為緩,以至於南轅北轍。居士今日要務應當謝絕人事,一心念佛,再加以齋戒就更完美了”。這是省庵大師給茅靜遠居士的回信,也是給他的開示。這裡面也提醒我們,我們應該以什麼事為急、什麼事為主、什麼事為助,一定要明了的。省庵大師的這段話非常的發人深省,我們的確應該靜下來,考慮一下我們自己每天的所作所為,是為了生死還是為了名利。

《華嚴經》中說:“忘失菩提心,修諸善法,是名魔業”。我們做一切善法的時候,一定不要忘了求生淨土,而且做一切善法的時候,我們要隨緣去做,絕不攀緣去做的。師父也是一再地跟我們的居士講明這個道理,講了兩次三次你不聽,師父也就隨緣放任,等你什麼時候能明白了,你再來好好念佛,這樣自己耽誤了自己。我們不是否認善法,一定要做善法,一定要助人為樂的。

如果不能將凡情一切斬斷,六字洪名盡力提取,要想離開娑婆往生極樂是非常難的。如果能具足真信切願持名念佛,即使是散心念佛,其善根福德已不可限量,都能往生極樂世界。更何況是一心不亂,精進勇猛念佛,其善根福德十方諸佛都會稱讚的,往生的品位自然也會更高。

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若有,就是假設的意思,假設有善男子善女人。這裡的善男子善女人,不是指我們世間這種泛泛的善。世間的善人雖然做些助人為樂、救濟貧苦的善事,但是都是有漏的善業。這裡的善男子善女人,只是得聞阿彌陀佛名號功德,宿世善因萌發,能夠具足信願,持名念佛的人,這裡都通稱為善男子善女人。我們不能見文解義,這錯了,見文解義是錯的。

這個善男子善女人涉及非常廣,包括出家在家、老少貴賤、六趣四生,六趣四生都包括的。地獄道的眾生,只要是善因萌發、具足信念、持名念佛的人,都稱為善男子善女人,都能夠往生極樂世界。

也許有人會想不通,為什麼那些作惡多端的人,連人都沒有做好,這些人持名念佛能生到極樂世界去做菩薩?我們從理即來說,六即佛的理即上來說,一切眾生其實都具足善根福德,一切眾生本來成佛。《法華經》中,世尊釋迦牟尼佛見到修行的眾生,見到這些眾生,他說“我不敢輕汝,汝當得成佛”。大家沒明白他的意思,世尊不是空穴來風,就是這樣,一切眾生本來成佛,皆因妄想、分別、執著而不能證得。

所以我們一切眾生本具善根福德因緣,只是在沒有遇到念佛法門之前,雖然有,但是沒有顯發出來。一旦遇到淨土法門,聽聞到這聲名號,並發起信心來念佛,這時候,能感的善根福德與所感的阿彌陀佛感應相通,這聲名號是萬德洪名,仗彌陀願力加持,阿彌陀佛因地所修的萬德,就在這個求往生的人的心中彰顯,這個時候你能說他是十惡不赦的惡人嗎?他已經具足阿彌陀佛的萬德了,這是世間大善人都不能比的。

我們一定要知道,往生淨土是靠信願往生。我們是靠信願往生的,不是靠善惡業來往生的。你善惡業再多,你不具足我們這裡面說的善根福德,你照往生不了;你的惡業再多,你只要具足這個善根福德了,你照樣可以往生。所以大家一定要明白,我們往生極樂淨土,是靠信願來往生的,所以他已經具足阿彌陀佛的萬德了,這是世間大善人都不能比的。

《華嚴經》中說:“寧在諸惡趣,恆得聞佛名,不欲生善道,暫時不聞佛”。享受的福報多大,聞不到佛法還是墮落。非想非非想處天,八萬大劫,他是定功一失,就墮落下來了。八萬大劫時間非常長,但是和極樂世界一比還是沒法比的,太渺小了、太少了。所以我們寧可受再大的苦,我們都要聞到佛法,這是我們究竟了脫的根本。

大家千萬要珍惜這一聲佛號,認認真真地念,真正把阿彌陀佛的萬德變成我們的因地心,才能與阿彌陀佛感應相通往生極樂。

我們的因地心什麼?阿彌陀佛,六字洪名、四字名號就是阿彌陀佛的萬德。彰顯我們的性德出來,這才是真的大善根、大福德,這個我們一聽明白就特別自在的。

好,我們再看經文: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亂,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

