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法師開示

淨土法門:隨時隨地給人家講解、介紹佛法,這是法布施,是修福


時間:2019/12/24 作者:心源

【複次地藏。未來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遇大乘經典。或聽聞一偈一句。發殷重心。讚嘆恭敬。布施供養。是人獲大果報。無量無邊。若能回向法界。其福不可為喻。】

經典裡面特別指出的是大乘,為什麼?佛在四依法裡面告訴我們,教我們依了義不依不了義。大乘經是了義經,小乘經是不了義經。小乘只講到六識,斷煩惱裡面講只講到斷見思,可見得它真的是不了義。見思煩惱之外還有塵沙、無明,可見得它確確實實不是了義的。大乘講八識,所以圓滿的佛法在大乘經典裡面。這就是教給我們,遇到大乘經典要『讚嘆恭敬,布施供養』。「讚嘆恭敬」實在講也不容易做到。尤其是前面所講的『發殷重心』,這一句我們決定不能夠疏忽,關鍵之所在。我們平常講,我們對於大乘經典也讚嘆恭敬、布施供養,可是我們的心跟這個標準來比較比較,我們發的這個心不及格,不是殷重心。這註解裡面諸位自己去看,他注得很好,對於大乘的意思也說得非常的明白,我在此地就不要再說了。

以殷重之心,什麼叫讚嘆?給諸位說,讚嘆就是宣揚,為人演說,這是讚嘆。能說『一偈一句』,這個功德都不可思議。「一偈」,並不是經裡面的偈頌,一偈就是四句。印度人計算一部書分量的大小,他跟我們中國人的習慣不一樣,我們中國人算字數,這部書大小是論字數。譬如我們常講老子《道德經》五千言,它這一部書是五千字,是以這個來算的。印度人不是以字為單位,是以偈為單位。所謂偈,就是四句叫一偈,只要是四句它就叫一偈,不一定是偈頌,長行也一樣,任何四句就叫一偈。所以講《華嚴經》有十萬偈,換句話說,《華嚴經》有多少分量?四十萬句。但是現在我們的《華嚴經》不是完整的,我們《華嚴經》稱為略本,在中國翻譯的《八十華嚴》一共是四萬五千偈,差不多是原文一半的樣子。《華嚴經》分量太大,從前在沒有印刷術的時候,那個時候佛經寫在貝多羅樹葉上,又厚又笨重,所以分量太大,很容易散失。傳到中國來,《華嚴經》是一種殘缺、不完整的本子,但是我們也統統把它翻譯出來了。在今天全世界,可以說《華嚴經》保存分量最多的還是我們中文的翻譯。這就是一偈,就是四句,任何地方你聽到四句,甚至於你只聽一句,你聽一句,你就可以為人講這一句;你聽四句,你就可以為別人講四句,這個叫讚嘆布施供養。

我把這一句經、四句經講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講給別人聽,就是供養別人。而不是叫你把這經書放在家裡當神像去供著,那就糟了,供了之後結果就餵蛀蟲去了,那就錯了。所以有很多人供養錯了,供養佛經功德好大,他就請一部《大藏經》,在家裡買幾個柜子,把經書放在那裡,他自己鎖在那個地方,人家要借看都不肯。結果放了兩年,一打開,裡面都被蟲吃了,供養那些蛀蟲了,很可惜。所以你要曉得,什麼叫做供養?供養是要把這個道理講得清清楚楚,叫別人聽明白,叫別人聽了覺悟,聽了歡喜,這是供養,這是布施,這個布施叫法布施。自己讀誦是供養,為人演說是布施供養。自己讀誦是恭敬讚嘆,讀誦也是恭敬讚嘆,布施供養一定是為人演說。這個獲的果報真正是無量無邊。這一樁事情,就是修法,要隨時隨地去做,不一定說是一定要有個講堂、要定個時間,一個禮拜講多少次。能這樣當然很好,沒有這個因緣,隨時隨地你要懂得如何去修福,隨時隨地給人家講解佛法、介紹佛法。如果自己有疑惑的,那我們就不說;我們自己真正清楚,沒有疑惑,應該隨時隨地為人演說。當然自己也要常常讀誦大乘,剛才說過,讀誦是恭敬讚嘆,為人演說是布施供養。

要想佛法興隆,佛法能夠普遍的弘揚利益眾生,要講的人多才行。你們今天曉得,基督教、天主教為什麼這樣興盛?講的人多,傳教士多。佛法為什麼沒落?沒有人講。這麼好的東西放在那裡沒有人講,真正可惜。

地藏經(第二十五集)1985/10美國達拉斯檔名:14-009-0025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