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若住靜參方,更宜親近善友,遠諸庸劣。親善則道業易成,近惡則戒行易失。此二語,終身學道之要,慎之記之。」
——《西方確指》
這裡提出一個原則,就是「要親近善知識,遠離平庸、惡劣之徒」。那麼善知識的標準是什麼?
也許佛陀在世的時候,善知識好辨別:他得到了初果、二果,三果、阿羅漢、緣覺、菩薩、佛,這些顯然就是善知識。到了末法時代,證果基本是了不可得,大家都是凡夫身,又怎樣去抉擇善知識呢?
與正法、像法時代相比,末法時代的善知識標準是下降的。
雖然下降,它有本質的一點:善知識首先一定要具足正知見。這個正知見也許不是他親證,但是至少要「述而不作」即說出的話應當依止佛言祖語聖言量。
第二,行為上要有持戒意識,堅持佛戒,即便做不到根本斷絕名聞利養心,至少能夠淡化。
這兩點是末法時期衡量善知識的最起碼標準。
此外,他應當引導大家出離輪迴,宣揚出世間的佛法,而不是讓大家去追求人天福報。
善知識的提攜、開導和幫助能讓我們的道業更容易成就,所以要時常親近。所謂近朱者赤,「如染香人,身有香氣」。自己沒有香氣,但呆在香木旁邊,呆久了就有香氣。