這段經文,直接說明淨土法門的行門就是執持名號、一心不亂。阿彌陀佛就是所念的境緣,執持名號、一心不亂就是念的方法。

念佛的方法有四種:觀想念佛、觀像念佛、實相念佛、持名念佛。這裡特別標顯出持名念佛。我們淨土宗在經典裡面查找,是這四種念佛的方法,如果再有的話,那都不是佛所說的。因為師父也遇到現在好多念佛的方法,完全不是佛所說,都是一些偽經,不符佛制的,大家一定要明白。我們依法不依人,以經典來做根本、來做考證的。

法藏菩薩為了實現他平等普度九法界眾生的大願,在他五劫的思惟當中,思惟觀察用什麼方法能夠平等普度。我們知道,十方諸佛度化眾生的方便有很多:有的是以神通度化眾生,有的是以相好光明來度化眾生,有的是以說法來度化眾生,有的是以聞香來度眾生,這些方法阿彌陀佛都具足的。但在這些方法之外,他又設立了名號度眾生的方法,所以淨土法門實施究竟平等、廣度一切眾生的方法就是名號。

這句名號就是我們往生淨土的正行。在這個名號裡面,阿彌陀佛把他一切拯救眾生的悲願,他的光明、他的神通、他的善巧方便都凝聚在這個名號裡面。同時這個名號的體性又是實相,是一真法界,這個名號就是實相身。真實智慧無為法身的實相就在這個名號裡面,這個真實智慧無為法身就是無量光無量壽,無量光壽寂照不二就是實相,所以這個名號就是實相。

阿彌陀佛把他無量劫的修行功德,都凝聚在這個名號裡面,所以稱為萬德洪名。當我們念這個名號的時候,就以名召德,無量光壽稱性彰顯,所以這個名號是無盡的寶藏。用我們信願持名來開採它,這真是方便中的第一方便。阿彌陀佛的法身、報身和這個應化身,以及他無量的功德,就靠這個執持的方法,毫無保留的對我們和盤托出。這些功德是無為的、無漏的、是無形無相的,但是又是確確實實存在的,就通過我們能夠把握的一句佛號傳達給了我們,讓我們在執持名號當中,得到世間和出世間的一切的利益。

所以我們對這個名號要生起至重的恭敬心,多一分恭敬多一分利益,所以我們要生起這種至誠的恭敬心來。

聞說,這個聞裡面包含著信,只要相信了阿彌陀佛的名號功德,你才會去執持,執持就是念念不忘。蓮池大師說,執持有皈命的意思,就是全身心地投入於極樂才能做到執持。

很多人聽聞到這個佛號,但是他不肯執持,他們有四種疑慮:第一、認為即心即佛,既然自心就是佛,何必還要念佛呢?我們真的有好多這樣的居士,他們認為沒有必要念這一聲佛號,既然我就是佛,我就沒有必要念,這個叫做執理廢事。殊不知,佛就是心,心佛不二,念佛念心兩不妨礙,念佛就是念自心。我們現在迷惑,你不靠這一句佛號,你怎么來彰顯你的性德?沒有辦法的,我們千萬不要執理廢事。

第二、是認為不必只念一尊佛,十方諸佛都要念。釋迦牟尼佛說:“閻浮提人,心多雜亂,讓他專心念一尊佛才能夠往生,諸佛都是同一法身,念一佛等於念一切佛”。

第三、既然念一佛等於念一切佛,為什麼非要念阿彌陀佛?隨便念一尊佛都是一樣,有些人也是這么一種疑慮。這是因為佛與眾生的因緣不同,阿彌陀佛的名號人所樂聞,惡人有的時候也不自覺地念這一句阿彌陀佛。還有我們在喜中,在高興的時候,也由不得自己念這一句阿彌陀佛。還有的時候,我們在這種災難的時候,也由不得自己脫口而出阿彌陀佛。這叫做機感因緣,不是非要讓他去做,而是自然念出來的。

第四、為什麼不念佛的功德、智慧、相好、光明,而專門念這一個佛號呢?這是因為末法時期的眾生根機愚鈍,不適合觀想、觀像等方法,持名念佛簡單易行,更適合大眾的根機。

曾經我們這裡面有的居士,剛到我們這個地方參加念佛七的時候,師父在前面也講過。他給師父說,他在外面念佛堂里別的老師教的,念佛堂的堂主,他們的老師教的,怎么念佛呢?口裡念著阿彌陀佛,心裡想著阿彌陀佛放光,腳下還要踩著蓮花。師父說,那這一天就把人就累壞了,這叫什麼?這叫三念,這個念得非常亂的。我們念佛就是什麼?按定六字洪名,一一出口入耳,讓這一聲佛號都攝六根淨念相繼。而他們念都是浮想翩翩,又放光又踩蓮花的。我們要是淨念相繼,這個六字洪名一一出口入耳,任何別的都沒有,則此雜亂自然隨念寂靜了,這叫一心。他們那個腳踏蓮花、佛光注照,這是三念,三念,那人亂了。我就問他們,那你們念完什麼感覺?師父,我暈了,我念半小時我要扶著牆走,要不站不起來了。所以我們一定要多聽經的,聽經,這樣我們心裡明白了,以佛的教誨,依法不依人,以佛的教誨、以祖師大德們的開示去做,不要哪個人的。當師父到青縣來了以後,知道你們這邊的老師非常多,這個念佛堂一個老師教個方法,那個念佛堂一個老師教個方法。我們一定要依法不依人的,我們看佛怎么教的,祖師大德們怎么開示的,我們如理如法的修行,這樣才能直達彼岸的。所以我們好多都是被一些這叫什麼?邪師,把我們耽誤了,心也想求生淨土,但是方法不得當,這叫事倍功半,把我們給耽誤了。

我們念佛的方法,就是我們末法時期念佛的這個方法,就是執持名號。六字洪名也好,四字名號也好,按定六字洪名,一一出口入耳,則此雜亂自然隨念寂靜。沒有,只是和佛感應相通,就這么簡單這個方法,所以它叫易行道。

執持名號多長時間能夠得一心不亂呢?這裡提出了剋期取證的時間。利根的,一日能得一心不亂;鈍根的,七天能一心不亂;中性根機的,兩天、三天、四天、五天、六天,不定的。《無量壽經》中提出十日十夜,乃至一日一夜。在《般舟三昧經》中說是九十天,或行或立,一心繫念,於三昧中得見阿彌陀佛。總而言之,念佛只要能一心,不論是時間長短都能往生,只是品位高下不同。品位,這個根據念佛的功夫,都能往生的。

什麼叫做一心不亂?大家非常關注這個問題。有的說,師父我現在還沒有一心不亂,我往生沒有把握,非常害怕。這個問題好多老菩薩來找我,“師父,我念佛心還是散亂的,我怎么也定不住,有點恨鐵不成鋼,恨不得搧自己兩巴掌”。不要搧,沒有問題的,你聽師父給大家講講,大家就明白了。師父在這裡也就統一回答大家了,你們對這個教理明白了,心就安住下來了。

蓮池大師在《彌陀疏鈔》中是這樣說的:“一心不亂,言執持之極也,是為一經要旨。心者,揀口誦而心不念也。一者,揀心雖念而念不一也。不亂者,揀念雖一而有時不一也”。蓮池大師把一心不亂定位為一經要旨,由此可見,一心不亂言簡義豐。

首先我們看什麼叫做一心。蓮池大師說,一心的心,是用來區分是口念還是心念的,念佛要用心來念,不可以口念彌陀心游大千。古人說:“口念彌陀心散亂,喊破喉嚨也枉然”。一就是專,這個我們就好理解了,這個一就是專,專注正境,心無雜染。所以一心就是指心念純一不雜。一心念佛,就是心念專注於阿彌陀佛這個境緣上,沒有其他的雜念。就在這個佛號上面,沒有其他的雜念。有其他的雜念都為二了,都為雜了,間雜了。

不亂,就是為了區別心念專一之後是恆久如一、還是有時專一有時不專一。也就是說,心念專一還要恆久如一,才能叫做不亂。善導大師在《淨土法事贊》中,用心無間來形容不亂。也就是心念恆一、沒有夾雜不斷叫做不亂。沒有間斷就叫做不亂。這么一解釋,我們大家就好理解了,我們眾生只要努力都可以做的到的。

一心不亂,分為事一心不亂和理一心不亂,這是通常分的。事一心不亂,簡要地說,就是一心繫念阿彌陀佛,意不散亂、心不間斷,念念清晰可見,句句清楚明了,行住坐臥僅此一念,也就是都攝六根淨念相繼,這是事一心不亂。能夠做到事一心不亂,臨欲命終必然有正念,往生淨土是確定不疑的。

理一心不亂,就是在事一心時,念念之間能夠明了通達能念佛的心、所念的阿彌陀佛,過去現在未來三際平等,十方世界互相含融,不是空也不是有,沒有自也沒有他,無去無來,不生不滅,現前這一念,這個念佛的心便是未來往生淨土之清淨世界。念而無念,無念而念,無生而生,生而無生。在沒有能念所念之間,精進念佛。在一切法無生無滅之際,不昧事相,努力求往生。這就是從事一心中明了理一心。

這兩種境界都是非常高的,對我們凡夫來說不要說理一心不亂,就是做到伏住煩惱、淨念相繼也是很難的。天台智者大師號稱後釋迦,臨終有人問他修行的品位,他往生的品位。他說自己“領眾太早,損己利人,但登五品”。但登五品就是圓教五品位,在六即佛裡面屬於觀行即佛。就是說他沒有斷見思惑,但是伏住了見思惑,臨終示位往生凡聖同居土。如果斷了這個見思惑的話,他就是往生到方便有餘土,阿羅漢斷見惑思惑到方便有餘土,這是智者大師。我們看蕅益大師臨終示位,名字位中真佛眼,名字位,未知畢竟付何人,他示現名字即佛。名字即佛,就是他的見解與佛同齊了,但是見思煩惱沒伏住,仍然是凡夫位次。

我們這些不能證得事一心不亂、理一心不亂的凡夫,還能不能往生呢?蕅益大師說:“往生與否全憑信願之有無,品位高下全在持名之深淺”。淨土宗的祖師大德在這個解釋中說,千萬不要認為必須要證得一心不亂才能往生,如果這么認為的話,淨土法門的易行就無從體現了。通途教理是要破見惑思惑,就是我們剛才說的事一心不亂才能了生死、了分段生死,如果我們要是證得一心不亂、通途教理的我們說的事一心不亂,那我們一點優越性都沒有了,一點易行的地方都沒法體現出來了。不是這么認為的,就是說,我們證一心不亂是要提倡,這樣人們念佛才能精進,但是一定要明白,具足信願,散心念佛絕對可以往生。散心念佛,但是一定要具足信願,師父在這兒要重複的,不是說叫你散心念佛,散心念佛必須要具足信願的,這是根本,往生的條件就是具足信願。

玄奘大師翻譯的《稱讚淨土佛攝受經》中說:“若一日夜,或二,或三,或四,或五,或六,或七,繫念不亂,是善男子或善女人臨命終時,無量壽佛與其無量聲聞弟子,菩薩眾俱,前後圍繞,來住其前,慈悲加佑,令心不亂,既捨命已,隨佛眾會,生無量壽極樂世界清淨佛土”。我們通過玄奘大師的這個繫念不亂,我們來看,就比較簡單了,他把一心不亂翻譯成繫念不亂。玄奘大師,我們講了,他譯這個本子我們稱為直譯,鳩摩羅什大師譯我們稱為意譯。他把這個翻譯成繫念不亂,這樣我們就更好理解這個一心了,繫念就是我們的心念念都系住這聲佛號,不讓它溜走。如果念頭念在阿彌陀佛上,就是心不顛倒,就能往生。

能夠做到事一心不亂,臨欲命終就會正念分明,往生有把握。如果做不到,一定要能繫念住這聲佛號,阿彌陀佛來的時候,慈悲加佑令心不亂。也就是說,我們帶業往生的凡夫臨欲命終繫念不亂,這個不是自己的功夫,是由阿彌陀佛佛光注照,由阿彌陀佛的慈悲光明的加持護佑,來令我們得到不亂的。所以能夠得到一心不亂、正念分明,是仗佛力加持,這就是淨土法門的二力法門。

自力是什麼?就是靠我們自己的信願繫念住這一聲佛號,其他的事就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他在第二十願中說:“設我得佛,十方眾生聞我名號,繫念我國,植諸德本,至心回向,欲生我國,不果遂者,不取正覺”。阿彌陀佛現在其前,這就是感應道交了。我們眾生以信願持名為能感之機,阿彌陀佛的大願作為所應之緣,我們執持名號的心光,與阿彌陀佛的光明交融在一起,這樣決定往生。

好,今天時間到,謝謝大家。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